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中国开国将军(少将篇(七)</p> <p class="ql-block">革命史上功常在 纪念碑上人如生</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1931.9.18.—1945.9.2.)</p><p class="ql-block">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地一次性的全民族抗战,国际称为第二次中日战争。</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9月2白结束,共14年。</p><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发生。由于当时的不敌抗,致使日军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p><p class="ql-block">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中日军队第一次全面对抗和较量。</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日年在北平附近挑起“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1年12月9日,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反法斯同盟国无条件投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汤之一。欧 欧欧 中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巾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 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475字)</span></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本辑收录少将名录(以姓氏笔画为序)</p><p class="ql-block"> 七划</p><p class="ql-block">何希克、何成柱、何敬之、何辉燕、</p><p class="ql-block">何庆德、邱 崗、邱 尉、邱子明、</p><p class="ql-block">邱先通、邱会𣁽、邱国光、邱相田、</p><p class="ql-block">余 非、余 明、余 潜、余积德、</p><p class="ql-block">余成斌、余光文、余光茂、余克勤、</p><p class="ql-block">余述生、余品轩、余洪远、余致泉、</p><p class="ql-block">余嗣贵、谷广善、谷景生、邹 衍、</p><p class="ql-block">邹国厚、邹善芳、辛治国、闵学胜、</p><p class="ql-block">闵鸿友、况开田、况玉纯、汪 易、</p><p class="ql-block">汪 洋、汪乃贵、汪少川、汪东兴、</p><p class="ql-block">汪运祖、汪克明、汪洪清、汪祖美、</p><p class="ql-block">汪家道、沙 风、沙 克、沈启贤、</p><p class="ql-block">沈鸿林、宋 文、宋 烈、宋玉琳、</p><p class="ql-block">宋庆生、宋学飞、宋治民、宋承志、</p><p class="ql-block">宋维栻、宋景华、宋献璋、张 午、</p><p class="ql-block">张 英、张 英、张 明、张 忠、</p><p class="ql-block">张 政、张 和、张 挺、′张 钧、</p><p class="ql-block">张 衍、张 锋、张 樵、张 瑞、</p><p class="ql-block">张 冀、张乃更、张力雄、张万春、</p><p class="ql-block">张广才、张子珍、张子明、张云龙、</p><p class="ql-block">张元培、张天恕、张开荆、张开基、</p><p class="ql-block">张太生、张少虹、张中如、张日清、</p><p class="ql-block">张文舟、张文碧、张水发、张书祥、</p><p class="ql-block">张平凯、张正光、张玉华、张世珍、</p><p class="ql-block">张汉丞、张家洛。(98人)</p> <p class="ql-block">0586、何克希 少将</p> <p class="ql-block"> 何克希(1906年1月20日-1982年12月17日)原名和成孝,曾用名何静斋、何国瑞、王耑、何静,四川省峨眉县(今峨眉山市)绥山镇南街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始者与领导者之一。</p><p class="ql-block"> 何克希5岁入学,1919年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进入高中之后,深受学校进步教师王右木的思想影响,萌发了走革命道路的思想。1923年高中毕业后,何克希一心想去北京报考大学。但阴差阳错报考进了四川军阀刘文辉创办的军官传习所。一年多后毕业尚未到期,即被派往夏仲实师先后任副官、参谋、工兵排长等职,继又转入刘文辉在成都新开办的军事政治学校学习。</p><p class="ql-block"> 1929年经车耀先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0年夏,中共四川省委派何克希到重庆交,学习军事知识。两周结业后去万县东川地委工作。</p><p class="ql-block"> 1935年赴上海从事情报工作,成为中央特科成员。1938年,何克希率部深入江南敌后开辟抗日革命根据地。后被派往浙东,任三北游击司令部司令员,1942年被任命为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员、浙东区党委委员,领导创建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直至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10月,何克希先后担任新四军1纵队3旅政委,华东野战军1纵队副司令员、35军政委等职务。1949年4月,率部参加解放南京的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何克希调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委。1950年8月,华东军区组建华东装甲兵司令部,调何克希去任华东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p><p class="ql-block"> 1950年8月,何克希又调任南京军事学院装甲兵司令员兼委员。1953军任南京军事学院装甲兵系主任。1963年9月,何克希调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一年后,何克希被派任农业部四清工作检查组副组长,参加四清运动。1964年底任全国政协第四届特邀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6年11月,何克希奉调任国务院二机部部长助理兼办公厅主任。何克希在二机部工作。</p><p class="ql-block"> 1963年9月,何克希调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一年后,何克希被派任农业部四清工作检查组副组长,参加四清运动。1964年底任全国政协第四届特邀委员。</p><p class="ql-block">1966年初,何克希调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1978年任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茶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2年12月17日18时30分,何克希因心脏病猝发,在杭州逝世,终年7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29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587、何柱成 少将</p> <p class="ql-block"> 何柱成(1911年—1974年)安徽省六安市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 11月参加六(安)霍(山)起义,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 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何柱成在红一军、红四军做基层政治工作。