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退休已有几个年头了,人闲了下来,往事倒时常浮上心头。尤其零七年夏末的那趟金沙江之行,细节非但没有随时光淡去,反而在记忆的反复描摹中,愈发清晰起来。那并非一趟闲适的游历,而是为了进行一批勘测成果的验收,自武汉出发,一路向西,深入那片横断山脉褶皱深处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在明确任务要求后,我背起行囊从武汉乘火车出发直抵昆明,第二天改乘长途卧铺客车去工作地点,途经古城丽江转车时需住宿一晚。</p><p class="ql-block"> 因是第一次到丽江,心里总惦记着她传说中的美景,住下后顾不得旅途劳顿,赶紧到老城逛逛。站在高处看着丽江老城,恍惚中还真有一种穿越时光隧道回到过去的感觉!</p> 老街商铺林立,游人如织。 刻在街头墙上的东巴象形文字。 古城主街傍水、小巷临渠,处处可见石桥、木桥与河水、绿树、古巷相依相映。给人留下一种高原地区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蕴。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乘车离开丽江古城,抵达我此行任务的第一站---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其宗村,从我所住小旅馆的窗口看出去就是金沙江。小时候看红军长征的连环画时就知道我国遥远的西部山区有一条江叫金沙江,那里山高水险,红军长征途中在那儿还牺牲了不少战士。</p><p class="ql-block"> 现在从小旅馆的窗口可看到金沙江从村旁静静地流过,一座跨河索桥连接着两岸的乡村公路,显得宁静祥和。</p> <h3> 金沙江两岸崇山峻岭、森林茂密,据说滇金丝猴保护地就在这一带。</h3> <h3> 这山里的天,就像孩子的脸,是说变就变的,此一刻蓝天白云,艳阳高照,转瞬间可能就是乌云密布,雨雾朦脓。虽说这会给在户外跋涉的人带来一些不便,但由此带来的一大福利就是常常能看到绚丽的彩虹。</h3> 这片光秃秃的岩石山体仿佛是在地底下耐不住寂寞突然钻出了地表,显得很突兀,与周边环境有点格格不入。 <h3> 金沙江在这一带水流湍急,两岸山势陡峻,交通极为不便,乘索道过江是当地村民常见的过江方式。</h3> 路旁的玛尼堆在藏区常见,大概有阻止秽恶、禳除灾难、祈祷祥和的愿望被赋予其中吧。 路边的溪水清澈、湍急。 <h3> 完成其宗村这边的工作后,准备前往德钦县的托顶村,从沿江的215国道到那里不到30公里,但那时这条公路在五境乡内有一段路不知什么原因毁坏了不能通车,要前往那里就只能绕道香格里拉市府所在地建塘镇,这使我就只能为这计划外的行程多耽误两天了。</h3> 香格里拉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的县级市,原名中甸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属滇、川及西藏三省区交汇处。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和香格里拉市市府均位于香格里拉市的建塘镇。建塘镇海拔3300米,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地势平坦,是茶马古道及今滇藏公路的必经重镇。香格里拉拥有普达措国家公园、独克宗古城、噶丹松赞林寺、虎跳峡, 还有神圣的雪山、幽深的峡谷、飞舞的瀑布、被森林环绕的宁静的湖泊、徜徉在美丽草原上的成群的牛羊、净如明镜的天空,金碧辉煌的庙宇。域内人文景观多彩,自然风光绚丽。尽管地处偏远,且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但它一直是旅行爱好者所向往的旅行圣地之一。 <h3> 远处的那片城镇就是建塘镇,是全县乃至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香格里拉"腹心地,为高山盆地,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地势平坦。</h3> <p> 建塘镇由新城和老城两片组成,老城名为独克宗古城。独克宗古城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和丽江一样曾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也是马帮进藏的第一站,至今石板路上还留着深深的马蹄印。作为中国保存最好最大的藏民群居性建筑,独克宗古城备受游客的青睐。