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应随州市随县继教中心的邀请,前往随州给2025年随县青年班主任培训班做一个分享交流,利用空余时间,探访了草甸街、文化公园、白云公园,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随州。<div>出发,天气炎热,依然挡不住出行的脚步。</div> 高铁车窗外飞驰而过的美丽景色。 抵达随州南站 随拍随县党校竹林 培训的酒店,曾都宾馆。 <p class="ql-block">培训进行时</p> <p class="ql-block">若你想找寻随州最浓的古韵、最暖的烟火,不必翻遍古籍——只需走进曾都区的草甸子街。这里黛瓦覆着时光的霜,青石板磨着岁月的光,转角的米饺香、窗边的腊货影、檐下的非遗声,把“老随州”的模样,活成了眼前的日常。</p> 草甸子街因古随州城依山临河而建,商贩在缓坡草甸处聚集交易得名,曾是明清时期鄂北最大的水运码头 。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李白、沈括等文人曾在此留下诗篇,汉东楼作为地标建筑更承载着“汉东之国随为大”的文化记忆。 走在草甸子街的北街,像拆开一封泛黄的时光信。青石板路被几代人的脚步磨得温润,每道纹路里都藏着故事:唐代“福国裕民”石坊立在街口,风雨剥不去碑上的苍劲;复建的汉东楼挑着飞檐,登楼时风里都裹着“汉东之国随为大”的古意,低头能看见白云湖的波光映着黛瓦,抬头是雕花木窗漏下的碎阳,恍惚间像与李白、欧阳修笔下的随州撞了个满怀。 草甸子街的妙,在于“古”得不死板,“新”得不突兀。非遗手作坊里,年轻人跟着师傅学竹雕,把编钟、鹿鹤的纹样刻在竹牌上;网红咖啡店里,拿铁拉花是编钟造型,配着窗外的飞檐,成了打卡的新风景。到了傍晚,更有惊喜:灯光秀把《戌时·随州》的故事投在老建筑上,古街的墙成了“银幕”,曾随古国的青铜、明清的码头、现代的烟火轮番上演,小孩指着墙上的编钟喊“会发光”,老人则笑着说“这是我们随州的根”。<br> 若说草甸子街是“烟火随州”,那随州文化公园便是“人文随州”的缩影。作为随州展示文化底蕴的核心地标,公园把“炎帝文化”“编钟文化”“曾随文化”揉进了每一处景观:入口处的炎帝雕像庄严肃穆,让人想起“华夏始祖”的传说;编钟造型的路灯、刻有青铜纹饰的栏杆,悄悄呼应着随州“编钟之乡”的身份;园内的文化展馆里,陈列着仿制的青铜礼器、图文并茂的历史故事,哪怕是随手翻看展牌,都能get到曾随古国的历史碎片。 白云公园是最好的“能量补给站”。这座以“生态”为核心的公园,藏着随州的“绿色诗意”:大片的草坪像铺在地上的绿毯,春日有樱花飘落,秋日有银杏金黄;中心的白云湖波光粼粼,偶尔能看到水鸟掠过水面,湖边的步道适合慢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比任何背景音乐都治愈。 若你再来随州,别错过草甸子这条街:走一走青石板,尝一口米饺,听一段故事;别错过文化公园和白云公园,你会发现,原来乡愁和宁静不用寻,就藏在随州的街巷与自然的晨光与暮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