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 者:庐阳西日(刘松柏)</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876371</p><p class="ql-block">图 片:庐阳西日</p> <p class="ql-block"> 人生行至秋日,原以为该是收笔敛墨之时了。却不料手指一动,竟在虚渺的网络间,点入了一个唤作“汤圆”的所在。初闻其名,只觉亲切,仿佛滚烫软糯的吃食,能暖人肠胃。殊不知这“汤圆”里头裹着的,竟是万千文心,一片墨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汤圆文学社中的人们,大抵是散落各地的笔者。有的笔锋刚健,如刀劈斧凿;有的笔触柔婉,若细雨润花。起初我只是远远地看,看他们如何将文字揉捏成形,又如何将心思铺排成篇。那些篇章,有的谈诗论文,有的则叙写家常,然而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对生活的挚爱和对文字的虔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向来以为,人老了,眼睛花了,心思也便该歇了。然而在这里,却见七八十岁的老者,犹自敲键如飞,将一生的风雨凝成珠玉文字;亦见四五十岁的中年,在忙碌生计之余,偷闲写下三五行诗句,如沙漠旅人偶遇清泉,痛饮片刻,又匆匆上路。</p><p class="ql-block"> 渐渐地,我也拾起手中颓废了的笔,将自己的一些琐碎思绪付诸文字。不过是信手涂鸦,自娱自乐罢了。却不料发出之后,竟有点评悄然附于文末。那些评语,有褒有贬,褒时不显谄媚,贬时不失温厚,总是切中肯綮,叫人看了既觉警醒,又生喜悦。于是乎,我这老拙之笔,竟也在不知不觉间有了几分长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妙的是一些深夜,万籁俱寂,唯独屏幕上文字跳跃。与三五文友谈天说地,从诗词格律聊到人生百态,从往昔回忆谈到未来憧憬。虽未谋面,却仿佛老友围炉,促膝长谈。每每至此,便觉时光倒流,又回到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p><p class="ql-block"> 原来文字竟有这样的魔力,能教白发转青,能教暮气转为晨光。在汤圆文学社的日子,我的生活忽然丰盈起来。不再只是吃饭睡觉、散步看书那般单调重复,而是多了期待,多了交流,多了创作与分享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时自嘲:老了老了,倒学起年轻人搞什么“社交平台”。然而转念一想,人生何处不是修行?与文字相伴,与文友相交,让思绪流淌于笔端,让情怀沉醉于流年,实在是一件极美的事。</p><p class="ql-block"> 感谢这小小的汤圆,包裹着如许甘甜;感谢这些萍水相逢的文友,以墨香相伴余生。屏幕那端的一个个灵魂,藉由文字伸出手来,与我相握。</p><p class="ql-block"> 这般晚年,不亦乐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