后任红四方面军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巩固发展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多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 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转移至川北。1933年 任红四军营政治委员,后调到政治部从事党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1934年 担任中共川陕省委党校校长。同年冬任中共川陕特别委员会书记。参加创建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反“围攻”作战。</p><p class="ql-block"> 1935年 5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同年10月又随方面军南下川康边。11月任中共大金省委员会副书记。参与领导发动当地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抗日救国宣传运动,支援主力红军转战川康边。</p><p class="ql-block"> 1936年 春改任金川军区独立第一师政治委员。同年秋随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抗日,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政治保卫局红军工作部部长。10月长征到达甘肃会宁会师后,改任红九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何枉成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六八八团政治委员,随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40年2月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一旅政治部主任,后任新一旅副旅长。</p><p class="ql-block"> 1943年 春改任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建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坚持了极其艰苦环境中的敌后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何柱成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十七旅政治委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旅政治委员,皖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皖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率部参加解放中原地区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皖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安徽军区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 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4年 9月因病在济南逝世,享年6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27字)</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588、 何敬之 少将</p> <p class="ql-block"> 何敬之(1904年~1973年12月1日)曾用名何明诚。四川省万县十九区太龙人。</p><p class="ql-block"> 家境贫困,家中有十几口人,仅靠一点水田和几块河坡地的微薄产出来维持生计。尽管如此,何敬之的父亲仍不愿放弃他接受一些教育,因此送他去了一所私塾,虽然在劳动与读书之间摇摆,但他还是勉强学会了一些文字。然而,两年后,生计变得更加困难,他被迫放弃学业,转而务农。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他曾做过杂货店的学徒,经营过小生意。然而,生意不景气,又不得不重回农田。</p><p class="ql-block"> 1927年,国民革命军开始招兵。何敬之并没有准备参军,甚至坚决拒绝,结果被关押在禁闭室里。无奈之下,他最终被迫入伍。</p><p class="ql-block"> 他在旧军队里曾历经程潜部、杨森部、朱培德部,从士兵一路晋升为班长。然而,1929年,他随部队在江西宁都地区与红军交战时,遭到了惨败,最终被红军俘虏。</p><p class="ql-block"> 1929年6月参加红军。193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何敬之历任任江西红军独立二团排长,红六军第一纵队二团排长,红军学校第三分队副队长,红一军团侦察队队长,第二师四团通信主任,师司令部管理科科长。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战争爆发后,何敬 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管理科科长,师直属队供给处处长,师供给部副部长。1942年起任山东军区后勤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成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何敬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第四处处长兼前方后勤主任。1948年任东北野战司令部四处处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司令部第四处处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何敬之历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运输部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部长,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3年12月1日在武汉逝世,享年6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29字)</span></p><p class="ql-block"> 一</p> <p class="ql-block">0589、何挥燕 少将</p> <p class="ql-block"> 何辉燕(1913.12.8.—1991.10.10.)湖北省大悟县呂王镇龙田村何家上塆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何辉燕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11师31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第四军医院政治委员、第12师政治部通信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作战,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8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辉燕历任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一大队三分队队长,第三分校二大队大队长,第七分校一大队大队长,1942年起,先后在延安军政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曾被评为学习模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何辉燕任晋绥野战军第358旅参谋长、呂梁军区第十军分区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十旅成立以后,任旅长、第一野战军第七军19师师长等职。率部参加了卓资山、大同、集宁、保卫延安、临汾、晋中、太原、扶眉、天水、重庆等战斗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何辉燕历历中朝联合铁路指挥局刷局长兼铁道红程第五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川西地区剿匪战斗。