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6月14日下午,在哈尔滨流连忘返数日后,我们驱车离开这座美丽的“东方巴黎”,前往绥化,开始新的旅程。</h1> <h5> 绥化市街景</h5><h1> 绥化市,一座很有意思的古老城市,据说一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h1> <h5> 绥化市街景</h5><h1> 太远古的事咱搞不懂,还是从明清以后来说说这座黑龙江的地级市吧。</h1> <h5> 绥化市北林区政府 </h5><h1> 明朝时期,绥化归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奴儿干都司”是明朝经略东北边疆的产物,其统治的方式体现了明代对边疆地区“因俗而治”的理念。</h1> <h5> 绥化市街景</h5><h1>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是明朝永乐年间在东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设立的一个重要军政机构,标志着当时中央政权对该区域的管辖。</h1> <h1></h1><h5> 绥化市街景</h5><h1> 明代省级行政区划有直隶省、普通省和相当于省一级的“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使司"掌一省军事,与掌一省之政的布政司、专事狱讼司法的"按察司"合称为“都、布、按三司”。 </h1> <h5> 绥化市街景</h5><h1> 除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历史上还有朵甘和乌斯藏都指挥使司,是明朝对我国内蒙、西藏边疆地区行使主权管辖的重要标志。</h1> <h5> 绥化市街景</h5><div><h1> 清朝初年,绥化被视为“龙兴之地”,曾长期封禁200余年。1860年解禁后设绥化理事通判厅(原名北团林子),1905年升为绥化府,1907年划归黑龙江省。“绥化”一名源自满语,寓意“安抚教化、吉祥安顺”。</h1></div> <h5> 绥化市中级人民法院</h5><h1>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归黑龙江省直辖。1956年设立绥化专区,辖13县,后经多次调整,1979年改为绥化地区行政公署。</h1> <h5> 绥化市政府大楼正面</h5><h1>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是黑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别称“北团林子”。绥化市辖区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56万人。</h1> <h5> 绥化市政府大楼背面</h5><h1> 绥化有以林枫故居、二十多处抗联遗址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及以兰西东北民俗文化旅游村为代表的民俗风情文化旅游资源。</h1> <h5> 绥化市政府广场</h5><h1> 绥化市的旅游资源网上介绍不多,虽有数十处抗联遗址,但分布较广,很难一一寻觅。</h1> <h1> 非常意外,我们在市政府广场看到了绥化抗战时期的典型遗址,仿佛进入了一座室外抗战博物馆。这里有绥化抗日战争感人事迹、有抗日英雄纂纪以及发生在绥化的战斗等。</h1> <h1> 尤为特别,现在绥化市政府大楼以及广场所在地,就是原侵华日军绥化飞机场遗址处。在市政府广场一侧,保留了部分侵华日军绥化飞机场遗址,现存残址5处(相对完整3处,部分残存2处),每个飞机堡直径约38米,残高5-6米,为钢筋水泥结构。绥化市区的侵华日军飞机场遗址,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历史的重要实物见证。</h1> <h1> 我们来到绥化市博物馆(和绥化科技馆共处一楼)。</h1> <h1> 博物馆复原的东北黑土地民居。</h1> <h1> 在博物馆第一次看到复原的中国古猛犸象化石。</h1> <h1> 绥化是中国远古猛犸象的故乡之一。</h1> <h1> 中国远古猛犸象是冰河时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庞然大物,已知体型最大的成年猛犸象,个体肩高可达4~4.5米,体重达14吨以上,单个象牙长度居然超过2.5米。</h1> <h1> 难以想象,如果今天遇到如此庞大的生物,会是怎样的恐怖状态!(非洲象大部分个体在2.7-6.0吨之间。)</h1> <h1> 绥化曾是东北抗联的主要游击区,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革命先驱都曾在此战斗。名震天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歌词,就是由绥化籍军旅作家麻扶摇创作。</h1> <h1> 绥化市还被誉为“将军市”,中国人民解放将军行列中,绥化籍将军有103位,其中中将8人,这在全国来说绝对位居首位 !</h1> <h1> 绥化市博物馆主要内容集。</h1> <h1> 走出绥化博物馆天色渐晚,赶紧办完酒店入住,即刻奔赴向往已久的东北名菜----“铁锅炖大鹅”!</h1> <h1> 东北的铁锅炖大鹅以其咸鲜基味著称,东三省各地做法不一,各有所长,也各有所“味”。“铁锅炖大鹅”大都肉烂脱骨、不柴不腻,令人回味。据说鹅肉本身营养价值较高,有“百肉之首”的说法,据说常吃能暖胃、解毒,还能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等,列位看官也就听听罢了,别太当回事儿(笑)!</h1> <h1> 当皑皑白雪覆盖东北大地,出不了门,守着“百斤大铁锅”,天天“东北炖之王”,一个冬天下来,高血压、高血脂还能少吗?哈哈!</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