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坑

吴德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坑很小,真是应了这村名,最多人口时也没有一百,仅有十一、二户人家。小坑和张地井村合为一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 我和小坑有缘,是因为在那里住过一个多月,因了那里奇特的风景,爱上了那个极小的村庄,小而美丽,就让我特别喜欢了!</p><p class="ql-block"> 1988年的大概5、6月,我们姑田林业职中的毕业班学生要分配到各个乡镇林场去实习,我和其他8位同学分配到北团镇小坑林场实习。当时该林场刚刚成立,林场房屋就建在村路边,才刚建好还没装修。我们就在林场租的民房中住。实习的内容是帮该林场主管的山林进行造林规划设计。规划设计的项目是:1 确定林场境界范围;2 进行小班区划和小班调查;3 进行办场条件调查;4 编制造林和森林经营类型设计;5 编制设计方案;6 确立小班档案卡片;7 编写设计说明书。</p><p class="ql-block"> 我们小组共9个人:罗秀岭、邹善福、邹凤艳、邹爱春、马亚华、邓自荣、沈明、罗礼榆、我,其中邹爱春、马亚华是女同学,罗秀岭是这个组的组长。吃饭时到林场场长家吃。每天吃完早饭后,组长罗秀岭就带我们上山,按照林业图纸标出林区的范围,亩数,区块、树种、土壤类型、山地类型、林地类型、经营类型、抚育和间伐的相关数据,做好记录等。</p><p class="ql-block"> 场长名叫马雪保,五十岁开外的样子,生有2子1女,大的二十来岁,小的也七、八岁了。我们的三餐就在他家吃,另两个女同学也住在他家。他待人诚恳亲切。他家就在离公路约百米的地方,离我们住宿的民房也是约百米,因此吃住都很方便。他家房子依山而建座西超东,左右都是人家,房前是平展展的碧绿的稻田,隔着稻田有一条小河,我们男同学每天傍晚都到那小河中洗澡。河水清澈见底,河中长着芷草,游鱼穿梭往来,金色的金针花(忘忧草花)开得格外鲜艳,摇曳在田野间的阳光中。</p><p class="ql-block"> 小坑村是非常有特色的,用小巧玲珑,风景秀丽一点也不为过。村庄四周都是山,平展展一片开阔的圆形小盆地,一条小河从西南面的山谷间流到东南面后转一个弯,又朝北面流去。小河流穿过盆地的稻田间,非常方便灌溉两岸的稻田。村庄的房屋大多数在这里呈一列建在西面,依山而建,坐西朝东,屋前一条村道,通到南边,南边的小河上筑有一座石拱桥,桥边有一棵大树,叫鸡爪梨树,擎起了桥上的一大片夏日的荫凉,过了桥,是一大丛茂盛的绿竹,竹林边也住一、二户人家,也是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在夏日间,觉得这里是最富有诗画韵味的,鸡鸣狗吠,小桥流水,竹绿深深,河中绿草芳菲,乱石错落,河岸人家犹如仙境。</p><p class="ql-block"> 小坑村的北面,是村庄的入口处,一条公路从北面逆河岸而入盆地后,向右转90度跨过路桥向西,又穿过一个山隘口向北上山爬坡而去。公路边也有一户人家依山而建,房屋坐北朝南。其实这户人家背靠的山只是一座扁形的小崖石山,崖石的背后也还住了一户人家的。我们租住的人家就是公路边的这一家。</p><p class="ql-block"> 站在小坑村的公路上,能看到村南方向的黛绿色山中,凸兀出一座直立的丹霞石崖,峻峭危立,鹤立鸡群的样子。村人告诉我们,那叫穿洞石,有一个天然石洞可以穿过山体。别看它离的很近的样子,走路到那里要一个小时呢!我大为惊讶,怎么可能呀!那崖石上的纹路和植被都能看清楚,应该就离个二、三百米吧。村民说真的,看来近,其实很远的,而且路还难走!我本来想去那里看看的,可是同学听了路难走,都不愿意去,只好打消了念头。</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工作是每上山调查四天就休息一天。记得有一天休息,全组人就到附近一座孤立的石壁山顶上玩,那山叫古灵山。山的周围基本上是绝壁,只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到山顶。山顶上有一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尼。我们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山顶。到山顶上,可以看到很远,还可以看到四堡和连城冠豸山,甚至可以看到城区。那天到山顶上,我看到庙边有许多木柴没有劈开,做不了烧柴,就主动帮老尼劈柴,恰巧那天老尼的外甥女到山上看老尼,那女孩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长得标致又腼腆,讨人喜爱。我正劈柴劈得满头大汗,女孩端出满满的一碗茶出来,叫我喝茶,我接过茶的一瞬间,看到她羞红着脸,一双清澈的明眸深情地望着我,那一刻,让我内心怦然心动,她的那表情深深印在我的心上。但是劈完柴后,我们下山了,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那女孩。此后有好几次想再上山,希望能再看到那女孩,但都没有实现。后来,我写了一篇《登古灵山记》的散文,发表在县文化馆编的《群众文化》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经常也在租住的房间里听歌,唱歌,甚至学跳舞等,大家都玩得很是高兴!那时忘记了是谁有一台单卡小唱机,那是我们最喜欢的东西。记得那时最爱听的歌是《粉红色的回忆》,听得多了也学会了唱,有时也播放迪斯科舞曲,大家就胡乱扭腰摇首,摆姿弄态学跳舞,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引得房东家也来看我们乐,很是羡慕。</p><p class="ql-block"> 短暂的一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我们离开了那个村庄,但那段时光令我难忘,有多次经过小坑,想停车再去看看,却都没有实现。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2025年8月26日,我约了两个朋友,专程来到了小坑村。来到租住过的房屋前,房屋还是三十多年前的泥瓦屋,只是黑瓦换成了绿色的琉璃瓦顶了。一位60多岁的屋主正在干活,见我们迎面走向他,很是好奇。我说我是1988年在这里租住过的,特回来看看当年的住房。他略一思索,就想起来了,他说那时候他结婚了,还有了几岁的孩子。他就带我去参观了我的住屋,如今这房子都不住人了。他在隔壁盖了混凝土新楼房。</p><p class="ql-block"> 我们又去了南边的那座石拱桥,凭着桥栏看河里的鱼,河水还是一样的清澈,河中游鱼穿梭,历历可数,那棵鸡爪梨已经大到要2人才能合抱了。我们在桥上树荫里看了一会游鱼,在返回的路上,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汉正在扫晒谷,我们向他问好!他邀我们去他家喝茶,我们依邀,便向他问起当年的老场长马雪保,他说今年去逝了,赏年刚好90岁,也是难得的长寿老人了!我又问起那座突兀而起的石崖,他说现在从石峰村开车就能到达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回到房东家,房东忙拿起水壶去烧水,邀我们入屋喝茶。我们一看时间近午了,就谢辞了。他又热情邀请我们吃午饭,我们想不便打扰人家,也谢辞了。依依不舍告别了房东,总算实现了三十多年想来小坑看看的愿望。</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