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的老外公岳森将军</b></p> <p class="ql-block">8月20日,我们收到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给老外公岳森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百感交集。</p> <p class="ql-block">关于岳森将军参与抗日战争的说法很多,有说他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有说他参加的是禹王山战役,也有说他遭日军伏击受伤,并未参战。现据能够查证的可靠文献,岳森将军曾以22军副军长的身份参与了台儿庄战役。我妈妈口述,在此战役中,岳森将军大腿负伤,妈妈亲眼见到并清晰记得岳森将军负伤回家的情况。因此,岳森将军参与台儿庄战役应是不争的事实。但究竟他参加的是哪次战斗,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似乎成了一个迷!</p> <p class="ql-block">目前在百度和一些公开出版的书籍及自媒体上看到的,多是岳森及50师参与禹王山战役的报道和演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此文叙述了军长谭道源在禹王山战役中的经历,彭璋在禹王山战役中的战况以及牺牲的背景,岳森如何率残部突围至皖北。因原文篇幅较长,此处只做摘要。</b></p> <p class="ql-block">参与抗战的国民革命军第50师卫生员刘守玟烈士</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此文亦强调了刘守玟是牺牲于禹王山战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其实岳森及50师并未参与禹王山战役,他们参与的是台儿庄战役后期,掩护主力部队突围的著名邳县阻击战。</b></p> <p class="ql-block">我从国家档案馆和北京、上海等地的档案馆、图书馆查阅了有关资料。希望此篇能够就已掌握的历史文献,对岳森在台儿庄战役前后的经历及贡献做一大致的概括说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北伐时期的岳森将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岳森与国民革命军第22军及50师的渊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图第二排左起第四人系时任二军参谋长岳森,二排左起第一人是二军六师党代表肖劲光</b></p> <p class="ql-block">岳森与第22军及第50师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北伐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但为了叙述的简练,我们从1929年谭道源任五十师师长,岳森任副师长的时候谈起。</p><p class="ql-block">1929年,国民政府有人提出准备整编第50师。</p> <p class="ql-block">师长谭道源、副师长岳森率政治部主任罗介夫,旅长成光耀、李云杰、罗寿怡、副旅长彭璋、教导团团长李蕴珩等具名公电,抵制缩编。终于保住了第50师的编制和番号。资料显示,此时主持第50师工作的,是副师长岳森</p> <p class="ql-block">50师首任师长谭道源</p> <p class="ql-block">50师第二任师长岳森</p> <p class="ql-block">据此公电可见,当时第50师主官谭道源、岳森及旅、团一级的干部均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少将以上抗日将领。如后来被誉为抗日英烈的第50师副师长彭璋将军。</p> <p class="ql-block">50师第三任师长成光耀</p> <p class="ql-block">1931 年底,谭道源升任第 22 军军长,岳森随之扶正,正式接任第 50 师师长。</p> <p class="ql-block">岳森在此时期,战功赫赫,受到蒋介石的器重</p> <p class="ql-block">1935年4月10日,国民政府授予岳森铨叙陆军中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1935 年 10 月,岳森被提拔为第 22 军副军长,师长一职由成光耀继任。这就是台儿庄战役前,50师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抗战爆发后,第22军第50师动态</b></p> <p class="ql-block">根据岳森、谭道源的回忆录及军委会电报等文献,我们可还原台儿庄战役前,国民革命军第22军第50师的动态:</p><p class="ql-block">1937年10 月初,第50师在江西上饶整补。</p><p class="ql-block">1937 年 11 月奉命参与淞沪会战,11月8日第 22 军(因第22军第18师朱耀华部划归第78军,第149师与50师合并,故第22军只辖第 50 师)经火车抵达昆山。此时已无法投入正在溃退中的淞沪会战,只能在昆山—青浦—苏州(11 月 8—13 日)一线掩护主力撤退。</p><p class="ql-block">11 月 15 日奉命转入第三战区后方,在溧阳、歙县一带收容、整补,缺额由湘、赣保安团补充;</p><p class="ql-block">12 月底,全师恢复到 8 000 余人,但重武器不足,未参加南京保卫战。</p><p class="ql-block">1938 年 1 月调江西上饶、玉山继续整训;</p><p class="ql-block">1938年 2 月列入第三战区预备队,负责浙赣路守备;</p><p class="ql-block">1938年3 月下旬因徐州战局吃紧,奉命车运徐州,4 月初投入邳县阻击战。(以上资料见《22 军战报影印件》,南京第二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自江西赶往前线的第50师。前排左第三人为22军副军长岳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邳县战役前,第22军作战归属:</b></p> <p class="ql-block">“第22军(谭道源)——归第20军团(汤恩伯)——归第5战区(李宗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资料来源:1938年3月25日军令部《津浦路北段作战指挥系统表》(档号:787/1756,已公开影像)</span></p> <p class="ql-block">图中邳县附近标注的20军团,即包含岳森第22军第50师的战斗位置</p> <p class="ql-block">据《民国将领之湖南湘军岳森》及相关档案记载,在激战前,岳森利用自己多年征战的丰富战斗经验和军事素养,向第五战区司令部提供了关键建议并被采用:</p><p class="ql-block">1、侧翼防御部署:岳森主张在大运河沿线预设纵深防御,有效迟滞了日军支队的南下速度。