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护宝记

乔山愚翁

老农护宝记 <p class="ql-block"> 老农护宝记</p><p class="ql-block"> 原创:扶风县博物馆 王伯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家住五郡西村的刘升科老汉做梦也没想到,一生忠厚老实的他和他的五位老伙计们老了老了还很硬气地风光了一回,并且和市、县文物局领导、专家以及政府官员们握手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能享受如此殊荣,并非易事。原因是刘升科老汉和他的伙计们在给村子挖掘渠道时,在村子北面的崖根角挖出了价格连城的西周青铜器窑藏洞,共挖出大大小小青铜器27组件,其中青铜器礼器有5个编钟、2个大口尊、2个簋、1个鼎、3个斗;青铜兵器有12个铜矛;还有一组包含103小件的车马器;另有1个汉白玉杖头。省文物局有关专家惊叹:一个窑藏内出土大量的铜矛和车马器,非常少见。最珍贵的是在尊的内部,还发现有228个字的铭文,而且两件尊内部的铭文相同,这对文物学家、史学家研究当时的社会形态,是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这些珍贵的文物,被完好地保存在扶风县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6年11月8日下午5时30分,初冬的原野满眸沧桑,天气晴朗,夕阳把五郡村的沟沟壑壑晕染得如诗如画。风儿轻轻抚摸稚嫩的麦苗。落叶的树枝如水墨画般点缀着红墙蓝瓦的村庄,远处传来悠扬粗犷的秦腔唱段。刘升科和他的伙计们准备开挖完最后一米渠道,就收工回家。突然,“咣”的清脆一声,刘同劳的铁锨不知铲到啥东西上,大伙儿各自停下手中的活路忙扭头看他。他扔下铁锨,蹲下身子用手刨坑里的土,一刨刨出了泛着绿光的铜鼎,便惊呼:“呀!挖到宝贝了!”大伙围拢过来。只见刘同劳很小心地围着鼎周围又刨了刨坑里的土,坑里再次露出了二尊青铜器的上半部分。这时,见多识广,遇事有主见的刘升科老汉说:“往下不能再挖了,这下面可能还有宝贝,再往下挖挖坏了宝贝就事大了!”“那升科哥你说咋办?”刘同劳既兴奋又焦急地询问。刘升科若有所思般说道:“这样你们看行不行,咱们把人分成两组:一组人守宝,谁也不能靠近,亲娘老子也不例外;另一组人去村里打电话报案。这样,等公家人员到了,咱就不怕文物遭人抢或破坏了。”五个人都说这办法行。 </p><p class="ql-block"> 刘升科是村子说话办事很有威望的人。他平时虽然话不多,但一言九鼎,快奔七十岁的人了,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曾经在部队入的党,退伍后一直退伍不褪色,品行端正,做务庄稼更是一把好手。这时,不远处放羊的懒汉拴狗听见动静,急急忙忙跑了过来,看见三只泛着绿光的铜鼎,两眼发光,饿虎扑食般猛扑了上去。曾经在部队多年,学过擒拿格斗的刘升科一个箭步上前抓住拴狗手腕,稍一用力,瘦猴般的拴狗疼得龇牙咧嘴蹲了下去,可怜兮兮地求饶:“升科爷,快放开,手腕断了!”刘升科问:“拴狗,你想干啥?”拴狗结结巴巴说:“我想咱只有七个人,就不用报案了,把宝贝挖出来按大小一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么。老天爷让咱发财,不拿白不拿,报了案把宝贝交给国家那才是真正的瓜怂。”光棍汉拾狗三十二岁,爹妈死得早,无人管教,上学上到二年级时,心里就像长了野草般在教室里坐不住了,心思也野了,时常逃学,上课捣乱,学习上更是一塌糊涂,就早早辍学,混迹社会,跟上不三不四的人,无师自通学会了吃喝嫖赌抽,样样精通。</p><p class="ql-block"> 这不,他这几天在赌场上又输了个精光,垂头丧气边放羊边寻思来钱门道…碰巧瞌睡遇上枕头了,偏偏说王八就来了个鳖!刘升科“哼”的一声,义正词严一字一句说道:“你半夜梦到吃臊子面娶媳妇,想得倒美,你这是犯法,知道不?电视上‘法制节目’每天都在讲,所有地上地下文物都归国家所有,任何人不能占为私有。这点觉悟我们还是有的,伙计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大家点头应诺。