</p><p class="ql-block"> 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p><p class="ql-block"> 1957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毕业后任铁道兵某部军长,铁道兵参谋长,大兴安岭铁道会战指挥部指挥,铁道兵西南指挥部司令员,铁道兵副司令员等职。指挥部队参加了包兰铁路、大兴安岭森林铁路和成昆、襄渝等铁路的修建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何辉燕是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一级红星功勋章。</p><p class="ql-block"> 1991年10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3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590、何德庆 少将</p> <p class="ql-block"> 何德庆(1916.—1993.7.7.)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何德庆任鄂豫皖红四军第11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第31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红四军第12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主任郑友山)。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和反“围攻”斗争以及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并三过雪山草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何德庆任八路军129师385旅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校学生队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委员、129师所属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第30团政治委员(团长李德生),八路军河南军区豫西支队37团政治委员(团长胡大祥),第18团政治委员(团长闵学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何德庆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三旅第七团政治委员,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七旅副族长(旅长赵兰田,政治委员周维),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部军政处处长(参谋长缺编,副参谋长温玉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何德庆任解放军第三兵团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川东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云南军区后勤部部长(1952),中国人民愿军后勤部第四分部部长(1952),昆明军区后勒部部长(1955—1970),解放军军政学副政治委员(1972—1977),解放军后勤学院副院长,(1977—1982)兼院务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3年7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8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591、邱岗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邱岗(1913.7.9.—1988.9.)原名邱向汶。辽宁省阜蒙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13年,邱岗出生在阜蒙县阜新镇西关村邱家店一户汉族家庭。当时,他的家庭是一户农商兼营的大地主,有耕地千亩,房屋百间,开烧锅,放利贷,全家30口人,由其伯父掌管家业,邱岗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老二,其父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在济南从事教育工作,并主张子女外出读书,以知识报效祖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邱岗在天津做党的秘密工作,任市委组组干事,1937年参加八路军。</p><p class="ql-block"> 1931年,“9.18”事变后,邱岗和他的兄弟姐妹一起随母亲离开阜新老家到济南父亲身边,从此和地主庭断绝来往。</p><p class="ql-block"> 邱岗在开津南开中学读书时,由于受进步思想及其父亲的熏陶,19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做地下工作。</p><p class="ql-block"> 1936年冬,经经范长江介绍推荐成为《大公报》的一位记者。</p><p class="ql-block"> 1937年,邱岗赴晋察绥抗日前线,採写了大量振奋人心的报道。不久,他去了上海,与范长江等人一同,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新闻组织——青年记者协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邱岗任八路军总部随军记者,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研究员,编辑出了振奋人心的报道,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研究员,宣传部副部长,在五台山创办晋察冀军区《抗敌三日刊》(后改名子弟兵报)后任主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开始后,邱岗随军驰骋在华北战场。先后任晋察冀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华北军区第二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新华社野战分社社长,军委总政治部第二室副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邱</p><p class="ql-block">岗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教育处处长,宣传处处长兼新闻处处长,“八一“杂志社社长,解放军报副总编辑。解放军报社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 他编写的《部队思想教育问答》经毛主席亲自批阅。该书现存北京军事博物馆。他还参与编写了《晋察冀军区军史》。为此,聂荣臻元帅称赞他说:“邱岗是一位好同志,是全军的笔杆子”。</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哥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9月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8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592、邱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邱 尉(1913.—1957.8.19.)原名邱风禄。湖南省浏阳县人。</p><p class="ql-block"> 他出生于浏阳县石港乡邱家老屋,少时家贫,曾做过缝衣工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冬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邱尉任红三军团第五军一师团排长、第六军17团七连连长、营长、红三军团第四师11团侦察参谋。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p><p class="ql-block"> 1937年任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副团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战斗。