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夏花绚烂,绿意盎然。在这个漫长的暑假里,我校围绕“乡野童趣 成长一夏”的主题,成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深度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孩子们暂别传统的书面试卷,投身于家乡的广阔天地,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双手触摸自然,用心灵感知文化,完成了一份份充满泥土气息和创造活力的特殊“作业”。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更在他们的心田播下了热爱家乡、勇于探索、乐于实践的种子。</p> 家乡的小小发明家 <p class="ql-block"> 低年级的孩子们化身为“小小发明家”,他们的探索充满了童真和好奇。</p> 自然寻宝图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像一个个小探险家,手持自制的“藏宝图”,在田埂边、小溪旁、树林里寻觅自然的馈赠。一片脉络独特的叶子、一颗光滑奇特的石头、一朵悄然绽放的野花,都成了他们眼中的“珍宝”。这份作业让孩子们学会了用心观察,感受自然之美。</p> 我的蔬菜日历 <p class="ql-block"> 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开始,孩子们亲身经历了播种、浇水、观察、收获的全过程。他们用稚嫩的画笔记录下蔬菜每一天的成长变化,制作成充满生命力的“蔬菜日历”。这份作业不仅传授了植物知识,更让孩子们体会到生命成长的不易和劳动带来的喜悦。</p> 创意手工坊 <p class="ql-block"> 大自然的材料在孩子们手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树叶变成了可爱的的兔子,花生壳变成了可爱的小鸡。孩子们在拼贴、涂画、捆绑中,展现了惊人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p> 家乡的创意小达人 <p class="ql-block"> 中年级的“创意小达人”们,则将视角转向了家乡的文化和生活,展现了出色的实践能力。</p> 乡村小记者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勇敢地拿起“话筒”(或许是录音笔,或许是笔记本),采访家中的长辈。从爷爷奶奶的故事里,他们听到了过去的游戏、古老的传说和家乡的变迁。一篇篇采访稿,是两代人之间温暖的对话,更是对乡土文化的一次深情打捞。</p> 废品变宝物 <p class="ql-block">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旧纸箱变成了机器人储物盒,塑料瓶变成了美丽的喷壶等。这项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热情,将环保理念深植于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色生活。</p> 家乡美食地图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探寻家乡的味道,有的学会了包饺子,有的绘制了标有特色小吃的地图。这份作业让孩子们从味蕾开始,深入了解家乡的物产和饮食文化,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深刻含义。</p> 家乡的小小研究员 <p class="ql-block"> 高年级的同学们则以“小小研究员”的身份,展现了更深的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p> 我的乡村我规划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审视家乡的公共空间,提出了许多充满巧思的“金点子”:将闲置空地改建为羽毛球场、为文化墙设计绘画方案、规划读书角等。他们的规划图或许稚嫩,但其中蕴含的对家乡的热爱和建设情怀无比真挚。</p> 传统手艺新传承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寻访身边的民间手艺人,深入了解剪纸、糖画、木工等传统技艺。他们不仅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了这些“非遗”文化,更思考了如何利用新媒体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展现了新一代的文化传承意识。</p> “乡村阅读者”计划 <p class="ql-block"> 结合阅读计划,同学们完成了详实的读书记录。一份份字迹工整、感悟深刻的记录卡,是他们与书籍深度对话的证明,记录了这个暑假思想上的成长与飞跃。</p> <p class="ql-block"> “乡野童趣,成长一夏”项目式作业已圆满落幕,但孩子们的收获与成长仍在延续。这次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教育实践,它打破了课堂的壁垒,让教育在真实的乡土情境中自然发生。孩子们不仅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与脚下的土地建立了更深的情感联结,对家乡的文化多了一份认同与自豪。</p><p class="ql-block"> 我们相信,这个夏天所经历的一切,必将化为滋养他们未来人生的宝贵财富。期待来年,我们能继续携手,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谱写出更多关于成长与童趣的美丽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