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世贵【复苏】的美篇

景世贵【复苏】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领</p><p class="ql-block">少将篇(收藏版)第九辑</p> <p class="ql-block">革命史上功常在</p><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上人如生</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本辑按姓氏笔划排列)</p><p class="ql-block"> 七画</p><p class="ql-block">陈挽阑、陈铁君、陈海涵、陈锐霆、</p><p class="ql-block">陈福初、陈福章、陈得先、陈鹤乔、</p><p class="ql-block">陈宗坤。(9人)</p><p class="ql-block">八画:</p><p class="ql-block">林 伟、林 真、林 浩、林 彬、</p><p class="ql-block">林 毅、林 遵、林乃清、林茂源、</p><p class="ql-block">林照忠、林国胜、林接标、范 明、</p><p class="ql-block">范子喻、范阳春、范中祥、范保顺、</p><p class="ql-block">范朝福、范晋权、范富山、幸元林,</p><p class="ql-block">欧阳平、欧阳奕、欧阳家祥、欧致富、郝盛旺 、易耀彩、罗 云、罗 文、</p><p class="ql-block">罗 杰、罗 通、罗 章、罗 斌、</p><p class="ql-block">罗 斌、罗元沂、罗仁全、罗文华、</p><p class="ql-block">罗文坊、罗有荣、罗成得、罗华生、</p><p class="ql-block">罗亦经、罗应怀、罗坤山、罗若遐、</p><p class="ql-block">罗厚福、罗洪标、罗桂华、罗野岗、</p><p class="ql-block">罗维道、罗湘涛、罗道之、国之林、</p><p class="ql-block">金世柏、金如柏、金钟潘、金绍山、 </p><p class="ql-block">金振钟、周 涌、周 彬、周 维、</p><p class="ql-block">周九银、周子祯、周文在、周长庚、</p><p class="ql-block">周长胜、周世忠、周发田、周吉一、</p><p class="ql-block">周则盛、周庆鸣、周志飞、周志刚、</p><p class="ql-block">周纯麟、周明国、周学义、周建平、</p><p class="ql-block">周家美、周烷白、郑 国、郑三生,</p><p class="ql-block">郑大林、郑友生、郑本炎、郑汉涛、</p><p class="ql-block">郑旭煜、郑国仲、郑贵卿、郑效锋、</p><p class="ql-block">宗凤洲。</p> <p class="ql-block">0750、陈挽澜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挽澜(1913年6月1日-1982年),四川省东乡(今宣汉)县 陈家坪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任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会计、管理科科长。参加了宣达战役。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挽澜历任八路军129师供给部军实科科长。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八路军总供给部军实处处长。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斗。1943年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11月起,任河南人民抗日军供给部副部长、河南军区供给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挽澜历任中原军区第2纵队供给部部长,辽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第42军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供给部副部长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和南下作战,参与领导组织战时后勤保障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挽澜历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军区财务部副部长,广州军区财务部副部长。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兼财务部部长。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陈换澜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后勤部部长、通信兵副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挽澜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2年10月26日,陈挽澜在北京逝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16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751、陈铁君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铁君(1917年~1961年10月23日)原名陈廷亩,字志良。。浙江省平阳县五岱山十三亩村(今苍南县五凤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在国民党军第19路军任过排长,后离队回乡。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平阳县游击支队队长,浙南独立团团长,浙南游击支队队长,闽浙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坚持闽浙边三年游击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成争爆发后,陈铁君先后任闽浙抗日游击总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新四军教导队教员、科长。1942年4月起,分别任新四军军部第五科科长、第七科科长,第1师2旅参谋长。1945年1月任新四军第1纵队参谋长。参加了苏中地区1944年攻势作战、天目山战役和华中地区1945年对日军反攻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初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解放战争时期,陈铁君历任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参谋长。1946年12月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教育长,次年1月任教育长。1948年8月任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副参谋长。1949年2月起,任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副参谋长,第10兵团副参谋长兼福建军区副参谋长。参加了胶济路反击战,兖州、济南、淮海、渡江、福州、漳厦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兵团副参谋长,中央军委军训部组织计划处处长,军事训练计划局第一副局长、代理局长。1955年5月任训练总监部计划监察部副部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61年10月23日,陈铁君在北京逝世。终年44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8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52、陈海涵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海涵(1914年-1994年6月7日),福建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海涵历任上杭县红军独立团班长,红12军第34师102团宣传队员,101团3连政治指导员、连长,中央苏区红军大学学员、中央军委红星炮兵营政治委员,红3军团第4师12团2营教导员,10团政治处总支书记、主任,红1军团第4师10团政治委员,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中央红军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海涵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支队长、副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特务团、第1军分区1团政治委员,第5军分区参谋长,陕甘宁∴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副参谋长、参谋长。参加百团大战和晋察冀地区历次反“∴扫荡”战斗。在第1团任政治委员时,参与指挥易县狼牙山石地区反“扫荡”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期间,陈海涵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参谋长、旅长,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教导旅旅长,纵队副参谋长、参谋长,第一野战军6军参谋长,参加延安保卫战、蟠龙镇、瓦子街、扶眉和解放兰州等战役战斗,直到挺进新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海涵历任西北军区空军参谋长,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班主任、系主任,成都军区北碚步兵学校校长,为部队培养了大批训练骨干。1961年8月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69年11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70年10月兼任湘黔枝柳铁路会战总指挥长,带领指挥部广大技术人员和150万名民兵真抓实干,克服重重困难,于1972年10月圆满完成1600公里的铁路施工任务。后又兼任南海渔业指挥部总指挥,为发展经济和加强海边防建设做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1976年11月任广州军区顾问。</p><p class="ql-block"> 陈海涵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4年2月退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94年6月7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8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53、陈锐霆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锐霆(1906年11月~2010年6月13日),山东即墨县卫山镇盘龙庄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入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第二期炮兵队,1930年毕业,后历任国民党军商震部炮兵连长。1935年入国民党南京炮兵学校。1936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4年起,陈锐霆先后就读于济南私立正谊中学、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8年,陈锐霆被分配到青岛沧口小学当教员。</p><p class="ql-block"> 1930年毕业后历任国民党军商震部炮兵连长。1935年入国民党南京炮兵学校。1936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陈锐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二军炮兵团营长。参加徐州会战后,任第一四二师炮兵营长,四二五团团长。</p><p class="ql-block"> 1941年在战场率部起义,后历任新四军直属独立旅旅长,新四军军部参谋处处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副校长,新四军第四师兼淮北军区副参谋长,新四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兼联络处处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锐霆历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处处长兼炮兵司令员。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员。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员,代政治委员。参加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锐霆历任华东军区炮兵司令员。1952年任炮兵参谋长。1959年任炮兵副司令员。1965年起任第五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炮兵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锐霆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p><p class="ql-block"> 2010年6月1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5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54、陈福初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福初(1913年~2006年4月28日)湖北省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 草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福初先后′任少共区委委员兼少年先锋队大队长,少共陂南县委组织干事,共青团鄂豫皖军事委员会机关总支部副书记,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审理委员会委员,红四方面军无线电台警卫排副排长、排长,红四方面军总部第二局科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二次至第四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陕北后,他任中革军委l二局副股长、股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初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福初历任中央军委二局副科长,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汽车队政治指导员。1940年起,先后任中央军委直属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总务处处长、干部训练班主任,中央军委二局办力公室主任。参加了反“扫荡”、反顽主义共和同斗争。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福初历任晋察冀军区二局副局长。1949年5月任第四野战军司令部第二局局长。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平津、衡宝、两广战役中的情报保障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陈福初先高后任中南高军区二局局长,总参谋部三部六局局长,三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第第部主任。命1964年1月任三部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福初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个会代表、北京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早收红哥‘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6年4月28日,陈福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4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55、陈福章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福章(1913年—1982年09月14日)曾用名程福章,四川省通江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第28团战士,第10师政治部宣传干事、地方工作队队长,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反“围攻”作战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并三过雪山草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福章先后任八路军129师第385旅第769团第3营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129师新编第10旅第29团参谋长(团长宗凤洲,政委舒烈光),129师太行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军分区武工队队长、第28团团长(政委刘文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副参谋长,吉东军区警备第2旅副参谋长、敦化保安团团长、蛟河县城防司令,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第29师第85团副团长、团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第47军第140师第419团政治委员、团长,第140师副师长(师长蒋克诚,政委葛琛)</p><p class="ql-block"> 一<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得章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团长,师长,第一海军学校第一分校校长,海军威海水警区司令员,威海基地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2年9月14日,陈福章因患癌症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6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56、陈得先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德先(1916.12.—2004.1011.)江西省泰和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参中国工农红军。19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士地茸命战争时期,陈得先厉任红一军团保卫局交通员、第三团总支部书记,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个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后。陈得先先后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组织干事、政治指导员、组织股股长。</p><p class="ql-block"> 1938年,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政政部锄奸科科长,八路军山东纵队武装科副利长、山东军区特务团营政治教导员、特务员政治处到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得先历任山东野战军第八师二十二团政治委员。1948年任华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八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二军六十五师副政治委员,参加了宿北、孟良崮、沙士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导战斗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陈得先历任第二十二军六十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削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62年任南京军区炮兵政治委员、1965年起任南京军区工程兵第二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陈得先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报予少将早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早一级红星功勋宗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4年10月11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88字)</span></p><p class="ql-block">3字)</p> <p class="ql-block">0757、陈鹤乔 少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陈鹤桥(1914.—2008.12.21.)安徽省霍邱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加入中闺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鹤桥历任营书记、队长、科长等职务。参加了鄂豫皖革根据地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劳山,直梦稹、东征、西征等战役战斗及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鹤桥先后历任学员、校部秘书、副科长、副处长、科长、政治处主任、部长、处长等职。参加了太行区反“扫荡“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鹤桥厉任副部长、副部长等职,参加了鲁西南、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等战斗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产后,陈鹤桥历任西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政治干部管理部部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军政委员。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军委通信兵部政治委员等职。为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什化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鹤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第十届全国代老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矛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白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8年12月2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43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758、陈宗坤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宗坤(1915年-1982年11月16日)男,四川省(广元)旺苍县嘉川镇陈家楼房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宗坤历任红一军团四师十二团排长,连长。参加了东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火发后,陈宗坤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抗日义勇队队长,营长,第十团参谋长。1941年起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二十团团长。1944年任察哈尔军区第十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宗 任察哈尔军区第十九军分区司令员兼骑兵第一师师长。1948年任冀热辽军区独立第七师师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一五九师师长,湖南军区长沙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察北、平津、渡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成立以后,陈宗坤继任长沙军分区司令员,湖南军区军政干校校长,第三十四文化速成中学校长。1957年起任副军长,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1969年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76年任广州军区司令部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2年11月16日在广州逝世,享年6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77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759、林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林伟(1914年-1979年1月17日),福建省武平县东乡人。1931年参加工农赤卫队,同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林伟历任武平游击队独立支队书记员,红12军第35师105团宣传队队长,红一军团三师司令部参谋处书记、译电员,红九军团司令部参谋处测绘员,红32军政治部秘书科股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军委卫生学校秘书科秘书,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处书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林伟历任八路军前敌总指挥部作战参谋。1939年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任军政大学军事教员训练队指导员。毕业后,历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作战股长、通信科副科长。1943年进入中共华北中央局党校学习,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林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局政委兼政治处主任、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即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政委、通信局局长兼政委,奉命在邯郸地区组建广播电台,出色地完成了接替陕北广播电台的任务。1948年任华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通信处处长兼政委,参加了上党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第九团团长兼政委。1952年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海军系二期学习。毕业后历任海军通信学校校长,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兵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林伟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族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9年1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5。</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7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60、林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林真(1918年~2012年11月13日),原名林志中。原籍福建闽侯县。出生于北京。副兵团职干部。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理学院。1938年参加八路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真历任小队长、教员、队长、股长、㇏营教导员、直属队团总支书记兼政治协理员、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反“蚕食”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林真历任联络部副部长、军区军工部政委、团政委、旅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等职,参加了高四台、兴仁堡、赤城、塔山、平绥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林真历任师政委、海军造船部部长、海军舰船修造部部长、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海军装备部部长、国家第六机械工业部军管会副主任、北海舰队副司令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海军少将。</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2年11月13日,林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3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61、林 浩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林浩(1916年-1996年11月14日),原名尹圭璋,又名尹浩林,路忍。山东省牟平县观水镇崖地村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富农家庭。9岁在本村初小上学,1929年考入牟平县初中。期间,受进步教师的影响,阅读了一些进步作家的作品和五四运动后的进步文艺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林浩参加了牟平中学学生自发组织的反日示威游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考入济南高中后,林浩参加了宣传马列主义的“读书会”,开始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当年10月,18岁的林浩经赵健民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济南高中党支部书记、中共济南市工委委员,负责济南高中、育英中学、第一中学、济南师范等单位的党支部的领导工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林浩先后去淄川、博山、张店、青州等地传达省委关于组织抗日武装的指示,并帮助建立了中共鲁东工委和益都县委。在济南市,林浩与其他同志一起,发动群众,组织抗敌后援委员会,成立了文化、学生等各界救国会及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组织。开展募捐、抵制焚毁日货活动,支援国民党爱国将领傅作义在绥远抗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林浩担任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1938年1月,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副书记林浩领导了包括泰安、莱芜、泗水、宁阳、沂水及泰西大峰山地区的徂徕山起义。月中旬,代理省委书记兼任第四支队政委。12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政治委员、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部长、中共鲁中区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许世友、林浩率领胶东军区部队,从8月16日开始,向胶东半岛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起大反攻,解放了威海、烟台、福山、牟平、招远、即墨等地,逼近青岛市郊。林浩参与指挥和率部参加了胶济路东段自卫战、掖县沙河镇阻击战、胶东保卫战、莱芜、孟良崮战役、白马关阻击战和南麻、临朐、泰蒙等战役战斗。1949年6月,林浩调任中共中央华东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同年秋,到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下半年起,林浩前往南京军事学院工作,历任政治部教育部部长、宣传部副部长、训练部副部长,政治部副主任等职。随后担任高等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64年3月至1966年11月任该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林浩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6年11月1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5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62、林彬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林彬,(1916年—1994年)原名熊宗存。安徽省金寨县人。</p><p class="ql-block">一九三〇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草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林彬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排长,红三十军第二六五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特派员。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彬任八路军第十八兵站三分站政治教导员,绥德兵站办事处政治委员,军委经济建设部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五师四十一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挺进支队司令员。