刘德厚说:“对着呢,是这个理,去年南古庄村子平整土地时挖出了一个古墓,队长私自让干活的人回家停工,他趁着天黑了带着他弟和妻子娘家的二个兄弟,偷偷盗挖了古墓,把墓里的宝贝卖给文物贩子。文物在海关被查出来,公安人员顺藤摸瓜,倒追到南古庄村长家,把他兄弟四个一锅端了,现在还在监狱里劳改呢!“不能私分,穷死都不能私占国家文物!”“对,人穷志不短,穷要有骨气,不能私分,犯法的事咱不干!”“对,世上最难买的是后悔药!快报案,不能分,夜长梦多!”大家七嘴八舌,一致同意刘升科的主意。</p><p class="ql-block"> 刘升科说:“老伙计们,说得好!咱们想到一块了。我和德厚弟回村子用电话向镇派出所报案,同劳你们四个人守在这儿,在县上没来人前,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能让他们靠近,坚决不能动文物一指头,大家发誓。”于是,刘升科和他的伙计们神情肃穆,面向天空面向周原大地发下毒誓:“我们六人就是拼上老命,也要保护好文物安全地交到政府手中,如若违背诺言,天打五雷轰,全家人不得好死!”这就是周原的子民生长于骨髓里、流淌于血脉里的正直品德。</p><p class="ql-block"> 六位善良忠厚的老农民,用农村人纯真传统古老的赌咒发誓之规矩,用人格向天向地向故乡庄严承诺。为了保险,刘升科脱下布衫,盖在文物上,并用细土压住,画上图案作为记号。刘升科接着既是对大家叮咛,更是特别警告拴狗说:“谁若靠近,大家就用裤带绑上、一会儿让警察带走,去公安局私分文物。”说完,盯着拴狗意味深长地笑了。大家也“轰”地笑了。拴狗红着脸,像泄了气的皮球,悻悻地走开仰面躺在渠边,不停地怨天怨地,满腹牢骚,时不时向这边偷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半个小时后,警车开路,一队人马在刘升科、刘德厚老汉的带领下,来到五郡村北塬下的窑藏宝地。来人是县政府县公安局县文物局主要领导,以及县几名公安干警和武警战士。一小时后,宝鸡市文物局领导和专家也赶了过来。那晚,刘升科和他的五名伙计又协助县市文物局领导、专家,还有武警公安等工作人员守护在藏宝窑旁边_也是守卫这些民族珍宝在它们的故乡度过最后而有意义的一晚。</p><p class="ql-block"> 月光如水,银辉洒落在古老而圣洁的周原大地,风儿清凉,抚慰这方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厚重多情的莽原,丝缕秦韵,伴随渭水欢歌,梦幻般忽近忽远,萦绕耳边,就像慈祥的母亲哼着古老的歌谣,陪伴儿女们徜徉梦乡,如痴如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冬夜静谧,寒气袭人。村里偶尔传来一阵犬吠声,又逐渐趋于安静。藏宝处灯火闪烁,藏宝坑一点点扩大并向下伸展。刘升科的几位伙计在市文物专家指挥下帮着小心地清理坑土。刘升科协助几名武警,还有警察警惕地在四周巡视,担任警戒。有位武警战士小张问道:“大叔,你们这儿,为啥叫五郡村?这块宝地为啥有这么多珍贵的稀世宝藏?”刘升科自豪地笑着应诺:“这个吗?”便卖起了关子,掏出烟袋,装一锅旱烟。小张上前麻利地点燃。</p><p class="ql-block"> 刘升科点头称谢,同时深深地吸一口烟再悠悠地吐出,如神仙般怡然自得,陷入深深地回味,缓缓开口道:“据史料记载,我们五郡村,以军得名。西汉文帝(约公元前180年)时,代尉将军刘辔领第五郡兵马,在荆襄(今汉口)平乱后,来此驻扎,以此取名为五郡。后来繁衍成片村,包括老堡,东庄,西村,南堡,西庄5个自然村。五郡村是依傍五郡沟北高南低地形而形成的自然村。</p><p class="ql-block"> 这次青铜器窑藏地点是在西庄村北边。五郡沟历史悠久,是一处跨越新石器时期、周代和汉代的大型历史遗址。该遗址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从青铜器窑藏地向正南眺望,地形由高而低依坡而下就到五郡沟水库。水库是二十世纪70年代筑坝截流而建。一条溪流,从距五郡沟约四公里外的秦家庄煞仁沟里流出,一路向西南方向蜿蜒而去,途经万杨村大寺门前环绕大半圈,再掉头向东南方向,穿越湋川沟底,直达五郡沟。</p><p class="ql-block"> 在修坝截流以前,五郡沟底有一泓潭水,四季盈盈,碧波如镜。潭深约2丈,直径约5米,是儿童们天然的乐园。