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之行回顾——大美青海

翱翔

<h1>  <font color="#39b54a">2025年6月18日至7月17日,以足一月时间,自由行西北4省区,收获满满。4省区共有24个国家5A级景区,亲临17个,并到若干4A级景区;历经15市及若干县区(旗),参观博物馆14个、公园7个。都是第一次游览,十足的新鲜感。本篇回顾青海,以游览时间先后排列图片。</font></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青海省简称“青”,位于中国西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下辖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 总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省会西宁市。 2024年末常住人口593万人。 居住着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常用语言为汉语、藏语、蒙古语、撒拉语等。地势总体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地貌类型以平原、山地为主,气候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境内的青海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p><p class="ql-block"> 数万年以前,古人类就在青海繁衍生息。商代到周秦时,青海称为“西戎氏羌地”。汉代,汉武帝在青海设立临羌县和破羌县。唐代,青海为吐蕃所辖。1929年1月,正式成立青海省。青海省是是中国西部重要的乳品生产地区、中国五大牧区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素有“中国藏羊之府”“世界牦牛之都”之称。青海省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重要源头之一,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贯穿青海省,形成了以昆仑文化为主体、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多元文化。青海省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青海湖景区、塔尔寺等。</p><p class="ql-block"> 青海省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 青海古称西海、鲜水海、卑禾羌海,藏语称错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均意为青色的湖。西汉时期,青海地区被称作西海,这个名字是先零海的简称。先零是羌族的一个分支,他们长期定居在青海湖的岸边,因此得名先零羌。西海的称呼实际上源自这个羌族部落的名称。王莽统治时期,中原王朝的疆域图上已经标有东海、南海和北海,但缺少一个西海。王莽便在青海湖附近建立西海郡。由此,原本作为部族名称的“西海”转变为一个表示地理位置的名称,用以指代该地区的西部海域。青海之名由此开始。北魏以后,历朝历代都称青海,未再改变。</p><p class="ql-block"><br></p> 省会<b>西宁</b>,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总面积7660平方千米,下辖5区2县及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也是“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服务基地。<div> 本次出行,先后四到西宁(昆明飞西宁、湟中到西宁、互助到西宁、青海湖到西宁)。此为<b>西宁中心广场</b>。机场到市区后的第一张照片<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  西宁标志性建筑若谷,俗称“歪歪楼”。位于城西区西关大道146号</p><p class="ql-block"><br></p> 西宁高楼很多,此为建筑之一<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宁高铁站</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宁街头的诗文之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西宁人民公园景物之一,雕塑上刻有“江河之源”</p><p class="ql-block"><br></p> 西宁人民公园景物之一<div><br></div> 西宁人民公园清澈的湖水与茂盛的林木<div><br></div> <p class="ql-block">  青海省文化馆。近邻有省图书馆、省美术馆、省博物馆。可惜去时是周一,博物馆闭馆</p><p class="ql-block"><br></p> 青藏公路零公里起点,位于中心广场旁,青藏公路(西宁--拉萨)全长1937千米。不到西宁,拍不到“零公里”起点<div><br></div> <font color="#39b54a">青海<b>塔尔寺</b>景区,位于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以酥油花、壁画、堆绣“艺术三绝”闻名。作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宗教地位崇高,每年举办“四大法会”,吸引众多信徒和游客。寺院建筑融合汉藏风格,保存大量佛教典籍和学术专著,是西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中心。</font><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塔尔寺景区大门</div><div><br></div> 塔尔寺<b>遍知殿</b>是一座两层歇山式碧琉璃瓦屋建筑,两侧檐廊装有嘛呢经轮,建于1590年,是为纪念塔尔寺的创建和藏传佛教格鲁派教义在安多及蒙古地区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功勋的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而修建的。寺院有些重大佛事活动曾经都在这个殿堂举行。<br> 遍知殿正中供奉的灵塔是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舍利,塔龛里供有三世达赖喇嘛亲自开光的银制身像和生前用过的金刚杵等法器,灵塔周围的佛龛内供有1000尊释迦牟尼鎏金像,该殿是寺院举行四大法会期间演示宗教舞蹈即跳羌姆的后台。殿前的大院是四大扎仓(经院)之一的显宗经院辩经习法的辩经院。 <p class="ql-block">  金刚本尊<b>坛城殿</b>于2002年,第27世西纳洛桑丹贝坚赞设计建造,于2009年完成。