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贵州,山雾还未散尽,我背起行囊走出小镇。青山环抱中,一条小河静静流淌,岸边小屋炊烟袅袅,田埂上的农人正弯腰劳作。我沿着那条熟悉的小路走向火车站,心里却已飞向远方——这一程,要从贵D出发,坐火车穿过渝A,再飞往辽A,像一条被季风牵引的候鸟,奔赴北方的秋光。</p> <p class="ql-block">列车缓缓驶出站台,窗外的风景开始流动。碧绿的河水在阳光下蜿蜒如带,两旁青山层层叠叠,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阳光斜照进车厢,树影斑驳地洒在座椅上,我望着远处层峦起伏的山影,仿佛看见大地的呼吸。铁轨延伸处,是城市与自然的交界,也是我旅途的过渡地带。</p> <p class="ql-block">火车穿行在山野之间,窗外时而掠过几户人家,安静地散落在山脚下。阳光从云缝里洒下来,照亮了铁轨旁的护栏和碎石,也照亮了那些不知名的村落。我忽然觉得,这趟旅程不只是地理的位移,更像是时间的穿行——从南方的湿润缓慢步入北方的辽阔,从山地的静谧走向城市的喧嚣。</p> <p class="ql-block">阳光越来越亮,照在远处的河面上,泛起粼粼波光。铁轨沿着河岸延伸,两旁植被茂密,偶尔能看到几艘小船在河上缓缓移动。云层稀疏,天色澄澈,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洗过一般。我知道,重庆快到了。这座山城,既是中转站,也是这场旅程的情绪转折点——从绿意盎然的乡野,正式踏入现代都市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下了火车,换乘轻轨进入主城区。高架轨道穿梭在楼宇之间,窗外是层层叠叠的高楼与远处连绵的山脉。阳光洒在玻璃幕墙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城市在这里与自然达成奇妙的平衡:钢筋水泥之中仍有绿意穿插,车流不息却不见杂乱。我坐在车厢里,看着这座立体的城市在眼前铺展,像一本翻开的未来之书。</p> <p class="ql-block">车厢内的线路图清晰地标示着每一站,紫色的轨道线像一条丝带,把山城的各个角落串联起来。乘客们安静地站着或坐着,有人低头看手机,有人望着窗外发呆。我贴着车窗,看城市光影掠过脸庞,忽然想起小时候第一次坐火车去外婆家的心情——那种对未知的期待,如今又被重新点燃。</p> <p class="ql-block">抵达江北机场,换乘指引清晰明了。3号线转10号线,再从T2航站楼6A出口进入候机区。夜晚的机场内部灯光柔和,指示牌上的字迹清晰可辨。我拖着行李走过长长的通道,耳边是广播里轻柔的播报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即将启程的静谧。</p> <p class="ql-block">T2A航站楼的屋顶如波浪般起伏,在夜色中泛着微光。玻璃幕墙映出城市的灯火,也映出我小小的身影。我抬头望着那流畅的建筑线条,仿佛站在未来的入口。这里没有喧嚣,只有秩序井然的流动感,像一首无声的进行曲,送别又迎来无数追梦的人。</p> <p class="ql-block">“CHONGQING”四个红字在夜空中格外醒目,像一座城市的签名,写在天空的信笺上。我站在出发大厅前,回望这座陪我中转的城市。它用山与水、桥与楼,为我的旅程写下一段温柔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登机口,飞机静静停靠,地勤人员忙碌地穿梭其间。晨光洒在机身上,泛着金属的光泽。远处航站楼在朝霞中渐渐明亮,白云悠悠飘过淡蓝的天际。我站在廊桥口,听见广播里念出航班号:3U8037,重庆—沈阳。那一刻,心跳微微加快,像小时候第一次独自远行。</p> <p class="ql-block">登机牌握在手中,经济舱,15号登机口,19:45起飞——不对,那是昨天的记忆。此刻是清晨,航班准时,座位靠窗。我走进机舱,把背包塞进 overhead bin,坐下,系好安全带。窗外,引擎开始轰鸣,大地缓缓后退。</p> <p class="ql-block">当飞机降落在沈阳桃仙机场,黄昏正温柔地笼罩停机坪。几架飞机静默伫立,行李车缓缓驶过跑道。我走出舱门,迎面吹来的风已带着北方的凉意。抬头望去,天空被晚霞染成橘红,像一封来自远方的信,写着:欢迎回来。</p>
<p class="ql-block">这一路,从贵D的青山小屋,到渝A的立体都市,再到辽A的秋日黄昏,山河万里,不过是一张车票与一张登机牌的距离。而真正的旅程,从来不在地图上,而在每一次出发与抵达之间,那颗始终跃动的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