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 2025.8.24</p> <p class="ql-block">《大地之子》</p><p class="ql-block"> 艺术家:董书兵(清华大学教授)</p><p class="ql-block"> 材质与尺寸:青铜,长15米</p><p class="ql-block"> 位置:金钢公园草坪</p><p class="ql-block"> 特色:以俯卧酣睡的巨型婴儿形象,隐喻城市发展中的“返璞归真”。作品采用分块铸造技术,青铜表面的氧化层与草坪形成自然肌理的呼应</p> <p class="ql-block">《行走的人》</p><p class="ql-block"> 艺术家:苏新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p><p class="ql-block"> 材质与尺寸:树脂、钢结构,高近7米</p><p class="ql-block"> 位置:街区西南入口处</p><p class="ql-block"> 特色:以坚毅的人物轮廓和阔步向前的动态,象征中国社会高速发展中奋进者的精神群像。作品采用三维扫描与分块3D雕刻技术,强化了雕塑的体量感与视觉冲击力,成为街区的“精神图腾”</p> <p class="ql-block">掷铁饼的人</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柳青 具象雕塑代表,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铜奖。作品《T61》《13号线》以超写实手法捕捉地铁乘客群像,聚焦都市生存状态;《G4472》系列通过高铁车厢场景呈现社会阶层切片。</p><p class="ql-block">《G4472.新世界》</p><p class="ql-block">材质:综合材料 尺寸:600×250×250cm 创作年代:2014</p><p class="ql-block">“G4472”是一节车厢的编码。作品通过具象的彩塑人物与场景相结合来“还原”当下社会普通人的境遇,希望表达都市中的人瞬间聚集又相互离散,肉身距离很近,心理距离却又很远的状态。作品塑造一个特定的时空,一个凝固的旅途,在这里的雕塑人物都有各自的故事。作品的金属座椅上特意留出空的座位,邀请观众可以走进作品并成为这个都市故事里的一份子,也可以在作品里寻找与发现被我们遗忘却又很有意义的日常细节。</p> <p class="ql-block">《点赞》</p><p class="ql-block"> 艺术家:傅中望</p><p class="ql-block"> 材质与尺寸:金属,高度约4米</p><p class="ql-block"> 位置:核心区红砖街巷中</p><p class="ql-block"> 特色:以夸张的“点赞”手势为原型,通过金属表面的镜面处理,将周边建筑与行人影像反射其中,形成“艺术与生活互为镜像”的趣味对话</p> <p class="ql-block">《国潮少年》</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 王坤昭 生于福建漳州,毕业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学生,现居厦门。</p><p class="ql-block">《都市主人翁》</p><p class="ql-block">材质:玻璃钢喷汽车漆,钢架 尺寸:815cm 创作年代:2014</p><p class="ql-block">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对于生命,我们都是过客!</p><p class="ql-block">虽然时间匆匆,却都需要负重前行!</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是都市主人翁,所拥有的不过是装满各种不安密码的行囊!穿行于钢筋水泥丛林中</p> <p class="ql-block">《莲舟泛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