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咏楼夜景

昌盛

<p class="ql-block">八咏楼1500余年的生命史,既是一部金华城的兴亡史,也是一部江南的文武长卷。</p><p class="ql-block">八咏楼矗立在金华城区东南,古子城之中,婺江北岸八咏街上一块高8.7米的古城墙台基上,台基全部用条石垒砌,侧面百余级台阶如游龙盘旋,登临者一步一升。楼体坐北朝南,四进院落逐层抬高——门亭,正楼,二厅,后楼屋。楼身木构通体髹以朱漆,配以青绿彩绘,夜晚,八咏楼的灯光与婺江的波光相映生辉。</p><p class="ql-block">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郡太守沈约初建时称“亥畅楼”,后又写下八首长诗——《八咏诗》,唐人以诗名楼,逐改称为“八咏楼”。自此,历代文人墨客不绝于途。南宋绍兴四年,李清照避兵乱寓居金华,便在此写下千古绝句:“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段家国之忧与江山之慨,使八咏楼超赿了单纯的风景建筑,成为中华文化史上“登临抒怀”的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夜色渐浓,站在八咏楼前,望着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声,那是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让人不禁屏住呼吸,生怕打扰了这千年的沉静。</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阶缓缓而上,八咏楼的内部结构错落有致,每一层都展示了不同的文化元素。墙上挂着的介绍牌详细记录了这座楼的历史,自南朝沈约建楼以来,历代文人墨客纷纷登楼赋诗,留下了无数佳作。驻足在一块木牌前,上面写着“文荟萃”,旁边的文字讲述了八咏楼如何成为文人雅士聚集之地。仿佛看见他们提笔挥毫,吟诗作赋,为这座楼注入了厚重的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这圆形门洞仿佛是一扇通往历史的门,忍不住想象,千百年前,是否也有文人墨客站在这里,仰望星空,吟诵诗句。飞檐翘角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醒目,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八咏楼最出名的三个典故:南朝沈约建楼赋诗开创文学传统,宋代李清照登楼题咏抒发家国情怀,明末朱大典抗清殉国英雄事迹。</p> <p class="ql-block">夜色渐深,走出八咏楼,街道两旁的古色古香建筑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宁静祥和。八咏街上行人络绎不绝,有成年人也有孩子,他们或散步或拍照,显得十分悠闲。街道两旁的店铺灯火通明,招牌上装饰着红色的灯笼,增添了节日的气氛。站在街头,望着这座楼,心中不禁感慨:八咏楼的夜景,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段历史的回响,一种文化的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