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互鉴启新程 暑耕成长绽芳华——记嵩县特岗教师(小学)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

大章镇中心小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夏末秋初,蝉鸣未歇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育的薪火正在悄然传递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蓄一夏之力,待满园芳华</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万物蓬勃生长的长夏,我们得以安心休整,秋意渐浓的金秋,教师队伍迎来了充电赋能、厚积薄发的黄金时期。我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满载着对专业成长的渴望,2025年8月27日我们相聚于嵩县教师发展中心,共同开启了一场名为“成长”的盛夏之旅。</span></p> 数学专场 <p class="ql-block">首先,谷丰琦校长以自身成长为例,系统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从适应期到成熟期,指出教育是终身修行,持续学习是站稳讲台的根基。她以“蓄力、续力、再出发”激励教师保持行动与创新,永葆教育热情。</p> <p class="ql-block">其次,谷丰琦校长以“菜”为喻,指出家常课如“家常菜”,基于教材与课件、不预演,重真实与学会,关注学生、知识本质与活动设计;公开课则似“特色菜”,面向同行展示理念以供研讨,需精心设计与计时。家常课是公开课的基础,基础课是公开课的升华。</p> <p class="ql-block">最后,谷丰琦校长借助《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优质课例,展示如何推进结构化教学,感悟运算一致性,引领学生触及数学的本质与系统之美。 </p> 语文专场 <p class="ql-block">杨娜娜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生动的《草原》微型课。整节课实现“教”与“学”的深度融合,紧紧围绕“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核心要素展开,巧妙地将长篇课文浓缩为“三幅图”进行赏析,从景到人,从静到动,层层递进,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从文字表面引向文章主旨——对草原美景的赞美和对民族团结的歌颂。</p><p class="ql-block">‍杨老师本节课的评价自然地嵌入在每个教学活动中,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p> <p class="ql-block">依托课例,杨老师又向我们分享讲好一节优质课的方法,分别从备课、上课、作业三大方面进行阐述。清晰的介绍了要备好教材、备好教参、备好资源、备好学生,才能备好一节课。</p><p class="ql-block">紧接着就要上好课,要注重仪表仪容,要谈吐沟通,更要管理好课堂,这样一节课的高效便能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然而好的作业更能为本节课锦上添花。杨老师用教学实例向我们展示有效的作业布置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大辅助。</p> 英语专场 <p class="ql-block">刘志毅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节活泼生动的《I don't believe it》的英语微型课。英语课堂围绕奇妙动物展开,从 “Let's talk” 交流动物趣闻,到 “Write and say” 制作迷你书,黑板板书梳理熊猫、蛇等动物特征。“Missing reading”“Read and underline” 巩固文本,“Check and learn” 深化理解,最后分层作业延续探索,让知识在多样活动中落地生根,带学生畅游动物英语世界 。</p><p class="ql-block">‍刘老师从“学习理解” 到 “应用实践” 再到 “迁移创新”,层层递进。每个环节紧扣自然科学主题,借多样课堂活动激活思维,引导学生探索、表达、迁移知识,将语言学习与学科素养培育深度融合,展现出一堂课背后清晰且富有逻辑的教学设计脉络 。</p> <p class="ql-block">接着,刘老师依托课例,聚焦构建“四有”生态英语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高效语言结构产出、明确学习策略传授等维度,解析 “四有” 内涵,为英语教学如何发展学生能力、提升课堂质量,带来清晰思路与实操指引 。</p><p class="ql-block">‍其次,刘老师讲述了如何在英语课堂里深入挖掘文本,将山水景观与校园运动场景交替呈现。借自然风貌传递文化,用趣味对话激活表达,让语言学习串联起风景之美与生活之趣,在多元情境中,带领学生感受英语的实用与活力。</p><p class="ql-block">最后,刘老师聚焦 “四有” 生态英语课堂,从搭建语言产出结构、传授学习策略,到调动高阶思维、补充主题资源,为学生语言、学习、思维、素养生长,构建清晰实践路径 。</p> 科学专场 <p class="ql-block">刘跃奎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微型课《小船与浮力》 ,通过做实验导入,让学生们感知浮力-探究浮力-应用浮力,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符合小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以《小船与浮力》这节课为例,向我们讲解了“教学评一体化”逻辑,从设定好学习目标、设想好学习方法、设计好评价策略方面开展,使教师精准聚焦教学目标,避免教与学的偏差,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参与感。最后,刘老师分享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备课三步法”,明确“定目标—设计活动—选工具”的三步逻辑后,备课不再盲目,教学更具针对性,也让课堂评价真正服务于教与学。</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短暂的培训虽已结束,但成长的脚步从不停歇。愿各位教师带着所学、怀着热忱,把培训中汲取的教育智慧,转化为课堂上的生动实践,把培训所得,成为教育路上的“铺路石”,助力大家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遇见更多教育的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