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林彬历任冀中军区独立第七旅二十一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六纵队十八旅副旅长,旅长,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一八四师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彬兼西康军区西昌军分区司令员。指挥所部参加了川西剿匪。1951年1月,林彬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2年6月,任解放军第二坦克学校校长。1959年10月,任装甲兵司令部副参谋长。1969年12月,任装甲兵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林彬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4年5月22日,林彬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45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763、林 毅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林毅(1917年10月20日—2000年10月31日),陕西省华县下庙镇胡村人人。</p><p class="ql-block"> 1936年8月参加革命,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少时曾入私塾,就读咸林中学。</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林毅在西安高中求学,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加入了西北青年救国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林毅转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参谋,教导第二旅教育股副股长,鲁南军区作战股股长,第三团副参谋长。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林毅历任鲁南军区警备第八旅十五团团长,第一军分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第四十七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三十五军一〇三师参谋长,华东军政大学第五总队总队长、训练部处长等职。林毅先后率部参加了攻克泗水、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等许多著名战役,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以及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毅先后任华东军区教导总队总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十轰炸师师长,空军第一师师长,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二十训练基地副司令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三分院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三研究院院长,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院长,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兼第七研究院院长、第七研究院顾问。</p><p class="ql-block"> 林毅长期担任国防科学技术装备战线的领导工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的装备发展,为中国航天及船舶工业的发展、壮大以及科技进步、人才培养,呕心沥血,开拓进取,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林毅为新中国军队建设、航天船舶工业的发展奋斗一生,</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2000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15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764、林 遵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林遵(1905年8月—1979年7月16日)福建省福州市人。1949年4月率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起义,197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曾担任国民党海军枪炮员。</p><p class="ql-block"> 林遵是国民党起义的海军将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1917年,林遵被送入福州小学学习,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在毕业后进入了福建著名的格致中学。</p><p class="ql-block"> 1922年,林遵来到了南京,专门从事海军的学习。因为林遵在校期间表现突出,因此他被送入烟台海军军校学习。</p><p class="ql-block">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后,林遵受我党党员郭寿声的影响,开始投身国民革命,宣传国民革命思想,加入到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队伍中。</p><p class="ql-block"> 但遗憾的是,随着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大肆屠杀共产党员的白色恐怖,原本有望加入共产党的林遵退缩了。</p><p class="ql-block"> 国民革命失败后,林遵选择追随蒋介石。1929年,林遵凭借着自己在海军中优秀的成绩,获得了国民党留学英国的资格,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习战略战术。</p><p class="ql-block">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鲸吞中国东北三省,在民族危机的影响下,林遵在1934年毅然返回祖国,在国民党海军宁海号巡洋舰服役,担任枪炮官。</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后,林遵再次返回祖国,主持中国海军同日军作战,林遵多年来在海军中学习的知识本领,在战场上总算是有了用武之地。</p><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就此结束。然而,在日本官方宣布投降后,还有大批日寇盘踞在中国的领土上,其中南沙群岛就是被日寇占据的领土之一。在抗战结束的这一年,林遵被任命为海军上校,率领中国海军前去收复南沙群岛。</p><p class="ql-block"> 林遵在收复南沙群岛,为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晚年的他更是率领海军部队投靠我党,创立了共和国最早的海军,在中国的近代海军建设史上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1948年开始,到1949年4月23日起义。197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海军教授会主任、海军系副主任,海军学院副院长,东海舰队副司令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林遵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9年7月1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85字)</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765、林乃清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林乃清(1916——1995)原名林来清,金寨县关王庙铜岗树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七八岁时就给人家放牛,和哥哥一起上山砍柴,换回一些盐、火柴之类日用品。一家人常年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1929年商南起义后,林乃清到区列宁小学读书。</p><p class="ql-block"> 1930年3月,林乃清在列宁小学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到红三十二师第九十七团团部司号班学习司号。5月,任红一军第二师一0二团连司号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林乃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秋,随红四方面军西进川陕,参加枣阳、新集、子午镇战斗。</p><p class="ql-block"> 1933年,林乃清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第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五团政治处党团总支认记,为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林乃清随部参加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林乃清在抗大任区队长。1938年8月,奉命到河南确山竹沟任新四军第八团留守处特务大队政委;9月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大队六中队指导员。1939年1月,第二大队奉命攻打芦家庙,林乃清率第六中队从东西两路杀进敌阵,歼灭伪军500余人,占领芦家庙,粉碎了敌“扫荡”计划。11947年9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二旅九十六团团长、九十五团团长、兴化团团长,940年2月,林乃清任支队政治部总支书记,支队特务营政委,八路军第四纵队五旅十四团三营营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林乃清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作战股股长、特务营教导员。1944年春,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三十一团团长。8月,第四师主力奉命西进收复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西进途中,林乃清率团主攻萧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中旬,林乃清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二旅三十五团团长。参加了苏中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7年9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二旅九十六团团长、九十五团团长、兴化团团长,坚持华东敌后游击战争,率部参加了李堡战斗、沭河阻击战、淮海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林乃清任第三野战军十兵团二十九军八十七师副师长。参加渡江战役。后参加解放上海战役,解放福州战役。福州解放后,林乃清任福建军区永安军分区司令员兼第八十七师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林乃清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结业后任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授会主任教员、基本系副主任、高级系第三期班主任。1957 年7月,任解放军长春第二干部学校副校长。1959年秋,任大西北特种工程兵指挥部副参谋长、特种工程部副部长。1966年1月,任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1978年,任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80年,任江西省军区顾问(正军职)。 </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衍。</p><p class="ql-block"> 1964年,林乃清晋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3年,林乃清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95年10月31日,林乃清在南京逝世,享年8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314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766、林茂源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林茂源(1916/1919年—1972年),江西泰和人。</p><p class="ql-block"> 1916年出生(一说1919年)1930年参加红军,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林茂凉任红3军第9师25团班长、红5军团13军38师1团青年干事,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1936年,任中央军委外交部技术书记。</p><p class="ql-block"> 西安事变时,随周恩来赴西安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叶剑英、彭雪枫先后在八路军驻云阳办事处、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任机要科科长。1939年9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军事和文化,结业后历任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第1大队政治处主任,第3大队政委。1944年2月。调任晋察冀军区雁北指挥部第6团政委.参加1945年边区攻势作战,他机智勇敢,指挥若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成源任晋察冀军区冀东纵队第12旅政委、冀察热辽军区骑兵师政委、第四野战军骑兵5师政委,先后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聿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林茂源历任东北军区骑兵5师政委、辽东军区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军事法院院长等职,为加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加强部队现代化建设.提高军事素质,严肃军纪军法.做了许多艰巨的工作,受到党中央的嘉奖。</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p><p class="ql-block"> 1965年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72年在沈阳逝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8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67、林忠照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林忠照(1911-1992.11.18),曾用名林中照,福建省龙岩市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7年,加入铜钵农民协会,成为当时铜钵乡里最年轻的农民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参加铜钵农民暴动。</p><p class="ql-block"> 1930年3月,参加红军,历任战士、旗手、宣传员、列宁室主任。</p><p class="ql-block"> 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后,历任红十二军三十六师一零八团机枪连党支部书记、连副指导员、红一军团一师一团机枪连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巡视员,参加了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等战斗。到达陕甘宁后历任陕甘支队一大队指导员、陕北二十七军八十一师一团政治处主任、八十一师敌工科科长。后参加红军大学政治学习半年,毕业后任红三十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和指挥了保安县的保卫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初期,林忠照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留守处政治处组织股股长,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警备三团政治处主任。</p><p class="ql-block"> 1939年3月至1940年7月,任八路军总政治部考察团组长,先后在八路军一二零师、晋西北、晋察冀边区中落实部队整党整风、加强支部建设和协助吕正操部建党等工作。后任八路军军政学院三队政治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1943年,进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同年冬,任留守兵团教导二旅供给部政委,为延安的大生产运动和物资、军需供给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初期,林忠照历任冀察热辽军区热中军分区副政委、政委,率部在热河省赤峰一带接受日本军队投降。</p><p class="ql-block">: 1946年,国民党军进攻热河,领导所部开展游击战和阻击战。同年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后任第八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攻打四平外围、攻克八面城等战斗。后又率部参加了攻克黑山、北票、锦州、义县及辽沈战役等。</p><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任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平津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2年12月,林忠照任中南军区“三反”“五反”领导小组副组长兼总支书记。1953年,任粤东军区第二政委,曾组织指挥配合着名的福建东山岛战斗。1955年后,历任江西省军区副政委、政委,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  1968年后,任福州军区炮兵政委、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林忠照是福建省第四届政协常委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写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2年离休。</p><p class="ql-block"> 1992年11月18日,在福州逝世。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82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768、 林胜国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林胜国(1914年—2000年),湖南省平江县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材胜国历任湘鄂赣军区保卫局侦察科干事,警卫营特派员,保卫局侦察科科长,红六军团第十六师特派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胜国先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连政治指导员,丹阳独立支队副支队长,新四军第一师二旅五团政治处主任,第六师十六旅独立第二团政治委员,浙东纵队第二旅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 林胜国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二旅八团政治委员,鲁南军区第二十一团团长,华东野战军后方卫生部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后勤部军械部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胜国历任华东军区炮兵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副政治委员,炮兵工程学院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66年,林胜国因病离职休息。休息期间,撰写了大量革命回忆录,为军史、党史提供了许多亲历的史料。</p><p class="ql-block"> 2000年11月11日,林胜国在南京逝世,享年8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3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69、林接标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林接标(1914年-1989年5月6日)曾用名林接义、林介彪、林接彪。1928,福建省长汀县龙归寨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参加农民暴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林接标历任区苏维埃政府儿童局书记,少共区委组织部部长。1933年进入国家政治保卫局特派员训练班学习,此后历任瑞金红军学校团特派员,红军大学特派员,红军干部团特派员,军委纵队兼警卫营特派员,红军总供给部特派员,红军总卫生部特派员兼保卫科科长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战争爆发后,林接标先后历任八路军晋东北游击司令部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二支队六大队政委,第二军分区第四团政治部主任、政委兼军政委员会书记,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19团政委。1940年进入延安军政大学学习,1942年参加延安中央党校整风,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代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林接标历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干部科科长、组织部副部长,华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军区补训兵团政治部主任、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保北战役、平津战役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接标历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华北军区防空部队政委,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直属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林接标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p><p class="ql-block"> 1989年5月6日因病在北京㇏年7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3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70、范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范明(1914年12月4日~2010年2月23日)原名郝克勇。陕西临潼县栎阳镇郝邢村人。</p><p class="ql-block"> 父亲郝鹏程曾在杨虎城军中担任特种兵营长。范明自幼接受良好教育,除熟读《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数百首外,能撰写叙事明理的短文,还特别对中医感兴趣。</p><p class="ql-block"> 1929年,范明跟随哥哥郝克俊来到上海,入建国中学上学。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范明兄弟都加入了国民第十九军组织的抗日义勇军,当年5月,范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p><p class="ql-block"> 1935年,进入国民政府盐务税警官佐学校学习。毕业后,范明被分配到贵州天柱县,当盐务税警分队长。因打击走私,受到排挤,被迫返回西安。</p><p class="ql-block">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后,1937年七七事变后,范明考入国立东北大学西安分校政经系,继续学习。在此期间,组织了抗日救亡团体“夏艺学会”,自任会长,后到安吴青训班学习。1938年2月,青训班学习结业,范明被介绍到驻三原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赵寿山部)教导队,任政治教员。</p><p class="ql-block"> 3月,由李慕愚、李森(梁励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奉命到达抗日前线山西阳城洪河镇与十七师师部会合,任教导队政治指导员。同时,党组织决定由范明负责教导队和军部直属部队党的组织工作,并任三十八军工委委员。从事统战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骑兵第六师政治部主任年6月,范明到党校学习。9月,抗战胜利后,中央组织部号召干部去东北工作,范明报了名,正办手续时,西北局秘书长兼统战部部长张德生通过中共中央组织部,将其调到西北局统战部任处长,负责进行西北五省以及河南和川北国民党控制区中共地下组织的布点任务。参与领导了横山起义,任骑兵第六师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范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驻班禅行辕代表、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西藏工委副书记、西藏军区副政委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范明历任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政协陕西省委员会第四、第五届副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p><p class="ql-block"> 荣获 (未找到奖励)</p><p class="ql-block"> 2010年2月,范明在西安病逝。享年9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6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71、范子喻、</p> <p class="ql-block">  范子瑜(1914年—2002年6月24日)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人,土家族。</p><p class="ql-block"> 范子瑜,1914年出生于大庸县沿河街一个教师家庭,曾就读敦谊小学和县立第一小学。少年时积极从事童子军组织的革命活动。</p><p class="ql-block"> 1934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范子瑜历任中华苏维埃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大庸县店员工会常委、宣传部长,省革命委员会财政部巡视员、国有财产科科长、会计科科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供给部会计科科长、红二方面军供给部会计科科长等职。参加了湘鄂川黔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山城堡战役及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秋,在参加攻打津市、澧州、石门县、临澧县的战斗中,组织人员筹集到20万银元及大量物资,其中有对红军十分宝贵的100多箱药材和通信联络所紧缺的器材,为红二、六军团长征做了物质上的准备,并且财务管理有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范子喻历任八路军120师供给部会计科科长、120师独立1旅供给部部长、120师供给部副部长、晋西北军区供给部副部长、晋绥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部部长等职。1937年9月起,参与组织冀中河涧、齐会、陈庄、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和多次反“扫荡”战役以及开创晋西北、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前方后勤保障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范子喻历任晋绥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晋南军区后勤部部长、西北军区晋南办事处主任、第1野战军第2兵团后勤部部长等职。1947年8月起,参与组织绥包、大同、忻州、集守、扶眉、兰州、河西等战役战斗的后勤保障。1948年12月,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出席全军历史上首次后勤部长会议(又称军委后勤会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 </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范子瑜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业部糖业组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副部长、部长。1960年10月,任总后勤部第二物资部部长。1971年1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部长兼中央财政经济领导小组成员。1977年12月,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物资部部长,分管物资、营房工作。先后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绿化委员会和首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等职。1982年12月至1985年3月任总后勤部顾问。</p><p class="ql-block"> 1987年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范子喻是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2年6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0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72、范阳春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范阳春(1913年-1994年02月24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金砂乡古木督村人。</p><p class="ql-block"> 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参加少年先锋队,积极投入到永定暴动和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中去。</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共青团,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范阳春任红l军团第一师师部文书、译电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长征途中参加了突破乌江的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卫生部政治教导员、晋冀鲁豫边区挺进纵队组织部副部长、冀鲁豫2分区后勤处政治委员、冀鲁豫2分区政治部主任。1941年进太行北方局党校学习,学习结束后任冀鲁豫军区8分区后勤处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范阳春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十六军四十六师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5兵团十六军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范阳春率部参加西南剿匪斗争;1952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16军政治部主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 1956年9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6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先后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4年2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1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73、范中祥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范忠祥(1911年-1993年3月1日)湖北省天门县(今天斤市)人。1927年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土地委员兼赤卫队队长,1932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0岁辍学务农,14岁父亲意外身亡,16岁参加小坂区农民协会,任农会委员。18岁秘密参加天门县反帝大同盟(党的外围进步组织)。