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印记––1(2025年8月)

日月同辉

<p class="ql-block">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建于1703年至1792年,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89年建成,是清帝驻骅消暑、怀柔外藩、巩固边防的夏宫。占地564万平方米。避暑山庄内西北为山岳区、东南为湖泊区、东北为平原区,整体形貌如中华版图。其造园取法自然,不假雕饰,120余组建筑掩映于山水草木之间。构成融南秀北雄于一体、集全国名胜于一园的壮美景观,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我和伙伴们曾在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去过一次避暑山庄,当时景区冷冷清清,我们请了一个导游带着我们游园,园内不少景点都关着门,有的还能隔着玻璃一探究竟。若大的景区,只有寥寥可数的游客,没有欢声笑语、缺少人气的环境让游客的游园热情也大打折扣。</p><p class="ql-block">这次重游避暑山庄,看着熟悉的环境,以另一种心境来审视眼前的风景,随拍几张夏日中的避暑山庄,算是有个交代吧!</p><p class="ql-block">上次浏览山庄已做美篇,这里不再细数,见谅!喜欢的友友可以翻看我2022年的美篇</p><p class="ql-block">(横拍相片,请打横欣赏。)</p> <p class="ql-block">“烟雨楼”为镀金九龙匾额</p> <p class="ql-block">“法林寺”又名“般若相”,是避暑山庄早期的一座佛寺,建于康熙四十二(1703)年。其正殿供菩萨,配殿供龙王、雷神,康熙帝御题“般若相”,后被乾隆帝列为三十六景之第十六景。山门悬挂康熙帝御题“法林寺”。当年,每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会有专门官员来此祭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康熙戎装塑像(隔窗观望)</p> <p class="ql-block">“金山”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仿镇江金山寺而建。岛上堆砌假山,山上筑殿,面阔五间,康熙帝御题“镜水云岑”,循石拾级而上,抵达“天宇咸畅”。两殿均被收入康熙三十六景。岛上制高点建有三层木塔,名“上帝阁”,为清帝祭祀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之所,此岛虽由人工堆砌,却宛如天开地造。康熙帝赞其“仰接层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p><p class="ql-block">两年前塔前基本没人,而今塔边及长廊是人潮涌动。</p> <p class="ql-block">“穿越”</p> <p class="ql-block">小王爷小公主</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行宫景区占地25.79万平方米,由皇家寺庙群中的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组成,始建于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历时四年于1771年竣工。宏伟的藏式宫殿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庄重而典雅。因仿拉萨布达拉宫和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而建,俗称小布达拉宫和班禅行宫。两座寺庙规模宏大,雄伟庄严,俨然一幅雪域高原的风情画卷。</p><p class="ql-block">1994年与避暑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清代宗教建筑典范。</p> <p class="ql-block">藏式山门</p><p class="ql-block">上面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标着“普陀宗乘之庙”</p> <p class="ql-block">碑亭</p><p class="ql-block">黄琉璃瓦覆顶的碑亭,亭内竖着三座汉🈵蒙藏四种文字的石碑,刻有记述普陀宗乘之庙和土尔扈特部众归顺等文字。</p> <p class="ql-block">短视频:碑亭</p> <p class="ql-block">五塔门</p><p class="ql-block">五塔门为藏式白台,高达十余米,有三个拱门,门额为乾隆帝御题“广圆妙觉”。拱门上建有红绿黄白黑五色佛塔,对应构成藏传佛教的火、地、少、风、空五大元素,同时代表藏传佛教的五个教派。塔身上装饰莲花、宝剑、摩尼珠、法轮、金刚杵,代表五佛五智。从塔门下经过表示向佛顶礼膜拜。</p> <p class="ql-block">琉璃牌坊,其建筑气势辉煌,为三门四柱七楼制形式,这在牌楼等级中是最高的。正面镌刻乾隆帝御题“普门应现”,意为观音菩萨显现普渡众生之门。背面题为“莲界庄严”,意为观音菩萨居住的道场威严神圣。据载:“凡来瞻礼者,王以下,头等台吉以上及喇嘛准入,其余官职许在琉璃牌坊瞻仰,不得入内”。此处牌坊还起到分界的作用,将寺庙南北部汉藏两种风格的建筑分隔开来,堪称汉藏合璧的佛教寺庙经典。