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西古建筑:震撼千年的木头会说话!</p><p class="ql-block">山西,中华古建宝库,现存元代以前木构建筑占全国七成以上。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展现唐代雄浑气魄、应县释迦塔以67米木构奇绝千年、晋祠圣母殿宋塑精妙、永乐宫元代壁画惊艳绝伦,栱枋榫卯间凝聚匠人智慧,飞檐鸱吻中见证文明传承。黄土高原之上,三千处古建如星辰镶嵌,诉说着梁林追寻的营造密码,延续着东方建筑美学的活态史诗。</p> <p class="ql-block">对历史文化爱好者而言,山西是“一步一千年”的时空走廊。这里不仅有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更有散落乡野的36100处地面文物。无论是追寻文明起源、品鉴古建艺术,还是沉浸晋商传奇、感悟民族精神,山西都能以最厚重的底蕴,满足你对历史的所有想象。正如贾樟柯镜头下的“山河故人”,这片土地的故事,永远值得细细聆听。</p> <p class="ql-block">曾经多次走进山西,尤其是2021年9月、2024年8月,两次山西全境大环行,豫见晋山晋美,被山西厚重的三晋文化,多彩的民俗民风,遗存的古道古城深深的吸引,今年初又产生了再游山西的冲动,时间来到8月,又一次冒着酷暑,我们再次启程山西,去探索那些默默存在了千年的古建,古城、古塔,还有琉璃、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去聆听它们的故事,去见证凝聚匠人智慧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栱枋榫卯间的古建筑风采。</span></p> <p class="ql-block">行程线路:</p><p class="ql-block">南京→林州→ 长治→晋中→阳泉→ 忻州→应县→大同→ 朔州→右玉→朔州→太原→ 晋城高平→河南新乡→南京</p> <p class="ql-block"><b>D1、8月5日,南京→林州</b></p><p class="ql-block"><b>今天主要是赶路,早上7点从南京出发,中午在徐州毛家羊肉馆午餐,晚上20点到达林州,宿朝阳商务酒店。</b></p> <p class="ql-block"><b>D2、8月6日,林州太行山花壶公路穿越</b></p><p class="ql-block"><b>打卡:林州花壶公路井底挂壁观景台、玉峡关、南天门、金代古建金灯寺、晋豫分界断金桥,宿朝阳商务酒店。</b></p> <p class="ql-block">太行山花壶线,是连接林州和长治平顺县的一条太行公路,开车或骑行可以从山下一直抵达山巅的金灯寺。</p> <p class="ql-block"><b>太行花壶公路风光</b></p><p class="ql-block">花壶公路,又称花壶线,从林州八达村沿水泥路盘山而上,是太行山超火且免费的旅游自驾路线,沿途有玉峡关、南天门、金灯寺、断金桥、井底挂壁观景台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b>玉峡关</b></p> <p class="ql-block"><b>南天门</b></p> <p class="ql-block"><b>太行深处金灯寺</b></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北齐,起初叫宝岩寺,坐落在山西长治平顺县太行山之巅与河南林州交界处的林滤山东面游云缭绕的陡崖之上,历代屡遭兵变之毁,现存殿宇30余间,是中国第六批国家保护文物单位、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可惜我们去的时候,金灯寺维修,不能入内参观,只是在外围打卡留念,留下遗憾。</p> <p class="ql-block"><b>南太行晋豫分界断金桥</b></p> <p class="ql-block">花壶线起点林州八达村、红旗渠桃源槽渡。</p> <p class="ql-block"><b>D3、8月7日,林州→ 长治</b></p><p class="ql-block"><b>打卡:红旗渠源、五代建筑大云院、浊漳河谷天台庵、长治观音堂悬塑,宿长治市尚都大酒。</b></p> <p class="ql-block"><b>红旗渠源</b></p> <p class="ql-block"><b>大云院</b></p><p class="ql-block">大云院,已经有千年历史了,它亦称大云禅院,位于山西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龙耳山中。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初名仙岩院。天福五年建大佛殿,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建寺外七宝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余间。宋太平兴国八年(983)敕令改名为大云禅寺,现存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弥陀殿、三佛殿,一进院东、西两侧为厢房。</p> <p class="ql-block"><b>山门,也是天王殿。