1931年担任区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兼赤卫队队长,率60余名小坂乡赤卫队员参加了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入伍第二天参加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范祥历任红3军、红2军团、红二方面军战士、班长、排长、干事、宣传队队长、独立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团长、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前在战斗中负过三次重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范忠祥先后任八路军第120师特务团政委。1939年11月4日,他和团长杨嘉瑞领受参加黄土岭战斗的任务。贺龙师长说:“给你们团一个艰巨的任务,配合聂司令员的部队去打阻击。你们思想上要有充分准备,敢挑重担,不要把自己看成是配角。你们不要怕打硬仗,不要怕牺牲,你豁出去两个营也不要紧,回来我再给你们补充。经过两天激烈的战斗,特务团共击退敌人20余次的进攻,粉碎了敌人的突围企图,从而为全歼这股敌人创造了条件。他和杨嘉瑞抓住有利战机,利用夜暗秘密摸进,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猛扑敌阵,乘胜捣毁了敌指挥机关。后由于敌增援部队倍增,全团才奉命撤出了战斗。后任晋绥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范忠祥历任华北军区独立第5旅旅长、第一野战军7军21师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于1950年任解放军炮兵第4训练基地司令员(正军职),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55年任北京军区炮兵第一任司令员,1975年改任军区炮兵政治委员,1982年按正兵团职离休。</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3年3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8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74、范保顺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范保顺(1914年-1987年9月9日),男,湖北省天门县聂范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范范保顺任红三军第八师便衣队分队长, 政治指导员, 第八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 后任红二军团四师十二团党总支书记。参加了长征。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护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挖日戏争爆的,范保顺先后 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连政治指导员, 营政治教导员, 第一二O师教导队区队长。1938年起任冀中军区独立第五支队二大队政治委员, 第一二O师三五八旅独立第四团副政治委员, 大青山骑兵支队第一团政治委员。1945 年任中共湖北天( 门) 京( 山) 潜( 江) 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中, 范保顺历任中原军区第四十四团政治委员,第一二O师三五八旅独立第四团副政治委员, 大青山骑兵支队第一团政治委员。1945 年任中共湖北天( 门) 京( 山) 潜( 江) 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 任中原军区第四十四团政治委员, 冀中军区独立第七旅十九团政治委员, 晋察冀军区第六纵队十六旅副旅长, 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第二十兵团六十八军二O二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范保顺历任师副政治委员。1951 年任志愿军第六十八军二0 四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 1955 年回国,后历任军政治部主任, 军副政治委员。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 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7年9月9 日在青岛逝世。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2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75、范朝福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范明福(1915.—1993.11.24.)河南省新县人。 </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草命战争时期,范明福历任红四方面军31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军政治部民运部群众武装科科长,民部代理部长。第91师卫传处政治委兴。参加了鄂豫院苏区多次反“围剿”作战、川陕革命根据池的开辟工作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拉日战争爆发后,范明福先后历任八路129师386旅77团卫生队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巨鹿县模范大队政治教导员。1940年起任巨鹿县大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亭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范明福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六旅17团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十军政治部民运部祁长,参加了上党、邯郸、豫北、鲁西南、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解放西南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回成立以后,范明福任任川南军区政治部政治委员,海军威海水警区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7年起,任海军臧海基地政治委员,1960年任海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政治主任,1973年任海军副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93年11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3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76、范普权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范晋权 少将(1910.6.23.—1991.4.13.22.)字润泽。河北庆阳(今属山东省)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范晋权出生于庆云县常家镇南板营村一个贫农家庭,全家四口人种着一亩四分簿地,为糊口,幼年时,他与二伯父搭伙给人磨米、面、扎面条、摆小摊,过着艰难团苦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九岁时,入私塾读书,1929年考入庆云县高级中学。一年后因贫困退学,后在校长和几位老师的帮助下,读完高小。</p><p class="ql-block"> 1929年考入河北泊头第九师范学校,在学校受到共产党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学校党支部成员、学生会主席。因参与领导学生运动,被校方开除学籍。</p><p class="ql-block"> 1935年到天津从事工会运动。任天津赤色工会委员。后因玻徒出卖,组织遭破坏后。到南庆县从事秘密工作。</p><p class="ql-block"> 1934年春,因与河北省委的联系中断。被津南持委派去北平找省委,年底回家乡庆云高小当教员。发展党员,并在板营高甲建立党支部,组织抗日社团“读书会,创办创物《民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范晋权任中共民权县委书记,10月底,与温佩青、王䒦翰等人成立了华水人民抗日救国会十三分会。担任负责人。带领本县发展起来的一百余人,二、斗十支枪,加入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p><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底,改任支队政治部主任。7月,31支队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第六支队。1938年10月,调冀南工作,任任中冀南区二地委宣传部长。11月任冀南军区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39年5月,任冀南军区报去团党支部书记。10月,入马列学院学习,1942年2月转入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p><p class="ql-block"> 1945年到冀中军区,任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部长。参加了攻攻保定、唐山阻击战和大清北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成争时期,范晋权历任晋中军区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部长,参加了攻打保定、唐河阻击战、大清保卫战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头和国成立以后,范晋权历任河军区民运部部长兼军区合作总社分社主任。1951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政污部民运部部长。宣传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北京军区群工部部长,北京卫戌区副政治委员,山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就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兵团级离休。</p><p class="ql-block"> 1991年4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8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77、范富山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范富山(1914.—1996.1015.)山西定襄县芳兰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6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范富山历任八路军定襄县自卫队总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自卫队队长、山西省五台县人民武装部部长、中共定襄县县委书记,参加了五台地区反“围剿”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5年5月19月,根据晋冀五地委的决定,范富山历任阳高县工委记、阳高县支队支队长、经过半个月的奋斗,五月底,先后摧毁神堂铺、赵石庄、古城堡、潘寺村、上吾其、马覌屯、莫家堡、北徐屯、大柳树下、深井等14个乡公所。缴获粮食十余万斤,上吾其、安家皂、大白登、守口堡、乳山、镇门堡、王官屯等伪军握点,相续被我军逼退,解放数百个村庄,平津路附近大部分村庄亦被我控制,中共旧高县工委和阳高武装部队在阳高站住了脚。1945年6月,范富山仍任县委书儿兼县支队政治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5年8月19日,日本投降后,范富山率领县支队5公区主力部队配合,迅速向阳高县城通近,8月24日,范富山率县支队和分区48团打响了解放阳高县城的战斗,经过一天激战,于25日攻占县城,阳高县城获得解放高县城获得解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范高山任五县人民武装部部长,中共定襄县委书记,1947年8月,任晋冀军区独立第二旅政治部主任。1949年2月,任人民解放军66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保北、察绥、平津、大原等浅斗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建回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范富山历任军组织部部长。翌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6军169师政注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一次至第四次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1951年3月回国后,任华北军区勵部军需部政涹员。19科4年6月,任华北军区(后称北京军区)参谋长。1959年3月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1964年晋旁为少将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1988年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茶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1996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3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78、幸元林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幸元林(1914年-1985年11月8日),湖南省醴陵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幸元林将军,1914年2月1日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路矿一户贫寒的工人家庭。原籍湖南省醴陵县渌江乡泉湖村。少年时入安源煤矿,在安源煤矿修理工厂当学徒工。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子弟学校读书时,幸元林受到革命思想熏陶,积极参加安源煤矿工人反对资本家和反动军阀的革命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幸元林历任红三军第七师十九团排长、连长、红九军团第二十二师六十四团政治委员、团长,第四方面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幸元林先后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大队指导员,支队协理员,冀中军区教导团政治委员,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三支队副支队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幸元林历任鄂东军分区第九团团长,新四军第五师十五旅参谋长,陕南军区第五军分区参谋长,江汉军区参谋处长,湖南军区益阳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湖南省军区邵阳军分区司令员,空军第二十二师师长,后勤学院队列部部长,新疆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北疆军区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5年11月8日,幸元林在乌鲁木齐逝世,享年7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9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79、欧阳平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欧阳平(1916年—2014年3月24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江西省兴国县隆坪乡隆坪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p><p class="ql-block">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欧阳平历任学员、党支部书记、干事、指导员、教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欧阳平历任股长、指导员、教员、协理员、科长、科长兼团长、旅政治部主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反扫荡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欧阳平历任师政治部主任、华东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渤海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政治部主任、淞沪警备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周张、昌潍、济南、淮海、渡江、淞沪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欧阳平历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干部部长,上海警备区副政委、南京军区炮兵政委、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主任兼武装警察部队军事法院院长、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七机部军管会副主任,成都军区副政委、顾问等职,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4年3月24日,因病在北京市逝世,享年9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4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80、欧阳奕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欧阳奕(1912年—1987年07月14日),江西省安福县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草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欧阳奕历任红三军团师政治部宣传员,红军第四预备医院主治军医,红一军团野战医院所长。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由战成争爆发后,欧阳奕先后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卫生队队长,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一旅卫生处处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卫生处处长,太岳军区卫生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部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五纵队卫生部部长,第十九兵团后勤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卫生部副部长,广州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军区后勤部顾问 。欧阳奕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军后勤战线的优秀领导干部。他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加强部队的后勤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一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七年七月十四日逝世,终年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9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81、阳欧家祥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欧阳家祥(1909年—1980年8月31日),江西省吉安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欧阳家祥出生于固江镇边远山区小富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以农为生,在穷山恶水的山沟里终年劳作,由于地理环境的恶劣,加上旧社会官僚及地主豪绅的盘剥,欧阳家祥一家生计艰难,生活十分窘迫。到他10岁时,父母看到有钱人家的孩子都已上学念书,也盼望着孩子学点文化,将来有出息,谋得个生路,便节衣缩食,供其读了两年私塾。</p><p class="ql-block"> 1930年,欧阳家祥只有12岁,在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中加入了赤卫队。那年6月,红军及吉安10余万工农群众向吉安城发起第六次进攻。第六次攻打吉安的总指挥部设在固江。28日上午,欧阳家祥随赤卫队向吉安进攻。西路部队冲到吉安街的赵公堂,冲破了敌人的连哨,缴了国民党守军的枪支弹药,动摇了敌人的军心。战斗取得部分胜利,但终因敌强我弱,这次战斗没有攻取吉安城。欧阳家祥随赤卫队撤回家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 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欧阳家祥历任湘赣独立第一师一团俱乐部主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四个九团通信主任,五十一团团长,第十六师参谋长,红六军团侦察科科长。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欧阳家祥历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参谋长,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一旅参谋长、副旅长。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欧阳家祥历任冀察热辽军区热辽军分区司令员,热河军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欧阳家祥历任辽东军区副司令员,东北军区空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军长,第二十兵团参谋长,高等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防化学兵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学兵部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欧阳家祥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0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6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82、欧致富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欧致富(1913年~1999年3月28日),原名欧阳致富。广西田阳县人。</p><p class="ql-block"> 1913年11月生于那坡镇那驮村的一个贫苦农家。8岁那年,父母亲借谷送他入本村小学堂念书。11岁天灾大旱,他被迫辍学,给地主黄恒栈当小长工,长年饿着肚子外出放牛砍柴,苦不堪言。12岁起,跟随父亲外出做泥水匠3年,艰难的活路磨炼了他倔强的性格。1927年父亲积劳成疾病逝,全家生存的重担落到15岁的欧致富肩上,也是从这年起,他开始参加农民运动。</p><p class="ql-block"> 他一生身经百战,1929年参加了百色起义,跟随红七军千里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跟随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欧致富参加了东征和西征作战。曾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先后担任了红一军团十三团代理团长,红四方面军教导营营长、随营学校校长和军团作战科副科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军改编成立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欧致富奉调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二营副营长。跟随朱德总司令率领总部前线指挥部东渡黄河奔赴前线,创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1938年春,欧致富担任总部特务团副团长,保卫总部转战晋东南。这时一二九师遵照总部部署,连续夺取长生岭、神头岭、响堂铺战斗胜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欧致富历任晋察冀野战军旅长、热中军分区司令员,热河省军区独立一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一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一四二师师长。在热中,他带领军分区地方部队和游击队坚持在赤峰市周围农村开展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巩固热中解放参加了辽沈、平津等著名战役。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中国革命战争中,他战斗作风英勇顽强,作战指挥果断沉着,是我军的一位优秀军事指挥员,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欧致富历任江西军区吉安军分区司令员,第五十五军副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广西军区司令员兼军区党委第二书记,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广西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党委常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欧致富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列席了党的第八次和第十二次代表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79年,欧致富参与组织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为巩固西南边防和捍卫祖国主权不受侵犯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1999年3月28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19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783、郝盛旺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郝盛旺(1917年12月1日—2001年7月29日)陕西绥德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郝盛旺历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班长。参加了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坑战争爆发后,郝盛旺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排能长。1938年随部进入苏鲁豫边区,参与开辟湖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随苏鲁豫支队进军华中,先后任第1支队连指导员、连长。1941年起先后任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连长,副营长。参加了皖东北、苏北地区的反“围剿”、反“清乡”斗争。1945年任第3师第7旅特务营营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初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郝盛旺随新四军3师进军东北,率特务营参加秀水河子战斗与四平保卫战。后任第7旅第20团营长,第19团参谋长。1946年任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第16师46团副团长,第47团团长。率部参加了三下江南、辽沈战役。1948年11月任第43军第127师参谋长,参加平津战役后,随部进军华南,参加了渡江、湘赣战役和追歼广东、广西国民党残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郝盛旺历任师参谋长。1950年参加了海南岛登陆战役。次年任副师长。1954年于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师长、副军长,1966年5月任军长。1968年7月任广州军区炮兵司令员。1975年任广东省军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郝盛旺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1年7月29日在广州逝世。享年s,8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8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84、易耀彩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易耀彩(1916年/1917年—1990年10月7日),江西泰和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9年在江西泰和县参加农民暴动。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江西万泰县独立团特务连战士、班长,红军独立第五师十五团政治处青年干事。1933年2月起任红八军团二十三师九十六团二营八连政治指导员,1933年8月起任九十六团青年干事,1934年起任九十六团组织干事。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起任军委一局二科科员。1937年1月起任延安抗大学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易耀彩1937年9月起任八路军第120师三五八旅旅部作战科科长。1937年11月起任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三十四团营长,1938年1月起任三十四团团长。1940年2月起任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参谋长,1941年起任第四军分区参谋长,1944年7月起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9月起任冀察区党委委员、冀察军区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起,易耀彩历任冀察区党委常委、晋察冀军区冀察纵队参谋长、张家口卫戍司令部司令员,11月起任察哈尔省军区参谋长。1946年至1947年3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八旅旅长,1947年3月至1948年9月任第三纵队七旅旅长。1948年10月起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六十三军副军长兼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9月至1953年,易耀彩任海军基地司令员。1953年9月至1958年在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1958年1月至1960年8月任海军潜艇学校校长。1960年8月至1969年8月任海军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1969年8月至1972年1月任海军北海舰队政治委员、舰队党委代书记。1972年1月离职。1983年8月至1985年11月任海军军事学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易耀彩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0年10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1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85、罗 云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云(1900年10月13日—1968年11月24日)原名罗克贵。湖南省新邵县(今连源市白马镇罗家坪社区)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是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在七兄妹中排行老二,罗云自懂事起就跟着体弱多病的父母下田做事,虽然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但是一家人还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12岁时,由于自然灾害,家里交不起地租,父亲被地主活活打死,母亲也自此一病不起。不满15岁的大哥只好带着弟妹们乞讨度日,大哥在乞讨途中被抓去当兵,惨死在旧军营中。经历这两桩事情后,幼年的罗云立誓要报仇雪恨。黑暗的世道活活把人逼上绝路,罗云目睹乡里的穷苦百姓几乎同自己的家庭一样,艰难地在饥寒交迫中挣扎,这种苦难的日子好像永远都没有尽头。</p><p class="ql-block"> 1914年,罗云流浪到长沙。一天,罗云看到有招兵的,鼓足勇气前去报名应征,加入了唐生智的部队,当了勤务兵。在那个时代,战火连连,罗云接着参加了攻占洛阳、郑州、开封等多次战斗。他在战斗的锻炼中增长了指挥才干。</p><p class="ql-block"> 1916年春,为反对北洋军阀政府,湘军独立。罗云所在部队编入新成立的第二师。不久,彭德怀也投军到第二师。三年后,彭德怀升为代理连长,秘密在连队组织“救贫会”,旨在灭地主、救贫农、反对克扣军饷。[8]</p><p class="ql-block">1923年,彭德怀升为营长,罗云在该营任班长,成为“救贫会”十多名会员之一。此后,罗云一直追随彭德怀南征北战几十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27年,罗云在彭德怀的帮助下,被提升为代理连长。后因他性格倔强、脾气暴躁而得罪上司,由代理连长降为中士班长。</p><p class="ql-block">1928年,平江起义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和平江苏维埃政府,推选彭德怀为红五军军长,滕代远为党代表,罗云任一团一营二连连长,在湘鄂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争。10月,罗云加入罗云曾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面抗战时期,罗云曾任晋西北新军保安司令部第一支队参谋长、第三支队支队长、暂编第一师第三十六团团长,八路军第十八兵站生产科科长,八路军留守兵团教导第一旅一团副团长、团长。1937年冬,罗云任暂编第一师三团团长时率部参加晋西北王寨战斗,歼敌200余人,荣立大功一次。