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研学旅游探究

常青

<b>主讲老师简介:</b><br> 王吉庆,1959年出生,民革成员。80年代毕业于吉林师范学院英语系,曾任中学英语教师。90年代担任吉林市国旅亚洲部经理,翻译,期间首创"跟着课本去旅行(游学)"产品。1997年——2004年在吉林市外办国际交流中心美国洛杉矶联络处任职。2004年至今,任中国康辉集团--吉林市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法人、总经理。 尊敬的各位五老、同仁,亲爱的同学们:<br> 大家晚上好!<br> 非常荣幸与大家交流,非常感谢昌邑区关工委给予我的信任!<br> 我曾是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后转职外事工作,并进入旅游行业。2000年左右,组织协调十几批次国内一些领导专家到欧美考察教育。期间,我对欧美与国内中小学生教育的差异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相比较而言,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是很优秀的,唯一不足的就是校外活动少,参与社区活动少,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不足。如何解决这个短板呢?我认为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结合起来,搞好中小学生研学旅游活动,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个不足,对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很有裨益。<br>  下面我从5个方面讲述。即:1、研学旅游的概念、意义和目的;2、吉林省的研学旅游资源;3、如何为孩子选择研学产品;4、与外国学生研学的差别;5、如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体现研学。 <b>一、研学旅游的概念、意义和目的。</b> 研学旅游是指以探究式学习为宗旨的旅游活动,是与传统的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等并列的一种旅游方式,本质是“旅游+教育”的产物。这里的“研”是学习方式,“学”是旅游的目的,“游”是活动的载体。<br> 研学旅游是将学科知识、社会实践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强调通过实践探究、跨学科学习和沉浸式体验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核心素养,其核心是“在游中学,在学中研”,兼具教育性、实践性和趣味性。<br>  研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按照2016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和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br><div>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要坚持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和公益性原则。</div><div> 比如,在文化古迹类研学中,就会结合历史文献与建筑分析时代政治与文化;在自然生态研学中,就要涉及森林、草原、江河湖海、动植物、地质和环境保护等综合内容;在红色、科技、乡村、非遗及各类文化等研学领域就可以打破学科界限,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发展“智力”能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优秀的”非智力”素质。</div> <b>二、我省研学旅游的主要资源</b> 吉林省有着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和科技等资源,形成了多样化的研学旅游产品,非常适合开展研学旅游活动。我归纳成6个分类及代表性的15个基地。 <font color="#39b54a">  <b>1、自然生态类。</b></font> <b>  (1)长白山世界级自然保护区</b>。它的研学主题是火山地质、原始森林生态、温带动植物多样性、天池水文及植物垂直分布带。在那里,学生们可以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观察动植物的动态变化、进行温泉形成实验和生态环保课题调研等等。目前,长白山自然保护局成立了生态研学中心,开放了几处保护区的禁区作为研学基地,与长白山科学院联手专门推广长白山的森林生态研学项目。我本人现在是该中心的首届理事,可以义务为大家提供这个项目的咨询服务。<br> <b>(2)通榆县的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b><br>研学主题是湿地生态系统、候鸟迁徙保护(如丹顶鹤和白鹤)。在那里学生通过写观鸟记录、湿地修复实践亲身体验人与自然共生的可贵。<br> <b>(3)松原市的查干湖。</b>查干湖,满语“查干淖尔”,白色的湖泊,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查干湖的冬捕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冬天进行冰面下水质监测和采访猎鱼文化是一大特色。夏天在那里进行淡水生态的研学。同时,它的观光也很有特点,“海一样查干湖”和“芦苇泛舟”别有味道。 <font color="#9b9b9b"><b>  </b></font><font color="#b06fbb"><b> 2、历史文化类。</b></font> <b>(4)集安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b>它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寿王陵墓被称为“东方的金字塔”。这里的研学主题是高句丽王朝历史、古代山城建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这里的研学特色是考古模仿、临摹壁画。<br> <b>(5)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b><br> 它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 溥仪充当伪满州国傀儡皇帝时居住的宫廷遗址,是一座遗址型博物馆。其研学主题是东北沦陷史、殖民建筑与民族抗争。在这里,通过博物馆里的文字介绍、历史照片、实物等陈列及遗址建筑,同学们能够亲身了解东北那段耻辱的历史。<br> <b>(6)吉林文庙。</b>它可是与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南京夫子庙并列中国四大孔庙之一啊。其建筑仿皇宫之制,黄琉璃瓦覆顶,中轴线布局严谨。在这里通过传统礼仪体验和国学讲座了解儒家文化和清代礼制建筑。<br>我们都知道文庙就是孔庙,那为啥都叫文庙呢?因为唐玄宗开元27年(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因此,孔庙又称“文宣王庙”,简称“文庙”。 <font color="#ed2308"><b>  3、红色教育类。</b></font> <b>(7)四平战役纪念馆</b>。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以四战四平战役为主题的战史专题纪念馆。四平地处东北交通枢纽,素称“东北咽喉”。1946-1948年国共双方为争夺东北的控制权在此地展开了长达两年的拉锯战,“四大战役保四平”是战史佳话。纪念馆通过序言厅、战史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半景画馆五大展区,系统展示了四次激烈战斗的历史全貌。在这里研学,可以体会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及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br> <b>(8)通化市杨靖宇烈士纪念馆(陵园)。