</b></p><p class="ql-block">天王殿为清代建筑,歇山式屋顶。殿内奉弥勒佛。东西山墙绘有“四大关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分别掌管的是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b>弥陀殿</b></p><p class="ql-block">弥陀殿系五代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建。清康熙三十一年夏(1692年),山洪将“殿宇僧舍漂流无存”,唯弥陀殿和七宝塔安然无恙。为全国仅存五处<b>五代木构建筑</b>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佛殿内保存有21平方米的五代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中的稀世佳作,</span>为迄今所至我国同期寺庙道观中仅存的<b>五代壁画</b>。结构上使用普柏枋为国内现存最早实例。</p><p class="ql-block">东壁绘有“维摩变相”,扇面墙正面绘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背面画“西方净土变”,虽年代久远,但色泽线条依然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b>三佛殿</b></p><p class="ql-block">现存为清代遗构,悬山式屋顶。内奉三世佛,中间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祖,西边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东边是净琉璃世界药师佛。</p> <p class="ql-block">三佛殿两侧山墙保存的<b>清代壁画</b>“十八罗汉”。</p> <p class="ql-block"><b>大云寺五代时期建在寺外的七宝塔</b></p><p class="ql-block">七宝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年),通体用坚硬青石雕造,原为七层,现存五层,高约六米。</p> <p class="ql-block">七宝塔,塔基八方形,覆盆式莲花池瓣底座,雕刻有狮子、麒麟、飞马等吉祥动物,以及伎乐人、双龙戏珠等图案,造型优美,雕刻精细。</p><p class="ql-block">七宝塔的石雕工艺精湛,图案丰富,是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杰作。</p> <p class="ql-block">大云院作为佛教寺院,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其建筑和文物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1965年,大云院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大云院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天台庵</b></p><p class="ql-block">天台庵位于山西省平顺县东北25公里的坛形孤山上,始建于唐末天祐四年(907年),是我国现存仅有的四座<b>唐代木结构古建筑</b>之一</p><p class="ql-block">天台庵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顶,面阔7.15米、进深7.12米,采用减柱法设计,殿内无柱,空间开阔。屋顶施灰筒瓦及琉璃鸱吻,保留了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其结构以“定慧双修”为核心思想,融合了南北佛教修行方法,体现了中国佛教特色。</p> <p class="ql-block">狎鱼,天台庵屋脊上装饰有狎鱼(又称押鱼),其形象融合龙、鸟、蛇、鱼特征,传说能吞火吐水,象征防火避灾。这种设计常见于中国传统建筑屋脊,但天台庵的狎鱼造型尤为独特,兼具艺术性与功能性。</p> <p class="ql-block"><b>观音堂</b></p><p class="ql-block">梁家庄观音堂,位于长治市西郊梁家庄村东,是长治市内保存较好的一处寺院,占地面积7400平方米,坐东朝西,二进院。古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中轴线上自西向东有天王殿(山门)、献亭、正殿,两侧为钟、鼓楼及东西配殿。</p> <p class="ql-block">观音堂是一座明代建筑的庙堂,创建于明万历九年至十一年(1581年―1583年),清代屡有修葺。现存建筑正殿为创建时原构,余皆清代所建。</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为寺院中的正殿,广三间深两间,单檐悬山顶。殿顶黄绿两色琉璃吻脊,纹饰为蟠龙与西番莲纹样,形象逼真,典雅大方,属明代遗物。门楣之上,悬挂着刻有“观音堂”三个鎏金大字的匾额,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诰封兵部侍郎郜钦所题。