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前两天看到一个高中老师教育学生的小视频,我感觉自己也受到了教育。<br>视频中,老师问学生:你想一想,在你没有看到同学穿名牌鞋以前,你是否就想要买这双鞋?在你特别想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因为同伴放弃了,你最终也心不甘情不愿的放弃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要注意自己是不是缺乏独立判断选择的能力,就要警惕自己是不是形成了依赖性人格,更要警惕是否有人在有意识地用这些明示暗示的方法操控你的行为?</h3> <h3>我看到这里,马上就想到自己:早晨本来醒的挺早,想着下楼,趁着早晨天气凉爽,去荷花池边锻炼锻炼。但听到丈夫咔哒一声,开门先走了,也没叫我一声,我就有些生气。明明看到我已经起来了,下楼锻炼时,也不约我一起。我觉得他冷漠自私,一生气,就干脆不下楼了。</h3> <h3>这一行为,现在看来,颇为好笑。<br>因为既没惩罚到先生,人家该锻炼锻炼,该出去吃早点就吃早点,锻炼完回家神清气爽。而我一个人在家蹉跎了清早的大好时光,还默默生了一肚子闷气,人家甚至根本就没关心过你出不出去。<br>我这就是典型的依赖症,想依赖人家给的那一点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h3> <h3>想明白这一点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就好处理多了。重点关注自己最初的想法和需求,而不是别人的支持或在意。</h3> <h3>昨天,本来我和先生趁着大程宝在爷爷奶奶家,就提前约好两人一起去坊茨小镇游玩。<br>一大早起来,我叫他一起出发的时候,他竟然坐在阳台喝茶看书,头也没抬地回答:不去。<br>放在以往,我是要跟他软磨硬泡一阵,或者气急败坏地理论起来。<br>但我现在不了。对他这种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的行为,一句多余的话也不想说了。<br></h3> <h3>我直接拿上手机,带上遮阳伞,就一个人出发了。<br>一路上,虽然坐公交差点坐反了方向,等车也花了不少时间,但总算是一个人换乘两次,也抵达了目的地。<br>在坊茨小镇里,看到了和上次疫情期间过来看到的很多不一样的景点,也看到了电影《南来北往》中的好几处取景地,感觉这一趟没白来。</h3> <h3>当然,因为一个人,这次没人给我拍美美的打卡照;也因为不停查导航,查站点,浪费了手机许多电量,怕手机没电,只能意犹未尽,选择早点返回。</h3> <h3>但这一趟,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增强了自己独自出行的自信心。</h3> <h3>还有就是再一次减少了对先生的信任感和依赖性。<br>当然同时就增加了对自己能力的挖掘和对自己的信任。</h3> <h3>任何事情,都是有失必有得。<br>怕就怕在失去时不反思,不学习,不成长;得到时不珍惜,不感恩,不在乎。</h3> <h3>还有就是,前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中见到了很多故人,心中涌起无限留念之情。<br>在坊茨小镇转悠的时候,看到周围颇有年代感的场景,特别适合一个人怀旧徜徉。</h3> <h3>心里时时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惆怅,假设这一生如果有另外一种选择,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h3> <p class="ql-block">幼儿园下午快放学之前,门口来了一辆载满各色气球的三轮车。来的不早不晚,这一定是个聪明的生意人。</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能看够七千次以上的夕阳,你就不会再去评论哪一次的夕阳色彩更好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