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采风】内蒙自驾之漫步在满洲里的旧时光里(十三)

幸运张

<p class="ql-block">  23日上午,继续昨日没有完成的徒步行程。昨日我徒步游览了满洲里三道街以北和东部的国门景区和套娃广场,今天开始徒步游览三道街以南的旧俄国监狱以及东部满洲里博物馆和满洲里火车站。漫步在这些旧时光里,耳畔回荡了历史的光影,那些屈辱的、抗争的、壮烈的、奋进的一幕幕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满洲里。这座百年小城,其美丽的草原风光和异域风情的背后,其历史进程是悲壮和曲折的,从悲愤的血泪史到努力奋进的创新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唯有自强不息,方能国泰民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  从三道街步行到一道街,在铁道边巍然屹立着一座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铜像,为了铭记周恩来总理对满洲里口岸建设的关怀,特地修建了雕像以志纪念。</p> <p class="ql-block">  从周总理铜像向东行即是铁路人行天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该桥全长243米,宽3.5米,高5.58米,1951年8月动工修建,1952年春季竣工。</span>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满洲里口岸站担负起了转运苏联援助朝鲜军用物资的重任。为了防止军火列车遭到破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修建了满洲里铁路人行跨线天桥,确保了援朝军火列车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天桥之上,可以看到铁路上停靠着无数列装满煤炭和其它货物的火车,正准备送往内地,这座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每天见证着无数出入境俄罗斯的火车专列。这座百年老站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现代的便捷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边境城市魅力。</p> <p class="ql-block">  站在铁路桥上,可以俯瞰周总理铜像,也可以看到俄罗斯等国风格的各式建筑,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异域。</p> <p class="ql-block">  下天桥南行400米左右,就来到了一座石头墙围着的小院前,这就是前沙俄监狱。该监狱始建于1905年,历时三年于1908年建成,因院墙及楼房均由石头砌筑,故被称为“石头监狱”。</p> <p class="ql-block">  监狱外观</p> <p class="ql-block">  监狱主体共三层,地上二层,地下一层,主要关押的有俄籍罪犯,也有中国籍的铁路员工及其他行业华人。监狱建成后曾先后被前沙俄和侵华日军用作监狱、粮库,后改为学校使用,现作为对外开放的遗址。这里的临时守夜人刘福泉曾经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小学时光,他说,沙皇俄国和日本同时在其他国家修建监狱,这在世界历史上是少有的,从侧面反映了时任旧政府丧权辱国的无能本质。</p> <p class="ql-block">  监狱内部简介。进入参观不需门票,只需出示身份证验证即可。</p> <p class="ql-block">  南角的守卫模具</p> <p class="ql-block">  一楼西侧探监室依次是探监室、医务室和牢房(禁止拍照)。</p> <p class="ql-block">  一楼东侧教诲室、忏悔室(密室)。</p> <p class="ql-block">  楼梯</p> <p class="ql-block">二楼设有狱长室、狱长餐厅、审判厅等</p> <p class="ql-block">  前沙俄狱长使用过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  审判厅是这座监狱拥有生杀大权的中枢,前沙俄设立的中东铁路部门司法独立,侦查、起诉、审判自上而下,自成体系,清廷派驻的官员无权干预。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军队、警察、监狱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维护力量,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而前沙俄却在中国的土地上设置监狱,关押中国人,拥有独立的司法权,清廷的腐败无能已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关押犯人的铁笼子。</p> <p class="ql-block">  地下室入口。当地的老人说,听父辈讲,这里以前关的都是中国人,而且都是只见犯人进去,很少见犯人出来,还有人说这个监狱有地下通道,但是直到今天,文物部门依然没有找到地道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  前沙俄监狱是前沙俄侵占中国领土、杀害中国人的铁证。走在石头铺就的小路上,脚步的每一次叩响,都是关押在这里的每一个无辜中国人的血泪控诉和无声呐喊。</p> <p class="ql-block">  离开前沙俄监狱,向东前行的500米,即到了满洲里博物馆。满洲里博物馆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竣工建成,是一座风格独特的俄式建筑,先后为中俄合办的铁路技工学校,日本警护队办公楼,中长铁路满洲里分局办公楼和满洲里铁路医院。2002年8月,在原址基础上改建的满洲里市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建筑面积4882平方米。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现有藏品有1410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4件(套),是国家三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是全面了解一个地方历史、科技、文化、经济等等最直观的地方,可以说去一个地方旅游,如果不去当地博物馆,那么你就不会全面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风情等等。走进满洲里博物馆,这座百年建筑所陈列的一系列图文、实物等才让我真正走入了满洲里。</p> <p class="ql-block">  这位蒙古族美女讲解员从一楼第一单元开始讲解,只至二楼第九单元,向我们详细讲述了满洲里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满洲里地名之出现,始于20世纪。