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坚守“四不原则”能得幸福安康!

江林老师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夕阳无限好,向晚意从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集生活智慧,享人生安康!</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江林老师淡走向老年</span></p> 欢迎关注弘一国学! <p class="ql-block"><b>  步入老年,恰如年过中秋月映西楼,人生将走过最后一个阶段。夕阳虽美,黄昏已近。两鬓斑白,是岁月馈赠的印记;病疾缠身,也是人生常见的状态。此时幸福的模样,不再是年少时的激情浪漫,不再是青年时的拼搏进取,也不再是中年时的功成名就,而是活在当下的心安神定与身康体健。进入老年,千万谨记“不生气、不炫耀、不争执、不攀比”的四项原则。唯有如此,方能在人生最后旅途中,收获健康安宁、快乐幸福的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不生气,为情绪装上“减压阀”。古人云:怒是猛虎,欲是深渊。人到老年,早已过了拍案而起的年纪,更应远离负面情绪。医学研究早已证实,90%的疾病与情绪息息相关。林则徐书房悬挂“制怒”匾额,不是没有脾气,而是深知情绪如刀,伤人亦伤己。他在禁烟运动中屡遭权贵刁难、小人构陷,始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化解怒气,既保全了身心,也成就了千古功业。现实中,多少中老年人因一场口角引发心梗,因一时怒火毁掉多年情谊。冷静之后才明白:赢了脾气,却输了健康与格局。</b></p> <p class="ql-block"><b>  不生气,不是麻木隐忍,而是清醒克制。曾国藩年轻时曾因小事与同僚争执,气得彻夜难眠,后来悟出“盛怒之中方寸必乱”的道理,遂以“静坐”修心,遇事先默数至十再开口,练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这种定力,让他在官场沉浮中始终保有健康身心,也让家庭始终安宁和睦。老年人不生气,是给别人留一片晴空,也为自己留一方静土,这才是智慧幸福老人才应有的模样。</b></p> <p class="ql-block"><b>  不炫耀,让生活回归本真滋味。山间竹笋,越是高长,越要弯腰低头。人到老年,早已无需外在标签来证明自己。职位高低、房子大小、财富多少、子女成就,没必要拿来炫耀了。钱钟书先生以《围城》名扬天下,却始终拒绝媒体采访。有人上门拜访,他笑言:“你吃了鸡蛋觉得不错,何必非要见下蛋的母鸡呢?”这种不炫耀的淡然,让他得以在喧嚣中专注创作,也让家庭始终保有宁静氛围。心理学中的“孔雀效应”告诉我们:过度展示羽毛,不仅消耗精力,还易招致危险。</b></p> <p class="ql-block"><b>  不炫耀,会活得更踏实。杨绛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却始终自称“钱钟书的妻子”“钱瑗的母亲”。她在《我们仨》中记录的,不是惊天伟业,而是家人围坐读书、散步聊天的日常。这种不把日子过给别人看的智慧,让她在经历丧夫丧女的剧痛后,仍能守住内心的安宁,活到105岁。进入老年,真正值得珍惜的,不是朋友圈的点赞,而是餐桌上的热饭青菜;不是众人的拥戴,而是家人的陪伴关爱;不是锦衣玉食,而是内心深处的从容与笃定。《菜根谭》有云:“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睿智健康的老年人,从不会把优越感挂在嘴边,从不需要炫富好贵。</b></p> <p class="ql-block"><b>  不争执,把精力用在健身、爱好、亲人等真正值得的人和事上。生活中90%的争执,源于“对错”“是非”“高低”“强弱”。争到最后,对错分明,感情却淡了;道理讲清,精力却耗尽。很多事本无对错,只是立场不同;很多架不必去吵,因为输赢皆无意义。林肯在竞选总统时被对手当众辱骂为“骗子”“蠢货”,支持者劝他反击,他一笑置之:“他们骂够了,自然会停。”这种不争执的智慧,让他始终聚焦于更重要的事:废除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现实中,多少人因酒桌上的一句抬杠闹得不欢而散,因微信群里的一个分歧拉黑多年好友。冷静之后才明白:赢了口舌,却输了格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不攀比,是对生命的安顿。屠呦呦研究青蒿素时,默默无闻几十年,看着许多同事功成名就,却从未分心攀比,只专注于实验室的瓶瓶罐罐,最终赢得诺贝尔奖。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攀比的人,才能安心在自己的赛道上跑得更远;才能集中精力依心而行。当一个人不再把精力浪费在羡慕他人上,反而能专注手头的事。人如江中行船,老年时,惊涛骇浪已过,暗礁险滩已闯,即将靠岸,更应学会卸下多余的负重。不攀比功名成就,不攀比情多谊少,不攀比财丰学厚,不攀比子优女秀……给心灵减负,给脸面美颜,给身体省能,才能让老年生活真正轻松自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修得“四不”之心:遇琐事不怒,有成就不炫,逢分歧不争,见他人不攀。在晨起的粥香里品味幸福,在家人的笑语中寻得安宁,在踏实的脚步中喜观夕阳,在岁月的长河中活出真正的幸福安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