1936年2月入延安红军抗日大学学习。 1937年1月任红一军团第一师13团副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邱尉任八路军第115师副营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兼弟一支队第三大队大队长,第二团副团长、第三团团长、第一团团长。先后参加了音察冀军区反“八路围攻”、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和北岳1943年“秋季反扫荡“作战。</p><p class="ql-block"> 1944年2月,奉命率部到陕甘边区。</p><p class="ql-block"> 1945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寻二旅一团团长。二旅副旅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副旅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1946年6月,邱尉任察冀军区野成军第四纵队第十旅旅长。期期间,率部转战卢龙、抚宁、昌黎等地。与国民党军作战。</p><p class="ql-block"> 1948年任华北军区第八纵队司令员、1949年1月任第一野战军第65军军长。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邱尉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第20兵团副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51年6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副参谋长。指挥所部参加了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和金城战役。</p><p class="ql-block"> 1954年回国后,任第20兵团第67年军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7年8月19日在青岛挺世,年仅44岁。(在海边被海浪卷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7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593、邱子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邱子明(1914.—1999.3.25.)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工农红军。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邱子明历任红四军11师司令部作战科科员,红一军团二师、一师政治部技术书记,军团直属队俱乐部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邱子明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政治处教育股股长,鲁西支队政治处副主任、苏鲁豫支队20团政治处主任。皖南事变后,仼新四军第三师直属政治处主任。参加了开辟鲁西和苏北抗日狠据地的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中,邱子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政治委员、第一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四野战军39军152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开辟东北解放区的斗争。及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邱子明任广西军区南宁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南宁地委书记,军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历任海军航空兵部政治部主任,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铁道兵副政治委员,工程兵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9年3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7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594、邱先通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邱先通(1911.—1975.9.14.)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高兴镇长径村人。</p><p class="ql-block"> 他出生于一个农户家庭。在青少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p><p class="ql-block"> 邱先通的姨父赖香华是个地下党员,与东固县的游击队有密切联系,在赖香华的说服下,邱先通加入了游击队。1928年1月,共产党在兴国县高兴圩发动了农民爆动,邱先通按照姨父说的“穷人要团结起来同地主斗”的话做,积极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时时事事争先恐后,被群众推选为贫民团主席、催农会主席、乡苏维换代表。经姨父介绍先后于:</p><p class="ql-block"> 1927年7月参加革命,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邱先通任兴国县模范师某团连政指导导员、营政治委员、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总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随中红军主力参加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邱先通历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12大队政治处副主任、11大队政治处主任、第三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乛晋绥联防军教导一旅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邱先通任辽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辽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建国以后</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邱先通任辽西军区副政治委员、辽宁省军区副政治委员、辽宁省军区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务委员、辽宁省军区党委记律检查委员会书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邱先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5年9月14日在沈阳军区总医院病逝,享年6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8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595、邱会魁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邱会魁(1905.3.—1993.6.19.)江西省兴国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1月加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童年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邱会魁的父亲叫邱时更,是个私垫先生,全家人的生活全靠他教书的收入来维持,在父亲逝世后四个月才生了邱会魁,当时生活很团难,靠母亲给人家做生线活来维持,维持不下去的时侯,母亲就带着孩子讨饭或求亲友接济。邱会魁长到12、3岁时,就开始打柴,换些油盐蔌米来度日,14岁时,叔祖母去世后,叔祖父的弟弟把房产变卖了,把邱会魁一家撵出了门,为了生活他只好给人做长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草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6年,邱会魁的家乡来了共产党,在本地密秘组织农会,邱会魁便暗中投入革命。