</p><p class="ql-block">观音殿内的三面墙壁及屋顶梁架之上、门窗顶部,皆是描金彩绘的泥胎彩塑、悬塑。小小的三间殿堂之内,现存约五百尊塑像,彩塑、悬塑相间,儒、释、道三教共融,或坐坛上、或依山墙、或悬椽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b>D4、8月8日,长治→晋中县太谷区</b></p><p class="ql-block"><b>打卡:晋中镇国寺、介休孔雀蓝琉璃牌楼(太和琉璃牌坊)、净信寺孔雀蓝琉璃戏台,宿晋中市太谷区希尔漫酒店。</b></p> <p class="ql-block">路边一个大型雕塑群“天下潞商”,下车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b>世界文化遗产一一平遥古城由镇国寺、双林寺、平遥古城墙共同组成。</b></p> <p class="ql-block"><b>镇国寺</b></p><p class="ql-block">原名京城寺,地处山西平遥,距县城十二公里,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万佛殿创建于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是全国稀有的五代建筑。殿内同时期彩塑的艺术、文物价值极亮。此寺前后两进院落,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和观音聚、地藏殿、二郎殿、土地殿、三灵候殿和財福神殿等。</p><p class="ql-block">释迦故事壁画系明代作品,保存完整。</p> <p class="ql-block"><b>天王殿</b></p><p class="ql-block">此殿为本寺山门,创建于元代,几经修葺,仍保留了元代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殿内两侧塑四大天王,这些护法神将因其手执法器不同,而分别暗喻为“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b>万佛殿</b></p><p class="ql-block">堪称“千年瑰室”的万佛殿,建于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殿内彩塑11導,属五代作品,甚为可贵。</p> <p class="ql-block">万佛殿属厅堂式木结构建筑,面阔进深各三间;近似正方形,屋顶是单檐九脊歇山顶,整座殿没有一根钉子,为了保护屋檐下的木结构不被雨水冲毁,该殿运用了“屋顶举折,屋角反翘”的结构,使整个沉重而庞大的屋顶,坡度平缓,显得非常轻松活泼,主要是榫卯结构的“斗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它的功能就是使屋擔的重量渐次集中下来到柱头上,可以说柱头是整个屋顶力量的支撑点,而斗拱则起了疏散力量的作用,对内减少了梁架跨度的负荷,对外承托着深远翼出的屋檐,气势壮观,轮廓秀丽。专家称,万佛殿在建筑功能和结构艺术方面达到了统一,是我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不朽之作。</p> <p class="ql-block">万佛殿内保存的同时期彩塑,深刻地刻画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的形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除敦煌莫高窟外,是全国仅有的保存至今的五代作品,堪称“希世珍品”,文物价值极高,在我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万佛殿内 11 尊五代彩塑,堪称中国雕塑史活标本。五代十国战乱频繁,中原留存至今的同期雕塑仅有这组孤品。</p><p class="ql-block">主佛释迦牟尼结跏趺坐,袈裟如流水般垂落。迦叶瘦骨嶙峋,阿难青春俊朗。</p><p class="ql-block">两侧文殊、普贤菩萨上身着铠甲,下着波浪式长裤裙,端庄厚重,兼具武士之雄健与菩萨之温润。</p><p class="ql-block">最动人心的是两尊胁侍菩萨:她们体态婀娜呈 S 型站立,裙裾如薄雾轻笼,面容既有唐代的丰腴又透出五代的清秀。</p><p class="ql-block">东西两侧天王像,一位头戴红缨兜鍪,留八字胡,为中原武将形象,一位发髻高束,留络腮胡,为胡人武将形象。体现五代时期汉胡交融的时代特征。</p> <p class="ql-block"><b>土地殿</b></p><p class="ql-block">土地殿正中坐像为土地爷,他和蔼可亲,金童玉女分立两侧,手捧印玺和印盒,一副忠顺服侍土地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b>三佛楼</b></p><p class="ql-block">三佛楼创建于明代,楼内保存有明代彩塑和壁画。塑像造型优美,是典型的明代早期作品。两山墙壁画技巧古朴、娴熟,精心地描绘了释迦非凡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穿过万佛殿,明代三佛楼彩塑与壁画带来截然不同的体验。