特别是夏季,儿童们时常三五成群,在潭里戏水,欢声笑语沟里回荡,不绝于耳。我们这伙人就是在水潭里玩大的!潭水旁边,有一孔窑洞和一小狼洞。窑洞里供奉着鳖戴(大)王神位。小狼洞是天然形成的,向崖里面通得很深。传说有一窝狼在小洞里面生存,但人们几乎见不到狼从洞里出没。传说狼是鳖戴(大)王家族的护院,只因鳖戴(大)王家的金银珠宝堆积如山。狼也从不伤人。传说某年某月某天午后,有一妇人身背幼儿去潭边洗衣服,身后的幼儿不小心跌落小中,妇人吓得大喊大叫,旁边无有一人。她又不会凫水,干着急没办法;而幼儿一点点沉下,眼看就快命丧水里。这时,一条灰色老狼从洞里窜出,“扑嗵”一声跃入水里,用嘴叼起幼儿,游到岸边,把幼儿拖上岸。</p><p class="ql-block"> 妇人抱起惊吓得“哇哇”大哭的幼儿,给老狼跪了下去。后来传说,妇人拜老狼给儿子当了干爹,逢年过节时把家里养的鸡杀了敬献在鳖戴(大)王洞口,焚烧纸钱,顶礼膜拜。至于真假,无从考究,但村子老人们传说,这条老狼从不伤人,所以人狼和谐,相安无事。传说老狼还有狼妻狼崽,但谁也没见过,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话题。</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酷夏,西村人梦见鳖戴(大)王托梦说,他准备搬家,水库里太憋闷了,去仙境神游,要借农户的牛用用。那一晚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下,五郡沟水面风起浪涌,“叭”的一声炸雷,水里一团火焰腾空而起,直冲天雷而去。黎明时,西村子家家户户的牛静卧槽头,虚脱得站不起来,身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流淌,好像牛在拉着特别沉重的东西拼命向前而累倒了。</p><p class="ql-block"> 据说,鳖戴(大)王家族金银珠宝太多,牛车太重,超负荷前行,加之夜晚风雨交加道路崎岖不平,路上有可能丢失了好多宝贝,于是,人们奇思妙想五郡沟周围,遗留有太多太多的宝贝,等待贵人结缘,从而发家致富。这不,前几年时常有文物贩子在村里村外鬼鬼祟祟转悠,诓骗谁家有宝贝高价收购。谁若能说出哪儿有宝贝,挖到手后给买辆高档小车等空头支票…”</p><p class="ql-block"> 刘升科说着说着便摇头叹息:“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钱财蒙蔽沤黑了人心哎!”他如数家珍般絮叨完毕,似乎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又梦呓般“嘿嘿嘿”地笑了,眼里还笑出了泪花。他抬头仰望星空,天上的月牙儿也笑了,笑得星儿们一抖一闪,像儿女们的眼睛般让人心疼。“我的天,你们五郡沟还有这么多传奇的故事,太动人了!好神奇的周原大地!真乃是周原膴膴,堇荼如饴,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哎!”武警战士小张听得激动不已、连声赞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翌日中午,埋藏千年的西周青铜器、礼器、铜茅,以及玉器全部清理完毕,编号存档装箱上车,去扶风县博物馆的新家安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 后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郡村发现西周珍宝窑藏并自觉保护的六位村民是:刘升科、刘东林、刘广后、刘东后、刘锁乾、刘邦劳。他们自觉保护文物的美好品德,传遍周原大地,一石激起千层浪,群众赞誉声不绝于耳,经久不衰,世代传颂。</p><p class="ql-block"> 2025.7完稿</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作者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扶风县作协副秘书长、副监事长。联系电话:1582949765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