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岐山~周原文化的价值

终南山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中国资深考古专家学者相聚陕西宝鸡,对周原遗址进行抢救式挖掘考古,有了重大发现。周原遗址位于扶风县、岐山县交界处,是西周时期周文化核心遗址,核心区面积大约33平方公里,从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包括青铜马车等重大发现。 ‌</p><p class="ql-block"> 而核心区京当遗址位于岐山县京当镇贺家村,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其范围涵盖周原地区。该遗址曾出土青铜尸臣鼎,2013年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西周第一豪华观礼车。而周边与之关联位于凤凰山南麓周公庙遗址和岐山县一号遗址等也位于该区域,共同构成“青铜器之乡”。 ‌陕西省岐山县作为西周文化发源地,经专家学者数年现场挖掘,依据历史资料结合所挖实物研究论证,京当镇贺家村出土之数千年前青铜器对考古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其一,考古发现与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岐山地区出土了大量国宝级青铜器,如毛公鼎、大盂鼎等,这些器物不仅造型精美,更承载着西周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等重要历史信息。例如毛公鼎内壁500余字铭文,详细记载了周宣王册命毛公的场景,反映了西周晚期土地兼并、军事扩张等社会矛盾,为研究西周官职制度、礼仪文化提供了第一手鲜为人知且有价值的资料。 ‌</p><p class="ql-block">其二,工艺技术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通过材质复原、纹饰还原等技术,将古代青铜器转化为工艺品。这项技艺由于安君等人传承,每年复仿制青铜器上千件,主要用于商务礼品和展览陈列。这种技艺不仅保留了传统工艺精髓,还通过创新推动文化传播,使青铜器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文化载体,颇具丰富的蕴含。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其三,文字与文化研究</p><p class="ql-block"> 甲骨文“梁”字在周原遗址中多与“涉”“舟”共现,揭示周人渡渭水的生存方式;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梁楚通津”则反映了西周时期交通网络的形成。这些文字与考古发现共同印证了周代文明在交通、礼制等方面的演进,尚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p><p class="ql-block">其四,资源流通与文明融合</p><p class="ql-block"> 孔头沟遗址出土的珊瑚化石权杖头属西周中期之物,其原料可能来自陕西省秦巴山水中的汉中地区。则折射出西周时期民间跨区域的物流贸易情况。这类发现为研究西周礼制、族群互动等提供了新视角。 ‌</p><p class="ql-block">编辑 终南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