老龄生活——

一潇

<p class="ql-block">  有小就有老、谁也逃不掉;生老病死事、谁也挡不住。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己达3103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相当于整个欧州人口总和的42%,十分惊人!</p><p class="ql-block"> 虽然,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从上到下已经吆喝了许多年,“老龄经济”被做为经济发展的工具已经应用了许多年。但是,总觉得老龄问题离咱普通老面姓远着呢,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该关心的问题。而数据又在提醒:在当下中国生育率大幅度下跌的情形之下,每近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六十岁以上了的比例,似乎又应有一种危机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发展的角度看,庞大的老龄群体是宝贵的财富!他们曾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在条件较差的年代,是这些人披星戴月、吃苦受累、艰苦创业、艰辛付出、创新创造、不屈不挠地为国家建设付出自己的力量,甚至还付出了健康;他们用几十年的勤奋努力、顽强奋斗,奠定了国家、社会、家庭的坚实基础,改善了客观环境与条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才有了现在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繁华的城市、美丽的乡村和稳固的边疆。至现在,这些老龄人依然是家庭稳固的保障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是中华屹立于民族之林的胆气,是自信的底气,更是面对未来的浩气!</p> <p class="ql-block">  应当承认,随着现代化、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社会节奏在不断加快,老龄者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曾经受教育的程度与电子化、智能化的要求之间的反差是明显的。老龄者客观的迟缓与年轻人的敏捷、老龄者的传统守旧与年轻人的新潮创意、老龄者的隐忍低调与年轻人的凸显自我之间的差别是存在的。特别是不规范的网络语言、随意的中英文混合文字进入日常生活,给他们带来了诸多的不适应。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流动的常态,传统的家庭体系和道德体系受到严重挑战,一些老龄者被忽略、被嫌弃、被歧视,甚至被视为家庭的累赘、社会的负担也是事实。一些自媒体和网络将某些个体事件扩大性传播,使老龄一族的形象受损、自尊受挫。加上生活矛盾的困扰,老龄者在冷漠中生存、在无奈中挣扎,苦而难诉、身心交瘁、健康受侵也时有出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事物的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人体机能的变化也是客观存在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身肌体会逐渐衰退,人的思维会随着器官的老化而迟缓,人的思想会因为长期的积淀而固化,人的认识会因知识、环境、经历而受限,人的反应也会因为细胞老化而迟纯,等等。既是客观存在,也是难以逆转的,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p> <p class="ql-block">  处理和解决好老龄者的问题,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家庭问题,更是个体问题。</p><p class="ql-block"> 作为老龄者,应更多地去换位,在享受曾经的付出过程中、更多地理解和支持晚辈的选择与生活。毕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抱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生存途径,一代人更有一代人的责任,多一些理解、少一此干预,放手是最好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作为老龄者,应更多地打开格局。应当承认的社会的进步早已非自己认知所及,那些曾经的年代早已经成为了过去时,过去的经验不等于现在的需要,自己的使命己经完成,安心养老、养好身体就是最大的作为。</p><p class="ql-block"> 对老龄者社会应予尊重,老龄者应当自重,年轻人更应想到自己也会老去、多予些宽容。社会离不开老龄人、老龄人也离不开社会。多点尊重、多点理解、多点宽容,社会才会健康、生活才更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