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室里的病人们

太阳花

<p class="ql-block">我妈在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8年。我看到了各类透析人,也体会到了透析人的酸楚。</p><p class="ql-block"> 来这里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主要与‌肾功能严重受损‌或‌完全丧失‌有关。常见的病因包括‌慢性肾脏病终末期(尿毒症)、急性肾损伤、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具体疾病类型与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 酒钢医院透析中心成立于1989年。至今已经36年了,早期因为设备数量少,患者经济条件有限,公费医疗政策也不完善,只有少数尿毒症患者才能接受透析。</p><p class="ql-block"> 透析室一开始是一排低矮狭小的平房,现如今早已占据新建的酒钢医院住院部的一层,采用国家标准分区设计,设备排列整齐,营造了安全规范的治疗环境 ,室内环境明亮、宽敞、舒适,并配备先进的饮水设施。医生护士热情周到,服装统一,像家人一样对待患者”。</p><p class="ql-block">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逐步提高,规模逐步扩大,慕名而来的患者日益增多,我妈当初选择在嘉峪关定居,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特别是现在大病救助的实施,报销比例大大提升了,减轻了透析患者的经济压力,外地的患者也能就地网上报销了,既方便又快捷。</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1994年就开始透析的患者张芳,是甘肃河西走廊透析时间最长的人,多年来她总是默默的来,默默地走,很少和人说活聊天但骨子里透着一种不屈和坚强,让人感觉她瘦小的身体如一只小船遇到了风浪,希望快点靠岸休息。</p><p class="ql-block"> 张芳是一个幸运的人,又是一个不辛的人。初中毕业后接替了父亲的班去工厂当了一名工人,那时能穿上工作服,按月拿上工资是多么让人羡慕啊,不久还在单位找了一个英俊又帅气的小伙子结婚了,一帆风顺的日子,如同和煦的春风轻拂湖面,幸福洋溢在每一角落。</p><p class="ql-block"> 辛苦怀胎十月,生下一个六斤多的胖小子,正当全家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时,厄运来临,产后一直低烧不退的她,患上了高钾血症,这种病影响正常功能,导致体内毒素废物无法排泄,只好透析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消息,如一盆冷水浇到全家人的头上,正陶醉在幸福之中的张芳被打击的天塌地陷般。在透析的31年中,张芳经历了说不完的苦,除了被透析折磨的死去活来外,又患上乳腺癌,但是张芳只有一个信念,我要活下去,我要看着儿子长大,娶妇。 </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她默默地熬过来多少日日夜夜,春夏秋冬,多少次医院都下了死亡通知书,多少次她又从死亡线上爬了回来,如今儿子长成高大威猛的小伙子了,她却成了干瘦的老太太样,躺在病床上就像一只猫,卷曲着身子,空洞的眼神里满是委屈和不舍。辛亏她是国企工人,福利好,报销比例高,否则就更难了。</p> <p class="ql-block">张芳之所以透析这么久,非典,新冠都没有夺走他的生命,是她具有强烈的求生意愿和常人无法达到的自制力。</p><p class="ql-block"> 张芳饮食控制的非常好,严格注重低盐、低脂、低钾、低磷,同时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特别想吃却限制吃的食物,她就吃一口,绝不多吃一点。</p><p class="ql-block"> 肾病综合征是一个死亡率很高的病种,一旦开始透析,就意味着在死亡的大门口徘徊,终身都要依赖透析。渐渐每个人的脸色都变的灰暗,目光滞呆,步履蹒跚,说话声音有气无力,开始自己还能走进透析室躺到床上,中途自己吃东西喝水,慢慢的就不能自理,被轮椅推进来,再被家人抱到床上,喂吃喂喝了,不知何时,突然发现少了一个人,这肯定是去世了。 </p><p class="ql-block"> 透析的患者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存活时间却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年轻体质好、规律的饮食,再有好的心态以及家人们的细心呵护的患者,生命可能超过10年,甚至更久。而年龄大体质差、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生存时间就短暂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患者的待遇也分三六九等,一等待遇老婆照顾老公的,呵护备至,二等待遇是母亲照顾儿女的,疼爱有加,三等待遇女儿照顾父母的,细心温暖。四等待遇雇人照顾的,那就可怜了,面无表情。五等待遇儿子照顾父母的,例行公事。</p><p class="ql-block"> 患者扎上针,开始透析了,照顾的家属才长长松一口气,脸上全都充满着惆怅和无奈,也难怪啊,天天看着亲人如此痛苦,如此没有希望的活着,哪能不焦虑。</p><p class="ql-block"> 透析的次数根据病人身体情况来定,轻的一个礼拜两次,重的两个礼拜五次,最重的一个礼拜三次,我妈就是这一个礼拜三次的。