三身佛端坐须弥座,毗卢遮那佛的螺髻、卢舍那佛的莲瓣冠、释迦牟尼的袈裟,每处细节都展现着明代造像的精细。四尊供养菩萨的衣纹线条如行云流水,如“吴带当风”般流畅,与五代彩塑的厚重形成鲜明对比。</p><p class="ql-block">最惊艳的是两侧山墙上 52 幅壁画。以连环画形式讲述释迦牟尼生平,每幅画都巧妙融入明代社会图景,堪称缩小版明代《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b>观音殿、地藏殿</b></p><p class="ql-block">观音殿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近代重塑塑像。主像是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万佛殿斗拱:晚唐气韵的最后遗存</p><p class="ql-block">核心建筑万佛殿,完整保留五代时期木构精髓。1.74 米高的斗拱群占柱高 2/3,七铺双下昂如飞鸟展翅,支撑着 1.55 米深远的屋檐 —— 这种 "偷心造" 技法与不施普柏枋的设计,正是唐代建筑 "雄大简素" 的遗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太和岩牌楼</b></p><p class="ql-block">太和岩牌楼,被当地人称为“琉璃牌坊”,原为真武庙(已毁)门前牌楼,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义安镇北辛武村东,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p> <p class="ql-block"><b>净信寺</b></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阳邑乡阳邑村西南,创建于唐开元六年(714年),已经1300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净信寺内保存有76尊彩塑和180平方米壁画,是古代造型艺术遗存,以佛教和民间信俗为主要内容,与平遥镇国寺、双林寺、清凉寺等晋中地区几处重要的画塑遗存共同构成了山西古代佛教造像艺术的演变序列,而净信寺彩塑的民间信仰色彩和审美趣味更为浓厚,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可惜暂不开放,我们在门外打卡,遗憾!</p> <p class="ql-block">分享一组同行友友小飞机拍摄图片,聊以安慰。🤭</p> <p class="ql-block"><b>D5、8月9日,晋中→阳泉</b></p><p class="ql-block"><b>打卡:太谷凤凰三塔、榆次老城(包括:城皇庙、玄鉴楼、西园、县衙等)、固关长城古驿道,宿阳泉中悦水晶国际大酒店。</b></p> <p class="ql-block"><b>晋中太谷凤凰三塔</b></p><p class="ql-block">凤凰三塔,世界最紧凑三塔,间距不足3米。金始建,明留痕,2007年复全。</p><p class="ql-block">山西太谷凤凰山三塔,以其独特的雁飞阵势而得名雁行三塔。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分别代表着风、雨、云,护佑着一方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当地有名的风水塔。</p> <p class="ql-block"><b>榆次老城</b></p><p class="ql-block">榆次,一座被低估的千年老城。</p><p class="ql-block">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随便一座城,一座庙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榆次老城迄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老城是汉城旧址上修建起来的,相比一些商业化古城,榆次老城是不一样的存在,置身于老城内可以切身感受到老城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b>榆次老城县衙</b></p> <p class="ql-block"><b>榆次老城之城隍庙</b></p> <p class="ql-block"><b>城皇庙玄鉴楼</b></p><p class="ql-block">被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公布为全球最精美的100座古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b>西园</b></p><p class="ql-block">西园,因在城隍庙以西而得名。是集南、北方园林风格于一体的寺庙园林。园中有梅山、多景楼、岂知桥、石坊、烟霞楼等精美建筑相构成。</p> <p class="ql-block"><b>固关位于山西、河北交界处,与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被称为明代京西四大名关之一。