以前这里是游牧民理想的游牧之地,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前沙俄更加加大了对清政府的侵略,1895年甲午战争后,沙俄以“三国干涉还辽”为筹码,迫使清政府于1896年签订《中俄密约》,取得铁路修筑权。‌东清铁路(1897-1903年)是沙俄通过《中俄密约》攫取修筑权、贯穿中国东北的“丁”字形铁路,主线西起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南支线达大连,全长约2500公里。1903年通车后成为列强争夺远东的战略通道,1952年完全移交中国。名称中的“清”字是清政府在外交妥协中争取的形式主权,但铁路的实际控制权仍掌握在沙俄手中。‌‌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东清铁路在霍勒津布拉格建成车站后,便定名为“满洲站”,“满洲”是指“满洲族”,即今满族。俄语为“满洲里亚”,当把俄语音译写汉语时,便去掉了发音很轻的尾音“亚”,而成为了“满洲里”。可见满洲里之名完全是前沙俄侵略我国的产物,而不是当时中国政府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  第二单元,中东铁路的建设史(只摘取部分单元)</p> <p class="ql-block">  早期的满洲里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  中东铁路彩图</p> <p class="ql-block">  中‌国第一代国门照片。</p> <p class="ql-block">  早期的中俄茶马古道上的中国商人</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的打字机</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烛台(左)和调料架(右)</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手摇缝纫机</p> <p class="ql-block">  宣统元年(1909年)10月,黑龙江行省于满洲里正式设置胪滨府,担负守边固防之责。</p> <p class="ql-block">  民国九年(1920年)2月,复设胪滨县。民国十二年(1923年)4月,将满洲里铁路交涉分局改为满洲里市政分局,隶属东省特别区管辖。</p> <p class="ql-block">  第六单元:海满抗战。</p> <p class="ql-block">  东北军早期抗日事迹。</p> <p class="ql-block">  共产党和抗日志士事迹</p> <p class="ql-block">  侵华日军指挥刀</p> <p class="ql-block">  忠烈碑</p> <p class="ql-block">  中共北满区委建立的秘密交通站。其中照片中两名女性交通员解放后尚健在。</p> <p class="ql-block">  满洲里交通站曾于1928年成功的将71名中共党员秘送出境参加莫斯科中共六大全会,其中包括蔡和森、李立三、周恩来夫妇等人。周恩来夫妇从南方一路北上,沿途习惯性购买报纸阅读,不想被便衣特务跟踪。为了不暴露身份,二人被迫秘密销毁了一切证件,到达满洲里后无法与党的交通站联系。周恩来就每天派邓颖超去满洲里火车站闲逛,终于等到了乘车而来的李立三,才与党组织接上头,并顺利被护送出境。</p> <p class="ql-block">  第八单元输送枢纽。朝鲜战争爆发后,满洲里火车站成为苏俄向中国输送各种军需物资的主要通道,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后勤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也一度是前苏联援建大型工业项目重要物资转运基地,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出国访问苏联,就是从满洲里出境的。1950年2月26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归国也是从满洲里入境的,并在满洲里火车站接见了当地相关负责人。</p> <p class="ql-block">  第九单元: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从博物馆出来,就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满洲里火车站。铁路的畅通和商埠的开通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快速发展,满洲里人口激增,一度曾有"万国商都"的美誉,这座因铁路而诞生的百年城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正焕发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第一次访苏时,在满洲里火车站作短暂停留,对当地负责人说:你们车站是中东铁路的一个大门,是重要口岸,一定要管理好。天气这么冷,设备条件差,任务又繁重,大家辛苦了,代表我向职工们问好!</p> <p class="ql-block">  从车站慢慢回走,路边一位老大哥正在卖烤红薯和土豆,闲谈中口音十分熟悉,一问竟是河南信阳人,算是我半个老乡了。老大哥说他已来这里三十余年了,在这里安了家,孙子都有了,再也回不去了,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大哥格外热情,非要送两个烤红薯和土豆给我们,我们又怎么会白接这个礼?硬塞给老大哥十元钱。</p> <p class="ql-block">  作别老大哥,剥开热乎乎的土豆,一缕馨香飘浮,咬上一口,感觉格外香甜。满洲里,这座年轻而多彩的城市,正是中俄蒙多元文化的融合,正是我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共同奋斗,才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满洲里,这座曾经是偏远的游牧草原,因铁路的修建而诞生的城市,从近代到现代,饱受洗礼,历经沧桑,与民族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 对历史最好的记念是创造一段新的历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满洲里人民必将矢志不渝,砥砺前行,昂首阔步踏上新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满洲里,这座美丽的城市,多彩多姿,如梦如幻,童话般的草原之城。这次呼伦贝尔大草原之旅,我在这里逗留时间最长,我试图用我的脚步来丈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但怎么也不能把她的美丽描绘和丈量全面!明天我将离开您,尽管依依不舍!遗憾是不可避免,但这份遗憾才让我如此眷恋!</p><p class="ql-block"> 满洲里,我的爱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