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新时代的兵工大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图/叮咚 部分资料/校园网</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共和国的教育版图中,沈阳理工大学宛如一颗闪耀的明星,承载着深厚的兵工底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作为东北地区第一所本科军工高等学府,它是共和国“兵工七子”之一,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与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校园一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历史沿革:烽火中诞生,奋进中前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沈阳理工大学始建于1948年,前身为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 ,在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肩负着为新中国培养急需兵工专门人才的重任而诞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事教育家、红军第一面军旗设计者何长工担任学校首任名誉校长,红军第一套军服设计者赵品三担任学校首任校长,时任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也曾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这些光辉的印记,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后,学校历经东北军工专门学校、沈阳工业学院等多个重要阶段,先后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工部、中央兵工总局、兵器工业部等多个部门。在不同历史时期,学校始终紧跟国家战略需求,不断调整和发展,为国防事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1999年,学校划归辽宁省管理,2004年正式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党政综合办公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办学规模与学科建设:工为主干,多科融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的沈阳理工大学,坐落于辽宁省省会沈阳市风景秀丽的浑河南岸,占地面积1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 ,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 ,形成了以工为主,理、经、管、文、法、艺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成果丰硕。拥有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 ,1个交叉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还设有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5个国家级特色学科 ,1个辽宁省一流学科,彰显着学校在相关领域的深厚实力和优势地位。其中,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更是凭借其卓越的教学质量和行业认可度,成为学校的王牌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兵器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师资力量:名师荟萃,德艺双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现有教职工1743人,专任教师1149人 ,其中聘任到高级职称专任教师83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633人 。师资队伍中,汇聚了众多杰出人才,双聘院士1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12人 ;省优秀专家、省特聘教授、省“兴辽英才计划”人选等130人 。此外,学校还获批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教学团队6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7个 。这些优秀的教师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成果斐然,更以其高尚的师德和敬业精神,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引领着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教学行政楼</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人才培养:立德树人,追求卓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沈阳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8200余人 ,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200余人 。学校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专业建设上,学校获批教育部产教融合工程建设项目资金1.21亿 ,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 。课程建设方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17门 。同时,学校还建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8个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 ;省级虚拟教研室5个 ;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19个 ;辽宁省、兵器行业优秀教材14部 ;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0个 。近5年,学校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5项 ;学生获国家奖93项、发表论文1998篇、授权专利565项 。本科生源质量逐年提高,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实践能力,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机械工程学院、装备工程学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科学研究:聚焦前沿,服务社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年来,沈阳理工大学紧密围绕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强化科研特色,凝练主攻方向,大力加强人才和团队建设,科研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千万以上重大科研项目不断涌现,科研到款呈阶梯上升,2023年师均科研经费超过17万元 。“十三五”期间,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20项 ,授权专利638项 ,专利转化39项 ,发表三大检索论文634篇 ,获批及滚动支持省级创新团队2个、创新平台3个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省内首批“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参加并获批的辽宁省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1家 。学校建有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兵器博物馆等国家级平台 ,以及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等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 。这些平台的建设,为学校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解决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艺帆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办学特色:国防特色鲜明,传承兵工精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防特色是沈阳理工大学最鲜明的标识。学校是辽宁省兵工学会理事长单位,“B8协同创新联盟”成员单位 ,科研生产资质齐全。东北唯一的兵器博物馆,更是学校国防特色的生动体现。馆内由室内展馆与室外兵器广场两大区域构成,陈列着战斗机、坦克、火炮、导弹等实物,是国家、辽宁省和沈阳市科普教育基地、辽宁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开放基地、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辽宁省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基地、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这里,师生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兵器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兵工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兵工精神,是沈阳理工大学的灵魂所在。“爱国奉献、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兵工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沈理工人为国防事业和国家发展不懈奋斗。学校先后涌现出了原甘肃省委书记陆浩、海军东海舰队副政委蒋洪运、国际著名地雷专家林溪石、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徐斌等一大批优秀校友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践行着兵工精神,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科学会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对外交流:开放合作,走向世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大力实施“开放兴校”战略,积极发挥对俄合作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与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芬兰、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合作办学方面,学校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合作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沈阳理工大学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国际工程学院”获批教育部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招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四个专业学生 。与波兰西里西亚技术大学开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教育部本科合作办学项目 。此外,学校还与英国、波兰、法国等国家的大学分别开展了4+0、2+2、3+1等中外校际交流项目 ,与俄罗斯多所著名高校合作开展了中俄联合培养2+2项目 ,培养了大批“专业+俄语”的复合型国际人才 。2012年,学校成为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赴俄罗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公派留学项目优先选拔院校 。累计培养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来华留学生 ,为增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兵器广场一角</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展望未来,沈阳理工大学将继续秉承“弘志励学,德才并蓄”的校训精神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文化治校、质量固校”五大发展方略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奋勇迈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学生食堂</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沈阳理工大学所属学院如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克思主义学院、装备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国际工程学院、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防教育学院、创新创业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学生生活街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体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兵工七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指原兵器工业部直属院校中的七所本科高校,分别是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太原)、长春理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体育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