</p><p class="ql-block">2、后勤协调:协助战区后勤部门组织湘鄂铁路军需运输,保障台儿庄前线弹药补给。</p><p class="ql-block">(以上资料见《湖南抗战口述史》未刊稿)。</p> <p class="ql-block">1938年4月初,岳森以二十二军副军长身份率部北上,参加津浦路北段和台儿庄外围作战。战役后,第 22 军伤亡惨重。据台湾地区“国史馆”藏 档号:002-090300-00008-011,日期1938年4月4日,发电人“谭道源、岳森”,事由“禹王山、邳县一线伤亡及弹药”。</p><p class="ql-block">电文称“两日来各部伤亡官兵二千余,现仍固守连防山、运河线”。可佐证岳森及其部队参战实况和激战的惨烈程度。</p> <p class="ql-block">战役爆发后,谭、岳率50师迅速进入阵地</p> <p class="ql-block">目前,自媒体中多把当时邳县战斗的指挥权或归结为军长谭道源,或师长成光耀。其实,当时成光耀并未参加邳县会战。真正参与指挥的,是22军副军长兼50师师长(因成光耀缺位)岳森,直接指挥战斗的则是副师长彭璋。</p> <p class="ql-block">岳森作为邳县战役国民革命军第50师主帅,可由下述一级文献证实。</p><p class="ql-block">1. “第 22 军副军长岳森(兼 50 师师长)率部于 4 月 25 日到达邳县,接防禹王山—陈瓦房一线,激战三昼夜,伤亡官兵 5 000 余人。”《第五战区徐西会战战斗详报·附件之六》(1938 年 5 月 31 日,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号 787/2276</p><p class="ql-block">2. “职副军长岳森率本师于 4 月 25 日拂晓前到达碾庄车站,即转赴邳县东北高地,与敌坂本支队接触……”<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 50 师邳县作战经过概要》(1938 年 6 月 10 日呈军事委员会,原件藏台北国史馆,档号 003-010202-0022)。</span>该件经国史馆 1989 年影印出版,收入《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附录(郭汝瑰、黄玉章主编,1995 年版,下册第 1265 页)。</p><p class="ql-block">综上档案,可认定“岳森率第 22 军 50 师参加了 1938 年 4 月下旬的邳县阻击战”</p> <p class="ql-block">谭道源、岳森率50师驻防邳县一线,在无重武器、粮弹告急,且援兵不至的困境下,浴血奋战,为台儿庄大捷后中国军队主力跳出日军合围赢得了关键时间。李宗仁在回忆录中特别提到:“第 50 师等部阻击有功,虽全师覆没,亦无愧民族气节”。他们的功绩历史不应忘记!</p> <p class="ql-block">战役结束后,岳森参与撰写《台儿庄战役湘军作战检讨》,提出“村落防御与机动反击结合”的战术思想,该报告被军令部采纳,后应用于武汉会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的妈妈岳宁茀讲述</b></p> <p class="ql-block">也有资料指出,在邳县战役中,岳森因遭日军伏击受伤,被蒋介石提前召回,未能参与后来5月的邳县突围战。此说亦与妈妈的口述史相互印证,但因无原始文献证实,只能暂留此存疑。岳森受伤后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脱离野战部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岳森将军与彭璋将军</b></p> <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24日,原国民革命军第22军第50师副师长彭璋少将因邳县战役功勋卓著,壮烈牺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p><p class="ql-block">彭璋将军,是岳森将军的老部下。岳森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参谋长时,彭璋在第二军第五师任参谋、团附、营长等职。北伐时,岳森因彭璋屡立战功,升其为第50师二九五团团长。岳森任50师师长时,将彭璋升任一四八旅旅长。1935年,任第五十师少将副师长。</p><p class="ql-block">抗战爆发后,彭璋随岳森进入邳县。在邳县战役后期(此时岳森因伤离开部队),孙连仲命令第二十二军五十师,掩护汤军团在邳县之主力撤出后,沿运河作第二线梯次掩护。彭璋坚持到15日上午十时,撤离阵地,沿津浦路东侧撤退。彭璋率残余部队数千人,昼伏夜行。数日后,抵达安徽灵壁境内,遭到日军围击。彭璋指挥部队突围,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四十七岁。</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为彭璋颁发褒恤令,并于1947年入祀湘乡忠烈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四、岳森将军在台儿庄战役的作用与贡献</b></p> <p class="ql-block">根据历史文献,岳森在台儿庄战役中的贡献如下:</p><p class="ql-block">1、战前,岳森以22军副军长身份,参与邳县阻击战的防御部署、兵力调配和筹划,并根据自己多年丰富的战斗经验,为第五战区制定战略战术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建议。</p><p class="ql-block">2、亲率第50师参与邳县阻击战,抗击日军进攻,迟滞日军反扑, 指挥若定,浴血奋战,为参加台儿庄战役的主力部队最终完成战略撤退,保证台儿庄大捷的达成,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3、台儿庄战役后,岳森根据当时战况,利用自己的战斗经验及血战经历,对战役做出总结,提出了“村落防御与机动反击结合”的战术思想,该主张受到军令部赞赏,后将此战术思想应用于武汉会战。</p><p class="ql-block">4、邳县战役,岳森呕心沥血,亲临一线指挥,不幸负伤,受到国民政府的嘉奖。</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 没有结束的结束语</i></b></p> <p class="ql-block">80多年前,老外公血洒台儿庄的壮烈历史,虽在诸多档案文献和内部回忆录中有所记载,却鲜见公开出版物。自媒体的出现,对岳森参战台儿庄的诉说逐渐增多,但演绎多于考证,误传甚至是讹传,逐渐将真相吞噬。</p><p class="ql-block">历史毕竟是历史。还原历史真相,义不容辞,时不我待。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国富民强,手捧精美纪念章,想起陆游的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篇告慰老外公在天之英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