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梁(良)心″的故

笑红尘

<p class="ql-block">  昨天清晨5点30分我就到达用户家准备安装空调了,突然发现他家的老天爷神位偏离前墙垛子太远,但是却是在梁的正下面,这是因为建房时没有布局好每间的尺寸而导致的!</p><p class="ql-block"> 但是为什么过去的人建房时宁愿放弃外墙的美观,而一定要把老天爷神位立在梁的正下面呢?我们常听"天地梁心″谐音"天地良心″!</p><p class="ql-block"> 中国老百姓的民宅多为坐北朝南, 坎宅属于东四宅,东四宅分别是:震宅(坐东向西)、离宅(坐南向北)、巽宅(坐东南向西北)、坎宅(坐北向南)。西四宅分别是:乾宅(坐西北向东南)、兑宅(坐西向东)、艮宅(坐东北向西南)、坤宅(坐西南向东北)。</p><p class="ql-block"> 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执掌封神榜,分封了八部365位正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老天爷一般指玉皇大帝,通常被认为位居三清之下,群仙之首。全称吴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实职实权,总执天道之大神,统御万天,掌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阴阳祸福。</p><p class="ql-block"> “玉皇大帝”真正具有影响力是在宋代以后,因为宋代以后三教逐渐合一,“玉皇大帝”的出现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根据《上清灵宝大法》卷十《三界所治门·玄穹主宰》记载:“天上帝,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尊之主,掌万天升降之权,司群品生成之机,三洞四辅禁经之标格,至妙无为之神威,乃三界万神三洞仙真之上帝君也。”“自三气之天胤三宝之皇胄,高出乾坤之表,生万物而不宰也。三才肇立,气清高澄,积阳成天,万汇之源,岂应无主?故以形象言之谓之天,以主宰言之谓之帝,故日玉真天帝玄穹至圣玉皇大帝。”</p><p class="ql-block"> 《说文》:丄,高也。上是指高处。"高也”引申为尊,人世间最高处是“天”,人们对天怀着敬畏之心。《说文解字》第二个部首是“上”(shàng),指事。甲骨文的字形是一个长横,上面一个短横,这个长横象征物体,象征一个平面,上面加上一短横表示在这个的上面,意思就是上边、高处,引申为天、君主。</p><p class="ql-block"> “天”在中国文化中可谓位居最高的概念,但人们对其内涵却并不十分清晰。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对“天”有过精妙的分析,认为天有五种:</p><p class="ql-block"> 一、物质之天。与地相对,即我们常说的天空。</p><p class="ql-block"> 二、主宰之天。即所谓的皇天上帝,具有人格性的天、帝。</p><p class="ql-block"> 三、命运之天。这种天具有着人不可抗拒的力量,所谓的天命、天意如是。</p><p class="ql-block"> 四、自然之天。其与物质之天的不同之处在于侧重自然的运行,蕴含着规律的运动。</p><p class="ql-block"> 五、义理之天。此“天”指宇宙的最高原则,具有超越性,所谓的天理、天道如是。</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老百姓要把老天爷神位建在梁的正下面呢?梁在建筑中起着支撑屋顶、承载重量的重要作用,是房屋结构的关键部分。将老天爷神位设在梁的正下面,可能寓意着老天爷像梁一样,是世间万物的支撑和主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庇护和保障,也象征着人们对老天爷的敬畏和依赖,希望得到他的庇佑,让生活安稳、顺利。便于供奉和祭祀:梁的正下面位置相对较高且显眼,容易被人们看到和注意到,方便人们进行供奉和祭祀活动。人们可以更方便地摆放供品、上香、祈祷等,表达对老天爷的敬意和祈求,同时也便于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向老天爷祈福、忏悔等。风水观念影响:在风水学中,梁的位置和走向被认为对房屋的气场和居住者的运势有重要影响。将老天爷神位设在梁的正下面,可能被认为可以调节房屋的气场,使气场更加平衡和稳定,从而带来好运和福气,避免灾祸和不顺。</p><p class="ql-block"> 天地神位对联有:</p><p class="ql-block"> 1,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川。