</p><p class="ql-block"> 每次透析时间都是4个小时,人人一样,别看人躺在床上,除了一支手扎了针不能动外,其他都是自由的,可以坐着,可以侧着,可以翘着二郎腿,还可以吃东西喝水,但是躺在床上这4个小时也是那么难熬,好在去年透析室按上了免费的VIVF,会玩智能手机的病人可以躺着看抖音刷视频了,灰暗的脸上时不时漏出笑容。</p><p class="ql-block"> 4个小时的时间终于到了,下机的人如释重负,乐呵呵的收拾起东西,走的时候都不忘和护士病友说再见,心情和来的时候截然相反,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都想快快离。</p><p class="ql-block"> 病人透析就是烧钱的过程,没钱的就是雪上加霜。老伴可以共苦,孩子们可就不能了,让孩子们长期照顾伺候都难,再让他们拿钱,那是万万不能的,只有父母可以为孩子们倾其所有,卖房子买地。</p><p class="ql-block"> 甘肃的家庭传统思想根深蒂固,重男轻女。透析室这个小圈子也不例外,有钱没钱的都想着把钱留给儿子,引发了家庭矛盾。</p><p class="ql-block"> 病房两个月前新来了一个老爷子,个不高,头上总戴一个旅游小红帽,天天独来独往,透析才两个月,就消失不见了。</p><p class="ql-block"> 老爷子是酒钢工人,老婆孩子都在农村里生活,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种着五六亩地,日子过得很艰难。孩子们小的时候,老两口省吃俭用供孩子们念书,闺女们长大了出嫁了,老爷子也退休了,该过好日子了,谁知老伴患癌症又去世了。</p><p class="ql-block"> 老爷子为了儿子边种地,边打工,干了几年给儿子在城里首付买了一套房,娶了媳妇,房子月供一千多,还的老爷子承担,三个已经嫁出去的闺女对此很不满意,常联合起来和弟弟吵,结果是对老父亲不管不问。</p><p class="ql-block"> 不辛的是老爷子的糖尿病又转变成了尿毒症,开始透析了,老爷子眼睛看不清东西,独立行走都困难,自己无法去医院,三个闺女都住在城里,却都认为父亲把钱都给了谁就该谁照顾,可弟弟觉得父母也养了闺女,就该一起负责。</p><p class="ql-block"> 子女儿为老父亲的病互相推诿,好不容易坚持了两个月,这天老爷子到了又该该透析的时间了,左等右等没一个孩子来送,老爷子越想越生气,血压飙升200多,脑出血了,直接进了酒钢医院重症监护室,孩子又认为在重症室花钱太厉害,即便出来照顾也是难题,这次孩子们的思想出奇的一致,放弃治疗了,儿子找了个车把老父亲拉回了家,不久老爷子就死了,到一直都闭不上眼睛。</p><p class="ql-block"> 整个过程,孩子们没有丝毫的哀伤,一个个面无表情,行同路人。草草埋葬了老爷子后,又匆匆瓜分了老爷子遗留下的钱物,锁上破旧的老祖屋,各自走了。</p><p class="ql-block"> 透析的人来了一批又一批,走了一个又一个,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来的时候满怀期待,多活一天算一天,走的时候又是那样的不舍。</p><p class="ql-block"> 透析室还流传着一段众人皆知的佳话,有个透析的女人叫丽丽,今年45岁,从背后看着就像20岁的小姑娘样,谁能知道她已经透析18年了。她很阳光心态也好,一年四季都喜欢穿着白色系的衣服,扎一根马尾辫,言语不多,显得很安静。</p><p class="ql-block"> 她是附近村里的人,2007年她和心仪的人结婚了,两人是同学又青梅竹马,都说他们是天生的一对。正当两个人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中时,丽丽怀孕了,孕检中发现了尿蛋白&lt;3.5g/天,血红蛋白&lt;30g/L,经过更高级的医院检查,确定为尿毒症,两年轻人傻眼了,抱头痛哭,两个家庭也傻眼了,因为他们知道尿毒症是不能生育,要终身透析,而男孩是家里的独生子,在甘肃农村绝对不允许家里没有儿子,更不会要一个不能生育的媳妇,那会被人骂绝户的。</p><p class="ql-block"> 最后善良的丽丽主动打掉了孩子并提出离婚。深深爱着丽丽的男孩迫于家庭的压力无奈的答应了。离婚后男孩每月给丽丽1000元钱作为透析资助。</p><p class="ql-block"> 后来那个男人又成了家,有了孩子,但是始终没有忘记当初的承诺,随着事业的发展,这个男人还主动把每个月的1000元钱加了起来,并承诺会一直照顾丽丽的。</p><p class="ql-block"> 丽丽的大哥哥在医院附近买了套房子让丽丽免费住,还经常送吃送喝,在生活上照顾妹妹,现在丽丽有低保,有重大疾病保险,还有亲人们的帮助,日子过得很好,人也很乐观,虽然病没有好转,但也控制住了。</p><p class="ql-block"> 我妈的情况也还算好的。在新疆兵团退休,工资比内地高了不少,兵团还给办了大病医疗保险,退休工资看病花不完,住在她小女儿也就是我妹妹家,妹妹做买卖手里有活钱,想吃啥买啥,妹夫也听话。</p><p class="ql-block"> 2023年摔成脑出血后瘫痪了,我便从山西来到嘉峪关和妹妹一起照顾,妈妈是透析室年龄最大病情最严重的患者之一,她却能一直坚持活着,见证过这一奇迹的家属病人,医生护士都说这绝对离不开孩子们的关爱照顾,如今她80岁了,病情加重了,她也受罪孩子们也受罪,很多人看这情形都让我们放弃治疗,可是作为儿女真的不忍心,坚持吧,一直坚持到她自己愿意走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几年来,我照顾妈妈的同时,也看透了透析人的日子,太苦太难了。我觉得人啊,能活的时候要好好的活,该死人时候快快的死。这样对谁都是一种解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