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郭勋祺原名郭洪清,又名郭勋,字翼之。1895年,郭勋祺出生于四川华阳县永兴乡(今属成都市双流区天桥乡)一户农家中,三岁丧父,七岁丧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12年,时年十七的郭勋祺参军,跟随北洋政府四川都督尹昌衡入西藏。1914年,郭勋祺担任中士班长,1915年投奔川军潘文华部,任文书上士,此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务。1921年,郭勋祺跟随潘文华投靠川军刘湘部,担任第4师第7旅旅长,不久后又任33师65旅旅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22年,郭勋祺经过陈孟熙介绍,在万县解结识陈毅,陈毅对郭启发和影响很大。1925年8月,郭勋祺参加由共产党人所领导的莲花池国民党省党部活动,结识杨闇公、李筱亭等共产党人,思想逐渐倾向共产党。1926年9月,郭勋祺参加由杨闇公主持召开的军事会议。同年12月,杨闇公、刘伯承等在四川的泸州、顺庆(今南充)地区主持召开“顺泸起义”筹备会议,商讨“响应北伐,会师武汉”的有关事宜,郭勋祺应邀出席。之后王陵基、蓝文彬等人向刘湘报告此事,刘湘猜疑郭勋祺,将其调任第四师副师长,不再掌握实权。在重庆“三三一”惨案发生前,郭勋祺曾多次向杨闇公等人传递消息,之后又掩护李筱亭、萧华清、周钦岳、陈毅等革命人士脱险。此外郭勋祺还前往医院看望受伤学生与群众,并为他们支付医药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31年,郭勋祺被刘湘任命为四川第二十一军第二独立旅旅长,率军开往湖北宜昌、沙市一带,同“洪湖根据地”的工农红军作战。郭勋祺为阻止贺龙部队回师鄂西,便派遣部下秦晋康率两营军队前往渔洋关(今属湖北五峰县)一带驻防。红军在除夕夜冒风雪突袭,击败秦晋康部。同年2月,郭勋祺率部救援驻守在当阳的艾一心部,双方在长坂坡(今属湖北当阳县)交战,红军退却,郭勋祺获胜后在长坂坡勒石铭功。此后郭勋祺率部前往远安一带狙击红军,红军退却,郭勋祺率部追击至马良坪(今属湖北保康县)同红军交战,双方各有损伤。之后郭勋祺在沙市(今属湖北荆州市)、曾家集(今属湖北南漳县)等地同红军交战数次,但屡屡受挫。1932年,郭勋祺在战役结束后返回四川,并于次年担任四川教导师第三旅旅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35年1月,郭勋祺被刘湘派往贵州“围剿”中央红军。当月25日,郭勋祺在习水以西、土城以东的青杠坡(今属贵州遵义市)遭遇红军攻击,双方激战两昼夜。29日红军主力在土城一带渡河,向西进入四川叙永、古蔺。30日郭勋祺率部进入土城(今属贵州习水县)休整,并停止追击红军,直至收到刘湘指示后,才继续追击红军。当年11月郭勋祺奉命率部前往四川天全、芦山一带阻击红四方面军。11月5日,郭勋祺前往前线大桥督战,因战局不利,郭勋祺率部退守天全县东部梅埂山岗。此后郭勋祺率部前往金凤寺一带时,遭遇红军攻击,郭勋祺不敌,逃亡至洪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抗战爆发后,郭勋祺部114师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军,隶属于潘文华。9月28日郭勋祺率部从四川眉山、乐山一带出发,在10月下旬抵达湖北汉口。11月11日,郭勋祺部在河南新乡、博爱一带集结,并在三天后开往南线战场参加南京保卫战。23日,郭勋祺受命率部疾驰到江苏宜兴、长兴一带占领阵地。次日,郭勋祺在夹浦(今属浙江长兴)同日军久留米师团遭遇,双方激战三昼夜,郭勋祺左腿负伤,郭勋祺待防线移交友军之后才前往医院。