</p><p class="ql-block"> 2,位列上中下,才分天地人。</p><p class="ql-block"> 3,细雨安天下,清风亨乾坤。</p><p class="ql-block"> 4,日月无私照,天地有公平。</p><p class="ql-block"> 5,坤臣宙仍义,乾君今仙仁。</p><p class="ql-block"> “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说法,是基于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道德规范的约束,认为神灵时刻在注视着人们的行为,以促使人们遵守道德和伦理规范。所以才有了"天地良心,日月可鉴,问心无愧,天知地知″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天地良心″, 释义良心可以坦诚见天地。指以良心作保证,自己所说的话完全可信。所谓天地良心,意为天知地知、自己对的过良心,没有说假话、做错事,表示诚实无欺的誓语。”良心”是一个古老的概念。良在《说文解字》:“良,善也。”在中国“良心”最早见于《孟子.告字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意为仁义之心。“良心”,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事的尺寸,是人品的保证。人可以缺钱,但不可以缺德,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良心”。</p><p class="ql-block"> "良心″原来是一个人的名字,"良心″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良心″才被当成名词里的实词,在语句里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等成分。</p><p class="ql-block"> 在很早的年代,一个美丽的湖畔附近,住着 良心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打鱼为生。良心是一个二十多岁穷小伙子,吃了上顿没下顿,更别想娶妻生子了!一天夕阳西下,余霞似绮丽的薄纱,铺在空中,澄澈的江水似白练一般,静静的流淌。一天空军无获的良心又饥又渴,天空又忽降大雨,这时他突然看见水里涟漪一片,水里金光一闪,良心赶紧撒网入湖收网往上拉,竟然是尾十几斤重金光闪闪的大鲤鱼。良心欣喜若狂,瞬间也不饿了,背着大鱼一路狂奔回家,因为他的母亲一天都没吃饭了。</p><p class="ql-block"> 饿了一天的母亲听见儿子良心呼唤,喜出望外冒雨从屋里出来,准备生火炖鱼,但是当她看到良心怀里的鱼时,大吃一惊:"儿呀,这是天鲤神鱼,吃不得呀,吃了会遭五雷轰的。"</p><p class="ql-block"> 天鲤神鱼,是什么鱼呢?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锦鲤。锦鲤起源于中国,其祖先是原产中国的红鲤鱼。后传入日本,历经多年的杂交选育,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绯鲤,“二战”后改称锦鲤。锦鲤的适应能力强、性情温顺,杂食性,喜生活在水流缓慢、水体较深的中下层水域,并在泥沙中觅食。锦鲤寓意吉祥,相传能为主人带来好运,是备受青睐的风水鱼和观赏宠物。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常将红鲤莲花一起构图,寓意连年有余。</p><p class="ql-block"> 锦鲤表示幸运的象征,锦鲤之所以成为好运的象征,源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锦鲤被视为吉祥物,有着“鲤跃龙门”的传说,代表着勤奋、坚韧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寓意着好运、成功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古代崇拜龙,很早就有龙为鲤鱼转化而来的传说:“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太平广记龙门》)</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点额鱼》云:“龙门点额意何如,红尾青髻却返初。见说在天行雨苦,为龙未必胜为鱼。”白居易认为鱼变化为龙在天上行雨很辛苦,不如为鱼逍遥自在,鲤鱼能变化为龙,这更加强了人们对鲤鱼的崇拜。