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听了导师的分享,让“致良知”从抽象概念变得鲜活可触,它从不是束缚行为的道德教条,而是一束能穿透人生迷茫的光:唯有先照亮自己,方能真正温暖他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致良知的核心,是“先修己,后达人”。需让这束光先在自己心中扎根,驱散内心的犹疑、偏私与浮躁,待自身拥有清明的认知与坚定的力量,这份正向能量才会自然流淌,传递给身边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光的传递本就自带感染力:当一个人被致良知的光点亮,言行间流露的真诚、善意与笃定,会像微光吸引微光般,唤醒他人心中相似的追求,最终形成彼此滋养的正向循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于家庭中,我对此深有体会。从前常因琐事急躁,如今试着用致良知反思:遇事先控制情绪,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用平等尊重代替居高临下的说教。这份改变悄然影响着孩子:上周姥姥给了他零钱让自己保管,昨天孩子爸爸出差,他主动说“妈妈,我拿点零钱给爸爸路上买吃的”。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教育孩子,言传之外,“境教”的力量更深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致良知这束光,从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自我觉醒”与“相互照亮”的共生。若我们每个人都愿先点亮自己,让个体的微光汇聚成火炬,既能驱散自己成长路上的阴霾,也能为他人的前行指引方向——终有一天,整个世界会因这份“良知之光”,多一份清明、温暖与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