晚上参加活动。第二年革命活动公开了,邱会魁担任了雇农工会大队长,领导农民翻身工作,打土豪,分田地。</p><p class="ql-block"> 1930年12月在兴国县兵站由蔡先元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无后补期)。之后在中央苏区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兴圩老营盘、黎川、杨口、顺昌、高虎脑、万年亭等“围剿”战斗,从战士、班长、排长做到连长。</p><p class="ql-block"> 1933年10月,入红军大学上级班学习。1934年6月毕业后,任红三军团五师15团一营营长,14团管理处主任、13团一营一连连长,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过雪山草地,到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山城堡、曲子镇、东渡黄河等战斗,经受了严竣的战争考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邱会魁于1937年12月任红一方面军独立司令部参谋,不久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部教育参谋,年底任山西灵邱支队支队长。该支队编入主力后,1938年3月,调尉县组织冀南游击队。1942年下半年,入延安抗大学刁。1943年2月转入中共延安党校十支部学习直到抗战胜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党中央发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指示,为了创建东北根掂地。10月,邱会魁在完党校毕业后,分配到东北,先任延边分区和龙支队队长,不久又调延边当区任副司令员。安图剿匪结束后,任吉林军区24旅副旅长。1947年3月任吉东军分区副司令员。1948年3月任吉林军区参谋长兼警备司令员。1949年1月,自吉林军事部部长。参加了三下江南(松花江)、四保临江、老爷岭等战斗和围攻吉林长春的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邱会魁任东北军区人民武装部部长,沈阳军区司令部动员处处长,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邱会魁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65年11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3年6月19日在沈阳逝世,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9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596、邱国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邱国光(1918.—2001.2.4.)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战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争时期,邱国光历任红一方面军供给部会记、文书、供给员、科长、卫生部供给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战争爆发后,邱国光历任八路军115师野战医院院长、山东军区卫生处处长、卫生学校队长、卫生部供管主任、山东军区司令部管理科科长、参加了平型关、广阳等战役战斗和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邱国光历任辽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后勤部部长、辽东军区兵站部部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第三分部部长、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后勤部部长等职。参加了四保临江、1947年东北夏季攻势作战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作战、辽沈、平津、宜沙、渡江、衡宝、广西等战役战斗中的后勤保障和组织领导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邱国光历任第13兵团兼广西军区后勤部部长、广西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广东军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华南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央对外贸易华南地区副特派员、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61年毕业于军事学院速成系,随后担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 邱国光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p><p class="ql-block"> 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荣</p><p class="ql-block"> 2001年在广州逝世,享年8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75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597、邱相田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邱相田(1916.——1984.8.20.)福建省上杭步溪乡人。 </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农民运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由地方转入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邱相田任少共上杭县委训练处处长,组织部部长。少共岩水杭特委组织部部长,新汀杭县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青年部副部长。中共杭岱县委代理书记。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邱相田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苏皖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北方指挥部第三纵队八团政治委员,新四军军部特务团政治委员,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政治委员,中共浙东区四明地委书记兼四明自卫总队队长。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邱相田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三旅七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旅副政治委员,第三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邱相田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0军60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孟良崮、淮海、渡江、京沪杭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 在淮海战役中,邱相田任华东野战军一纵三师政治委员,三师的任务是夺取朱小庄,罗河堤、丁枣园、切入邱清泉、李弥兵团结合部。三师迅速组织夺取了朱小压,但在罗河堤遇到敌第五军的顽强低抗,三师伤亡甚大,第五军和整74师,新一军、新六军、18军是蒋介石的五大王牌军,在河堤两侧岸布下了秘秘麻麻的雕堡群,罗河堤攻不下来,就无法切断邱、李兵团兵联系。</p><p class="ql-block"> 邱相田和师长陈廷使用了预备队,终于有一个营占领了二百米的堤坝,敌军立即展开反扑,直到展开白刃格斗,五军先后使用了火焰喷射器和毒瓦斯,三师一直守住了突入的阵地。