</p><p class="ql-block"> 1939年,罗云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4年,罗云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教导第一旅一团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12月至1946年4月,罗云任热河军区热北军分区(二十)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喻楚杰)。4月,军区改称昭乌达盟(二十)军分区。1948年,罗云任昭乌达盟军分区军事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云历任湖南军区零陵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湘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湖南军区衡阳军分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8年11月24日,罗云同志在广州逝世,享年68岁。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29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86、罗 文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文(1913年4月28日-1996年10月29日),生于凌源县四官营子乡小房申村。</p><p class="ql-block"> 1935年8月参加革命,1938年3月奔赴延安,参加了八路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3年中学毕业,考入吉林长春第二高级师范学校。同年冬,考取伪满文教部第二批官费补助留日生。</p><p class="ql-block"> 1934年4月,赴日本东京成城学校留学生部补习日语。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的“东北青年解放社”,日本东京大学经济系肄业。</p><p class="ql-block"> 1935年春,考入成城学校本部学习。8月,经“东北青年解放社”军事组派遣,秘密回国考入沈阳伪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习一年,毕业前夕被校方查出“擅自回国”遭开除。</p><p class="ql-block"> 1936年12月,根据“东北青年解放社”安排并接受资助再次赴日留学,在东亚学校补习日语,考入东京大学经济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七七”事变后,罗文毅然中断学业,冒生命危险于9月回国。从国民党南京“留日学生归国训练团”脱身,经八路军武汉和西安办事处介绍,入陕西三原战时青年训练班(即安吴青训班)第一期学习,后留队任军事助教。</p><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受党派遣筹办河南郾城东北抗日先锋队游击训班,任军事教员,后带队赴延安。3月,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二大队直属区队(高级军事队)学习,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任抗大五大队军事干事。9月,任抗大训练部军事助理员。</p><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奉命组建抗大三分校直属二队,即“东北干部队”,任副队长。</p><p class="ql-block">1940年9月,与队长张学思、指导员高存信带领“东北干部队”85人从延安千里跋涉到达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即冀中军区,在十分区二十七团帮助整训,获“学习模范干部”奖章。</p><p class="ql-block"> 1941年2月,先后任冀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队训科参谋、教育股长、副科长及作战科代科长,参加“五一反扫荡”作战,在著名的河北威县掌史村突围作战中负伤。</p><p class="ql-block">1943年4月,冀中军区进行整编,罗文任第十七团参谋长。随后又奉命到冀东青龙、绥中、凌源一带武装开辟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罗文被任命为凌青绥联合县工委委员,同时担任第七区队队长。不久,担任工委书记的刘光路调走,罗文担任联合县工委书记和七区队政委。罗文带领部队克服难以想像的困难,首先在凌源、建昌一带开辟根据地。1943年到1944年上半年,凌青绥军民在县工委和罗文的领导下,把敌人修筑的“人圈”全部破坏掉,使无人区变成抗日游击区。1944年10月,任冀东军分区主力团第十二团副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成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罗文历任冀热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副参谋长。参与组织冀热辽军区夏季攻势,将解放区扩大到热南、辽西地区。1945年8月,罗文率冀热军区挺进东北东路纵队先遣队出关,成功联络苏联红军,接管锦州、沈阳等多城市,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十六军分区参谋长,兼沈阳卫戍司令部参谋长、本溪卫戍司令。1945年9月,任第十六军分区参谋长的罗文</p><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5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军政大学辽东分校副校长,主持工作。1946年10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副参谋长(无参谋长),参与指西丰攻坚战、通化地区防御战、四保临江战役、夏季攻势等作战。任东北三纵副参谋长的罗文在“四保临江”战场指挥作战。1947年9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副参谋长(无参谋长),参与指秋、冬季攻势作战,攻克阳、鞍山、营口等城市。</p><p class="ql-block"> 1948年5月,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五纵队副参谋长(无参谋长),参与指沈战役彰武、黑山阻击,围歼廖耀湘兵团。在辽西围歼战中,俘敌2万余人,活捉敌兵团司令廖耀湘。东北全境解放后,罗文随军入关作战,参加了平津战役。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参谋长,参与指四野南下作战后勤保障。12月,奉命率领四野后勤部一百多人,协助指挥海南岛战役后勤保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文一直在解放军后勤部队工作。1950年4月,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1950年9月,奉调参加筹组总后勤部,任总后勤部计划处处长。1951年2月,任中央军委高级后勤学校教育长。1951年6月,奉调任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参谋处长。1952年3月,任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副参谋长(无参谋长),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祖国解放战争军功章。</p><p class="ql-block">1954年6月,任总后勤部检査′局局长。</p><p class="ql-block">1955年5月,任总后勤部汽车拖拉机管理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11月,参与组织指挥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运输保障。1958年7月,参与组织指炮击金门运输保障。1958年冬,到昆明军区汽车二十二团连队当兵,被评为“五好战士”。1959年3月,参与组织指挥西藏平叛作战运输保障。1961年5月至1962年1月,入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第三期学习。1962年1月,任总后勤部运输部副部长。2月,参与组织指挥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运输保障,任设在江西鹰潭的前线军事运输司令部副司令员。11月,参与组织指挥中印作战运输保障工作。</p><p class="ql-block"> 1963年2月,任总后勤部运输部部长。同年,参加总后军事代表团秘密访问并援助越南抗美救国战争。</p><p class="ql-block"> 1970年4月,任四川地区常规兵器工业领导小组组长,兼四九七厂及望江地区军管会主任,果断制止“文革”武斗混乱局势,迅速恢复军工生产,超額完成抗美援越高炮生产任务。</p><p class="ql-block"> 1980年6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1日,北京离世,享年7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2331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787、罗 杰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杰(1912年—1992年)又名逻玉成。辽宁省海城县(今海城市)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七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6年,罗杰和流亡关内的许多东北青年学生一道参加东北军学兵队,在西安东城楼上学习生活,亲历了西安事变。1937年春东北军学兵队解散后,罗杰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入延安抗大一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罗杰任八路军太原办事处交际副官。1938年2月,罗杰随彭雪枫到达河南省确山竹沟,任新四军第八团留守处参谋、连长,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中队中队长,游击支队警卫连连长、特务营副营长,新四军第六支队特务团一营营长,八路军第四纵队五旅十三团参谋长。参与了创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39年11月,刘少奇从延安赴淮南根据地时,途中到新兴集新四军游击支队视察指导工作,罗杰奉命前出迎接,结束后又和营长程致远奉命率特务营两个连护送刘少奇安全抵达淮南根据地。1940年6月1日上午,新四军第六支队在新兴集举行纪念五卅十五周年大会时,突遭日伪军重兵包围偷袭。罗杰奉命率特务团一营坚守新兴集南门正面阵地,连续击退敌五次冲锋,顽强坚守住了阵地。下午,敌加强了进攻,罗杰率一营与展开激战,直至下午5时。此战,击退了日伪军的四面进攻,共歼敌200多人,击毁敌军车数量,粉碎了敌围歼阴谋,保卫了豫皖苏边区的中心新兴集。</p><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罗杰任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三十一团参谋长,第四师十一旅司令部作战股股长,第三十一团副团长、代团长。1944年7月,任新四军第四师兼淮北军区第十一旅三十一团团长、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巩固发展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第四师奉命选调了一批东北籍干部,编成一个团的架子,在罗杰率领下奔赴东北。到达东北后,罗杰任辽北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辽北军区独立第一师副师长。1948年11月,任东北野战军四十军一五三师二副师长兼参谋长。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四十军一五三师第二副师长兼参谋长。1949年5月,任第四十军一五三师副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罗杰任第一战车师副师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战车师副师长,坦克第一师副师长、师长,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副主任,坦克第一指挥所副主任,坦克指挥所副主任、主任,装甲兵第二指挥所主任。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回国后,罗杰任战车师师长、坦克师师长。1955年入南京军事学院装甲系学习。1957年6月,任济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p><p class="ql-block"> 1981年6月,罗杰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92年4月6日,在济南逝世,享年8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31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88、罗 通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通(1915年-2005年9月1日)原后罗芬兴。江西省庐陵县云楼乡(今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罗家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 幼时给私塾先生做饭,以此交换学费,半工半读了一年半书。 </p><p class="ql-block"> 1928年年初,罗通任儿童团团长。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8月,任乡少共书记,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通任瑞金特科学校排长。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通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连政治指导员,陕甘宁边区关中保安司令部政治科科长,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第四团政治委员,中共豫鄂区委军事部副部长,路西指挥部参谋长,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四十一团政治委员,中原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湘鄂赣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罗通历任鄂东军区参谋长,晋绥军区第九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原军区补充旅政治委员,江汉军区独立第二师师长,第四野战军五十一军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战车学校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济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政治委员,济南军区政治部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罗通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2年7月,罗通离职休养(享受副兵团职待遇)。著有回忆录《来自井冈山下》。</p><p class="ql-block"> 2005年9月1日,罗通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4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89、罗 章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章(1905年—1993年1月24日),江西省万载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罗章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章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湘赣军区独立第1师连指导员,红6军团17师50团机炮连指导员.红6军团政治处没收委员会主任、副营长、代营长,红6军团政治部政治教导队队长兼政委,龙(山)永(顺)独立团团长.16师48团团长,军团卫生部政委,军团保卫局局长。他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章担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政委,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军法处处长、旅供给部政委,八路军南下支队第2大队政委,参加了创建晋西北、恒山抗日根据地斗争和南泥湾大生产、南下北返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罗章任中原军区鄂北军分区副政委、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留守处主任,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留守处主任。他参加了中原突围、吕梁、运城及进军西北诸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罗章任新疆军区驻兰州办事处主任,新疆军区军事法院院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3年1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9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90、罗 斌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斌(1915年-1994年11月日)江西省永新县龙源口镇白口村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八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二九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罗斌历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四十九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1934年任湘鄂川黔军区龙永独立团代政治委员。1935 年任红六军团模范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6年任红六军团训练大队政治委员。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 罗斌历任八路军第一二0师三五八旅独立第一团政治委员,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教员。1942年起任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十九支队政治委员,第五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罗斌历任晋绥军区独立第十四旅旅长, 华北军区第二十三师师长。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第八军二十三师师长。参加了张家口、大同、晋中、平津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斌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7月24日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仅星功勋某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4年11 月2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9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91、罗斌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斌(1914年-1967年7月15日),又名罗振兴、罗思富,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店下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红军游击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进入瑞金红军学校政治营学习,并由共青团员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斌任武平县模范队队长,工人师教导团连指导员,赣南南雄南山游击队政委、游击队队长。红军主力长征后,在赣南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斌先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六连指导员、第二团第一营副营长、营政委、团政治处调查股股长,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军法处主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1942年进入中共华中党校第三期学习。后任新四军第一师政治部保卫部保卫科科长、第一师教导团政治处主任,苏浙军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罗斌历任华中军区兼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华中军区前方指挥所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福建军区第二军分区副政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斌任公安部队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备部队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北京密云钢铁厂党委副书记,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公安部队后勤部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不幸逝世。</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2年晋升为少将。</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7年7月15日在北京逝世,年仅5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7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92、罗元忻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元炘(1911年-1992年),江西省泰和县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元忻先后任红一方面军第4军2师5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司令部教育科科员、教导队队长。1936年5月任红29军第243团政治委员。同年11月起任红15军团第81师243团政治委员、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和随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争爆发后,罗元忻先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1团营长、团参谋长,特务团团长。1944年任警备第3旅9团参谋长,后任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罗元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0纵队29师86团团长、政治委员。参加了东北1947年冬季攻势作战。1948年9月在辽沈战役中,先率全团在新立屯以南地区进行运动防御,截击由沈阳西援锦州之敌,尔后带领所部进至黑山、大虎山,阻击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当敌人向营口方向逃跑时,指挥部队追</p><p class="ql-block"> 歼逃敌。同年11月部队入关后,参加了平津战役。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战军47军140师副政治委员,参加了宜沙战役和湘西剿匪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罗元忻先后任江西军区宁都、南昌、宜春军分区司令员。1966年5月任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中国人中国人民解永申民解永一级红星就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2年9月28日在南昌逝世。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0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93、罗仁全 少将 </p> <p class="ql-block">  罗仁全(1911年—1993年)江西省吉水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仁全历任红一方面军赣江独立团连长、副营长、营长,公略独立营营长,红八军团第七团营长,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参谋长、团长。参加了苏区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拉日战争爆餐后,罗仁全 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干部营副营长,冀鲁豫军区湖西军政干校校长,教导第四旅十团副团长、团长,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罗仁全历任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冀鲁豫独立旅副旅长,第六军分区司令员,江西军区上饶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仁全历任湖南军区常德军分区司令员,湘南军分区司令员,湖南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罗仁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63年10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97年因病在济南逝世,享年8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5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94、罗文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文华(1914年—1989年)江西吉水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文华先后任红1军团政治保卫局侦察科科员,红1军团第1师13团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和 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初期,罗文华先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1团政治委员。1938年12月任第3支队10团政治委员。1941年9月任山东纵队特务团参谋长。1942年12月任第115师教导第1旅3团副团长。参加了苏家古、太河等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初期,罗文华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第8师23团政治委员,辽宁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8年3月任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14师政治部主任,后任独立第9师副师长。同年11 月任东北野战军第42军155师副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在平津战役中,带领部队首先攻克昌平、沙河,切断了国民党军西逃要道,接着与兄弟部队一起攻占丰台,包围北平。平津战役后,部队编入第四野战军向华中、华南进军,参加了鄂西战役。尔后率部在第二野战军指挥下入川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文华先后任副师长,空军第七航空学校参谋长。1958年5月任东海舰队航空兵第一副司令员。1961年10月任南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1968年11月任南海舰队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9年✘月30日逝世,享年7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4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95、罗文坊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文坊(1916年2月-2000年11月22日),江西省吉安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 罗 文坊1916年2月出生在吉安县永和乡桥头村一个贫农家庭。因家境贫寒,为了谋生,1927年离家到邻县一家布衣店当学徒。1929年2月,在江西兴国县参加红军,从此开始革命生涯。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文坊先后任红6军团第2纵队连指导员,军政治部青年干事兼大队长,红3军第8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中革军委政治部保卫局侦察科科员,红9军团保卫局科长,红1军团保卫局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到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东征、山城堡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民族抗日战争初期,罗文坊先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一政治部锄奸科科长,冀中军区政治部锄奸部部长。1941年秋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侦察科科长时,奉聂荣臻司令员命令,带领一个50多人的侦察分队跳出日军包围圈,机智地用电台从不同地区发出信号调动日军,掩护晋察边区领导机关安全转移,为粉碎日军的“大扫荡”做出贡献。后任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百团大战。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初期,罗文坊历任晋察冀军区独立第4旅、第11旅副旅长。1947年12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18旅旅长。1949年2月任第20兵团68军204师师长。参加了平津、太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罗文坊先后任北京公安总队总队长,公安部队第2师师长,公安部队第二副参谋长。1957年8月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后调任国务院水电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0年1 1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0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96、罗有荣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有荣(1914年~1989年02月26日)曾用名罗友荣。江西省宁都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有荣先后任红军大学区队长、副队长,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2师2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长征和东征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爆发后</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初,罗有荣先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政治处敌工股股长。1938年7月任苏鲁豫支队第4大队政治处主任。1941年2月任新四军第2师7旅21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 </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罗有荣历任辽吉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1947年1月任第3旅、独立第2旅政治委员,5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20师政治委员。1948年11月任第四野战军44军131师政治委员。率部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湘赣、广东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罗有荣历任广州市、武汉市公安总队政治委员。1955年9月起任武汉军区公安军政治委员,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湖北总队第二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被予小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7月24日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9年2月26日在襄樊逝世,享年7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3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97、罗成得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成得(1909年11月~1990年09月23日)曾用名罗原之。陕西省延安县罗家湾人。</p><p class="ql-block"> 贫苦农民家庭出身。少年时在省立延安4中读书。