</b></p><p class="ql-block">固关长城是国内保留较完整的现存唯一可考石砌内长城;是我国最早的明代内长城,又被称为小八达岭长城。</p> <p class="ql-block">深深的车辙印,让人感受到了当时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固关长城,是中国最早的明朝内长城,始建于公元前369年,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的万里长城还早155年。</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发生过不少有名的历史事件:如秦朝名将王翦伐赵;秦始皇死后尸归咸阳;韩信“背水之战”;郭子仪、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康熙皇帝西巡经过这里;于成龙等也在这里留下诗篇佳作。</p> <p class="ql-block">固关古驿道比罗马古道还早一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青墙,青砖,青石板留下历史的印道,如今喧嚣的年代能亲踏近二千年的青石板路寻究古人足迹👣无比超级开心。😁</p> <p class="ql-block"><b>D6、8月10日,阳泉→ 忻州</b></p><p class="ql-block"><b>打卡:天宁寺双塔、忻州五台县佛光寺、南禅寺,宿忻州新紫檀酒店。</b></p> <p class="ql-block"><b>天宁寺双塔</b></p><p class="ql-block">天宁寺双塔,民间俗称雌雄塔,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冠山镇,是宋朝至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址。双塔东西并列,相距约30米,八角三层楼阁式砖塔,塔高度约21米。塔顶为攒尖顶,配有球形塔刹。</p> <p class="ql-block"><b>佛光寺</b></p><p class="ql-block">五台山佛光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构建筑之一,被梁思成先生誉为“中国第一国宝”。</p><p class="ql-block">这座始建于北魏,毁于会昌法难,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的庙宇:“斗拱雄大,广檐翼出”,朴拙庄重,恢宏磅礴,一派大唐气韵。</p><p class="ql-block">目前全国留存至今的唐代寺院彩塑,共约70尊,而佛光寺东大殿就有30多尊。</p> <p class="ql-block"><b>伽蓝殿</b></p><p class="ql-block">伽蓝殿,明崇祯年间(1628—1644)始建,清康熙年间(1661-1722)重修。</p><p class="ql-block">面阔三间,平面略呈正方形。伽蓝,在佛教里的全称是僧伽蓝摩,是寺院的统称,伽蓝神是保护寺院的神祇。</p><p class="ql-block">佛说有十八神保护伽蓝,即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p><p class="ql-block">伽蓝殿内现存18 尊伽蓝神,另外加上了给孤独长者,这些彩塑是明代塑像精品,造型生动、神态各异。</p> <p class="ql-block"><b>文殊殿</b></p><p class="ql-block">文殊殿,金天会十五年(1137)重建,坐北向南,面阔七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大殿梁架采用了大跨度八字柁架,殿内立柱较一般构架减少八根,形成了巨大的供奉空间,被称为“减柱造”。</p><p class="ql-block">文珠殿内佛坛上塑有文殊菩萨骑狮像及胁侍菩萨等塑像七尊,主像为文殊菩萨,两侧为胁侍菩萨,前面有佛陀波利、善财童子、圣老人和牵狮子的于阗王,反映了早期塑像的艺术特征。</p> <p class="ql-block">殿内两山墙及后墙上为明宣德五年(1430)绘制的罗汉壁画。</p><p class="ql-block">文珠殿是我国早期木结构建筑中“减柱造”的经典代表,其结构形式被梁思成先生喻为海内孤例。</p> <p class="ql-block">顺着这个台阶爬上去便是东大殿</p><p class="ql-block"><b>东大殿</b></p><p class="ql-block">东大殿,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坐东朝西,面阔七间,进深八椽,单檐庑殿顶。殿内梁底部有墨书题记:“功德主故右军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与殿前经幢刻字“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大中十一年十月建造”相印证,明确了其建筑年代。</p> <p class="ql-block">殿内佛堂上塑有唐代彩塑三十余尊,佛坛正中的三尊主佛,中间为释迦牟尼,左边为弥勒佛,右边为阿弥陀佛,佛坛的两侧为文珠菩萨和普贤菩萨。主像两侧为胁待菩萨及供养人等。殿内两山墙及后檐墙壁前为明宣德四年(1429)所塑罗汉像,现存261 尊。