</p><p class="ql-block"> 此时,华野兄弟部队已基本上打烂了敌人的防御体系,陈廷和邱相田立即变更步署,继续以部分部队吸引、牵制罗河堤岸和丁枣园的敌人,暗中将主力转入迫近作业,突然打破了黑夜行动的规律,在白天向敌发起攻击,歼灭守放一个团,在三师强力的钳制形势下,敌五军45师要求三师派人接冾谈判。</p><p class="ql-block"> 邱相田派七团的宣教股长去4师阵地淡判。邱相田指示,只有立即亭止低抗,并在半夜三点钟以前全部放下武器,才保证他们的安全,但根本说不上“起义“二字。敌45师只好向三师投降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邱相田是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p><p class="ql-block"> 1984年8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6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598、余 非 少将</p> <p class="ql-block"> 余 非(1912.8.—2001.4.25.)原名余镜波。湖南省平江县城关镇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五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了两沙攻打长沙的战斗。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余非历任战士、宣传员、红军三团二师政治部组织科统计干事、青年科科长、红四师11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俱乐部主任、红四方面前总政治部文娱科科长、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余非历仼八路军129师358旅77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八路军留守兵团718团政治委员、八团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供给部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守黄卫河和山西等地的游击战以及大生产运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余非历任晋冀鲁豫解放区七纵队21旅副政治委员、19旅副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新兵总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野战军司令部军政处处长,第二野战军军政处处长等职,参加了定陶、挺大别山、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余非历任西南军区司令部航空处处长、西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武汉军区空军政治委员等职。为康藏高原不断开辟新航线,为解放西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发扬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探索和指导部队建设,为加强空军部队建设,顷注了大量精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余非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等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授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64年离职修养,1982年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p><p class="ql-block"> 2001年4月25日在武汉逝世,享年9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2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599、余 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余 明 (1914.8.—1990.2.6.)原名余嗣明。安徽省金寨县双河区桃岭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参加了儿童团,并任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春,余明在家乡参加了立夏节起义,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1月参加红军。1932年1月,随部队编入红25军74师,任红25军通信员,同年10月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在鄂豫皖边区三年游击战时期,历任光山县便衣队政治指导员、鄂东北独立团手枪队政治指导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鄂豫红军和地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四支队。余明先后任任新四军第四支队九团二营六连政治指导员、团团总支书记、第七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参加了庐江、无为讨伐战、椿树岗伏击战、古城集伏击战和讨伐国民党顽固军韩德勤部的半塔集战斗。</p><p class="ql-block"> 后任新四军四支队四旅第12团政治委员,他指挥12团在肥东戴桥歼灭了桂系顽军两个营。</p><p class="ql-block"> 1942年12月,调任第16旅16团政冶委员、率部到淮南津浦路东地区开展抗日反顽斗争,在仪征以北消灭国民党两个营。1943年10月,16团开赴皖江地区,协同巢芜地区的第七师部队在磨盘山打退了国民党顽军四个团的进攻,活捉敌支队长郑其昌,消灭一千余人。</p><p class="ql-block"> 1944年8月,16团协助新四军沾江支队在周家大山战斗中,重创国民党顽军528团,歼灭300余人。1945年6月,余明任新四军19旅政治部主任。率部在皖中地区发动了望城岗、运漕、雍家镇等战斗,歼灭了这带地区的日伪军,11月,19旅奉命北上,在鲁南临城的东沙沟镇歼灭拒降的日伪军4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7月,19旅南下淮北地区,协助兄弟部队作战,在朝阳集战斗中配合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军69师92旅全部及60旅一部。共5千余人。12月,配合苏北战场,参加了涟水保卫战,接看参加鲁南战役、莱芜战役,他们旅都立新战功。</p><p class="ql-block"> 1947年,余明历任山东野战军第七纵队21师副政治委员,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担任阻击徐州援敌任务。其后参加了南麻临胸、胶河和兖州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8年7月,余明任第13纵队39师政治委员,9月,参加了济南战役,11月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3月,余明任第十兵团31军93师政治委员。4月,进军福建,先后参加和指挥了连江、福州、漳州、厦门等战斗。福建解放后余明兼任漳州地区剿匪委员会书记,在他的指挥下肃清了该地区的残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上以后,1951年,余明历任21军政治部主任。1952年10月,至195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军副政治委员。1952年1月当选上海市政协委员。1979年当选安微省第四届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8月1日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0年2月6日在合肥逝进,享年7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31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00、余 潜 少将</p> <p class="ql-block"> 余 潜(1917.12.—1991.8.15.)原名余焕堂。河南省滑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北平(今北京)做秘密革命工作。参加了“一二.