</p><p class="ql-block">五塔门、琉璃牌坊等融入汉族元素,盲窗设计保留藏式传统,形成独特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石狮</p><p class="ql-block">狮子为百兽之王。中式建筑前设置石狮子,通常为一对:雄狮爪下按绣球,雌狮爪下按幼崽。石狮就成了古代彰显权威和威严的象征。外八庙的石狮子,寓意皇权至高无上。</p><p class="ql-block">佛教中的狮子是吉祥瑞兽,文殊菩萨的坐骑就是狮子,而寺庙中的大象寓意佛教,与狮子互为援应,代表着佛教与皇权的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涨知识了)</p> <p class="ql-block">中罡殿,平面成长方形,雕房式高墙围成封闭院落,墙壁上饰有红色梯形盲窗。院内西北最高处建庑殿顶小殿,内供三尊密宗护法神,东侧为一精致小巧的木质曼陀罗。此处原为经堂。</p> <p class="ql-block">大红台,小布达拉的主体建筑,为核心宗教仪式场所。</p> <p class="ql-block">皇家梅花鹿</p> <p class="ql-block">登上十八米高的大白台,仰望25米高的大红台,极其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千佛阁</p><p class="ql-block">为庆祝乾隆帝六十寿辰,蒙古王公敬献千余尊无量寿佛,乾隆帝以“昭国庆,联众情”为由特建此阁供奉。阁内天井中置有乾隆帝御制石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千佛阁碑记》,借用千佛于一阁彰显清廷“以合众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p><p class="ql-block">大红台上飘扬着五彩缤纷的经幡</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红台,是一个巨大的院落,四周为三层围楼,中央是重檐鎏金铜瓦顶的“万法归一”殿,殿顶高出群楼,富丽堂皇,金光闪烁。可惜一层铜瓦上的鎏金,被日本鬼子刮走了,颜色已经变得发黑。</p> <p class="ql-block">短视频:主殿围楼</p> <p class="ql-block">“万法归一”殿</p><p class="ql-block">坐落在群楼正中的主殿,面宽、进深均为七间,平面呈正方形,重檐四角攒尖顶,周围有回廊。殿外檐下悬挂乾隆帝御题“万法归一”云龙陡匾,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写。整个殿顶全部采用鎏金鱼鳞瓦覆盖,耗费头等金叶万余两。殿内陈设为复原陈列,佛龛后安置的宝座床,系乾隆帝特为西藏政教首领达赖喇嘛设置的。乾隆三十六年(1771),普陀宗乘之庙落成时,八世达赖白嘉错年仅十三岁,尚未坐床,n不能前来朝觐,特设此座虚位以待,以示乾隆帝尊崇藏传佛教之意。</p><p class="ql-block">“万法归一”殿,是国内宗教建筑的瑰宝,这里曾是清廷举行庆典活动的场所,每年的佛教学位考试也在此举行。</p> <p class="ql-block">展现鼎盛时期皇家技艺</p> <p class="ql-block">壁画、唐卡融合了汉藏艺术</p> <p class="ql-block">短视频:“万法归一”殿</p> <p class="ql-block">金顶,为大红台群楼主殿“万法归一”殿金顶,殿顶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全部采用鎏金鱼鳞瓦覆盖,宝顶为藏式法铃状,殿脊饰以云纹,四角飞檐高挑,装饰豪华。万法归一,慈航普渡,权衡三界三处鎏金顶,仅铜瓦鎏金一项即用头等金叶15000多两,此金顶就占用万两余。</p><p class="ql-block">阳光下的金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慈航普渡,位于大红台群楼平台西北端最高处。坐北朝南,是一座铜鎏金鱼鳞瓦覆顶的重檐六角亭,殿内供奉观世音菩萨。分两层,上层檐下悬有乾隆帝御题“慈航普渡”云龙陡匾,意为佛慈悲愿力如船一般,能普渡众生脱离苦海。下层檐下乾隆帝御题匾额“普胜三界”,意为佛教是普度三界众生之妙法。</p> <p class="ql-block">手指间的磬锤峰😁👍</p> <p class="ql-block">权衡三界,重檐八角亭建筑,鎏金鱼鳞瓦覆顶。“权衡三界”意为:适于三界众生的方便法门,殿内供奉的吉祥天母法相庄严,金身夺目,被藏传佛教誉为“三界荣耀女神”。</p> <p class="ql-block">洛伽胜境,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乾隆帝御题“洛伽胜境”。现为展室,内供奉七尊铜质佛像。</p> <p class="ql-block">远眺承德胜景,连绵不断的山峰之中,树木郁郁葱葱,磬锤峰巍峨挺立,殿堂楼宇星罗棋布,点缀在崇山峻岭之中。</p> <p class="ql-block">我和磬锤峰的约定</p> <p class="ql-block">短视频:远眺近看布达拉</p> <p class="ql-block">小布达拉宫,不仅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建筑,更是一座凝聚多民族团结与和谐的民族家园,它见证了乾隆时代的宏大庆典,蕴含着中华民族多元而繁荣的社会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