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今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美之间必有一战”的言论甚嚣尘上。部分专家更是鼓吹“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务必搞好大基建和弄好大战备”,这种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民族主义情绪,大有穷兵黩武的嫌疑。然而,也有理性之人冷静看待中美博弈。社科院一位教授冷不丁抛出“敌国不相征”的观点,不看好中美之间会发生战事。这一观点引发了不少网民的疑惑,他们认为敌对关系的国家必然有兵戎相见的可能,怎么会“不相征”呢?这其实源于对“敌国”概念的误解,接下来我们就深入考辨“敌国不相征”这句话。</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文献中,“敌国”并非我们现代所理解的敌对国家。《礼记·曲礼下》记载:“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自称曰陪臣某。于外曰子,于其国曰寡君之老。使者自称曰某。敌国,曰匹也。”这里“敌国”指的是地位相等、实力相当的国家。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势力均衡,一些国家之间虽然政治立场和利益诉求存在差异,但在国力层面上不相上下,这样的国家被称为“敌国”。此时的“敌国”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相互制衡、相互尊重的关系,并非是你死我活的敌对状态。</p><p class="ql-block"> 又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提到“与敌国争利”,这里的“敌国”同样是指实力相当的对手国家,双方在争夺利益时遵循着一定的规则和礼仪。在那个时代,战争也并非随意发动,而是需要有合适的理由和时机,所谓“师出有名”。而且,国家之间还会通过会盟、联姻等方式来维持相对的和平与稳定。</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残酷。“敌国”的概念逐渐演变为具有敌对政治立场、存在严重利益冲突且可能随时爆发战争的国家。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当两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严重分歧和对抗时,就会被视为“敌国”。例如,二战时期的轴心国和同盟国,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土扩张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矛盾,彼此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争。这种现代意义上的“敌国”概念深入人心,导致人们在看到“敌国不相征”时,很自然地用现代思维去理解,从而产生了疑惑。</p> <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众多“敌国”(实力相当的国家)之间通过会盟来协调彼此的关系,避免战争的爆发。例如,葵丘会盟是春秋时期齐桓公主持的一次重要会盟,参加会盟的诸侯国有齐国、鲁国、宋国、卫国、郑国等。在这次会盟中,各国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包括尊王攘夷、和平共处等内容。这些会盟条款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各国的行为,使得“敌国”之间能够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发展。</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为了应对强国的威胁,一些国家采取了合纵连横的策略。合纵是指弱国联合起来对抗强国,连横则是强国拉拢一些弱国来打击其他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敌国”之间并非总是处于战争状态。例如,苏秦倡导的合纵策略,使得东方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在一段时间内,六国之间虽然存在矛盾,但为了共同的利益能够保持相对的团结,避免了内部的战争,同时也对秦国形成了一定的制衡。</p><p class="ql-block"> 古代“敌国”之间还存在着丰富的文化交流。以中国和周边国家为例,在汉唐时期,中国与日本、朝鲜等国家虽然在政治上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文化交流却十分频繁。日本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科技和制度。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也为和平共处奠定了基础。即使在发生小规模冲突时,双方也会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轻易发动全面战争。</p> <p class="ql-block"> 中美两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军事强国,在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从实力对比来看,中美两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类似于古代的“敌国”(实力相当)。虽然中美两国在贸易、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一些分歧和摩擦,但双方都清楚地认识到全面战争对彼此和世界都将带来巨大的灾难。</p><p class="ql-block">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度非常高。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也是美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和出口市场。据统计,2024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达到了7500亿美元左右。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得双方在处理分歧时更加谨慎,因为一旦发生战争,将对两国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例如,贸易战会导致双方企业的成本上升、市场份额下降,影响就业和经济增长。</p><p class="ql-block"> 中美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在维护国际秩序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双方都明白,通过和平谈判和协商来解决问题是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最佳方式。在一些全球性问题上,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中美两国也有合作的需求和空间。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美两国共同签署了《巴黎协定》,并在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了合作。</p> <p class="ql-block"> “敌国不相征”这句话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演变。在现代国际关系中,虽然“敌国”的概念发生了变化,但“敌国不相征”所传达的和平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美两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双方应该正确理解“敌国不相征”的含义,摒弃“中美之间必有一战”的错误观念,通过和平协商、合作共赢的方式来处理彼此的关系,共同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2025.08.27于城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