</p><p class="ql-block"> 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在残酷的环境下坚持斗争,多次组织学生罢课,号召农民抗捐抗粮,两次被校方开除,并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历任中共延安县委交通员,中共延川县区委宣传干事、区委书记,参加组建陕北红军游击队第十七支队并任政治指导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成得历任中共延川县区委书记,陕北红军游击队第十七支队政治指导员,延川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陕北苏维埃政府粮食部长、裁判部长、内务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罗成得1940年2月,任中共鄜县(今富县)县委书记兼县长,1941年2月至1945年6月,任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专员兼定边城防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3月奉命率100多人的干部队伍从西北赴东北。经过热河时被留下工作。</p><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至5月任热河省民政厅厅长。同年12月至1949年4月任热河省政府副主席。1948年2月至8月兼任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同年12月至1949年4月任中共辽西省委委员、辽西省政府主席。参与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后勤组织工作。</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至1952年10月任热河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热河省委委员。1949年8月至1953年1月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6月至1955年2月任热河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10月至1952年10月任中共热河省委常务委员、热河省人民政府党组干事会书记(1950年12月起)。领导土地改革、建立政权、恢复经济建设,还组织群众消灭长期危害热河人民的土匪、鼠疫、烟毒。</p><p class="ql-block"> 1952年11月至1955年4月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p><p class="ql-block">1952年12月至1954年4月任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东北军区后勤部党委书记(至1956年7月)。</p><p class="ql-block"> 1955年4月至1957年2月任沈阳军区后勤部部长,1956年7月至10月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党委书记。1956年12月至1958年10月任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国际经济联络总局局长、外贸部办公厅主任。1958年6月至1959年3月调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委员会书记。1959年3月至1962年12月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至1965年在中共中央高级党校研究班学习。1966年1月至5月任河北邯郸市副市长。“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p><p class="ql-block">1968年1月至1977年3月任河北邯郸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1年6月至1977年3月任中共邯郸地委书记。1977年12月至1983年4月任河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罗成得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p><p class="ql-block"> 1990年9月23日10时10分在石家庄市逝世,终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33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98、罗华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华生(1910年~1991年9月6日) 湖南省湘潭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5年加入安源煤矿工会,1930年参加安源工人暴动,1930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华生先后任彭杨步兵学校政治指导员,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二师四团政治委员、团长。</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中革军委决定在红军总司令部成立防空科,从江西、福建一带的9个师中抽调了9个排,从瑞金的部队抽调了3个排,共12个排,每个排带3挺重机枪,每枪带150发子弹,进行防空训练,由彭杨步校第1期指导员罗华生任队长。3个月训练结束后,9个排回到各师,原属瑞金部队的3个排组成军委防空队,罗华生任队长,廖冠贤任指导员,配备在党中央驻地周围的3个山头上,组成对空火网,进行过防空作战,敌机再不敢低空轰炸。罗华生参加了长征,担任红一方面军红1军团2师4团团长,参加攻占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和腊子口的战斗,并参与组织突击队。参加了直罗镇和山城堡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罗华生先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大队长,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政治委员,新四军独立旅政治委员,山东滨海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1942年,115师和山东纵队合并,取消旅的建制,干部降职使用,罗华生到4团担任团长,多少有些情绪,有一次在球场上和团参谋长干起来了,影响不好。罗华生后离开山东,任新四军独立旅政委。解放战争是东北野战军1纵2师首任师长。2师是山东军区2师的基础。进入东北后,未经休整即投入锦州、北镇战斗,曾归总部直接指挥。该师“富有朝气,执行命令坚决,战斗性顽强,但次于1师。有突击力,对于攻坚突破较有经验,善于野战进攻,为东北之头等主力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罗华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师师长,松江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独立第七师师长,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五二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1师师长梁兴初和1师政委梁必业、2师师长罗华生、2师政委刘西元商量:“吃掉这股敌人,给老蒋点厉害尝尝。”罗华生说:“对,这股敌人太放肆,消灭他绝对有把握。”两位政委都同意上报请战,梁兴初说:“不,这次方案是我们两个师作出决定的,不能给上级添麻烦。”“那就按梁师长意见办。”罗华生诡诘地一笑。2团攻占了拉法以西的466.2高地,1团攻占了拉法以东的574高地,1、2团插入村内,将敌分割包围,敌大部被歼。接着,1、3、5团向新站守军发起进攻,这次战斗,共毙敌团长以下1800余人。刘亚楼后来称赞:1、2师打了一个没有命令的胜仗。1947年2月,为配合南满作战,东野1、2、6纵和3个独立师15万人二下江南,东总直接电令2师于拂晓前赶到高丽城子街,堵住敌人,配合6纵歼敌。罗华生派4团赶到指定地域,阻击了企图逃窜之敌,受到东总通令嘉奖东北野战军有7个“头等主力师”:梁兴初的1师、罗华生的2师、钟伟的5师、邓岳的7师、杜光华的10师、梁兴初的16师、龙书金的17师。</p><p class="ql-block"> 1947年,罗华生调离2师,担任了一段时间松江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1948年松江军区部队组建独立7师师长,罗华生担任师长。同年他带领独立7师编入39军,编为152师,罗华生任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罗华生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兼南宁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第四航空学校副校长,铁道公安部队司令员,海军旅顺基地司令员,防空军高炮指挥部司令员,铁道兵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罗华生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1年9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61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99、罗亦经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亦经(1911年-1991年08月14日),江西省赣县南塘人。</p><p class="ql-block"> 担任过少年先锋队队长。</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 1932年前,任区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后调中央财政部学习。1932年调入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红一方面军没收委员会会计、红1军团没收委员会于事。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p><p class="ql-block"> 到陕北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供给部财政科科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亦径先后任八路军总政治部民运部工作队队长,中共繁(峙)代(县)浑(源)应(县)中心县委书记,晋察冀军区定襄支队政治委员。参加了开辟晋东北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和历次反“扫荡、反顽“斗争。1942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二政治部组织科科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罗亦经先后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冀晋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北军区第1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保北战役。后任第20兵团66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平津、太原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某军政治部副主任。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某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第一次至第四次战役。1954年8月任军委直属政治部副主任。1963年9月任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1970年任河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p><p class="ql-block"> 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91年8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3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00罗应怀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应怀(1915年~2010年5月2日),湖北黄安(今红安)罗家湾人。</p><p class="ql-block"> 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应怀在红军第四方面军任班长、排长、连长,参加过鄂豫皖根据地和川陕根据地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国抗日战争初期,罗应怀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0年2月任中央军委供给部财政审查科科长。1941年3月任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第二十六团团长,同9月随第九旅调入第四师,仍任第二十六团团长。</p><p class="ql-block"> 1942年11月,参加淮北抗日根据地反“扫荡”作战,指挥朱家岗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3年2月参加山子头战役,得到新四军军部嘉奖。后任第四师警卫团政治委员,第四师兼淮北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罗应怀,历任华中军区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兼后方政治部主任,华中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应怀历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后勒部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福建省军区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罗应怀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0年5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1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01、罗昆山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坤山′(1917年~1992年4月2日)曾用名罗凤山。湖北沔阳(今属仙桃)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18年月生于湖北沔阳县(今仙桃)东北罗家台。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川阳游击队,1932年转入红军。193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茸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坤山先在红7师及红3军军部任警卫员,后任红3军特务队队员、班长,红6军团第4师12团排长、代理连长,师警卫连连长。参加了洪湖、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到陕北后,参加了山城堡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战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初期,罗昆山历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特务连连长、第5团营长。1942年任晋绥军区雁北支队支队支队长,后任塞北军分区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争抗战胜利后,罗昆山历任晋绥军区358旅团长。1947年任西北野战军358旅715团团长。在攻打榆林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带头冲向敌阵,不幸负伤,但仍顽强指挥作战。战后升任第一野战军1军1师副师长。后参加了延安保卫战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昆山先后任第38军副军长,吉林省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罗昆山是是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2年4月2日在沈阳逝世,享年75岁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9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02、罗若遐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若遐(1907年-1988年2月3日)又名岳夏,岳公远。湖南浏阳人。</p><p class="ql-block"> 无线电专业毕业。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在长沙读书时接受进步思想影响。</p><p class="ql-block"> 1928年,国民党在南京办了个军事交通技术学校,在全国各地招生,罗若遐在武汉考取进入无线电系,和王诤是同学。这个学校有桂系背景,由于何应钦和白崇禧矛盾很深,何应钦借机将这个学校合并到中央军官学校。</p><p class="ql-block"> 罗若遐进这个学校本意是想学一门技术,并不想当国民党军官,于是他到了上海,进入国民党建设委员会下属的无线电人员养成所。</p><p class="ql-block"> 1929年,罗若遐在养成所毕业,到广州建设委员会无线电总台当报务见习员,工作半年后因肺病回到在上海的哥哥家。1930年,到武昌长波电台工作,后因发病请长假去上海,以后到宜昌、重庆、汉口电台工作。</p><p class="ql-block"> 1933年,由党组织安排,罗若遐离开上海,到了中央苏区。他改名为岳夏,先在军委无线电6分队当报务员,后到新闻台任台长,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的电报。半年以后,罗若遐调到军委3局,任1科科长,局长是王诤。</p><p class="ql-block"> 1934年,为准备长征,3局成立了通信团,罗若遐任无线电营营长。这个营担负军委同红一方面军各军团、军委纵队、红2、6军团、红四方面军以及上海地下党之间的联络。</p><p class="ql-block"> 长征时,为了保证军委和各军团、主力师之间的联络,行军时罗若遐派一个分队随军委纵队出发,他率一个分队留在原宿营地继续收发电报,直到毛泽东的随从参谋在新宿营地来了电话,罗若遐才下令拆收天线,向新宿营地进发。后来部队整编,取消了通信团和无线电营,罗若遐专任无线电1分队队长。</p><p class="ql-block"> 1935年,罗若遐被怀疑私自同陕北党中央通报,发报机被收缴,每天跟着保卫局行动,受到监视。罗若遐的工作是抄收新闻,抄收到的英语、日语、法语和德语新闻,就送到监禁在保卫局里的廖承志、罗世文和朱光翻译。当时,原红一方面军的张令彬、杨梅生(1955年均授中将衔)经常找罗若遐聊天,有一天刘少文(1955年授中将衔)单身来访,说罗若遐和张令彬、杨梅生已经上了张国焘的黑名单,告诫他们停止交往,以免授之以柄。</p><p class="ql-block"> 红军到陕北后,罗若遐任红军总司令部2局 局长、3局局长。后带电台到太原,负责彭雪枫与党中央的联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罗若遐历任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电台台长和彭雪枫秘书、新四军6支队秘书长、4师秘书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罗若遐任旅大电气工程专门学校副校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罗若遐历任中央军委通信部副部长、南京军事学院通信联络教授会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6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高等军事学院通信联络教授会主任、战略教研室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2月3日,罗若遐将军在北京病逝,终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20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03、罗厚福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厚福(1909年-1975年周月11),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本地赤卫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曾任鄂东北道委第3路游击师连长、特务营政治委员。1933年任鄂豫皖红28军营政治委员,中共河南光山县区委书记、县委书记,鄂东北道委第3路游击师师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和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厚福先后任中共黄安县区委书记。1939年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第6大队大队长。1940年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1团团长。1941年4月任新四军第5师14旅旅长。1942年起任新四军第5师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反“扫荡”、反顽固派斗争。</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罗厚福先后任江汉军区副司令员、鄂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原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湖北军区孝感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中原突围和淮海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厚福先后任湖北军区副参谋长,军区干部部部长。1959年3月任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某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5年5月11日在武汉逝世,享年6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8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04、罗洪标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洪标(1917/1918年-2009年10月14日),福建省长汀县南山乡塘背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 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罗洪标任红三军团二师四团排长, 红四军第十二师排长, 红一军团第三师九团连指导员。1936年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 教导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 罗洪标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0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 独一旅二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 罗洪标历任晋绥军区独立一旅二团副政治委员, 政治委员, 晋绥野战军独立二旅二团政治委员。1948年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一旅团长。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军二师团长。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及羊马河、蟠龙、宜川、西府陇东、西南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洪标历 任师政治委员。1951 年任志愿军第十二军三十四师政治委员。1953年起任工程兵干部部副部长, 器材部部长, 科学研究部部长, 工程指挥部副主任, 工程兵技术学校副校长。1963年任工程兵国防工程设计院副院长, 后任工程学院副院长, 兰州军区副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 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2009年10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4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05、罗桂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桂华(1907年—1984年3月旧)曾用名何绍甫,。安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07年出生于江西萍乡县(今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给地主当长工。13岁时,罗桂华和两个哥哥一起到安源路矿当矿工。</p><p class="ql-block"> 1930年在安源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出自安源煤矿工人的有:杨得志上将、丁秋生中将、刘先胜中将、晏福生中将、唐延杰中将、韩伟中将、王耀南少将、吴烈少将、罗华生少将、罗桂华少将、幸元林少将、熊飞少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桂华任红1军团2军7师21团排长、机炮连指导员、福建军区独立9团营长、团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和闽西叁年游击战争。1935年部队分散行动后,罗桂华任龙潭游击队政委,岩永靖游击队政委,岩永靖边区工作团党委书记。罗桂华策动了下奎洋起义,为红军游击队开辟奎洋游击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后任岩永靖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县委书记,领导科岭、梅林、宁洋、奎洋等地苏区和游击区对敌斗争。由于叛徒出卖,总队受到国民党部队突然袭击,在部队被打散后,罗桂华宁死不屈跳下山崖,虽然受伤却又大难不死,后又汇集部队和游击队进行斗争,直到抗日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罗桂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官主任、政治部组织科长,第二支队第四团政治处主任。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罗桂华任新四军第一师三旅八团政委,苏中军区南通警卫团副团长,启海警卫团政委,苏中军区特务团团长,新四军第一师三旅参谋长。参加了苏中反“清乡”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罗桂华任华中野战军第六师十八旅参谋长、副旅长,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苏中、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罗桂华历任东北军区后勤部第一医院管理局局长,东北军区后勤部油料部部长,总军械部驻沈阳代表,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政委。</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4年3月1日在苏州逝世,享年7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8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06、罗野岗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野岗(1914年8月—1981年01月26日)别名罗永福、罗义之。四川省新都县(成都市新都区柱湖街道督河桥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4月参加革命,193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14年8月,罗野岗出生于四川省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桂湖街道督桥河村),原名罗永福,曾用名罗义之。父亲罗必铭与母亲黄氏生育8个子女,其中老二罗永正(即黄霖,解放后曾任江西省副省长)、老六罗野岗、老七罗金江、八妹罗颖都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 </p><p class="ql-block"> 罗野岗少年时在家乡新都上过小学,后到成都上小学。由于家庭经济拮据,他通过亲友关系在一个书店里我了份差事,半工半读,才未辍学,勉强读完初中。罗野岗二哥黄霖早年参加革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4月,罗野岗辗转至上海,在法租界西爱威斯路济生堂药店楼上的亭子间找到了家兄黄霖。在这里,罗野岗读到了一些有关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红军方面的油印刊物,了解了一些革命形势,学到了更多的革命道理。他参加了革命,在中山印刷公司做地下工作。5月,罗野岗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11月,罗野岗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罗野岗一直做党的地下土作。在此期间,先后三次被捕坐牢,他都有坚定的立场和崇高的气节,把生死置之度外,一直坚持到斗争胜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面抗战时期,1937年七七事变后,经我党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交涉,罗野岗在坐了四年多的监狱之后,于同年9月被营救出狱。10月,罗野岗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6月,罗野岗毕业后,又进入延安马列学院第一期学习。 </p><p class="ql-block"> 12月,罗野岗毕业后被分配到抗大一分校工作,曾任第二团政治处主任、民运科科长、组织科科长、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上干队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1940年春,先后任鲁南工作队第一支队政治处主任、抗大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1942年10月,罗野岗任上干队政委,1943年9月至1944年4月,罗野岗任中共滨海区第一地委(滨北地委)组织部部长兼群委会书记。</p><p class="ql-block">1944年8月,罗野岗任中共鲁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11月,罗野岗任中共鲁南区第一地委副书记(至1946年春)兼鲁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副政委(至1946年8月)</p><p class="ql-block">。1946年,罗野岗任鲁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47年4月,罗野岗任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七师政治委员(师长贺健)。1948年4月,罗野岗任豫皖苏第六地委地委书记兼豫皖苏军区第六军分区政委(1948年2月至1949年2月)。</p><p class="ql-block">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原豫皖苏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第二军分区第十一团、第三军分区第三十六团合编组成第二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第五十四师,师长魏洪亮,政委罗野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野岗历任空军第七航空学校(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政治委员,空军第六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空军航空工程部副部长兼修理部部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1年1月26日,罗野岗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35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07、罗维道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维道(1914年9月~2011年10月18日),江西省泰和县灌溪乡界溪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9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工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维道任成泰独立营排长,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湘赣军区游击第二大队队长兼政治委员,中共茶攸莲县委书记。坚持了湘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罗维道先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第一师二旅六团政治委员,一团政治委员,苏南四分区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罗维道先后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六师十六旅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师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军八十一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维道任华东空军预科总队总队长兼政治委员,防空军政治委员,福建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福建省军区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p><p class="ql-block"> 2011年10月18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4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08、罗湘涛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湘涛(1900年7月-1968年8月23日)曾用名罗直秋。1900年7月生于湖南平江县嘉义。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平江县南区游击队。