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场旧忆:知青岁月的璀璨与沉淀

晚晴轩

<p class="ql-block">在 1976 年那个骄阳如焰的 8 月 20 日,炽热的阳光仿若要将世间万物炙烤熔化。我与二十多位同窗,一同登上那辆饱经风霜、略显破旧的货车。货车行驶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车身剧烈颠簸,一路尘土飞扬,好似为我们那充满未知的旅程,悄然蒙上了一层朦胧且神秘的纱幕。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距县城 50 多里远的新河公社八一桑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片桑场,是于藕池河支流的沙滩围滩筑堤、造田而成。它宛如一个特殊的港湾,专门接纳安置县商业系统子女的知青点。早在一年前,已有第一批二十多个知青,率先下放到此,开启了他们的知青生活篇章。而刚刚高中毕业的我,恰似一颗怀揣着憧憬与懵懂的种子,被命运轻柔却又决然地播撒到这片位于藕池河支流旁沙地的桑场,就此,踏入了人生中那段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桑场知青点的条件,着实简陋。宿舍里,每人仅有一张床铺,一间房要容纳八个人,却仅有一张桌子。然而,空间的逼仄并未让我们屈服,大家灵机一动,各自带来的大箱子纷纷“变身”为桌子,为这简陋的空间增添了别样的生活意趣,仿佛在艰苦中寻得了独特的浪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桑场分为三个队,我们五十多名县商业系统的子女,分别被分配到各个生产队。每个队里,几栋蚕房车间错落分布。走进蚕房,映入眼帘的是两边用竹子精心搭建的七层架子,它们紧密排列,规整有序,宛如一座精心构建的“蚕宝宝宫殿”,如此巧妙的构造,使得蚕房成为众多蚕宝宝茁壮成长的温暖摇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一同居住在由蚕房车间改造而成的宿舍里。昏黄的灯光,似一层薄纱,轻柔地笼罩着我们年轻的脸庞,那上面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迷茫。带队干部宛如黑夜里熠熠生辉的灯塔,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引领着我们摸索前行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养蚕季的日子,忙碌而充实,忙碌到近乎残酷。每日每餐,我们至少要咽下半斤到八两的糙米,搪瓷饭盒里的南瓜炖豆角,表面仅浮着寥寥无几的油星。我们习惯把豆豉拌进饭里,那些黑色的小颗粒在腾腾蒸汽中缓缓舒展,恍惚间,竟让我们品出了故乡那熟悉而温暖的味道,那是一种在艰苦中慰藉心灵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为了悉心照料蚕宝宝,每个夜晚,我们都要数次起身,前往蚕房为它们添加桑叶喂食。只能在间隔的短暂时间里稍作休憩,而白天依旧要按时出工,投身于打叶、喂蚕等工作之中。这样的日子持续大半年,睡眠严重不足成了生活的常态。常常能看到,有的知青吃着饭便不由自主地睡着了,饭碗险些从手中滑落,那疲惫的模样,令人心生怜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冬季来临,我们同当地村民一样,挑起了挑土砖坯到砖窑的重担。每块土砖坯重达 30 多斤,每次需挑起四块,沿着仅有 50 公分宽的木板走向砖窑。踏上木板,脚步稍有挪动,木板便摇晃起来,必须万分小心,稍有不慎就可能失足掉落。在这晃晃悠悠的木板上艰难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然而,也正是在这一步一步中,我们的意志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磨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农闲之时,是我们最为期待的时光。大家结伴而行,前往十多里外的南县县城逛街。用那微薄的积蓄买点可口的食物,慰劳一下辛苦已久的自己。漫步在县城的街道上,品尝着心仪的美食,那一刻,所有的疲惫与艰辛都如同轻烟般消散,知青岁月里的快乐在此刻尽情绽放,如同黑暗中盛开的绚烂花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76 年,经过半年的辛勤耕耘,到了年底结算工分。当时是以每天 8 分底分来计算,最终我挣得了 50 多块钱。这笔收入,在旁人眼中或许不算丰厚,但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经济水平有限的年代,无疑算得上是相当不错的收获了,它是我们辛勤付出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非养蚕季时,沙地格外寂寥。月光如水,悠悠洒落在空荡的蚕架上,恰似一条流淌的银河。有人用报纸折成小船,仿佛想让它承载着思绪漂向远方;有人在日记本上默默书写,似要将心事倾诉于纸间;而我,则常常望着窗外的桑林发呆,看沙鼠在月光下追逐跳跃,仿佛它们的欢快能驱散些许心底的寂寥,为这寂静的时光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78 年底,招工回城的消息如同一声嘹亮的号角,为这段知青岁月画上了句点。回首桑场,那片沙地、那间蚕房、那些一同奋斗的伙伴,都成为我生命中永不褪色的记忆。它见证了我的成长,磨炼了我的意志,让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与美好。这段知青岁月,宛如我人生长河中最璀璨的一段,永远闪耀在记忆的深处,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