九”学生。,1939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6年4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汇文党支部组织委员、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青年学生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余潜在学校读书时,就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北京爆发了“一二.九”学生动运,他是汇文中学游行队伍的组织者之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余潜参加了八路军,逐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他参加了挺进鄂豫皖。1938年冬,调任河南省遂平县嵖岈山职业中学训教主任,不久,奉新四军确山留守处指示,随李先念到武汉外围创建敌后抗口根据地。后任信阳挺进工作团连政治指导员,新四军鄂豫皖突击队营政治教导员,第五师三团特派员,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政治处主任,抗大第十分校警卫团政治委员,分校政治处副主任、主任,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鄂豫皖边区指挥部副政治委员等任职。参加了新街、浠水、应城等战斗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制后,1945年11月,余潜任中原军区15旅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桐柏战役。独立第二旅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34旅政治部副主任。1947年8月,进军大别山时,因筑固队成绩显著,曾立大功。后任武汉独立旅政治部主任,中原军政大学分校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积国成立以后,余潜历任21步兵学校政治委员,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主任,训练部副部长。政治部主任,1970年任四川省军区政治委员,1980年任武汉军区后勤部顾问。</p><p class="ql-block"> 1983年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1年8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6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01、余积德 少将</p> <p class="ql-block"> 余积德(1916.—19811.24..)(祖籍湖北省麻城市木子店镇大堰河村)今安徽省金寨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余积德任红25军73师218团宣传队队长、红31军第91师地方工作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山城堡等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余积德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特派员,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响堂堡战斗,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余积德历任太行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第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安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参加了上党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余积德历任平原军区安阳军分区副政冶委员,华北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2年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政治部主任,志愿军炮兵政治部主任。荣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1956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任福州军区炮兵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1年1月24日逝世终年6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3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02、余成斌 少将</p> <p class="ql-block"> 余成斌(1911.—1978.)河南省固始县城郊乡周集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 自幼在家读书。放牛。由于家境贫苦,13岁就外出谋生。在正阳县一家饭店当学徒,因抗议虐待被开除。后在固始县培荣学堂当杂工。结识了中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陈初阳,开始接受革命思想。</p><p class="ql-block"> 1927年夏。固始地方革命兴起,余成斌参加了农民协会,受陈初阳派遣到固始西区民团总局,以当兵为掩护,从民因中运出步枪五支,后在组织团丁反对官长克扣粮饷斗争中暴露身份,便携带短枪三技潜离。按照党组织指示,他带领本地农协会员举行武装暴动,创建游击中队。次年七月余成斌带领带领游击中队,参加商(城)固(始)结合部陈集农民武装暴动,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余成斌任固始县游击大队中队长、大队长、县独立团副团长、川陕省保卫局秘书长、独立团团长、红四方面军独立二师参谋长、西北保卫局特务大队政治教导员、执行科科长。参加了创建鄂豫晚、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两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2月入延安抗大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成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余成斌历任八路军129师军法干事、东进纵队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冀南军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参加了巩固和扩大冀南抗日根据地反“扫荡”、反顽斗争和著名的百团大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余成斌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冀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十纵队政治部副主任、桐柏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战军58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创建中原解放区的斗争和淮海、渡江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余成斌历任河南省军区许昌军分区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干部管理部副部长、鄂西军区司令员、广西军区副司令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余成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8年病逝于广州南宁市,享年6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2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03、余光文 少将</p> <p class="ql-block"> 余光文(1902.11.8.—1985.12.2.)又余效书,化名吾必成。湖南省平江县三市镇人。