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湘涛先后任红4军第1纵队1大队特务队司务长,湘鄂赣边红军医院经理处经理,湘鄂赣独立师4团军需长,平江独立团管理科科长。参加了湘鄂赣苏区反“围剿"作战。1934 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湘鄂赣军区供给部军需科科长、供给部部长.湘鄂赣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在湘鄂赣边地区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留守处主任,新四军第1支队军雷处处长,军供给部军雷处副处长。1941年任新四军第1师3旅供给部部长,海防团政治委员,苏中军区供给部部长,第I师军工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初期,,罗湘涛历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军工部政治委员。1947 年1月任华东军区军工部政治委员。1949年任华东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军区生产部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苏中、渡江、上海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罗湘涛历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治委员,后任南京军区后勒部军需部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8 年8月23日在南京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2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09、罗道之 少将</p> <p class="ql-block">  罗道之(1911年-2006年10月25日),江西省吉水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道之历任红四军警卫排长,红一军团保卫局总务科科长。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道之先后伍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五大队营长,军分区司令部侦察科科长,河南支队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代科长,第二军分区地方武装部部长,冀东军区第十二军分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罗道之先后任冀东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副司令员,冀热辽军区第十二军分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独立四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五八师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道之先后任公安部队第十师师长兼广州警备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罗道之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6年10月25日逝世,享年9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6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10、国林之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国林之(1915年-1998年)河北省武邑县人,又名国锡庄。北京大学肄业。参加了一二九运动。</p><p class="ql-block"> 国林之,1937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国林之先后 任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教员、政治处股长、抗大六分校主任教员、宣传科副科长。1944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国林之历任中共冀东15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兴隆县委书记、中共冀东17地委秘书长、华北军区3纵独立1旅政治部主任、8纵23旅政治部主任、第十九兵团65军194师副政委。参加了平津、太原、兰州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林之历任65军194师政委。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65军194师政委。西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河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8年逝世,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3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11、金世伯 少冷</p> <p class="ql-block">  金世柏(1907年—2000年1月30日),湖北黄安(今红安)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世伯先后任红25军73师交通队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31军政治部组织干事,中共南江、宝兴县委书记,西康藏民独立师副师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二次至第四次反“围剿”和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1935年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战争爆发后,金世伯先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1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旅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第386旅18团政治委员,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第54团政治委员。参加了神头岭、响堂铺战斗和反九路围攻、百团大战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 先后任太岳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15纵队供给部政治委员,第18兵团62军后勤部政治委员。参加了进军西北和解放西南的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世伯历任西康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西康军区参谋长,成都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伯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0年1月30日在成都逝世,享年9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2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12、金如柏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金如柏(1909年-1984年3月27日)又名金松青。江西省永丰县恩江镇大园金家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6年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如柏历任红三军政治部收发股股长,中共永丰县委军事部秘书、政治指导员、科长,江西军区独立第三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红二军团第六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二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参加了苏区反“围剿“丬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金如柏先后任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金如柏先后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三旅政治委员,西北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如柏先后任西南军区空军预科总队总队长、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云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昆明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炮兵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军委委员。</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兼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顾问,炮兵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金如柏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 1984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40字) </span></p> <p class="ql-block">0813、金钟潘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金忠藩(1917年10月1日-1989年11月7日),江西省莲花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军团政治部宣传队长、团俱乐部主任;八路军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长、师长;军分区司令员,高级步校训练部长,原政治学院训练部副部长,新疆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忠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金忠藩参加了同蒲线战斗、五台细腰间战斗、收复晋西北五县战役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金忠藩参加了被誉为“第二次长征”的南下北返和中原突围,以及运安、瓦子街、荔北、金渠道、扶眉、解放兰州等一系列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9年在王震同志率领下进军新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忠藩为部队建设和军事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金忠藩少将继续担任重要职务,包括第1兵团2军6师师长、第二高级步兵学校训练部部长、政治学院训练部副部长、新疆军区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成都军区副政委、顾问等。</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他还荣获了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9年11月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6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14、金绍山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金绍山(1915年11月4日—1957年6月2日)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镇河西村南冲金家油榨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绍山 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排长, 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金绍山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连政治指导员, 旅政治部组织干事, 第六八七团营政治教导员, 营长, 副团长。1940年起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新二旅四团副团长, 后任冀鲁豫军区新编第二旅四团副团长, 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特务团政治委员, 第六军分区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 金绍山历任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1946年任豫鲁苏军区独立旅旅长。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十八军五十三师师长。参加了渡江、进军大西南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绍山历任师长。1952年起任西藏军区后方部队司令员, 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其间荣立一等功两次。</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7年6月2日在北京病逝,时年4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8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15、金振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金振钟(1914年—1998年),辽宁省海城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7年参加平西国民抗日军。</p><p class="ql-block"> 1914年出生于江西省吉水县。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振钟先后任红1军团政治保卫局侦察科科员,红1军团第1师13团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初期,金振钟先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1团政治委员。1938年12月任第3支队10团政治委员。1941年9月任山东纵队特务团参谋长。1942年12月任第115师教导第1旅3团副团长。参加了苏家古、太河等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初期,金振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第8师23团政治委员,辽宁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8年3月任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14师政治部主任,后任独立第9师副师长。同年1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42军155师副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在平津战役中,带领部队首先攻克昌平、沙河,切断了国民党军西逃要道,接着与兄弟部队一起攻占丰台,包围北平。平津战役后,部队编入第四野战军向华中、华南进军,参加了鄂西战役。尔后率部在第二野战军指挥下入川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振钟先后任副师长,空军第七航空学校参谋长。1958年5月任东海舰队航空兵第一副司令员。1961年10月任南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1968年11月任南海舰队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2年8月18日因病逝世,终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03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816、周 涌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周涌(1915年9月—2004年11月6日)曾用名苏九仔,,1915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永丰县七都乡车头城上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7年参加永丰县总工会学徒工会。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3年,周涌在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学习保密和无线电业务,之后,任红一军团电台报务员、报务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任红六军团无线电报务员、红三十二军电台队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涌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电台区队长和教导第一旅电台区队长兼分队长、山东军区司令部通讯科科长兼通讯营营长、电台副大队长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周涌历任辽东军区参谋处副处长兼通信科科长、电台中队长,安东军区参谋处处长,辽东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立以后,周涌先后任辽东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并且参加了抗美援朝。</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参谋长、副主任、总参谋部通信兵部副主任、顾问等职。 </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4年11月6日,周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6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17、周 彬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周彬(1912年~1999年6月6日)江西兴国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人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士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彬先后任红3军团第5师13团连政治指导员,师宣传员,师副特派员兼直属队特派员,骑兵团政治处主任,独立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彬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指导员,大队队列主任,校政治部保卫股股长、保卫科科长。1940年任新四军抗大第五分校政治部保卫科科长。1942 年起先后任新四军第3师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兼苏北军区保卫部部长等职。参加了苏北反“清乡”和“五一”反“扫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初期,周彬随新四军第三师进人东北,先后,任吉江军区保卫部部长,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西满军区保卫部部长,齐齐哈尔卫戍司令兼公安局局长。1948 年8月任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政治部副主任。1949 年3月任第四野战军第49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湘西、衡宝、桂林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彬先后任中央军委民航局公安处处长。1953 年任空军后勤部卫生部政治委员。1954 年6月后任空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周彬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第二至第四届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 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 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1999年6月6日在北京逝,享年8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33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818、 周 维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周维(1906年-1970年),江西省南昌市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维历任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即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员、无线电台报务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无线电台报务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无线电总队报务主任,红五军团司令部无线电第三分队分队长,红四方面军第二纵队电台分队长,红三十一军无线电台队长。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周维先后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无线电台中队长、大队长,一二九师司令部第三科科长兼通信营营长,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第三科科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四支队副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七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一军三十一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维先后历任军事学院训练部通信教授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即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院长兼政治委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副院长、院长,第五研究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 章。</p><p class="ql-block"> 1970年逝世,终年6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8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19、周九银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周九银(1908年-1979年10月30日)湖南省湘阴县文洲唐家湖村(今躲风亭金沙台村)1920年随父母逃荒迁居湖北石首溜口村(今横沟镇拦河坝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九银先后历任石首县三区苏维埃政府团支部委员兼少先队副队长,湘鄂西红三军9师25团2连班长、排长、党支部书记,红7师经理处粮秣员,红7师20团军需长,红二方面军4师12团供给处主任。参加湘鄂西苏区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民抗口战争爆发后,周九银先后历任八路军120师358旅一营营部副官,旅供给部军械股股长,师军械科科长兼被服厂厂长,120师“同和商行”副主任,晋绥军区后勤部粮秣科科长,晋绥军区后勤部军实科科长兼被服厂厂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周九银先后继续担任晋绥军区军工厂厂长。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西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参与领导了西南战役中的军需供应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先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部长,军需生产部部长,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西南生产管理局局长。1957年3月任军需生产部部长。1960年9月任军需部政治委员。1966年5月起任工厂管理部政治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岁。</p><p class="ql-block"> 周九锒是十位独目开国将军之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0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20、周子祯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周子祯(1904年2月—1972年4月14日)原名何其浩,曾用名何侠。浙江省诸暨县西江乡(今山下湖镇)长山人。</p><p class="ql-block">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入伍。他曾在上海从事工会和互济会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时期,1932年,周子祯赴苏联学习无线电技术。</p><p class="ql-block"> 1934年,周子祯回国,进入苏区工作,曾任军委军事工业局工务处处长、兵工厂政治委员,未参加长征,留守苏区。</p><p class="ql-block"> 1935年2月,留守在中央苏区的全部红军被广东军阀陈济棠军队和国民党军队围困在于都南部地区。经项英、陈毅、陈潭秋、邓子恢、谭震林、张鼎丞组成的中央分局研究决定,把部队兵分四路,突出重围。周子祯的全大队500余人。战至最后,袁血卒率领仅剩的周子祯和两个通信员唐继章、钟卫生突围而出。周子祯的脚被竹签戳穿了,拄着半截树枝一拐一拐的。3月31日,经过15个日夜曲折行路,几人到达上海,希望接上组织关系。彼时,上海正处在白色最恐怖时期,中共各级组织几乎被破坏殆尽,国民党四处通缉由苏区进入上海的几名“共匪”。周子祯原在上海从事′过隐蔽斗争,与组织接上了关系。后来,周子祯被派往山西工作,任山西牺盟会太原第四区书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面抗战时期,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工卫队)在太原省立国民师范成立,政治副主任为周子祯(党员、牺盟会执行委员),康永和(省工会常委、主任,中共太原市委委员、组织部长)负责党的工作。总队下设2个 大队4个中队,每个中队辖3个分队,每个分队又有3个小队,总队人员已发展到800多人。工卫队于10月28日开往交城训练。同时要求程子华派八路军干部到工卫队帮助工作。程子华推荐一二〇师锄奸部长卓雄(化名张英),到工卫队后担任军事总教官,参与军事指挥。卓雄自带电台一部,与周子祯等接上组织关系后直接受贺龙、关向应领导,掌握决死队第四纵队和工卫队这两支部队,11月初,日军逼近太原。赵霖为扩充实力,占山为王,将转移至东社及附近的交城县抗日游击大队、成成中学师生游击队、牺盟会太原中心区部分人员等强行收编,这就是震惊山西的“东社事件”。3月中旬,工卫总队到达方山马坊镇,决定将四大队缩为中队,编入三大队。此时,总队共辖三个大队九个中队,实有800多人。4月初,为开辟交城、文水、汾阳抗日根据地,工卫总队进驻交城米家庄、东社、西社、崖底一带,一面开展游击战争。 </p><p class="ql-block"> 春夏之交,首先在周家山、蒺藜园袭击敌人。随后,一大队一、三中队在徐村附近伏击敌人,毙伤敌23人;三中队继在北贤村,与文水之敌步骑兵100余人战斗,毙伤敌20余人。5月,工卫总队协同决死队第四纵队等部在同蒲铁路交城、汾阳段展开破击战,切断了敌交通要道。</p><p class="ql-block">1939年6月,二十一团团长周子祯,副团长彭凯,政治主任麻志皓(1964年少将)。此次改编,遭到讦多人员反对。</p><p class="ql-block"> 1940年1月,周子祯率二十一团开赴临县,参加晋西北反顽战役,经过总攻作战(所部机炮连荣立大功,受到指挥部嘉奖),顽军全线溃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周子祯曾任吕梁军区后勤部长兼供给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部长兼供给部部长,西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部部长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子祯曾任西南军区西安留守处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运输部第二副部长、军需生产部副部长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周子祯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11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2年4月1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全文共155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21、周文在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周文在(1906年-1994年4月10日),江苏省常熟市人。</p><p class="ql-block">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p><p class="ql-block"> 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二十军学兵营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南昌起义。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周文在先后从事党的秘密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 周文在先后任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三支队副支队长, 新四军挺进纵队第一团营政治教导员, 副营长。1940年任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军需处处长。1941 年起任新四军第一师一旅供给部政治委员, 苏中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1944年任泰县独立团政治委员, 后任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5 年任苏中军区供给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r成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 周文在先后任苏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6年任山东军区第七纵队副主任, 后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 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副参谋长。参加了苏中、淮海、渡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周文在先后任第十兵团兼福建军区干部部部长, 福州军区干部部部长, 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6年任福建省军区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4年4月10日在苏州逝世。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8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22、周长庚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周长庚(1911年一1970年01月27日),湖北省石首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并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军团第四师卫生部部长。1936年任红二军团第六师卫生部部长。参加了苏区反“围“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后, 周长庚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三五八旅卫生处处长。1940年任晋西北军区第二军分区卫生处处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周光诀先后 任晋绥野战军第一纵队卫生部部长, 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卫生部部长。1949年任晋绥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汾孝、延安保卫战及太原、西南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长庚先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 总后勤部卫生部检查室主任, 西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1957年任中国协和医学院副院长。1957年任军事医学科学院政治委员。1966 年任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0年1月27日在射洪( 四川) 逝世,终年5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之共55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23、周长胜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周长胜(1913年9月-1987年)原名周长根,江西省吉水县盘谷镇泥田同园村人。