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旅

落木潇潇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5日至23日,我们计划了一次红楼梦之旅,第一站便是北京大观园。</p><p class="ql-block">大观园园门是五间门房样式,柳楷金字牌匾很是气派。入门见假山,既符合中国传统建筑含蓄的特点,又为园林曲折变化奠定基础。见石嶙峋见水酥绵见木扶疏,山后小径不见几何。书中贾宝玉题为″曲径通幽″,确实很有意趣。穿行假山,凉意又添。左行为潇湘馆,书中这样描述:″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阶下石子漫成甬路,满地竹影参差,苔痕浓淡″。刚刚下过雨,茂林修竹,十分雅致。进入室内,一书一案一琴,简雅沉静。真不愧″有凤来仪″四字。如今,稿焚烟散,黛玉魂归,斑斑竹泪,刻在人文建筑的表面!潇湘妃子娇花照水弱柳扶风的身姿,自带一段风流的气韵,转身远去,徒留空室,令人喟叹!″绕阶缘屋而至,得泉一派,灌入墙内,盘旋竹下而出″。″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是曹公留给我们永恒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又行至怡红院,别有一番不同,一看便是大家公子居所,处处彰显华贵大气,油画侍女图、落地穿衣镜等中西结合的陈设,默默诉说着宁荣二府当时的显赫。院后一棵七叶树是修建时移种,虽书中并未提及,因之又叫菩提树,与佛教文化中的历史颇有渊源。建园人一定亦是红楼梦中人,七叶树花似塔状,也是佛教象征,所以在此种植七叶树也暗示着贾宝玉出家的结局。想来那翩翩公子,怀着一颗对人对物的悲悯之心,一切落空后,走出红尘,顿入空门也是注定的吧!另一处有七叶树的地方是惜春的蓼风轩,与以秋日红蓼花一起暗喻惜春孤僻性格及“独卧青灯古佛旁”的命运。紫菱洲、秋爽斋和稻香村同样用草蛇灰线的叙事在家族的兴衰中一并消亡,走向哗啦啦大厦倾的悲剧结局。那些鲜活的生命在大观园中演绎一场生动的欢笑与聚散,红楼一梦,百年不醒。人生的悲欢离合是一场戏,那么万事万物的缘份也许也是早有安排。大观园初为影视拍摄而建,虽未按书中布局,却也着实花费了很多心思,下了大功夫。各领风骚的红楼梦中人,使得园区焕发着无尽的生命力,至今依然发挥着拍摄和游览的重要作用。我们跟随讲解将大观园景区一一赏览,对青春的乌托邦感逝伤怀,那灵动的人物形象从书中走来,在园中具象。红楼儿女,为古典文学留下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游览完毕,对《红楼梦》一书又加深诸多理解。明日继续荣国府之旅,感受千古名作的非凡魅力。</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 正定荣国府</p><p class="ql-block">大河北努力振兴旅游产业,不赘述。</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 金陵</p><p class="ql-block">江宁织造博物馆的系列展品见证了清王朝由盛而衰的沧桑历程,尤以康雍年间曹氏家族三代在江宁织造任上近60年的兴衰荣辱最为引人瞩目。更因与《红楼梦》的渊源触动人心。我们还参加了沉浸式舞蹈剧体验,以剧中人物为主动线跟随剧情和演员转换舞台。演员们的演出非常投入,举手投足间融入了对《红楼梦》一书的理解,用肢体动作诠释人物情感变化,策划者角度新颖,多维度将宝黛钗悲剧展现在眼前,当柔柔的女子将手中揉碎的诗稿轻轻放入你的手中,一滴泪在眼角滑落,心一下子就会被抓住,她的悲情和绝望太能感染人,让观众对红楼梦书中情节又加深了一重理解。</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 廊坊</p><p class="ql-block">只有红楼梦.幻城是王潮歌″只有″系列又一力作。我们身临戏剧之中,感受红楼梦带给我们生活、工作的影响,剧中人以美轮美奂的舞台艺术,呈现一幕幕视觉盛宴,追问式的台词,引领式阅读书中的章节,适时与观众互动,给人启迪也引发思考。不得不说王潮歌是懂60后、70后情怀的。一走进第三十五中学教室(情景剧),高中时代的回忆便扑面而来,老窗子,老桌椅,老板报,老讲台,连讲台上的《红楼梦》也是老版本,真的就是我们那时的样子,穿着校服的青葱岁月,和同桌一起哭笑的日子,回答问题时共同作弊,老师和学生同仇敌忾,那就是我们呀,那就是十七岁的我们呀,那就是心心念念从未放手青春的我们呀。一边流泪一边做群演,当老校长完成毕业致辞,叫同学们勇敢地向前走,同学们和观众都没有动,那一刻,我们都做回了眷恋母校的孩子,我们都做回了不舍同窗的高中生,我们都做回了有梦想的热血青年,有人哽咽又坚定地喊了声″走啦″,大家再次泪流满面,直到演员全部离开,我们仍坐在原地流泪。光影交错间,年至半百的我们与青春再次告别,竟比现实中的那次离别来得更痛,痛得更深。接下来的几个节目都和红楼梦一书相关,光影特效加上演员们精彩的演绎,我们也对红学的认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本未完的奇书,历经百年,依然能抛起心中的巨浪滔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