</p><p> 2014年1月11日香格里拉市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经过10个多小时才扑灭,过火面积约1平方公里,整个独克宗古城的面积是1.5平方公里,也就是说2/3的古城都被烧毁了!遗憾的是我07年到这里时因不了解这古城历史加上公务时间紧没能去一睹她的芳容!</p> <div> 抵达时已是午后,高原的阳光烈而不辣,天地间一片澄明。安排好宿处,便慕名前往松赞林寺。那时节的香格里拉,游客尚未如织,古寺依山而建,层叠而上,赭红的墙体、鎏金的铜瓦在碧空下巍然肃立,有着一种直击心灵的磅礴与宁静。</div> 松赞林寺依山而建,外形犹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艺术之大成,有"藏族艺术博物馆"之称。 因公务出差不便携带单反相机,看着两位摄影人背着大包的摄影装备再看看自己手头的小数码相机和紧张的行程,心里还盘算着什么时候能再来呢。 <p> 松赞林寺又称归化寺,位于香格里拉以北5公里的佛屏山下,是公元1679年五世达赖和清康熙皇帝敕建"十三林"之一。它不仅是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群落,还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被誉为"小布达拉宫"。全寺仿照拉萨布达拉宫布局,依山势而建。主殿庄严华贵,殿内壁画色彩鲜艳,笔法细腻,以描述史迹典故,弘扬佛教教义为主。扎仓、吉康两大主殿建于最高点,居全寺中央,具有汉式寺庙建筑风格。松赞林寺内收藏了有五世达赖和七世达赖时期的八尊包金释迦佛像、贝叶经、五彩金汁精绘唐卡、黄金灯等。</p> 寺庙后面的这些建筑是寺庙的佛学院。 寺庙内墙上装饰着色彩艳丽的壁画。 <p class="ql-block"> 在寺内游览时偶遇一位从昆明过来礼佛的居士陪着两位喇嘛出庙转寺,见我举着相机张望,居士笑着招手:“一起转寺吧?沾沾福气。”我跟着他们沿转经道走,石板路被踩得光溜,喇嘛手里的念珠转得沙沙响,居士轻声哼着经文,风里飘着酥油茶的香。他们步履沉静,眼神澄澈,缓步绕寺时,不时用带着口音的汉语,向我这陌生的外来者,平和地讲述着佛像的故事、檐角的象征。</p> <h3> 转寺时与两位僧人合了个影,据介绍,中间这位僧人已取得了法师的称号,因时间长了,已记不得他的法号称谓了。游览完毕打算回城内旅馆时那些载客巴士已收班了,还是那位法师找了在他们寺庙搞装修的师傅把我带回城里的,免了我一个小时的高原跋涉之苦!</h3> 两位完成转寺的僧人准备返回寺庙时,正是夕阳西下时分,远处的山岭、古镇已笼罩在暮色中,斜切过来的夕阳把寺庙的红檐照得透亮,眼前庙宇大殿的金色屋顶反射着落日的余晖,泛出暖光。远处的建塘镇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高山盆地上静静地铺展开,缕缕炊烟飘向空中,整个环境显得宁静、祥和。 从寺前小岗地上看到的寺庙全景。 <p> 站在寺庙高处可看到苍茫的远山,不远处起伏的岗地上有一片片的庄稼地与针叶林,再往近处是一片静谧的浅湖湿地。</p> 在乘车的途中看到一片高山湖泊,原来这就是著名的香格里拉纳帕海,也叫纳帕错。 纳帕海位于香格里拉县城西北部,是个季节性高山湖泊,也是云南省少有的亚热高山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其三面环山,一面与大中甸盆地相连。纳帕海藏语称为"纳帕错",汉语意为"森林背后的湖"。纳帕湖在夏末秋初大量积水,再加上青龙潭、纳曲河、旺曲河水的注入,形成大面积湖面,水面大时可达上千公顷。湖周围分布有9处落水洞,湖水由此泄出,经尼西汤满河、五境吉仁河汇入金沙江。 到冬春季节,明水面缩小,荡漾的湖水就变成大片的沼泽草甸。 在第二天下山的路上,出城不远后车窗外闪过成片的针叶林,碧绿、平缓的山谷中点缀着宁静的村庄,山坡上有牛羊在安静地吃草,白云从山顶向下流动,似乎在轻轻地抚慰着这里的一切生灵,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就该是这样的吧! 陶渊明如果见此景色会写下怎样的诗句呢? <p class="ql-block"> 乘坐的中巴车离开山顶盆地不久就接近金沙江江边了,车窗外是近乎垂直的峭壁与深谷,金沙江如一条桀骜的黄练,在谷底奔腾咆哮。陡峭的山坡上仅覆盖着浅浅的杂草,其间还稀稀拉拉的点缀着矮矮的灌木。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汽车在公路上盘旋而下时,陡峭的山坡、悬崖和几百米下方奔腾的金沙江在眼前一览无遗,不由得让车上的乘客心慌腿软,不敢往窗外多看!</p> 这里离塔城那边也就三十公里还不到,海拔也差不多,那边山林茂密,是滇金丝猴生活的地方,这里却光秃秃的,差异可真大! <h3> 绕了一大圈,终于到了拖顶傈僳族乡政府所在地。