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老人的别样旅行记

强锋

<p class="ql-block">三十五</p><p class="ql-block"> 在国道上继续骑行,不太宽阔的国道两边是笔直高大的杨树林带,偶有榆树、杏树和桑葚树相伴。林带旁便是大片的庄稼地和葡萄园,小麦、黄豆已入仓,地里是一捆捆收割后的秸秆,葡萄已下架,葡萄藤仍静静地爬在藤架上,养精蓄锐,以待来年丰收。国道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你来我往,大卡车、小汽车、农用车、拖拉机、三轮车、摩托车,好不热闹。然而,这给我们的骑行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和安全隐患,需时刻警惕过往车辆,丝毫不敢松懈,双手一刻不离刹车,眼睛紧盯前方,以致周围的美景也无暇观赏。</p><p class="ql-block"> 来到愉群翁乡时,恰好赶上今天是牛羊集市,附近乡镇、村庄的农牧民将饲养的牛羊拉到集市上买卖交易,集市内人头攒动,牛羊和各种车辆挤得水泄不通,喇叭声、吆喝声、牛羊的嘶叫声,犹如一场没有定调、充满烟火气的交响曲,尤其是集市两边的国道,堵满了车辆,足有一两公里长,还好自行车的优势让我们畅通无阻。十二点左右来到了墩麻扎镇。</p><p class="ql-block"> 墩麻扎镇是 218 国道上的重要城镇,过去是来往车辆和人员休息与补给的驿站,如今已成为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开放小镇。</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镇上稍作休息,离开 218 国道向北进入 315 省道,进入山区,朝着尼勒克县的方向骑行。刚踏上 315 省道便开始爬坡,此时不知从何处刮来的风,由北向南吹拂,给我的骑行增添了不少困难,上坡下坡,下坡上坡,车不蹬就不走,只有付出大量汗水,才能换来前行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秋季的金黄装点着河谷两边、山坡上和草原中,收割后留下的线条,犹如绘画大师勾勒的绝美画卷。牛、羊、马在山坡和草原上悠闲漫步觅食,蒙古包星星点点,恰似画卷中镶嵌的颗颗宝石。电线上落着麻雀、鹊雀,成群排列,一个个挺着滚圆的肚子,肥硕的身躯把电线都压成了弧形,一会儿飞走几只,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叽叽喳喳,热闹非凡。它们说着情话,它们唱着情歌,它们相互分享经验,它们在规划今后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们骑行在起伏蜿蜒的山路上,穿梭于一个个村镇,行走在高大树木搭起的林荫廊道。天山积雪融水形成的喀什河,在路的南边哗哗流淌。</p><p class="ql-block"> 省道两边的民宅庭院错落有致,小黄狗趴在大门边,注视着每一位路过的行人,屋檐下挂满了如项链般红彤彤的辣椒,如美女大辫子般金黄色的玉米棒子,院内停放着小轿车,取代了过去的牛车。</p><p class="ql-block"> 整洁的村镇,平坦的乡道,道路两旁、家门口,九月的菊花开得正艳,红的、黄的、紫的,构成一幅美丽、幸福、祥和的乡村美景图。</p><p class="ql-block"> 我们四人一路骑行,一路欣赏乡村秋季的美景,眼睛如收割机一般,收获着每一处美丽,走走停停,将美好的瞬间定格在相机里。</p><p class="ql-block"> 骑行至喀什河大桥,临近尼勒克县城时,前方因修建高速公路封闭,禁止任何车辆和人员通行,我们只好过喀什河大桥,向南骑行两公里多,经克令乡绕道抵达尼勒克县城。</p><p class="ql-block"> 尼勒克县位于伊犁河谷东北部,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是多民族聚居、和谐共处、包容的现代化县城,绿色环绕着城市,街道高楼林立,整洁美观,车水马龙,市场繁荣。喀什河穿城而过,河两岸森林茂密,郁郁葱葱,木栈道沿河在林中蜿蜒伸展,凉亭、长椅、奇石随处可见,供游人休闲漫步、休息和观赏。三三两两的游人悠然自得,情侣相互依偎,头顶上小鸟在林中飞来飞去,哼着小调。</p><p class="ql-block"> 在县城休整一夜后,第二天我们继续沿着省道 315 向东前行,道路逐渐进入百里画廊的唐布拉山谷中,路在山间蜿蜒伸展,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山谷里,喀什河相伴自东向西奔腾,河水滋养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山坡起伏不定,每绕过一个弯,就有新的美景等待着我们,梵高还是毕加索,都无法描绘出如此美丽的线条,这是大自然的恩赐,让人们得以分享它的美。</p><p class="ql-block"> 路也如同这起伏的山峦,爬上爬下,虽说没有危险的悬崖和令人胆战心惊的深渊,但坡陡路长,爬坡时依旧十分艰难,又遭遇了比昨天更强劲的逆风,其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四人个个大汗淋漓,气喘吁吁,骑着车如推着走一般缓慢爬行,如此美丽的秋景也因此失色大半,原计划中午赶到七十九团吃午饭,可才走了一半就已精疲力竭,所有的能量都消耗在了这条山路上,肚子开始“敲锣打鼓”,饥饿提醒我们该吃午饭了,然而沿途没有村镇,也没有吃饭的地方,只能忍着饥饿继续缓慢骑行,空中雄鹰盘旋,为我们加油鼓劲。</p><p class="ql-block"> 继续骑行了一段路程,拐过一个弯,在路的北面山坡上出现了一户民居,男主人在圈舍里整理越冬的牧草,女主人进进出出忙碌着日常的家务,我们决定去这户民居碰碰运气,看能否解决肚子的问题。来到庭院,这是一家哈萨克族牧民,主人身着标准的哈萨克族服饰,五间房屋呈 U 字型排列,房屋的右边是牲畜的圈舍,背面是唐布拉山,是起伏的草原,前面不远处是省道,省道旁又是山脉,又是草原。房屋的南墙边立着一块长约 1.5 米、宽 1 米左右的太阳能板,这是全家唯一的电力来源,一条大黑狗拴在草棚下的狗舍里,看见陌生的我们不停地叫,还不停地向我们扑来,震得绳索哗哗作响,幸好有绳索拴着。几只鸡在院子里慢悠悠地啄食着地上掉落的草籽。</p><p class="ql-block"> 这家的女主人汉语十分流利,我们说明来意后,女主人非常热情,邀请我们进入客厅,客厅三分之二的空间被土炕占据,土炕上铺着一张漂亮的地毯,炕的墙角立着一张炕桌,门边的炕沿上放着一台奶油分离机,门正对的木箱上放着一台大屁股电视机。依照哈萨克族的风俗,我们脱鞋上了土炕坐下,女主人摆好炕桌,铺上餐布,拿来馕、酥油、奶疙瘩,让我们享用,然后烧好茶水,沏好奶茶,一碗一碗地递给我们,香喷喷的奶茶味瞬间弥漫整个客厅。我们喝着香喷喷的奶茶,吃着土法制作、原生态的牛奶馕,品尝着地道的奶疙瘩,顿时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简单而自然的生活,十分惬意,女主人始终陪伴着我们,不停地为我们续茶。吃饱喝足后,临行前女主人又送了些奶疙瘩,我们感动不已,深表感谢。</p><p class="ql-block"> 离开了女主人家,回到国道,有了馕和奶茶补充的能量,大家都来了精神,继续骑行,继续与坡和风进行力量的较量。由于一次次的爬坡,一次次的逆风阻拦,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和行程,赶到新源县的计划落空了,天黑时赶到了七十九团,找了一家宾馆住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