战后,郭勋祺前往湖北汉口养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38年春,郭勋祺伤愈出院,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军军长,隶属第三战区,驻防皖南一带。4月,郭勋祺派下属144师攻击安徽芜湖,牵制日军116师团,阻止其北上支援台儿庄(今属山东枣庄)。5月,郭勋祺派遣144师攻占馒头山,随后又以炮兵轰击长江上的日本舰船,前后共击沉、击伤70余艘舰艇。7月,郭勋祺率部收复前江口(今属安徽池州),毙伤日军350人,此后又奔赴煤炭山(今属安徽宣城),同日军持续战斗五昼夜。此后郭勋祺获得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通电嘉奖,并晋升为23集团军副总司令兼50军军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郭勋祺部驻扎在安徽南陵、繁昌、铜陵、贵池一带,其军部在青阳县青木镇,毗邻新四军驻地。郭勋祺在此期间同新四军交往频繁,包括掩护新四军先遣支队通过50军防区,邀请新四军干部讲授游击战术,赠送枪支弹药给新四军,告知新四军须警惕国民党顽固派制造摩擦。郭勋祺同新四军来往密切,遭到陈去惑等人告密。1939年,郭勋祺被蒋介石以贵池战役“作战不力”为由,撤销了他的军长职务。1940年8月,郭勋祺前往陆军大学特五班学习,毕业后担任军政部附员。当时郭勋祺曾向陈毅等人表示要率部投奔新四军,陈毅等人将郭勋祺劝阻,郭勋祺为此一度不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46年,郭勋祺出任国民党第26军官总队长、中央训练团团副,负责主持战后处理编余军官的工作。1948年,郭勋祺担任国民党第15绥靖区副司令,驻扎在湖北襄阳。同年5月,人民解放军向老河口发动攻击,郭勋祺下令部队撤退。7月,中原解放军发动襄樊战役,第15绥靖区司令康泽不听郭勋祺建议,将部队部署在襄阳南门一带。解放军从西门攻入城内,康泽、郭勋祺等人都被俘虏。刘伯承听闻郭勋祺被俘,特电要求将郭勋祺护送到中原军区政治部。8月底,郭勋祺到后,刘伯承、陈毅同郭勋祺长谈。10月,郭勋祺提出入党请求,并表示愿意返回四川,进行策反工作。刘、陈二人同意郭勋祺请求,并派遣李根培一同前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48年12月,郭勋祺从鲁山县出发,途径伏牛山、马山口、邓县、新野到梁家咀,通过当地国民党官兵的帮助到达张家湾。郭勋祺向蒋介石报告被俘经过,驻防当地的师长李剑霜受上司王凌云命令,将郭勋祺送往“华南剿总”白崇禧处。郭勋祺借病住进汉口协和医院。此后蒋介石派黄杰、肖毅肃将郭勋祺强行送到南京,软禁在中央医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49年初,郭勋祺在李宗仁上台后被释放,并于旧历除夕返回成都。1949年9月,郭勋祺通过好友李筱亭、韩白城在四川成都会见中共川西地下党领导人胡春圃、易野源。成都即将解放时,郭勋祺组织“川西人民保卫军总司令部”,自任司令员,并派人劝降川西一带国民党势力。郭勋祺先后促使国民党第16兵团司令长官董宋珩、副司令长官曾建元、第90军副军长陈华等人率部起义。同年12月26日,郭勋祺同国民党第十八兵团司令李振签署和平起义协定,使该兵团五个师在成都起义。次日成都和平解放,郭勋祺联络社会贤达徐申甫、周奉池等人维持秩序,此外郭勋祺还收容了百余名国民党军政人员,并收缴了他们的武器物资,并全部上交给成都军管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郭勋祺是川军第一猛将,在打击日寇的战斗中立下赫赫功勋,为国共两党赞誉。他心向光明,报国为民,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选择正确道路,是川军名将,更是杰出的爱国人士。</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