</p><p class="ql-block"> 从小给地主放牛当长工。1928年春,周长胜因反抗地主逼租逃到邻区苏维埃政府,他的父亲被地方保安团抓入牢中折磨致死。</p><p class="ql-block"> 1928年夏天,周长胜回乡参加少先队,任少先队长,后任县苏维埃政府赤卫队队长,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参加红军后,周长胜任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机枪连排长,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排长、一营三连连长。参加红军后的第一仗,周长胜就抓获了一个民团团长,缴获了两支枪,受到连政委王才升表扬,并把他的名字长根改为长胜。随后,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周长胜随部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周长胜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副营长、二营营长。苏鲁豫支队第3大队大队长、团长、新四军3师7旅20团团长、八路军115师教导5旅13团团长、教导1旅1团团长、鲁中军区4团团长、4师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春,他率二营执行任务时,遇到被日军围困驻在黄河边上的国民党西北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部,与卫立煌在指挥部交谈,指出卫部数万人不能渡黄河西逃,并向卫建议说,背水作战,没有足够的船只渡河西去,这是冒险,应该抽少量部队牵制敌人,然后主力分兵两路,一路向南,一路向北,插到敌人侧翼,以图保存力量,在敌人两翼寻找战机再战。当天夜里,卫立煌按照周长胜建议组织突围取得成功,后来他向八路军首长谈起此事时说,这次困在黄河边上,亏得你们八路军救了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周长胜先后历任鲁中军区警1旅旅长、华东野战军8纵24师师长、22师师长、鲁中南纵队参谋长。建国后,他担任32军副军长、空军第4混成旅副旅长、苏南军区副司令员、21军副军长。1953年,他随21军入朝作战,参加了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周长胜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担任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7年1月14日,周长胜在杭州逝世,享年7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8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24、周世忠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周世忠(1918年7月6日-1992年10月9日)原名周诗忠。湖北红安县二程区周家村人。</p><p class="ql-block"> 周世忠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现在孩子十岁的时候都在朗朗读书,而周世忠十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养家糊口,跟着父亲在工厂做工了。大革命时期,周世忠的三叔参加了革命运动,在三叔的影响下,周世忠也回到家乡,参加了当地的童子团,投身革命运动。</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世忠先后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二一八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周世忠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连政治指导员, 副营长, 营长, 第六八九团副团长。</p><p class="ql-block"> 1940 年起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三十二团副团长, 旅副参谋长, 淮北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 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七十三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教导团政治委员, 第四师副师长。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六十二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世忠先后 任军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56年起任军事学院高级兵团战术教授会主任, 高等军事学院合同战术教授会主1959年起任福州军区参谋长, 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任通信兵部主任。1975 年起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周世忠是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2年10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1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25、周发田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周发田(1911年10月—1998年2月22日)安徽省金寨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11年10月,周发田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吴家店镇枣榜村周上湾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9口人,父亲周厚志,勤苦耕作。母亲吴氏,节俭持家。周发田兄弟姊妹7人,3个哥哥、1个弟弟、2个妹妹,周发田排第四。大哥周发祥,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敌人逮捕,惨遭杀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5月6日,周发田家乡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周发田动员三哥周发全和自己一起,赶到吴家店参加了农民暴动。5月9日,立夏节起义胜利后的各支农民队伍汇集斑竹园镇,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下辖第九十七、九十八两个团。周发田被分配到第九十七团,给连长杨运城当传令兵。</p><p class="ql-block"> 1930年12月,周发全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3年2月,周发田被选为川陕省苏维埃代表,参加了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后,周发田作为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骨干,到赤江县(今通江县毛浴镇)担任县政治保卫局局长。8月,周发田调芦山县任军事指挥部指挥长,统一指挥该县的地方武装。</p><p class="ql-block"> 1935年3月,周发田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周发田参加了山城堡战役。1937年1月,周发田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五队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喊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周发全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干事、三八六旅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支队长、东进纵队第三支队政委兼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东进纵队第八支队第三团政委、东进纵队第一团政委、新编第七旅第十九团政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周发田先后任 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冀南部队北路军第二梯队政委,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旅副旅长、旅长,第二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第二十九师师长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发田历任川南军区内江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第二十九师师长,志愿军第15军副军长,武汉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湖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湖北钢铁厂厂长,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水利电力部汉江丹江口工程局局长,富水水库工程指挥部指挥长,青山水库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咸宁地区生产指挥组副组长、农业办公室副主任、革委会副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98年2月22日,周发田同志在咸宁逝世,享年8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4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26、周吉一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周吉一(1918年—1989年)原名李松立,河南省许昌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时</span></p><p class="ql-block"> 周吉一1935年考入河南省立许昌第4中学,接受进步思想,在《许昌日报》、《新民日报》创办副刊,撰写文章,评击 时弊。后担任许昌日报》、《新民日报》副刊主编。 1937年到西安,经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去延安抗大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到石友三部工作。</p><p class="ql-block"> 1939年任山东抗大分校教员、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民运 部社会调查科科长。1940年年初,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调查科科长。5月,任八路军苏皖纵队第十大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1942年任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第二十五团政治处主任,参加淮北33天反“扫荡”作战。</p><p class="ql-block"> 1943年3月,参加山子头战役。1944年9月,参加西进河南,恢复豫皖苏边区的战斗。在全国抗日战争中,先后负伤三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师第十六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三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朝阳集、宿北、讨伐郝鹏举、莱芜、孟良崮、胶河、益林、淮海、渡江战役和舟山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华人民和国成以后,1950年10月,周去先后历任华东军区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部长,第二十军政治部主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政治部主任、副院长。</p><p class="ql-block"> 1953年入朝,任志愿军21军干部部部长,参加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21 军政治部主任。1956年入政治学院学习,1957年起,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研究室副主任、政治部主任、分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 1964年9月,参加“大三线”基地建设,兼任062基地指挥长、党委书记。1975年8月起,先后任陕西省第七机械工业局局长,中共陕西省委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委办公厅主仕。 1983年参加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发射试验工作。</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界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9年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5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27、周则盛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周则盛(1913年-1981年10月3日),湖南省茶陵县何坞村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肘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则胜先后任湘赣红军独立第一师政治部宣传队大队长,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团连政治指导员,第五十一团副政治委员,红六军团供给部出纳科科长。参加了苏区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则胜先后任八路军一二0师供给部出纳科科长,1939年起任供给部政治委员,兼任晋绥军区后勤部政治处主任,晋绥军区后勤办事处政治委员,军区后勤部政治处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周则胜先后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供给部政治委员。1947年任西北野战军后勤部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军后勤部政委。参加解放战争时期了延安保卫战及蟠龙、兰州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则胜先后任第一军后勤部政治委员,1952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后任东海舰队后勤部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一年八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1年10月3日在上海逝世,6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7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28、周庆呜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周庆鸣(1913年-1994年)河南省确山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7 年参与领导本县竹沟镇农民暴动。193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周庆鸣先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供给处粮秣股股员,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三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新四军第五师三旅三八团政治处主任,第三八团政治委员,中共河南确山县委书记兼|州长,鄂豫皖湘赣军区第四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周庆鸣先后任东北安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第一前线指挥所卫生部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后勤部第一分部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庆鸣先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政治委员,营房管理部部长,后勤部副参谋长,广州军区后勤部参谋长、部长,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广州军区司令部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 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 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4年2月8日在广州逝世,享年 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3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29、周志飞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周志飞(1915年—1988年)江西省永新县沙市镇张家院村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志飞先后任中央教导师第三团政治指导员,第二团营中心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飞先后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连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队长兼教员,晋察冀军区教导团参谋长,第三十四团副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忖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周志飞先后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五旅参谋长,冀热察军区热西军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六师副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志飞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参谋长,粤东军区司令员,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30日, 周志飞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逝世,享年7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2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30、周志刚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周志刚(1910年—1996年6月16日),江西省永新县农田乡风山村人。</p><p class="ql-block"> 原武汉军区顾问。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志刚先后历任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团副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教导队政治委员、红九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红九军团政治部巡视团主任、军委干部团班排干部队教员、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周志刚 ,先后历任干事,团政治委员,旅政治委员兼分区政治委员、地委书记等职,参加了圣昌、大山寺、周家集战斗和侏儒山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周志刚先后历任鲁南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鲁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鲁中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率部参加了恢复根据地、清剿匪特、巩固地方政权的各种斗争。[2]</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应后,周志刚先后历任鲁中南军区政治委员,步兵学校政治委员,湖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全身心投入到保卫国家安全和全面加强部队建设上。</p><p class="ql-block">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3年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96年6月16日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5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31、周纯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周纯麟(1912年8月—1986年9)湖北麻城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纯麟,1912年8月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今麻城市)。1928年参加农民赤卫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红军第三十军营政治委员。参加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参加西路军征战甘肃河西走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面抗战时期,周纯麟。任新四军第六支队萧县抗敌总队第一营营长,八路军第四纵队第六旅第十六团第二营营长。1941年1月新四军重建军部后,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任萧县独立旅第二团副团长,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二旅第三十四团第二营营长,第四师骑兵团副团长、团长兼政治委员。参加淮北反“扫荡”、灵(璧)北战斗、砀南战斗。参与创建淮北抗日根据地。1945年11月率骑兵团编入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任第七十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周纯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二师师长兼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 </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纯历麟任华东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上海警区司合员。</p><p class="ql-block"> 周纯麟是中共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6年9月在上海逝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8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32、周明国少将</p> <p class="ql-block">  周明国(1914年4月20日-2005年4月7日)曾用名周传久。湖北省大悟县四姑镇周家塆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明国历任红9军第27师81团营长、团部参谋、师司令部参谋主任、军司令部第3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靓战争爆发后,周明国历任八路军第129师教导团参谋,先遣支队参谋长,先遣支队独立第3大队政治委员、第1大队大队长,新11旅第31团副团长,第10旅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上干科1队副队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周明国历任中原军区第2纵队15旅参谋长,东北野战军6纵第18师参谋长,合江军区第二军分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48军142师副师长。参加了辽东、渡江、赣南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明国历任第48军142师师长,东北军区炮兵副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炮兵指挥所参谋长,华东军区炮兵参谋长,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舟嵊要塞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5年4月7日在安徽合肥逝世,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8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33、周学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周学义(1912年—1964年4月13日),湖北省黄梅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早年曾为学徒、长工。</p><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参加赤卫队。1929年参加鄂东游击队。1930年9月随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十五军一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副营长,转战鄂、豫、皖、陕、川、宁六省。任二七四团作战参谋,为粉碎川军刘湘、邓锡侯等部的“围剿”,带领侦察小组攀崖赴谷,侦察万源县青龙观阵地,又组织50名战士趁夜攻克青龙观,使刘湘部独立旅终被全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单爆发后,周学义先后在八路军三八六旅十六团和七七二团任营长、参谋长、团长,于百团大战、浮翼战役、柏村战斗中立有战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 周学义了准淮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兵团十旅副旅长,参加上党、洛阳等战役。攻打河南郏县时,活捉国民党军十五师师长武庭麟。</p><p class="ql-block">不久,参加了淮海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9年1月,任解放军三十一师师长,率师作为第一梯队,于4月22日在安徽望江县临江地区强渡长江,解放江西彭泽县城。旋追击逃敌,解放南昌,继沿浙赣线向两广进军,参加粤桂边大围歼和滇南战役。  </p><p class="ql-block"> 云南解放后,周学义率师警备昆明,指挥剿匪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秋,歼灭马龙县反共救国军,活捉国民党昆明市警察局长王盛林,继歼抚山湖土匪金绍云一个团。</p><p class="ql-block"> 1953年3月,任十三军参谋长。1954年7月任副军长。</p><p class="ql-block"> 1957年秋,调任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维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4年4月13日病逝,终年52岁。葬于京郊八宝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90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834、周建平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周建平(1919年—2016年11月25日江苏吴县人。</p><p class="ql-block"> 青少年时期,正是国难当头,日本侵略者策划九一八事变,华北五省自治等侵华事件,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主要矛盾上升为民族矛盾 。</p><p class="ql-block">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常熟人民抗日自卫大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周建平先后任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第二分队指导员、中队长,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三支队连长, 新四军六团三营连长,挺进纵队第一团连长。1940年任新四军第一纵队一团三营教导员、营长。1941年起任新四军第一师一旅作战科科长。1944年任苏中军区特务三团参谋长,后任苏中军区作战科科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周建平先后历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五十五团团长。1947年起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一旅九十一团团长, 旅参谋长。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 第十兵团参谋处处长。参加了苏中、盐城、涟水、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建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调建平先后任第二十九军第八十七师副师长兼福建军区第七军分区副司令员, 后任总参谋部二部处长,军委防空军作战处处长、参谋长助理, 空军第四军参谋长,1959年任副军长。1962年任空四军军长。1969年任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于2016年去世,享年9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6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35、周家美 少将错</p> <p class="ql-block">  周家美(1913年-1997年08月26日)曾用化名田川。湖北省潜江市(原潜江县周何家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家美与父亲一起参加红军,同在湘鄂西警卫师1团1营1连,一个当炊事员,一个当战士。他后任红2 军团第4 师12 团营特派员、第 10 团特派员。参加了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家美先后任八路军358旅715团营特派员。1938 年6月任宋时轮支队第34 大队特派员,曾奉命率4 名战士到顺义、通县、三河一带筹款,端掉 20 多个伪警察局(所),缴枪100多支,动员 200多人参加了八路军。不久,任骑兵大队政治委员,冀东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教导大队大队长。1943 年6月任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第 8 区队区队长率部在滦东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后任第十六军分区第18 团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周家美先后历任冀热辽军区第 22 旅旅长,第十八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辽西军区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周家美先后任松江军区司令员,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街 。</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 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7 年8月26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7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36、周浣白 少将</p> <p class="ql-block">周浣白(1912年—1974年)原名王云生,学名王观海。1932年于红四方面军总部电台工作,任无线电训练班技术教官并承担通信设备的维修工作,安徽省桐城县人。</p><p class="ql-block"> 少年时,因为家里太穷,就在13岁的时候去了少林寺,实际上就是为了讨口饭吃。但周浣白并不满足于有口饭吃,他跟着和尚们学了不少文化知识,为他以后成为毛主席的秘书打下了基础。有趣的是,他还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即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浣白先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科员,陕甘支队司令部科员,红一方面军、西方野战军参谋。红军总卫生部文书、科员,陕甘支队司令部科员,西方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成争金面爆发后,周浣白先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部秘书、统计科科长、秘书处代处长、第三分校总务处处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作战室参谋,军委三局通信总台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周浣白先后任军委三局办公室主任,军委电信总局秘书长,邮电部电信总局秘书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浣白先后任华东邮电管理局副局长,邮电部办公厅副主任,军委通信部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干部部部长,总参谋部通信兵部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获荣荣获二级独立自自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章。