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北国日渐成熟的谷穗(散文诗)

李树(笔名李千树)

致北国日渐成熟的谷穗(散文诗) <p class="ql-block"> 致北国日渐成熟的谷穗</p><p class="ql-block"> (散文诗)</p><p class="ql-block"> 李千树</p><p class="ql-block"> 北国的风,先自凌厉,后转温柔,如今竟催得谷穗日渐饱满了。</p><p class="ql-block"> 先是黝黑的泥土被犁头翻开,农人的赤足踏过春寒,撒下金黄的种子。那种子便悄悄地在土里伸了腰肢,顶破地皮,排出一行行嫩绿的诗句来。彼时无人注目,唯日光与雨水记得它们的生辰。</p><p class="ql-block"> 而后是夏日的熏风,裹挟着燥热,将青苗催成挺拔的模样。农人荷锄除草,脊背弯作山峦,汗水滴入垄沟,竟比雨水还要殷勤。谷秆便一节一节地窜高,扬花,抽穗,在无人处完成它静默的蜕变。</p><p class="ql-block"> 如今秋风起了。</p><p class="ql-block"> 那风自西伯利亚来,穿过白桦林,越过黑土地,将北国的天空吹得又高又远。而谷穗就在这澄澈的天底下,一日日地黄了。</p><p class="ql-block"> 先是梢头微黄,如少年初生的髭须,带着些许青涩的骄傲。继而黄意向下蔓延,染透了每一颗籽实。它们垂首而立,成千上万,在风中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每一株都谦卑地弯着腰,仿佛在向大地行礼——感谢泥土的孕育,感谢雨露的滋养,感谢农人皴裂的手掌。</p><p class="ql-block"> 我行走在田埂上,听见谷穗相互摩擦的沙沙声。那是只有秋日才能奏响的音乐,比任何诗人的吟唱都更接近大地的脉搏。偶尔有熟透的谷粒落下,悄无声息地回归泥土,完成又一次生命的循环。</p><p class="ql-block"> 凝望着田野,端详着谷穗,我思绪翻飞。在曾经多么漫长的时光里,那些素常日子,她曾是我们无数农人家的主食。而在饥馑的荐年时,她又多是我们的保命救命粮。而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她更曾以其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身躯,喂养了我们饥肠辘辘的红军,壮大了抗击倭寇的八路军,支撑了长津湖和上甘岭爬冰卧雪的志愿军战士!有人曾说:“我们的党和军队乃至共和国都是用小米喂大的!”我相信这句话肯定不是随便说的,也肯定有她的道理在!</p><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农人又开始磨镰了。“嚓嚓”的声响惊起几只麻雀,它们扑棱着翅膀飞向蓝空,又忍不住回头眺望这片金色的海洋。农人的脸上不见喜悦,亦不见忧愁,只有一种与土地相似的平静。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他们总是这样的不厌其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没白没黑,土地就是他们的画板,谷穗不过是他们的作品。没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也无所谓自豪,亦就难说高兴。因为他们知道,这收获固然欢欣,但紧接着便是漫长的难熬的冬季。当粮仓满溢之时,冬寒亦将至,猫冬的日子寂寞而漫长,还须记得节俭度日。</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给谷穗镀上最后一道金光。我忽然明白,这北国的谷穗何以显得格外沉重——它们承载的不仅仅只是浆汁,还有北国的风霜、农人的期盼、以及穿越四季仍然倔强生长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是的,每一颗谷粒里,都藏着一个完整的秋天。</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7日晨于济南善居</p> <p class="ql-block">谷穗垂首,</p><p class="ql-block">俨然老农弯腰。</p><p class="ql-block">小小的米粒啊,</p><p class="ql-block">竟然是我们共和国的骄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