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陕行系列之 甘谷寻姜维

双月湖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文/图/双月湖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美篇号/40393348</span></p> <p class="ql-block">蜀相</p><p class="ql-block">唐·杜甫</p><p class="ql-block">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p><p class="ql-block">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p><p class="ql-block">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p><p class="ql-block">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p> 甘谷县街景。 <p class="ql-block">以上这首七律“蜀相”是杜工部为三国中第一任蜀丞相诸葛亮而写的,诸葛亮虽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值得安慰的是他选了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姜维做他的继承者。</p><p class="ql-block">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凉州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六峰镇姜家庄)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军事统帅,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而降钟会,但因事败,死于乱军之中,享年六十二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去姜维墓我走的是上山小路。</span></p> <p class="ql-block">我对姜维的认识还是缘于小时看的三国演义。蜀汉后期老将相继离世,已到军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局面,这时突然出来一个武艺不输赵云,谋略能识破诸葛亮之计的人才,让我眼前一亮,及到诸葛亮计收姜维,并把自己平生所学授于姜维时,这才又有了想把三国继续看下去的兴趣。</p><p class="ql-block">我原以为姜维就是天水人,及到天水才知是天水市甘谷县人。地图一导航坐火车仅几十分钟时间,去!既到天水哪有不祭拜心目中的英雄,何况甘谷还是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里,国家4A级景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像山石窟的所在地。因甘谷早于2700年前就有县治,素有“华夏第一县”之称,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立于高速路囗的“姜维故里”牌坊。</span></p> 杨成武将军题的“姜维古里”。 <p class="ql-block">到了甘谷后才知多处都有“姜维故里”。第一次找到的故里却原就是立在高速出口写有“姜维故里”的巨大影壁。第二次是在去大像山进山口的地方立一石碑,上刻“姜维故里”,旁边有一间屋供奉着姜维的塑像。“姜维故里”虽然众多,但每每见到我都倍感亲切,除书中姜维忠君保国,大义凛然的精神感动我,如果要论我与阳都(现沂南县)诸葛亮老乡关系,诸葛亮与姜维即是上下级又是师徒关系这一层,我和姜维,临沂和天水岂不都是上辈子奠定的生死之交,血浓于水的关系!我心中默默向他老人家致敬。同时越是这样越激起我要寻“姜维故里”的决心。最后还是在距县城东南十几华里的,姜维家乡姜家庄的一个叫将军岭的山坡上找到了真正的“姜维故里”。</p><p class="ql-block">正是下午一二点钟,毒辣辣的日头在万里晴空下更显火热,没有一个游客只有我一人,下了公交后穿过街巷,沿着二边是庄稼的上山土路独自走着。有一华里多先到故里纪念馆,由此上山大概还得二三华里。途中经“姜母洞”。传说幼时姜维与母亲就是在洞内渡过,姜维从军后还经常回来看母亲,是一个十足的孝子。</p> <p class="ql-block">姜维墓外表如无姜维墓三个字的墓碑,就和一般讲究点墓没多大区别。这是衣冠冢,是家乡人民为了怀念这位大将军于1997年建造的。据说之前也是迁了几迁,现在迁到自已家乡来,看来不会再打扰死者的英魂了吧?</p><p class="ql-block">建墓立坟按书上说,姜维生前他没有什么计划,死于乱军也是突发事件,我认为这一切多是后人表达心愿的一种继续。由于陈寿、罗贯中把姜维写成了继诸葛亮之后唯一能够拯救蜀国,完成统一大业,却又因后主刘禅昏瞆无能而回天无术,给后代留下无尽遗憾之人,这种悲剧故事里的悲剧人物更激起后人对他的敬仰和怀念。</p><p class="ql-block">对此他家乡的人们,已把他的形象及他的“但有远志,不在当归”这种忠君爱国,恢复汉室思想上升到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上来。2008年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把这里列为天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累计接待各界群众及游客5万人次,组织中小学生等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万人次。</p><p class="ql-block">甘谷县委、县政府和六峰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宣传、文化等部门,他们依托姜维纪念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其精神内涵,把姜维纪念馆建设成集文化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示范点。</p> 姜维纪念馆的大门。 <p class="ql-block">在后人的眼中,姜维是同伏羲庙里供着的秦人祖先秦非子、祖籍秦安诗仙李白、和飞将军李广排列在一起供后人瞻仰的。他们是天水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和骄傲,同样也是炎黄子孙的优秀代表。对于姜维功过后人多有评论,其中他的老师诸葛亮对他的评论是:有胆略,有大义,懂用兵,忠汉室。他的对手、蜀国的掘墓人邓艾更是佩服姜维:兵在夜而不惊,将闻变而不乱,姜维真将才也。</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自古有天不灭曹一说,而无天不灭蜀之话。历史选择了三国归晋,蜀汉只有灭亡,留给大将军姜维的也只有一千八百年来悲壮的颂歌了。</p><p class="ql-block">热爱英雄,崇尚英雄,弘扬英雄精神,是甘谷人民的美德,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到任何时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都需要这种英雄及英雄的忠君爱国精神,有英雄的民族才有资格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前杜甫写给首任蜀相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不朽诗篇,在这我想借花献佛,转送给二任蜀相姜维,虽然他没有诸葛亮没出茅庐便能三分天下的预判力,但是在蜀国后期安危系他一身之时,他也做到了诸葛亮做到的一切——他们师生二人分别用自已最后的生命践行了自已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p><p class="ql-block">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淹没了皇城古道。远去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p><p class="ql-block">姜维将永远活在他家乡以及热爱他的人民心中。</p><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p class="ql-block">2000字</p> <p class="ql-block">  金立武,网名(双月湖人)滿族。多年来坚持随看、随拍、随感、随笔,以朴实无华、辛辣直白的写作风格创作,作品先后在《北方文学》《黄埔》《文化研究》《山东商报》《沂蒙晚报》等报刊及网络公众号发表;摄影作品多次获奖。现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临沂市作协、临沂市摄协、王羲之研究会、山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