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通信学院前因今世

宋福宝

一、西安通信学院的历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西安通信学院的前身,是 1946 年 2 月 7 日于吉林梅河口正式创立的东北民主联军通信学校(对外以东北电气工程专门学校之名示人)。彼时,校长由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通信联系处处长段子俊兼任。学校初立,尚无固定编制,干部人数稀少,机构十分精简。学员们依性别编成两队,男生为一队,女生则为二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6 年 4 月起,学校踏上辗转迁徙之路。先是从梅河口迁至吉林东大营,6 月又经长春、哈尔滨迁到佳木斯,最终于8月落脚于东安。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学校始终维持着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对外使用代号“西林部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8 年 1 月,伴随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改称东北军区,学校也更名为东北军区通讯学校,自此,正式翻开崭新的历史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辽沈战役胜利的余温尚未消散,学校便由东大营迁至沈阳塔湾。1948 年 11 月,学校以“东北军区电气工程专门学校”之名,广纳 150 余名青年学生。这些朝气蓬勃的学子,被精心编为机务第 4、第 5 队以及报务第 6 队。他们在校园中潜心学习,时光悠悠,两年多的求学生涯转瞬即逝,1951 年,这批学员在汉口圆满毕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9 年 5 月 16 日,武汉迎来解放的曙光。同年 9 月,东北军区通信学校肩负使命,奉命南下。10 月,学校顺利进驻武汉。不久之后,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南军区通信学校,校址定在汉口解放公园路。此时,中南军区司令部第三处处长张瑞兼任校长,引领学校开启新征程。</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1951 年 9 月,学校迎来重要变革,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通信学校。校长由张瑞担任,张可增出任政委,共同为学校的发展擘画蓝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随着时代的演进,学校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通信学校,自此,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通信教育的浩瀚星空中熠熠生辉,成为通信人才培育的重要摇篮。踏入校园,校门上“通信学校”四个大字庄严肃穆,仿佛在诉说着通信事业的使命与担当。校内书籍封面上那醒目的“通信手册”字样,更象征着通信教育正朝着规范化与系统化的方向稳步迈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那段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岁月里,莘莘学子怀揣着对通信事业的无限憧憬,汇聚于此。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在通信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为日后投身通信事业筑牢了坚实根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3 年 7 月,学校顺应通信事业发展的需求,再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机务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4 年,通信机务学校格局迎来新的变化。学校里学习无线机务的学员,带着使命与期望,迁往重庆,他们如同播撒的种子,参与组建了解放军重庆通信机务学校,为西南地区的通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而学习有线机务的学员们,则依旧留在汉口,肩负起组建汉口通信机务学校的重任,延续着通信教育的使命与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5年7⽉,正式定名为中国⼈⺠解放军汉⼝通信技术学校(重庆部分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技术学校),校长赵伟,政委刘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8年3月,学校再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汉口通信兵技术学校,逐步形成了完整的通信教育体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时代的浪潮推动着变革。1969 年 11 月,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节点,学校的建制却宣告撤销。在撤销之前,学校一直致力于有线电技师的培养,为通信领域输送了众多专业人才。其教学体系成熟,课程设置围绕有线电技术展开,涵盖从基础理论到实际操作的各个层面,旨在为学员打造全面且扎实的专业素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随着学校建制的撤销,其所属力量经过整合与调配,参与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工程技术学校(校址位于重庆林园甲 1号)。这所新组建的学校,编制等级为正军级,凭借其全面的专业设置、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一跃成为当时全军独一无二的高等通信院校,集有线电载波专业、通信电缆专业、无线电专业等为一体,其中有线电通信在教育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73 年至 1978 年期间,我军通信事业蓬勃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以通信兵工程技术学校(重庆)的优势专业和优秀师资为坚实基础,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新一轮通信与电子院校的组建征程。先后在南京、武汉、张家口、西安、合肥、广州等地,如雨后春笋般组建了 6 所通信与电子院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其中,1977 年 12 月,为了进一步推动有线电通信教育的发展,专门成立了有线电通信技术学校筹备组。筹备组的成员们肩负着重大使命,他们精心规划、积极筹备,为新学校的诞生做着全方位的准备。