殿内内槽栱眼壁和明间佛座后,保存唐代壁画40余平方米,殿肉板门、门颊上留附了大量题记,分布均匀,多为唐、五代,金及明清时期的游人题记,它们对大殿建筑历史纪年作了进一步的实物证明。</p><p class="ql-block">梁思成先生评价东大殿:“除殿本身为唐代木构外,殿内尚有唐塑佛菩萨像数十尊,梁下有唐代题名墨迹,栱眼壁有唐代壁画。此四者一已称绝,而四艺集于一殿,诚我国第一国宝也”。</p><p class="ql-block">我国现已发现完整的唐代木构建筑遗存共有三座,除佛光寺东大殿外,其余两座为五台南禅寺大殿和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其中东大殿的形制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在我国及整个东亚建筑文化区域有着特殊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祖师塔</p><p class="ql-block">祖师塔高约8米,使用青砖砌筑。平面呈六角形。分为两层,第一层西侧开券门,顶上有莲瓣及火焰装饰,其余五面素平。内有塔心室,以繁复的于法做出第一层塔檐,体量庞大,其上又置平座托第二层塔身,第二层上只开假门假窗,塔刹部分制作繁缛,两层交错的莲瓣承托着宝珠。塔身无纪年铭刻,梁思成先生从形制上判断它是“魏齐间物”。</p> <p class="ql-block"><b>南禅寺</b></p><p class="ql-block">南禅寺又称大佛殿,是我国唐代建筑的代表作,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是我国己知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大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誉为世间瑰宝。</span></p> <p class="ql-block">殿内设凹字形砖砌佛坛,四周雕刻有精美图案。佛坛上现存唐代彩塑14尊,正中塑释迦牟尼佛,左侧为骑狮文殊菩萨,右侧为骑象普贤菩萨<span style="font-size:18px;">,佛堂前两侧塑护法金刚,</span>全堂彩塑造型丰满,姿态优美,<span style="font-size:18px;">雕塑历史悠久,技艺精湛,</span>是我国现存唐代彩塑中的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虽然寺院很小,很偏僻,但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唐代建筑,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b>D7、8月11日,忻州→应县</b></p><p class="ql-block"><b>打卡:忻州古城、应县净土寺,宿应县。</b></p> <p class="ql-block"><b>忻州古城</b></p><p class="ql-block">忻州古城,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也是中俄万里茶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晋北锁钥”之称,又因文风昌盛而有“文集九原、雅出秀容”之誉,是晋北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重镇。</p> <p class="ql-block">古城东西南北,四门齐备。 四面城墙,四座城门,各有瓮城,瓮城各有门,形成“四面城墙八座门”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b>城墻集群</b></p><p class="ql-block">忻州古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楼,身座落在12米高的城墙之上,连接两侧城墙,巍峨高大雄伟壮观。其中北城门为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门内侧各铺台阶,拾阶而上,曲折回环,四座城门遥遥相望为忻州几代人民阻挡住了战火,带来了安稳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走进古城满街都是“五台烩菜”、“卤猪蹄”、“漏鱼儿”等山西非遗小吃,价格亲民。古城几乎不重样的各种山西非遗特色小吃。绝!在感受着山西美食的同时,也感受着这座1800年的“南北通衢”要塞北方古城。</p> <p class="ql-block"><b>泰山庙</b></p><p class="ql-block">“保佑安宁,逢凶化吉”</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北宋,现存为经明、清历代扩建和重修的建筑,为忻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山庙有大殿,献殿(过殿),戏台(乐楼)、山门、影壁。两侧有钟亭、鼓亭、牌楼,戏台与献殿中原有三思桥。民国时期成为忻州最大的钱市,各种交易和贸易在这里兴旺发达。一直以来泰山庙香火旺盛是忻州远近闻名的道家场所。