据西汉刘向《列仙传琴高》记载,鲤鱼是仙人的座骑:“琴高者,赵人也,以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之间二百余年,后辞人涿水中取龙子……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p><p class="ql-block"> 《列仙传子英》有子英乘坐鲤鱼升天成仙,人们将鲤鱼视为“神鱼”的记载:“子英者,舒乡人也,善入水捕鱼,得赤鲤,爱其色好,持归着池中,数以米谷食之。一年,长丈余,遂生角,有翅翼。子英怪异,拜谢之,鱼言:‘我来迎汝,汝上背,与汝俱升天。'即大雨,子英上其鱼背,腾升而去。岁岁来归,故舍食饮,见妻子,鱼复来迎之,如此七十年。故吴中门户</p><p class="ql-block">皆作'神鱼’遂立子英祠云。”此后,似乎乘坐鲤鱼就成为得道成仙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晋道教理论家葛洪在《抱朴子对俗》中就说:“夫得道者,上能竦身于云霄,下能潜泳于川海,是以萧史偕翔凤以凌虚,琴高乘朱鲤于深渊,斯其验也。”</p><p class="ql-block"> 温庭筠《水仙谣》云:“水客夜骑红鲤鱼,赤鸾双鹤蓬瀛书。”道教徒还深信龙为鲤鱼转化而来的传说,并将其引入经典之中,鲤鱼就成为信徒们敬仰的圣物,神圣不可侵犯,被称之为“赤晖公”(《酉阳杂俎鳞介》)。如果道教徒轻易食之,便犯了道教的大忌,必将遭祸。</p><p class="ql-block"> 唐高祖于武德八年发布诏令,规定了先道、次儒、后释的次序,道教就取得了三教之首的地位,唐高宗于乾封元年,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给老子戴上了“皇帝”的冠冕。</p><p class="ql-block">唐玄宗更是狂热崇道,不但又给老子加上“太圣祖大道玄元皇帝”等一连串尊号,而且于开元二十一年,亲注老子《道德经》,令学者习之,由于鲤鱼是道教徒崇拜的圣物,又加上鲤鱼的“鲤”与"李″、"利″谐音,,鲤鱼也就大为沾光,得到了唐代帝王的大力保护和尊崇。</p><p class="ql-block"> 唐代统治者严禁捕杀食用鲤鱼,唐玄宗曾于开元三年二月和开元十九年正月两次下令“禁断天下采捕鲤鱼(《旧唐书玄宗纪》),凡捕得鲤鱼必须放生,街市有贩卖鲤鱼者“杖六十”(《酉阳杂俎鳞介》)。</p><p class="ql-block"> 良心听母亲一说,吓得也不敢杀鱼吃了,放水缸里第二天上集市准备卖了,村民见鱼稀奇聚之,一老头说:"此鱼为神鱼,吃了会遭天遣的!″此言一出,吓得众人都不敢买了。</p><p class="ql-block"> 饿得两眼冒金星的良心只好背着锦鲤又回到了家,饿得他实在不行地他无奈地偷偷磨起了刀,心想:"管你是神鱼不是,先填饱肚子再说。″就在这时,锦鲤竟然流泪开口说话了:"良心老弟,只要你不杀我,你要什么我都答应你!″良心听到锦鲤说话,又惊又喜,呱呱直叫的肚子让他随口说道:"只要你每天给我一吊钱,我就不杀你!″锦鲤听罢,尾巴一甩,一吊钱浮出缸面,从此以后良心不再去湖边打鱼,盖了新房,娶妻生子,日子过得十分逍遥。</p><p class="ql-block">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道心。"道″却被世人歪曲的成了"盗″,此心非彼心!一天,良心骑着高头大马在街上闲逛,突然看到县衙门前聚集了许多看榜的人。良心翻身下马,看到榜文上悬赏:"公主患有重疾,如有奉上神鲤治好病者,召为附马!"良心一看,我发财当官的机会来了,早已忘记家有贤妻,也忘了当初对锦鲤的承诺了,附马爷这是多少世人一辈子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呢!</p><p class="ql-block"> 良心揭榜,知县大人赶紧派人护送良心用马车拉着水缸里的锦鲤前往京城。一路上驿站接送,不日就到达皇宫。皇帝命令良心赶紧将锦鲤呈上来,良心赶紧掀开水缸,却发现缸内空空如也,锦鲤不知何时早已逃之夭夭,良心大惊失色,皇帝大怒下旨斩了欺君的良心,良心当时就吓得一命呜呼!</p><p class="ql-block"> 从此,世上就留下了:不讲天理、没有良心之说。良心,是做人的根。对于商人来说,不坑蒙拐骗就是良心。对于医生来说,不草菅人命就是良心。对于老师来说,不误人子弟就是良心。良心,不同的身份有着不同的定义,每个人对良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不需要对得起别人的良心,只要问心无愧,就是良心,无愧于己就是良心。</p><p class="ql-block"> 良心是一座灯塔,在漆黑的海夜为人生的扁舟指引来路和归途。良心是一座丰碑,即使世事如纷扰的大雪覆盖大地,它也依然挺立。</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