其殿内主要供奉塑造精致而美妙绝伦的胜乐金刚、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b>坛城</b>,殿内还供奉三怙主等诸多佛像和佛经</p>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塔尔寺<b>酥油花馆</b>。酥油花是用酥油制作的各种神佛祖师、文臣武将、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山林树木、楼台亭阁等故事画面,艺术精湛</h3><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塔尔寺度母殿绿度母像</div><div><br></div> <font color="#39b54a">  <b>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b>, 位于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青海省第三个、海东市第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6.81平方千米,核心游览区3.25平方千米,包括彩虹部落土族园、纳顿庄园、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天佑德中国青稞酒之源和小庄土族民俗文化村5个核心景点,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font><br> <br> 互助是中国青稞酒发源地,此为互助威远镇<b>青稞酒文化广场</b>情景之一<div><br></div> 互助县威远镇青稞酒文化广场<b>青稞爵</b>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稞大粮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位于青稞酒文化广场的<b>互助文化馆</b><div><br></div> 中国青稞酒研究院与<b>天佑德大学</b><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标志</h3> 土族故土园<b>彩虹部落</b>“厚德载物”坊。彩虹部落土族园集中展示了土族的历史、民俗文化、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古民居建筑群和土族生产生活习俗,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参与性<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互助土族博物馆唐三彩陶提壶</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互助土族土司府邸</div><div><br></div> <b>土族第一村</b>。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占地2万平方米,是集土族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餐饮文化、歌舞文化、民俗文化、青稞酒文化为一体的大型民俗旅游景点,被称为“中国土族第一村”<div><br></div> <b>纳顿庄园</b>是集中展示土族民俗风情和青稞酒文化的民俗旅游景点,内有展示青藏高原千年古酒文化的青稞酩馏酒文化博物馆<div><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互助县土族故土园留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互助县威远镇<b>鼓楼</b>。位于县城南大街,设置为路中环岛,是一种文物保护措施<div><br></div> <font color="#39b54a">  <b>青海湖景区</b>,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被誉为“高原蓝宝石”。夏季湖畔油菜花与湖水相映成趣,冬季冰封如镜,春秋季是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核心景点包括二郎剑、鸟岛、黑马河乡等,兼具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遗迹(如丝绸之路南道、唐蕃古道)。</font><div><font color="#39b54a"><br></font></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家地理杂志对青海湖的评价</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海湖二郎剑景区</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海湖雕塑</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海湖景色之一</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海湖景色之二</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海湖景色之三</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海湖景色之四</h3><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海湖景色之五(手机拍摄)</h3><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海湖景色之六</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海湖鱼雷发射试验基地</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海湖尊胜佛母塔</h3><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海湖卧佛</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海湖合影</div><div><br></div> <b>雍正祭海</b>。青海湖祭海活动起源于雍正年间。据说,雍正二年(1724)为平定青海蒙古族首领罗卜藏丹津叛乱,大将军年羹尧带领大军追击到青海湖时,大军饮用水却开始出现短缺。而此时一队骑兵所骑的战马中,有几个马蹄正踏到了地上泉眼,顿时大量淡水喷涌而出,解决了军队饮水问题。将士们由此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歼灭了叛军。雍正帝听闻后,诏封“灵显宣威青海湖”,御赐神位,安放到青海海神庙内,并诏于每年秋8月(农历七月十五日)定期祭海,由此便开始了大规模的祭海活动。青海湖的祭海仪式流传至今,作为青海湖流域非常神圣的活动,与藏族同胞们 马年转神山,羊年转圣湖一样备受重视<br><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宁赴敦煌途中景物之一</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