</p> <p class="ql-block">财神庙</p><p class="ql-block">“天卖兴旺,财源广进”</p><p class="ql-block">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现存为清代遗构,为忻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财神庙巷,坐西向东,与泰山庙星丁字相交处,中轴线上为过殿、大殿,两侧有钟鼓楼、偏殿。过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卷棚顶悬山式。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后廊式架构,斗拱三踩单昂。</p> <p class="ql-block"><b>关帝庙</b></p><p class="ql-block">“忠孝仁爱、大义参天”</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唐初贞观年间,是忻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为明清时期重修改建后的建筑。庙门上关帝庙和护国寺两块牌匾并列,是明清以来三教合流,在民间的多种形式融合的体现。关帝庙现由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昌善法师住持。</p> <p class="ql-block"><b>秀容书院</b></p><p class="ql-block">创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忻州旧城西南高地,西依九龙岗,东眺系舟山。随地势而建,阶梯式布局,分上院、中院、下院三个院落。因当时忻县称秀容县,故以此得名,由时任知州鲁潢倡导捐资四千金而建。书院建成后,取代了忻州儒学,成为当时忻州的最高学府。</p> <p class="ql-block">走进秀容书院,迎面是,秀容书院校歌和鱼跃龙门的砖雕,仿佛在告诫学子们,刻苦学习,兴邦立国。</p> <p class="ql-block"><b>忻州历史记忆-六角亭</b></p><p class="ql-block">现存建筑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位于秀容书院西高地最北部。建筑形制为木构六角攒尖顶,孔雀绿琉璃瓦覆顶。建筑面积 32.56 平方米,高约18.3米,每边长约3.5米。</p> <p class="ql-block"><b>忻州历史记忆-四角阁</b></p><p class="ql-block">始建年代不详。位于秀容书院六角亭与八角亭之间,犹如三亭之轴,坐西向东。</p><p class="ql-block">建筑形制为木构单间单檐歇山顶。内设坛台,上塑主管功名之魁星,读书人无不膜拜奉尊。建筑面积 17.56平方米,高约4.72米。</p> <p class="ql-block"><b>西园</b></p><p class="ql-block">忻州古城西园依忻州历史人物事件打造,为汇聚多种建筑风格的景观公园。位于忻州古城秀容书院西侧,桥东街与文昌寺巷交叉口东侧,二道坡南侧。西园由南向北划分为怡苑、梅苑、梨园、柏苑、杏苑、松龛商业街六个板块。园林建筑充分融入国画水墨山痕,以青砖、灰瓦为主要色调,屋脊、檐口为主要构图要素进行组合,考究的造型、舒缓的线条,构造出中式古典建筑的独特美学。</p><p class="ql-block">时间关系,没来得及走进西园,但从秀容书院看到西园的青砖、灰瓦、屋脊、檐口、园林建筑。</p> <p class="ql-block"><b>应县净土寺</b></p><p class="ql-block">净土寺规模较小,但其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极高。大雄宝殿内的藻井和雕刻,被誉为“金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以繁复的斗拱和榫卯结构层层叠砌形成“八门九星”的立体天宫楼阁。</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雄宝殿,抬头仰望整个藻井,繁而不乱,造型优美,布局严谨,金碧辉煌,实为文物中少见的珍品。既可看作精制的建筑模型,又是出色的艺术作品,对研究金代建筑和雕刻艺术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1933年秋,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考察应县木塔时,发现离木塔几百米之遥处,有一个大型寺庙群,他走进去一看,惊叹不已,连连称赞,说应县有三件宝:一是佛宫寺释迦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伟大杰作,实属国之瑰宝,世之奇葩;二是净土寺的天宫楼阁藻井,构思精巧,妙微入神,玲珑细致,超类绝伦,是国宝一绝;三是净土寺山门前的一对石狮,“披头散发”,造型独特,雕工精美,全国罕见。这其中让梁先生称赞不已的两宝都在净土寺。</p> <p class="ql-block"><b>D8、8月12日,应县→大同</b></p><p class="ql-block"><b>打卡:北岳恒山、永安寺、圆觉寺,浑源古城鼓楼,宿大同北都丽园酒店。