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教,共研共进——牡丹江市初中物理教师闪耀省级教学竞赛舞台

ふ雲 水 阁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赛事启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全省大赛,点燃教育热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8月24日,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计划初中学段现场竞赛在哈尔滨隆重举行。作为全省基础教育领域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之一,本次竞赛聚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创新”,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市的优秀教师同台竞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竞赛涵盖教学设计、说课展示、临场应变等多个维度,全面考察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力、教材的驾驭能力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能力。在激烈的角逐中,牡丹江市选派的四名初中物理教师——来自市第十一中学的李经纬、海林市第二中学的韩相宇、宁安市镜泊中学的曹莉莹、第十六中学的马诗睿,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创新的教学理念,在省级舞台上精彩亮相,展现了新时代牡丹江青年教师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场赛事不仅是一次能力的比拼,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升华,为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备赛之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精心打磨,沉淀教育智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五月初市级选拔赛启动以来,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高度重视,初中物理教研员邓晓琼、张喜斌老师全程牵头组织,组建由县(市)教研员和多位资深教师组成的指导团队,为每一位参赛教师量身定制备赛方案。<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个月磨一剑,团队协作铸就专业底气。</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教学设计的逻辑架构到说课语言的精准表达,从学情分析的科学性到教学策略的可操作性,指导团队通过“一对一指导+集体研磨+模拟演练”的模式,开展线上线下多轮次磨课。每一次试讲后,导师们都从教学理念、知识结构、语言节奏、教态台风等方面提出细致入微的修改建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课不是教案的复述,而是对‘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的深度阐释。”邓晓琼老师强调,“我们要帮助教师跳出技术层面,站在育人高度重新审视课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段并肩奋斗的时光里,指导教师们不仅在专业上严格把关,更在心理上给予充分支持。面对高强度的训练节奏与日益临近的比赛压力,他们用耐心与智慧为选手们筑起信心之墙。“每一次点评都像一盏灯,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参赛教师曹莉莹感慨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赛场风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巅峰对决,勇展教学风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赛当天,选手需在抽签后两小时内完成教学设计并进行限时说课,极大考验教师的综合素养与应变能力。面对陌生课题与高压环境,四位青年教师心无旁骛,沉着冷静,迅速进入状态。她们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精心打磨的教学设计,以及对教学目标的精准把握,自信地展示教学风采。在说课环节,她们紧扣课程标准,深入分析学情,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清晰呈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面对评委,她们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展现出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这不仅是一场教学能力的比拼,更是对选手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的全面考验。四位小将在赛场上锤炼本领,拥抱成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成长回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赛场淬炼,迈向成长蜕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赛事虽已落幕,但成长的脚步未曾停歇。赛后,四位教师带着满程收获与深刻思考,回顾备赛与比赛历程,不约而同地将这段经历视为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李经纬(牡丹江市第十一中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全方位的自我突破。从教学设计的逻辑性到课堂节奏的把控,从语言表达的精准度到心理素质的锤炼,每一个细节都在被重塑。感谢导师们的倾囊相授,让我明白:好课是磨出来的,而成长,就藏在每一次打磨之中。”</p> <p class="ql-block">曹莉莹(宁安市镜泊中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来自乡镇学校的教师,能站上省级舞台,我深感荣幸。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倒逼成长’的力量——当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时,人的潜能会被彻底激发。我也更加坚信:无论身处城市还是乡村,只要用心做教育,每个孩子都能被点亮。”</p> <p class="ql-block">韩相宇(海林市第二中学):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比赛让我重新理解了‘教学相长’的含义。每一次的演练,我在观摩其他选手的说课时,看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与创新路径;在指导教师的点评中,我找到了自身不足与提升空间。教育不能固步自封,唯有常思常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p> <p class="ql-block">马诗睿(牡丹江市第十六中学):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深刻的转变,是从‘我怎么讲’转向‘学生怎么学’。导师们反复提醒我:‘说课要让学生站在中央。’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用生活化的素材降低认知门槛,如何设置开放性问题激发思维火花。未来,我会把‘备体验’‘备生成’作为备课的关键词,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育之光:以赛促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共绘专业发展新图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场竞赛的结束,是另一段教育征程的开始。对于牡丹江市而言,此次四名教师集体亮相省级舞台,不仅展示了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更折射出“以赛促教、以研促升”的良性生态正在形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教研员邓晓琼老师所言:“比赛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让更多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交流中进步,在挑战中蜕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未来,牡丹江市将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从“单兵作战”走向“团队共研”,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生长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结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向阳而行,共赴教育星辰大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守望,也是一次永不停歇的自我超越。四位青年教师用汗水浇灌梦想,用专业诠释热爱,在省级舞台上绽放出属于牡丹江教育人的光芒。他们带回来的,不只是奖状与掌声,更是对教学本质的再思考、对育人使命的再确认。这份成长,终将化作滋养课堂的涓涓细流,润泽万千学子的心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共研共进,点亮教育之光。在这条通往卓越的路上,我们正肩并肩,逐光而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优秀教师从这片热土走出,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教育的星辰大海。</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韩相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