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剧场《返回水中》

樱子

<p class="ql-block">《美篇》第411期 樱子空间</p><p class="ql-block">摄于:2025.8.22.</p><p class="ql-block"> 卷首语</p><p class="ql-block"> 人在世界的居留相互切割又相互折叠。纵然拥有和维护一个家的欲望在曲折中不断游离,但“家”仍然难以用其他词语完全取代。它意味着“存在的亲近”,更多抽象与难以表述的情感牵引着我们,与此同时行动与思考也成为居留的方式。在对“家”的概念有着更深怀疑的今天,我们对锚点背后私历史与公共历史的交织产生了兴趣。</p><p class="ql-block"> 《返回水中》是一个肢体剧场,时长50分钟左右。以深度访谈、非参与式观察为具体的调研方法,在结合行为艺术、装置艺术、肢体文本的基础之上,希望去探索诚实的身体表达,探寻身体、器物、空间、声音的共同在场。</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部探讨“家”的无根性与身体感知的肢体剧场作品,融合行为艺术、装置艺术、肢体文本及声音元素。主创团队通过深度访谈和非参与式观察,收集素材并转化为剧场语言,试图回答“我何以为我、家何以为家”的哲学命题。作品以羊水破裂的意象隐喻现代社会中个体与家园的游离状态,强调身体、器物、空间的共同在场。</p> <p class="ql-block">其中一位演员演绎的孕期狂躁和无声分娩,我认为是这个演出的高潮。一个新的生命形成一个新的家庭,也是一个新的“根”产生了。</p> <p class="ql-block">看这场演出很受震撼。作品巧妙平衡了前卫实验与大众共鸣,肢体剧场的抽象表达赋予作品哲学深度,而“家”的普世主题与水的意象又让观众易于代入。非专业演员的质朴表演消解了先锋艺术的疏离感,装置与声音的沉浸设计则强化了感官体验,使作品既保持艺术锐度又不失落地温度。</p> <p class="ql-block">呂彥霓:导演主創</p><p class="ql-block">艺术创作者,毕业于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她的创作方向集中于影像、剧场、行为。她的作品关注人的处境之间的挤压与重影,选取生活中的“真实素材”与“非线性意识”,以作品呈现游魂式的眼睛与身体如何观看、切割、嵌入世界的过程。曾参展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上海外滩美术馆建筑艺术节、NWHFF新浪潮青年作者影像展、油罐玩家艺术节、西岸美术馆千面狂想节等。</p> <p class="ql-block">现以上海为共同生活与创作的锚点,同时具身流动于全国各地。小组主要在行为艺术、影像、肢体剧场、绘画等多种媒介中进行创作与表达。</p> <p class="ql-block">李鳥:主創</p><p class="ql-block">独立艺术家,毕业于西北大学,现工作生活于上海。李乌创作方向集中于绘画、肢体剧场、行为艺术。他的作品尝试抵抗逻辑与阐述,以直觉为主导借由上帝之手散播无意识能量。曾参展UCCA“激浪之城:世纪之交的艺术与上海”、上海外滩美术馆RAM建筑艺术节、2024西岸千面狂想节、2024油罐玩家艺术节等。</p> <p class="ql-block">摄影地点:浦汇大厦</p><p class="ql-block">摄影器材:iPhone 16 Pro</p><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樱子</p><p class="ql-block">感谢你的浏览关注围观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