</b></p> <p class="ql-block"><b>北岳恒山</b></p><p class="ql-block">“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p><p class="ql-block">北岳恒山位于大同市浑源县,主峰是天峰岭,海拔2016.1米。这里是道教全真教的发源地,被称为“玄门第五小洞天”。相传,我国著名的神话故事中的古代玄门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并最终修成正果。</p><p class="ql-block">恒山,是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名山,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战争的硝烟,也承载了道教修行者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b>浑源永安禅寺</b></p><p class="ql-block">永安禅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是一座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的古寺。</p><p class="ql-block">永安禅寺有三绝:</p><p class="ql-block">一绝元代壁画:传法正宗殿内保存有约180平方米的水陆壁画,融合儒释道三教元素,包括神仙、星君、帝王群臣等形象,尤以北壁的十大明王像最为震撼,色彩历经700年仍鲜亮。</p><p class="ql-block">二绝屋顶琉璃构件:元代制作的八件琉璃鸱吻(屋檐小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工艺精湛,是元代建筑装饰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三绝匾额书法:包括雪庵和尚题写的“莊嚴”巨匾(2米大字)及“传法正宗之殿”匾额,书法苍劲有力,具有极高的艺术与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b>永安寺传法殿简介</b></p><p class="ql-block">传法正宗殿为永安寺核心建筑,建于元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整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其殿顶为单檐庑殿顶。</p><p class="ql-block">正脊上方琉璃鸱吻、护法天王、八仙及琉璃小神兽精巧绝伦、栩栩如生,工艺精湛为琉璃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匾额“传法正宗之殿”为元代昭文馆大学丰荣爆太夫李溥光所题,字体庄重典雅。砖墙“庄严”雨字为元代永安寺主特月溪觉亮所写,苍劲雄深,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殿内藻井、天宫楼阁将雕刻、彩绘、”构造等多种艺术形式完美融合,构成了一座立体的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墙体四周布满了巨幅沥粉贴金的水陆壁画,色彩鲜艳、内容丰富一保存完整。绘画面积186912平方米,有135 组水陆故事,882个人物形象。其中人物内容既有佛教的菩萨、天王,又有道教的仙官、星辰、山添、龙神,还有儒家的忠孝节义的典型代表,容纳天地水三界十方万灵,是集我国神祇之大成。</p> <p class="ql-block">尤其十大明王是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古代画匠高超的绘画技艺。明王形象各异,庄严肃穆,细发如丝,逐层晕染,手持各种法器,坐骑也各不相同,无不刻画入微,堪称稀世之宝。</p> <p class="ql-block"><b>浑源县圆觉寺</b></p><p class="ql-block">圆觉寺塔位于大同浑源县圆觉寺内。圆觉寺砖塔,全称为圆觉寺释迦舍利砖塔,建于金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距今已经866年,2013年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浑源7处国保之一。</p><p class="ql-block">塔身呈圆锥形,分两层,第一层较高,四面辟门,正南为真门,可登塔,其他为假门。其中北门浮雕“妇人启门”,是宋金砖雕墓中常见的题材。</p><p class="ql-block">塔顶安装莲花式铁刹,向上为覆钵、相轮、宝盖、圆光、宝珠。刹杆顶有铁制凤鸟一只,能随风转动,是古代的候风仪,也叫翔鸟,这是国内唯一一座保存候风仪的佛塔。</p> <p class="ql-block">山西古建太多,看不完,跟本看不完,明天我们将走近大同善化寺、华严寺,还有地缝中的洪门寺,那里有,华严寺纯铜舍利地宫、中国最高大的琉璃螭吻,4.5米,2个姚明的高度,还有东方的威尼斯—华严寺辽代露齿观音彩塑,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