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林作品</p> <p class="ql-block">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出门闯荡的日子,早已如细沙般从指缝间悄然流逝,家乡祥云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让孩时的记忆渐渐有些模糊,仿佛一幅被岁月晕染的水墨画,轮廓不再清晰。然而,青海湖那几经变迁的容颜,却似一位不期而至的故友,一次又一次轻盈地闯入我的梦境,撩拨着我心底最柔软的弦。</p> <p class="ql-block"> 梦里的青海湖,宛如一幅灵动的画卷。那弯弯的小路,像一条飘逸的丝带,蜿蜒着穿湖而过,延伸向远方。路旁的柳条,似温柔的少女,轻柔地拂过面庞,带着丝丝缕缕的惬意。当夜幕降临,青海湖的上空,那一轮明月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洒下银白的光辉,将整个湖面染成了梦幻的银色。湖面上,一艘小船悠悠地飘荡着,船上的一对青年男女,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他们的剪影在月光下随风飘荡,宛如一首浪漫的诗篇,在这如梦如幻的画面中缓缓流淌,萦绕在我的梦乡,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 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这片美丽的湖水。那些年,兴起“围海造田”,加之干旱无情降临,青海湖仿佛一位被抽干了水分的仙子,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湖水干涸,露出了那满是“皱纹”的湖底,黄土地干裂得如同老人布满沧桑的脸,一道道深深的裂痕,仿佛是大地痛苦的呻吟。那些曾经在湖中畅游的木船,如今只能无奈地搁浅在干涸的湖底,失去了往日的灵动。这一幕,伤透了农人和渔民的心,他们的眼神中满是无奈与哀愁,仿佛失去了最珍贵的宝贝。</p> <p class="ql-block"> 但祥云人民从未放弃过对青海湖的守护与期待。如今,在“中国烟草云南祥云大型水源”项目的大力支持下,祥云人民发扬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如同勤劳的蜜蜂,精心地改善着水利条件。他们不辞辛劳地恢复、改造、建设青海湖,一点点地修复着这片受伤的土地。终于,奇迹出现了,农田水利灌溉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自然生态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久违的各种鸟类,如同归家的游子,又纷纷回到了青海湖的怀抱。它们在湖面上欢快地飞翔、嬉戏,为这片湖水增添了无限的活力,让昔日的美景再次在故乡的大地上重现。</p> <p class="ql-block"> 近两年来,祥云县的发展如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完成了水涨地景区建设之后,又在青海湖精心打造了情人堤、情人桥和湖上栈道。这些充满浪漫气息的建筑,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海湖的上,为这片湖水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情。前几天,偶遇祥云老乡,从他口中得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今年8月28日至9月1日,祥云县将有大动作,要全力打响擦亮“最早叫云南的地方”这一文化品牌。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中国诗歌网决定在祥云县举办“2025大理诗歌季·最早叫云南的地方·《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1 + 1 + N系列活动。届时,将举办七夕情人节、“爱在祥云”集体婚礼、“会聚良缘”相亲活动,还有青春为媒·诗遇祥云——第41届“青春诗会”音诗画、诗意云舞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还将开展青春有约的徒步环湖及诗遇非遗、品味乡愁等活动,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夜幕降临,蒙蒙睡意袭来的时候,老县太爷路承熙的竹枝词《青海营》便如一首悠扬的古曲,一遍又一遍地在我的脑际回荡:“青海波光接太虚,荷田蘋渚艳秋初,渔舟傍晚鸣榔集,风景江南画不如。”那优美的诗句,仿佛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记忆的大门,让我对家乡的思念愈发浓烈。</p> <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窗前,我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约上发小,踏上了那条通往家乡的熟悉而又陌生的路,去追寻那梦中的青海湖,去拥抱那久违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谢谢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