</h3> 两岸铁锈色的山崖静静地伫立着,千万年不变。这里奔涌的江水显示出独有的苍劲,以一种恒古不变的决心一路奔涌向东,奔向遥远的大海。 <p> 奔子栏镇地处德钦县县境东南部,隔金沙江与四川得荣县相望。据说每年从三月起,一直到十一月份,都是奔子栏旅游的旺季,以五月至十月为甚。由于奔子栏是由香格里拉至德钦梅里雪山的必经之地,客人无论从香格里拉还是德钦出发,到了奔子栏必定要停车吃饭,或者留宿一晚。于是,国道214线两旁,饭店、藏饰、银饰店一字排开,这条街也就成了奔子栏镇最红火、最热闹、也最繁华的地段。</p><p> 站在旅馆楼上向东眺望,蓝天白云下是无尽的群山,可能因为这里大气纯净并且海拔高空气相对稀薄,阳光分外明亮刺眼。傍晚时分镇文化站的高音喇叭音乐响起时,许多村民都会集中到文化站广场跳起欢乐的藏族舞蹈,给人的感觉就是快乐、幸福!</p> <h3> 这条小支流并没有什么特色,只是当时我拿着图纸在这里检查时,不远处公路上好像是一辆江苏牌照的小汽车停了下来,两个小伙子好奇的跑过来问我在干什么,在大概了解了我的工作后羡慕不已,认为即工作了,又能游览名山大川,太幸福了!而他们出游既要请假又要花钱还只能偶尔为之!他们不知道的是,面对同样的美景时肩负工作职责者与游客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h3> 从这条小支流向上游方向就是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景区,景区很大,不过我的工作只需沿河走一段。 河边村庄里的房子看起来还是有点藏民居的特点的。 <p> 这里的仙人掌能长到两三米高,结出的果实可以当水果吃,味道还不错!<br> 小河对面的村庄里还有一个水泥场地的篮球场!看起来在大山深处的小村庄里也有着不错的文化体育生活!<br></p> <p> 在这里可能走上好几个小时都见不着一个人影,见到的都是陡峭的山岭或湍急的河流,野外工作人员的中餐往往只能自带干粮,不过当时能在野外找到仙人掌果实作为水果佐餐,也是挺让人开心的!</p> 一个小水电站在泄水,小水电能为当地提供一些电力,但对其截水区域的生态环境是有害无益的。 <p class="ql-block"> 香格里拉市上江乡是我那次工作的最后一站,得在这里住上几天。到达乡政府驻地街头时恰好是小雨初停,太阳从西边的云缝里钻出来把一片阳光撒向这座小镇,这时在小镇上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顿时让人心情大好,这或许是对来自远方的客人表示欢迎吧!</p> <p class="ql-block"> 走在上江乡的原野上,旁边是绿油油的稻田,远处是奔腾的江水,还有连绵的远山和白云,一时间竟然分不清自己究竟是身处江南水乡还是高原山区!</p> <h3>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是我们在城里逛街时常听到的一句吆喝声。回想起来常令我懊悔的是与长江第一湾擦肩而过却错过了,没有好好欣赏一下它的壮美景色!在上江乡返程上车时告诉司机在石鼓镇对岸把我放下来,我给自己预留了两三个小时,准备乘渡船过江到右岸石鼓镇那边,找个适宜的观景点观赏一下长江第一湾的壮美景色,那个司机却因为知道我要去丽江,在过了那渡船点好几公里才把我放下来,说起来还是照顾我,免费多跑了几公里把我送到了方便转车的地点。真是让人无语了,计划赶不上变化!</h3><div> 不过不舍与遗憾,也是旅途中无法分割的部分,只得先从网上下两张照片看看。</div> 日前整理旧物,翻出当年的验收报告照片,数据密密麻麻,却看不清具体数字了。倒是相册里那张合影,越看越清楚——我站在松赞林寺的红墙下,头发尚未变白,眼里映着夕阳的光。原来有些路,走时是差事,老了再想,全成了暖乎乎的念想。金沙江边的山风,怕是要在心中吹一辈子了。 如今退休赋闲,心中时常会想起金沙江边的日子,那次的旅途,恰如人生的一段微缩影像:有目标明确的奔忙,有不得不为之的绕行;有意料之外的温暖邂逅,也有命中注定般的擦肩错过。我们风尘仆仆,追着目标前行,眼中常是具体的坐标与数据,却也在不经意间,被一抹夕阳、一道彩虹、一份善意所深深打动。那只留下车窗外一瞥,未能认真看看的第一湾,虽成遗憾,却也让那趟旅程、那条江流,在记忆里保留了一份未完成的念想与遥远的壮美。<br> 金沙江依旧在那些深切的峡谷间日夜奔流,不会因谁的赞叹或遗憾而稍作停留。只是在那江流奔腾的轰鸣声里,似乎也混合了松赞林寺的风铃声、雨后泥土的气息,以及所有跋涉其间的人们,留下的短暂足迹与悠长感怀。那一切,都已被时光妥善收藏,叠进记忆的褶皱里,偶尔翻起,依旧鲜活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