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下午

勉志老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幸聆听刘可钦老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与教学——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讲座,如拨云见日,对新课改理念有了更深切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传统教学中,“知识本位”长期占据主导,教学聚焦知识传递,学生成知识容器,虽能积累大量知识,却常难以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而新课改倡导的“素养本位”,是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向,它关注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培育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老师的分享,让我理解到“素养本位”的教学,需重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要创设真实、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让知识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驱动学生主动探究。比如在数学教学中,不再是单纯讲解公式定理,而是呈现生活中“如何规划最优出行路线”“怎样设计合理储物空间”等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在过程中提升逻辑思维、实践应用等素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也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素养培育者”,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挖掘知识背后的素养价值,设计多样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场讲座,是一场及时雨,让我明晰新课改方向,也深知践行“素养本位”教学任重道远。但我愿以此次学习为起点,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助力学生从知识学习走向素养发展,培育出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 ,让教育真正为学生的未来奠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