</b>陵园/纪念馆是为纪念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而建,展示了杨靖宇将军的钢铁意志、坚定信仰和为民族解放的铁血担当。同时在这里还要了解东北抗联那段坚苦卓绝的伟大壮举和东北人民抗击日寇的斗争史。 <font color="#ff8a00"> <b>  4、科技与工业类。</b></font> <b>(9)中国一汽红旗文化展馆。</b>它是展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和红旗品牌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通过汽车组装模拟和新能源技术讲座了解中国汽车红旗品牌从诞生到成为“国车”,再到新时代强势崛起的奋斗足迹,非常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奋发图强,永攀高峰精神的塑造。<br> <b> (10)长春长光卫星航天科普教育基地。</b> 可以近距离观看卫星生产、监测、试验等环节,包括“吉林一号”卫星研发制造全流程。还可以通过模型制作、遥感图像分析了解卫星遥感技术和航天科技应用。(吉林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星座,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2015年首发,是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现在吉林一号在轨卫星达117颗。) <font color="#167efb"><b>  5、民俗与非遗类。</b></font> <b>(11)延边的朝鲜族民俗村</b>。朝鲜族民俗主要有,百种节(农夫节),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的综合性民俗节庆,包括祈丰祭、挂锄仪式、摔跤和农乐舞表演,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传统婚礼、白衣民俗服饰、饮食文化、火炕民居、礼仪体系)。 <br> <b>(12)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b>位于那里的乌拉部故城是国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明代扈伦四部乌拉、哈达、叶赫、辉发之一乌拉部的都城。乌拉部故城是打牲乌拉朝贡历史的见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br><b> (13)吉林东风县农民画之乡。</b>东风县与上海金山区、陕西户县并称我国三大农民画之乡。东丰县农民画的特点是饱蘸浓郁的北国风情,重在表现生活的真实,色彩鲜艳夺目,装饰性极强,艺术魅力十足。建有“东风中国农民画馆”,有六千余件作品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友人收藏。以上这些资源分别在语言、饮食、传统歌舞、萨满文化、剪纸、猎鹰及民间艺术创作等方面形成研学主题和方向。 <b><font color="#39b54a"> 6、乡村与农业类。</font></b> <b>  (14)永吉县万昌现代农业示范区</b>。这里依托北纬43度黄金水稻带的地理优势以绿色水稻种植为核心产业,突出智慧农业技术优势。万昌有“中国粳稻贡米之乡”,有1.2万公顷水田,其中4700亩高标准农田实现机械化、智能化种田,如无人机植保、塑料田埂、气象监测等等。<br> <b>(15)辽源鴜鹭湖生态农业区的生态循环模式。</b>集现代农业体验、乡村度假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区。亮点是稻田抓蟹体验“稻蟹共生”的生态循环共生的理念。以上是我省部分研学旅游资源分类和代表性主题。 <b>  第三方面,如何为孩子选择研学产品?</b> 面对众多的研学产品,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年龄、成长需求以及项目的教育价值等选择。我们可参考如下建议:<br>首先是教育性。要选择与学校课程互补的的内容,如历史、科学、生态等,避免“纯游玩”项目。<br>  其次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独立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软技能的提升。还有就是匹配兴趣。要根据孩子的爱好、兴趣选择主题。比如,地质考察、生态保护、古镇研学、博物馆沉浸式课程、机器人编程、航天基地体验、丛林生存及水上项目训练等等。需要注意的问题:警惕低价,它可能会缩减教育内容。避免打卡式行程,如一天参观2——3 个博物馆。 <b>  第四方面,国外的学生研学与我们有什么区别 ?</b> 外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的研学在目标、内容、形式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别,主要表现: <br>  <b>教育目标与侧重点不同。</b>中国以知识为导向,注重与学校课程的衔接,强调学科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如,历史、文化和科学);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许多研学活动结合红色教育基地、传统文化遗址(如故宫、长城)强化国家认同感;强化集体主义。活动通常以班级或学校为单位统一组织。<br> 我们看看国外的研学,咱们以欧美为例。他们是以能力为导向,侧重批判性思维、独立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如野外生存、社区服务)。60-70年代有一个阿尔巴尼亚电影《勇敢的人们》。大概内容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野外活动,现在看就是研学。里面的小主人公叫伊力尔(译音)平时在家里娇生惯养,在学校的体育课连跳箱都跳不过去,被同学嘲笑。在野外研学中翻山越岭更是举步维艰。有一个场景,是用绳索跨越山涧,很多同学都顺利完成通过,而这个伊力尓挂在半空中进退两难,还十分惊险。但是,电影的最后,伊力尓经过这次锻炼,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改变了,勇敢起来了,提高了生活能力。 <b>  第五方面,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现研学。</b>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将学习、实践和反思融入日常活动,把普通的生活场景转化为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家长朋友们可以参考以下方法。老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里的第一不是唯一,而是责任,或是说有父母引导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br> 一是培养“问题意识”,观察生活,保持好奇心,多问“为什么”。<br> 二是场景化学习。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下,提出问题,让孩子解决问题。<br> 三是建立反思系统。对遇到的新现象,要想到其关联,想到其延伸,提出疑问。<br> 四是建立日常行为思考习惯。<br> 从“问题”开始,培养质疑习惯;建立“思考触发器”;深度阅读与输出。<br>  <br> 最后,我要说的是,要想搞好中小学生的研学活动,社会、教育、家庭必须结合起来,要立法保障学校和教师在研学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为教育松绑。这一点在当下很现实很紧迫,希望我们五老共同呼吁!<br>抛砖引玉,请多提宝贵意见,感谢大家的收听。<br>谢谢!<br> 2025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