</p><p class="ql-block"> 1974年逝世,享年6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84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837、郑国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郑国(1919年12月9月—1983年12月6日)湖南省石门县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汇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是石门县南岳乡半山腰一户贫农家庭。全家8口人靠二亩水田、半亩旱地和租人土地耕种生活,父亲做篾匠活。祖父母相继病逝,10岁时弟妹3人生病无钱医治相继夭折,只剩下父母和郑国3人。后由于贫苦,父母不和离婚,父亲离家远走,母亲改嫁外地,郑国依靠亲友邻居照应独自生活。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七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幸命时期 </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郑国先后化历任红二军团四师十二团营特派干事。参加了苏区反“国“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郑国先后历任军委第二后方医院四所政治指导员,军委供给部秘书,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成争时期,郑国先后历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六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教导团政治委员,华东军需学校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后勤部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国先后历任任华东郑军区炮兵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炮兵师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江西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福州军区政治部顾问。</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1年,郑国离职休养(事兵团职待遇)。</p><p class="ql-block"> 1983年12月6日,郑国在南昌逝世,享年6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25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838、郑三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郑三生(1916年~1990年1月11日),江西省石城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军,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这义青年团。1934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舒</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郑三生先后任红1舒军团第2师6团营青年干事,第13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爸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线争爆发后,郑三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1团连政治指导员、营副政治教导员、副营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3团营长、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4旅10团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初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郑三生 任华北军区第2纵队4旅参谋长。1949年1月任华北军区第8纵队22旅旅长,4月任第19兵团65军193师师长。参加了平津、太原、扶眉、陕中、兰州、宁夏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郑生历任任某师师长。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原军师长、军参谋长,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等作战。</p><p class="ql-block"> 1953年回国。从1957年7月起任副军长、军长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1969年10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北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75年8月后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0年1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08字) </span></p> <p class="ql-block">0839、郑大林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郑大林(1908—1968.6.),曾用名郑自其,河南省郑州市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7年入冯玉祥部当兵,1929年在吉鸿昌部当班长。</p><p class="ql-block"> 因受地下党员副连长教育,1930年随部在商城与红军作战时,带领22人投奔红军。郑大林被编入商城特务营1连任排长,后调任皖西北特区保卫局军事教员、商城煤矿工人纠察队队长、商城独立团9连连长。</p><p class="ql-block">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4军12师特务营1连连长、红9军12师34团连长、副营长、红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3分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西路军供给部军事教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西路军失败后。郑大林遵照组织决定,从甘肃赴延安,途中被捕,后借机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郑大林回到358旅,入延安抗大学习。</p><p class="ql-block"> 1939年后,任抗大教育干事、一分校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3支队1营营长、3旅9团团长、渤海军区直属团团长、山东军区警备6旅副旅长,参加了卫家堡战斗和胶东反顽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郑大林历任东北民主联军6纵17师副师长、东北野战军3纵9师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2年郑大林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第二十五步兵学校、军事体育学校校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8年6月逝世,终年6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6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40、郑友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郑友生(1919年9月~1991年4月25日)湖北孝感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草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郑友生先后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特务连连长、中队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二次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 年随方面军主力西进川北,参加了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后任第10师28团副营长、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第11师30团政治处主任,红4军第12师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爆发后</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初期,郑友生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直属队政治处主任,后参与创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0年随先遣队南援华中,次年任新四军第3师8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涟水独立团团长。先后参加了响水口阻击战、大通镇战斗和反扫荡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郑友生先后任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特务团团长、第90师副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30军90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友生先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巡防区、厦门水警区政治委员。1957年12月任舟山基地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1年4月25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5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41、郑本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郑本炎(1918一1997)湖北省大悟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士、副班长。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参加鄂豫皖根据地反“围剿”战斗和 长征。</p><p class="ql-block"> 到达陕北后,任红军第十五军团测绘员、测绘股股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时成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郑本炎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第六八七团侦察参谋、副营长。1940年6月随军南下华中。1941年1月,新四军重建军部后,八路军第六八七团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三团,任营长、副团长。参加盐阜区反“扫荡”作战、程道口战役和陈集歼灭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郑本炎随第三师进军东北。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第四师第十一团团长,第四野战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一五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总团秘书处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本炎先后历任中南军政大学湖南分校副校长,第四高级步兵学校上干一大队队长,长沙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广州军区军政干校校长,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郑本炎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7年7月30日在西安逝世,享年7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5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42、郑汉涛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郑汉涛(1915-1992),浙江宁波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机械系。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他出生于慈城镇芳江村郑家的一个职员家庭,原名衍松,先后毕业于崇本小学、效实中学初中。1933年底在北平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毕业后,曾任上海新华印染厂和长城机制煤屑砖瓦厂工务主任,从事企业管理工作。</p><p class="ql-block"> 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在抗战爆发后,他为了抗日报国,抛弃了舒适的家庭生活和优厚的工作职位,秘密离开上海投奔延安。临行前,留给父亲两行诗一首:“欲知您儿去何方,掀开水浒第一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延安,郑汉涛任陕甘宁军区军工部工程师。1938年冬,陕甘宁军工部抽调大批干部支援晋东南,后调到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任工程处处长。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工程处负责各所、厂生产计划的制定和协调、新产品试验以及生产与技术管理。郑汉涛根据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指示,积极从事从作坊式生产到企业化管理的探索,他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编写了工厂管理教材,举办培训班,亲自讲课。在他的倡导下,工厂成立了工会,取消了军事化生活方式,职工吃住自由,工厂实行民主管理,依据“集体合同”组织生产劳动,生产过程实行定额管理,开展成本核算,并建立了生产统计、产品检验、器材使用、工务记工制度和各种工艺操作规程。职工劳动报酬除基本工资外,按技术等级评定津贴标准,工厂领导体制从政委制改为经理制。企业化管理的推进,使军事工业走向正规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有力地促进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军工生产的发展。郑汉涛的企业化管理,不仅在兵工厂,而且在整个根据地都普遍推行,并成为建国后我国工业企业管理的基本模式。他还指导火药技师焦逢春编著出版了《炮弹》一书,为炮弹的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山区创办的太行工业学校(今华北工学院的前身),素有“人民兵工第一校”之称,时任工程处长的郑汉涛参与了该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为解决当时急需的兵工技术人才问题,进而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郑汉涛同志任晋冀鲁豫军区军工部工程处处长,继续在太行地区担任军工领导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1949年太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汉涛任新成立的华北军区兵工局副局长。次年5月,任重工业部兵工办公室副主任。1951年政务院决定成立兵工总局,统一管理全国兵器工业,任命他为重工业部兵工总局副局长兼华北军政委员会兵工局局长。郑汉涛同志尔后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计划司司长、部长助理,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计划财务司司长兼动员计划司司长,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秘书长、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顾问。在他调任国防工业办公室秘书长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于1962年7月7日签署授衔令,授予郑汉涛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提出研制“两弹一星”的任务。在攻关过程中,为了加强对“两弹一星”研究试验工作的领导和更好地组织全国大协作,1962年 12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任主任)、贺龙、李富春等同志组成的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简称中央专委),这是新中国负责领导全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机构,也是“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总指挥。中央专委办公室设在国防工办,郑汉涛少将兼任副主任,期间,郑汉涛做了大量具体的组织协调工作。在首次全当量氢弹空爆试验前夕,他曾率有关人员到现场,会同基地人员对降落伞和氢弹总装进行了全面细致地检查,以确保安全可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期间</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汉涛先后历任八路军军工部工程处处长,为八路军前总兵工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保卫著名的黄崖洞兵工基地作出了突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郑汉涛先后任晋冀豫边区工业局生产处处长和华北兵工局副局长。他坚决贯彻党的指示,发展兵工生产,培训了大量的兵工干部,在工厂管理中表现了很强的组织、管理和创造能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汉涛历任中央兵工总局副局长兼华北兵工局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二局副局长、计划司司长、部长助理,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计划财务司司长兼动员计划司司长,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秘书长、副主任等职,长期战斗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上,为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2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2年12月3日,郑汉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93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43、郑旭煜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郑旭煜,(1914年—2002年6月12日)江西省瑞金市武阳镇罗石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郑旭煜先后担任通讯员、宣传员、指导员、干事、特派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用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期间,郑旭煜先后担任教导员、支队副政委、团政委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狼牙山战役”和沧州、正太、保北、易县等战斗百余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争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郑旭煜先后担任旅政治部主任、纵队随营学校政治委员、华北军区步兵学校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先后参加了绥远、徐水、清风店、跑马泉、平地泉、石家庄、张家口、宣化、阳泉、大同、集宁、杨柳青和平津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郑旭煜历任师政委、军副政委、河北省军区副政委兼河北省国防工办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由大校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2012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532字)</span></p> <p class="ql-block">  0844、郑国仲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郑国仲(1913年—1992年1月11日),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p><p class="ql-block"> 郑国仲在红四方面军资历很深。1929年参军,在红1军任过排长。红四方面军宿将之中,能在红1军里当过干部的不多。红军时期历任连长、营长、团长。 </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国仲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营长、1940年,任129师385旅769团的团长,他领导下有叁个营长,一营长李德生(1955年授少将衔,1988年授上将衔),二营长张天恕(后授少将衔),三营长马忠全(后授少将衔)。郑国仲在团和十四团狮脑山战斗中,经过七个昼夜的浴血奋战,为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全面胜利立了首功。当时,八路军总部曾连续4天发布《捷报》,向全国介绍狮脑山战况。总部首长和129师首长对狮脑山战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彭德怀副总怀念在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总结中,表扬“守卫狮脑山的部队英勇顽强。”129师李达参谋长赞扬说:“守卫狮脑山的部队发扬勇敢战斗的作风,凭险阻击,顽强战斗,他们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攻击,给敌以重大杀伤。</p><p class="ql-block"> 有力地保障了左翼部队的行动,这个战斗不仅说明我军攻如猛虎,而且守如泰山,大杀了赫赫日军的威风”。</p><p class="ql-block"> 在白晋战役中,769团负责攻打南关。这一仗不能强攻,只能智取。郑国仲定计, 组织突击队,从秦五坡和极子山下两个碉堡之间悄悄摸进去,潜伏到镇内,然后腹地开花。这场战斗,400名日伪军绝大部分被歼灭 。</p><p class="ql-block"> 1941年入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后任太行军区三分区副司令员、八路军一二九师三支队支队长。率部参加著名的夜袭阳明堡机场的战斗以及响堂埔伏击战;参与开辟、巩固和扩大太行、冀南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取得了反“扫荡”和反“蚕食”斗争的胜利;率领参加艾埔、石匣、苏亭、林南等战斗,特别是在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中,作战勇敢,荣获八路军一二九师二等奖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郑国仲历任旅长、纵队副司令员、副军长等职。参加了上党、邯郸、陇海路、定陶、鲁西南、淮海、渡江、进军西南等战役。</p><p class="ql-block"> 建</p><p class="ql-block"> 1946年,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出击陇海,郑国仲时任3纵队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47年,3纵作为刘邓大军的左路军挺进大别山,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发起张家店战役,全歼国民党军88师师部和62旅5300人,这是3纵第一次消灭国民党军一 个正规旅以上的兵力。</p><p class="ql-block"> 1949年,11军进军四川,在此期间,11军抽调3000名战士,支援18军进军西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国仲参与组建海军某基地,致力于海军装备科研事业。历任海军某基地司令员、东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0年7月,11军取消番号,郑国仲率军部和直属队5000余人到山东,组建海军青岛基地。11军军长曾绍山、政委鲍先志没有去海军,他们在1951年受命重组11军,但新11军存在的时间也不长。</p><p class="ql-block"> 1952年又取消番号,军部和直属队调杭州组建空5军。</p><p class="ql-block"> 1951年,11军有三位主要领导率领军部和直属队去了青岛,他们是副军长郑国仲,军参谋长杨国宇、军政治部副主任胥治中。郑国仲担任青岛基地第一副司令员(正军职),杨国宇担任青岛基地参谋长,胥治中担任基地政治部副主任。海军青岛基地当时管辖威海卫巡防区、长山列岛巡防区和烟台巡防区,它是北海舰队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1958年,郑国仲毕业于海军军事学院。后历任海军训练基地司令员、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 、海军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 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一日在北京病逝世,享年7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72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45、郑贵卿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郑贵卿(1911年—2002年)原名郑银湘。,湖南省平江县长寿街毛湾铺人。 </p><p class="ql-block"> 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郑贵卿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警卫连排长,闽赣军区独立第十二团连长,闽西南游击队队长,游击第三支队三大队大队长,第三支队副支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主面爆发后,郑贵卿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三营八连连长,不久任第三营营长。1940年10月,郑贵卿任第一支队一团营长。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中,郑贵卿率领全营与敌浴血奋战十多天,最后剩下几十人,终于跳出顽军层层包围圈,突围到了苏北新四军军部。新四军军部重建后,郑贵卿任盐城保安团团长,盐阜军分区建阳总队参谋长。率部参加了苏北反“扫荡”斗争。1943年9月,郑贵卿任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二团副团长。第三师特务团团长。</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中,抗日战争胜利后,郑贵卿率特务团随第三师挺进东北,为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作出了贡献。1946年4月,郑贵卿任齐齐哈尔卫戌司令部副司令员。同年10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五师副师长、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三十六师副师长、第四十九军一四七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九军一四七师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宜沙、广西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贵卿历任师长兼广西军区桂林军分区司令员,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师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郑贵卿晋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5年,郑贵卿离职休养(副兵团职待遇)。</p><p class="ql-block"> 2002年9月29日,郑贵卿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7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846、郑效锋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郑效峰(1916-1993)原名郑德风,湖南省(原郴州)耒阳县蔡子池乡郑家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和加入中国共产党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郑少锋随朱德上了井冈山,任红四军十师二十八团司号员,1931年任十师政治部青年干事。当时是活跃分子,海军舞跳得最好。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中负伤,罗瑞卿坚持要部队抬着郑效峰行动,才没留在当地养伤。到陕北后,任军委后方政治部保卫科科长。 </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效锋先后任军委一局政治指导员,三局通讯大队政治教导员。1942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延安军政学院二队队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一旅保卫科科长。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中,郑效锋历任东北民主联军七纵二十旅五十八团政治委员,辽宁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独立一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放锋历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九师政治委员,公安部队干部部部长,广东军区干部部部长,公安军内卫学校校长。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任工程兵学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 1968年到1975年任湖南省军区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75~1981年任山西省军区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郑少锋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p><p class="ql-block"> 1993年11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七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61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847、宗凤洲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宗凤洲(1912年08月-2009年06月22日),河北藁城人。</p><p class="ql-block"> 1937年,宗凤洲在家乡组织抗日游击队,任队长。1939年改编为八路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平汉抗日游击纵队团长,新编第十旅二十九团团长。1941年任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参谋长,后任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中,宗凤洲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旅副旅长,第十七旅副旅长,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旅副旅长,西南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总队长兼十二军随营学校校长。</p><p class="ql-block"> 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第十二军三十五师副师长。参加了进军大别山及淮海、渡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宗凤洲于1951年随12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35师副师长,第3兵团留守处主任,参加了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秋季战术性反击、上甘岭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p><p class="ql-block"> 宗凤洲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兵团留守处主任,1959年任第12军炮兵副军长,1964年任上海警备区参谋长,1966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上海警备区正军职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9年6月22日,宗凤洲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79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本辑共收集98名将军。谢谢光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