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藏在抽屉最深处的“情书”

美篇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家老房子的五斗橱,最底下那个抽屉,一直是母亲的“禁地”。小时候,我总觉得那里面藏着了不起的宝贝。直到今年七夕前,母亲才终于在我面前,缓缓拉开了那个抽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没有珠宝,没有存折,只有一本用厚卡纸自制封面、用棉线仔细装订的书。书脊上,是父亲工整的字迹——《与小梅书:1989-2024》。</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母亲的手轻轻抚过封面,像抚摸时光的纹路。“这是你爸送我的金婚礼物。”她笑着说,眼角漾开细密的笑纹,“他说,这辈子没写过情书,这就当补上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小心地翻开。第一页贴着他们唯一的结婚照,黑白照片已经泛黄,照片下方是父亲写下的一行字:“今日娶卿,今生幸甚。”往后翻,是密密麻麻却工整的文字,间或贴着些早已褪色的票据和照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是你满月那天,你哭了一夜,我俩轮流抱着你走路。”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张是你小学获奖时,你妈高兴得哭了,其实我看她也想哭。”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是咱们第一次去北京,在颐和园,你妈非要在那块石头上拍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每一段文字旁边,都对应着照片和实物——一片干枯的枫叶、一张电影票根、甚至是我小时候画的全家福。父亲用他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将三十五年的岁月装订成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母亲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这是你三岁时发烧住院,你爸守了三天夜,最后趴在床边睡着了。我拍下这张照片,他后来在旁边写着:‘为人父,乃知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凝视着那些已经模糊的字迹,忽然意识到,我正在触摸的不仅是父母的爱情,更是一个家庭的编年史,是所有容易被时光冲走的珍贵日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母亲叹了口气:“现在你们什么都记在手机里,方便是方便,可是上次我手机坏了,差点丢了好多照片和聊天记录。还是这样实在,什么时候想看了,拿出来就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她的一句话,让我想起自己手机里那几千张照片、几百条备忘录——孩子的第一次走路、丈夫深夜写给我的小诗、全家旅行的视频......它们散落在不同的手机、电脑和云端,脆弱得就像蒲公英,一阵系统更新、一次手机故障,就可能让所有记忆随风而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那天离开父母家时,我带回了许多素材。我要做一件父亲花了三十五年做的事,用这个时代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当我把制作好的精美书册送给母亲时,她一页页翻看,时而大笑,时而眼眶湿润。“真没想到,”她说,“原来我们经历了这么多美好时刻,差一点就让它们散落在各个角落里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个七夕,当大家都在送鲜花、巧克力、首饰时,也许我们可以送一份更永恒的礼物——不是转瞬即逝的消费,而是对抗时间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美好的回忆,值得被更温柔地收藏。这个七夕,不妨从整理你的第一篇日记开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