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1956年登苏巡洋舰联欢

Hrj

<p class="ql-block">美篇号:18550820</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将有一系列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和朋友参加。这也打开了我的记忆闸门,欣然写下尘封69年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1956年6月20日至26日,访问上海的苏联太平洋舰队,由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切库洛夫海军中将率领,包括巡洋舰"德米特里·巴热尔斯基"号、驱逐舰"智谋"号和"启蒙"号三艘军舰及官兵2183人。这三艘军舰都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建造的新型军舰,在苏联服役海军舰艇序列里均属于主力舰。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接待外国军舰来访,双方都高度重视并精心准备。当苏联海军访华行程确定后,为了高规格、热情、友好地完成接待任务,上海市专门成立了“苏联访华舰队接待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6月下旬的上海,阳光灿烂,外滩披上了节日盛装。由于巡洋舰吨位过大,无法停靠当时的上海码头,所以就停泊在外滩的黄浦江上,前有“智谋”号驱逐舰、后是“启蒙”号驱逐舰。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纷纷前往观看,轰动了上海滩!</p> <p class="ql-block">在苏联舰队首访上海的一个月前,我们高桥中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王光云老师通知我,周日去浦西参加登舰联欢活动的培训。培训是分区分点进行的,主要内容是礼仪和简单的俄语交流。后来我才知道高桥中学选送了一男一女两名少先队员,我属于被幸运选中的一位。邑庙区第一小学(现黄浦区中华三小)的负责老师考虑到我若当天早晨从高桥出发,赶不上九点钟的全体集合,就让我在参加联欢的隔天晚上住在他们学校里。学校没有住宿条件,我就与浦东的另一女孩在二楼教室里用课桌拼成床,和衣睡了一晚。因为兴奋,不觉得条件差,早上起来精神抖擞。</p> <p class="ql-block">登陆艇载着我们驶向居中的大舰。上舰少先队员不足百人,无老师和家长陪同,登舰的大人只有翻译和几个拍照记者。少先队员代表献花后,由着我们在宽敞的甲板上玩,记者的相机闪光灯不时的一闪一闪,记录着友好互动的瞬间。舰上的好几位士兵发现红领巾们对转动舰上大炮感兴趣时,马上列队在炮位两边,用接力的方式,把我们一个个传到炮位上,让我们转着玩,再一个个传回甲板。</p> <p class="ql-block">也许是纯真的微笑,也许是稚嫩的问候,我得到了特殊的礼遇,一位苏联军官带我参观舰上的军官宿舍,拿出一张巡洋舰照片,当场签写后送给我。</p><p class="ql-block">由资料查得这张舷号65的照片正是"德米特里·巴热尔斯基"号巡洋舰。</p><p class="ql-block">照片背面的手写留言:</p><p class="ql-block">"На память </p><p class="ql-block">о визите </p><p class="ql-block">советских </p><p class="ql-block">моряков </p><p class="ql-block">В. Голко </p><p class="ql-block">20.06.56"</p><p class="ql-block">(纪念苏联水兵的到访 В. 戈尔科 1956.6.20)</p><p class="ql-block">咨询现在的腾讯元宝,搜索后回答:其笔迹与苏联海军1956年《访华日志》中的值班军官签名一致,是一位舰上级别较高的军官。一手俄文字写得好漂亮,后来学了点俄语的我,始终写不出这水平。</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位士级军官送给我的明信片。明信片背面不仅有手写祝福语,而且有寄往哈尔滨的原始地址和完整的苏联邮政系统编号。</p> <p class="ql-block">左侧手写祝福内容:</p><p class="ql-block">"В этот день 8 Марта</p><p class="ql-block">желаю в течение года</p><p class="ql-block">радости и счастья</p><p class="ql-block">в жизни. </p><p class="ql-block">Ваш..." </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三八妇女节的日子里</p><p class="ql-block">祝愿您新的一年里</p><p class="ql-block">充满欢乐与幸福</p><p class="ql-block">您的..."收件人地址:中国,哈尔滨</p><p class="ql-block">(原文:Китай, Харбин)</p><p class="ql-block">右侧出版信息:</p><p class="ql-block">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明斯克</p><p class="ql-block">共青团大街林荫道</p><p class="ql-block">彩色摄影:M. 阿尔佩特</p><p class="ql-block">编辑:V. 科尔钦</p><p class="ql-block">出版编号:15541</p><p class="ql-block">1954年2月印刷,印量35,000张,价格20戈比</p><p class="ql-block">莫斯科出版</p><p class="ql-block">现在分析,明明已是六月份,为什么祝福语中却写三八妇女节,估计这位士级军官准备的礼物已送完,才把这张明信片当作纪念品送出,这情谊真的无价。</p> <p class="ql-block">还有送我纪念章的,有的士兵虽然拿不出类似的礼品送给我,满脸的真诚和热情已让我深深感动!</p><p class="ql-block">培训时只要求我们带一件礼品,我也只带了一本小笔记本,后来接受礼物时,我也无礼物回送,唯有出自肺腑的语言——谢谢!</p> <p class="ql-block">我们属于首批次登舰参加联欢的,并在密级较高的巡洋舰上享用午餐。记得我们坐在铺有桌布的长条桌两边,士兵们负责招待,没与我们同时用餐。上的菜中好像有牛排和特别为我们这些小客人准备的苹果馅饼。最有意思的是每人一碗“牛奶泡饭”,对于当年只喝过豆浆没喝过牛奶的我来讲,真的不习惯,出于礼貌,我是硬着头皮吃完的。午餐后,每个少先队员还得到了礼物:一盒巧克力,一条绸红领巾和一枚苏联少先队的队徽。大约到下午二点多,我们才挥手告别离开巡洋舰。</p> <p class="ql-block">资料查得,据不完全统计,苏联舰队在沪期间,上海市举行了有1.3万军民参加的欢迎大会和群众性的游园会、联欢会,上海军民先后共6000余人登上苏舰参观,苏联官兵也应邀参观中国军舰、工厂、学校、农业生产合作社等19个单位。部分苏联官兵还在中方接待人员的陪同下游览了浙江杭州等地。</p> <p class="ql-block">巡洋舰“德米特里·巴热尔斯基”号​​,作为苏联太平洋舰队旗舰,是当时最先进的68-бис型轻巡洋舰,配备尖端雷达和武器系统(如三联装152mm主炮),涉及军事机密,新闻公开照片仅限外观,对此次内容丰富的联欢活动的细节未见报道。大多数联欢活动在驱逐舰上进行,热烈的场面叙述和照片登载在当时的上海报纸上。</p> <p class="ql-block">代表上海市高桥中学、代表上海市少先队员登上巡洋舰参加联欢,是我的幸运,感谢母校!2018年,我把保存完好的巡洋舰照片和明信片捐给了高桥中学校史馆(纪念章等已遗失)。</p><p class="ql-block">历史会跌宕起伏,但美好的回忆总会永留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