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之行第三日(3/3)

人间四月天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5日,气温36°。今天是我们在福州旅行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上午9:40,我们在酒店退了房就开车去往福州著名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林则徐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很大,它由一个个“屋舍+池塘”或“屋舍+院子”的中式庭院组成。那些池塘或大或小,里面种植着睡莲,各色的金鱼在池塘里闲游着,池塘里偶有一只“巴西红耳龟”出现。</p> <p class="ql-block">  进入纪念馆大门便是一个大院子,院子正北方矗立着威严的御碑亭,亭柱上书有林则徐1842年在被革职赴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千古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达了他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精神。全诗如下:‌‌</p><p class="ql-block">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p><p class="ql-block">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p><p class="ql-block">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p><p class="ql-block">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p><p class="ql-block">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p> <p class="ql-block">  这个庭院里屋子的中央是林则徐的高大坐像,两侧墙上挂有伟人们为林则徐纪念馆的题词,天井的东墙上挂着木质的林则徐的生平主要事迹简表。</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于1841年6月28日被清政府下令贬至新疆伊犁。林则徐在被贬途中曾经到过扬州,效力过扬州的水利建设。</p> <p class="ql-block">  在其他展厅里,我们看到了林则徐的墨宝。</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在家书中说:“做官不易,做大官更不易。”因为他做官恪尽职守,刚正清廉。林则徐被贬至新疆伊犁后,在戍边期间亲力亲为,主持了当地水利建设、勘垦屯田,为著名的新疆“坎儿井”的形成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在原籍“丁忧”(长辈去世,后辈为长辈守孝)期间修浚福州西湖,为家乡人民造福。</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还反对闭关锁国,他力主对外贸易,注意了解“夷情”,“师夷长技”,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  他一生最伟大的壮举当属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p> <p class="ql-block">  虎门销烟开启了我国的漫漫禁毒之路!我拍下我们的“禁毒宣誓”。</p> <p class="ql-block">  参观了林则徐纪念馆,我们对他有了进一步了解。林则徐不仅仅是虎门销烟第一人,他还是为民造福第一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福建人民为林则徐塑铜像,让林则徐的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让林则徐为民造福的精神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注:林则徐的这尊铜像矗立在福建博物院内。)</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林则徐纪念馆出来,跨过一条马路,穿过四岔路口的这棵大榕树,就来到了闻名遐迩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中轴——南后街。</p> <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是福州最具代表性也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街区基本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和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以南后街为中轴,西侧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东侧七条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合称三坊七巷。</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我只是个过客,游览时走马观花,因此只觅见三个巷子:宫巷、黄巷和郎宫巷。</p> <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的每一条巷子都是厚重的历史,巷子里的每一座宅子都是积淀的文化,巷子地面的每一块石板都是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沈葆桢故居”、“林觉民·冰心故居”、“严复故居”等15处典型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我们外地游客大多只逛了三坊七巷的中轴线——南后街。因为这条街的中央居然长出了一棵有两三层楼房高的“爱心榕树”,真神奇!查阅资料后我才知道,原来,它是经过人工修剪的。为了招徕客源,各地文旅也是拼了。</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有福之州”!</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文化与美食的融合之州!</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小时候”与“老味道”的碰撞之州。</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不管是60后、70后,还是80后,都能在这里找到“小时候”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逛累了,儿子儿媳便带着我们来到一个茉莉花茶馆小歇。</p> <p class="ql-block">  服务员把我们领到二楼包间,给我们泡制福建著名的茉莉花茶。我们嗅着茉莉花香,品着橄榄、猫耳朵、花生酥等小吃,抿着甘甜的花茶,倒也十分惬意,旅途的疲劳感顿时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  走到南后街的最西边,左手边便是“林觉民故居”和“冰心故居”,他们俩的故居居然是同一座宅第。林觉民是林徽因的堂叔,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牺牲后不久,家人就把这座宅子卖给了冰心的爸爸。这里就又成了冰心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  一进大门的小院子,就看见“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林觉民烈士的青铜塑像和立在塑像边的文字石刻。</p> <p class="ql-block">  默读着石刻的文字,让人不禁对烈士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林觉民谓妻语: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p><p class="ql-block"> 如此夫妻之情,感天动地!其妻在他牺牲后两年因思念夫君抑郁而终。</p> <p class="ql-block">  故乡在冰心的回忆中又永远是最明丽温暖的,它用“小桔灯”点亮了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心灵……此情此景,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当年在小学当语文老师时教学生们学习冰心的《再寄小读者》和《繁星》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同一座宅子走出了两位大写的“人”!</p> <p class="ql-block">  在福州,有眼福的人欣赏到了诸多名人轶事;有口福的人品尝到了众多鲜美佳肴;有大福的人觉悟出了“福”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福州,确实是有“福”之人必来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