任其旺被委以筹备组组长的重任,他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引领着筹备工作的方向。程迈则担任副组长,全力协助任其旺,两人紧密合作,共同为筹备工作贡献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78 年 1 月,以原汉口通信兵技术学校的主要力量为班底,在西安王曲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恢复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线电通信技术学校。该校隶属总参通信部,为师级建制,校址选定在西安王曲(原通信工程一团驻地)。这里承载着通信事业的历史记忆,也将开启通信教育的新篇章,为培养新一代有线电通信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78年5月23日,任其旺被任命为校长,程迈为政治委员。同时,142名教员由解放军重庆无线电通信技术学校调入,有关教学器材、设备也陆续运抵西安,8月30日,179名有线电专业学员由重庆无线电通信技术学校转入该校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9月份,学校正式开始招生开课,9月5日,下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线电通信技术学校编制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86年,学校正式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正师级建制,自此开始,学院经历了30年的稳定发展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期间,1992年,原空军电讯工程学院于1992年短暂并入西安通信学院,又于1993年复名后转回空军建制;</span></p> 二、西通与科大合并的过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16 年,在军队体制编制调整的大背景下,西安通信学院正式转隶至军委训练管理部建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17 年,国防教育与科研体系迎来重大变革。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石,同时将军委装备发展部第 63 研究所纳入其中,共同重建国防科技大学,直属军委建制领导。在此过程中,坐落于武汉的原国防信息学院,改建为“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建制为副军级。而原西安通信学院,则改建成为“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试验训练基地”,级别相应调整为副师级。有趣的是,由于该基地名称字数众多,在实际悬挂单位名称时,因空间限制难以完整呈现,无奈之下直接挂上了国防科技大学的校名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2 年初,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全盘接收了原陆军勤务学院训练基地的办学场地。该场地位于武汉硚口,其前身为军事经济学院。随后,学院果断决策,将部分教学机构以及试验训练基地(原西安通信学院)的教学力量、学员队等,整建制迁入这片新接收的场地,由此形成了学院的硚口营区。与此同时,位于西安的原西安通信学院场地,正式上交至国防科技大学。这片承载着诸多历史记忆的场地,也随之发生转变,摇身一变成为与信息通信学院并列的国防科技大学二级机构,并改名为国防科技大学试验训练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2 年 5 月,基地正式挂牌“国防科技大学试验训练基地”。为推动基地的全面发展,国防科技大学选派了一批优秀力量,对试验训练基地的架构和领导班子进行重新组建。在此过程中,基地级别由副师级成功升格为正师级。此后,关于该基地的“蓝军组训中心”、“某试验评估团队”等报道开始频繁出现,这不仅标志着基地职能定位的全面拓展,更意味着其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信息通信”领域,正朝着更为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大步迈进。</span></p> 三、西安通信学院的归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5 年 5 月,军校改革的浪潮再次涌起,新一轮军校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在这一重大变革中,多所全新调整组建的军事院校脱颖而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兵种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以崭新的姿态亮相于世人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的组建备受瞩目。它由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与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强强联合、合并组建而成。该校校本部设立于武汉,级别为副军级,转隶至信息支援部队建制领导。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轮调整中,位于西安的试验训练基地并未随信息通信学院一同并入新校,而是继续留在了国防科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透过这一系列变动,不难发现:原西安通信学院一路走来的历史脉络,在某种程度上被本部位于武汉的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所承接。而国防科大试验训练基地,更多继承的是位于西安王曲的校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回首学校的发展历程,从 1946 年 2 月 7 日创立的东北民主联军通信学校,历经多次更名与变迁,到如今的国防科技大学试验训练基地,西安通信学院的历史在时代的长河中不断变迁,却始终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对于那些曾在西安通信学院工作、学习与生活过的师生职工而言,西安王曲这片土地,无疑是他们心中深深眷恋的“根”。这里承载着他们的青春岁月,留存着他们追逐梦想的足迹。尽管学校的名字历经多次更迭,“西安通信学院”这个曾经熟悉的称谓逐渐远去,但那段大家携手奋斗的难忘岁月,以及挥洒在这片土地上的辛勤汗水,早已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的心底,成为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span></p>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