</p><p class="ql-block"> 1925年加入湖南平江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参加农民运动。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鄂边秋收起义。并编入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余光文历任湘鄂赣独立师传令班班长、平江东一区苏维埃政府保卫队队长、平(江)修(水)通(城)游击队副队长、红16军七师传令班班长、平江县苏维埃政府保卫队机枪排排长、连长、湘鄂赣独立二师机枪连特派员、连政治指导员。红18军44团特派员、54团特派员、52团特派员、红17师特派员、红军团模范师特派员、红六军团保卫局局长兼侦察部部长、红六军团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开辟湘鄂赣、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民抗日战开争始后,余光文历任晋察冀军区锄奸部部长、参加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反“扫荡”作战和百团大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余光文历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副官长、司令部管理处处长、华北军区司令部第四处处长、参加了平津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余光文历任公安部第18局局长、公安部办公厅主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务部部长、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余光文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2年1月3日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5年12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73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04、余光茂 少将</p> <p class="ql-block"> 余光茂(1915.12.12.—1998.1.7.)江西省崇义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10月参加少先年先锋队。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10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5月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余光茂参加红军后,在在崇义县独立营三连当战士、八月编入红8月编入红三军21师32团任班长、入军团教导队学习,结业后回原连队任班长、1934年在温昌保卫战中,他的排长负伤,他便主动站出来指指全排继续战斗。战斗中负伤,伤愈后,任排长。10月随中央主力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到达遵义后,任5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桐梓、遵义会战和土城之战。不久,任红三军团第13团连党支部书记、第11团机枪连政治指导员,到达陕北后,奉命与十几个连排干部支援陕北根据地组训新兵,任新兵三连政治指导导。1935年底,任红28军三团四连政治指导员,1936年上半年,任中央警卫团一连政治指导员。6月入延抗日军政大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民抗战爆发后,余光茂历任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政治处宣教股股长、1938年春,任第三支队二营政治教导员、随部开赴铜陵、繁昌地区,对日作战。1939年春,任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第四路一支队支队长。9月,任新四军挺进纵队营政治教导员,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1940年1月,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一纵队一旅三团政治委员。1941年1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四师第一旅三团政治委员。1942年三月,任泰东独立团团长、东台独立团团长。1944年4月,任苏中军区持务第二团团长。参加了郭村保卫战、半塔集、马家集、宜陵、黄桥、和尚店、泰北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4月,余光茂任苏浙军区第四纵队第一支队支队长。率部参加了天目山第三次反顽斗争。8月,随江南新四军北撤至涟水,任新四军第一纵一旅二团团长。</p><p class="ql-block"> 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旅二团团长、旅参谋长、第一师参谋长、1948年起,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11师副师长、第12师副师长。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30军89师师长。参加了宿北、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余光茂在解放上海战斗中,指挥了沙川、南汇、高桥等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余光茂历任师长。1950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89师师长、20军副参谋长、第二参谋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和第五次战役。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后,1953年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毕业后,任20军副军长兼参谋。第一军副军长、军长。1965年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1970年12月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余光茂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花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3年3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98年1月7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135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05、余克勤 少将</p> <p class="ql-block"> 余克勤(1913.5.20.—1988.9.14.)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吴上楼村人。</p><p class="ql-block"> 他的家㡹是一个雇农家庭。八岁时,由于生活所迫,姐姐送给人当丫头。为保护妹妹,弟弟不被送人。自己主动要求到地主家放牛、当长工。从此在地主家受尽欺压和剥削。</p><p class="ql-block"> 1929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不久即参加了“商南暴动”,暴动后,部队改编为商城独立连,并屡战屡胜,后扩编至营,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青年团,1933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任王树声军长的警卫员。不久改任警卫团交通队一排排长。</p><p class="ql-block"> 1934年8月,在雨夜执行任务中,从马背上摔下来,头部受重伤,从此留下脑荡后遗症。不久又因所喂战马由于饮水过多而涨死,险被张国涛处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余克勤历任红25军第73师排长、红31军交通队排长、第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区队长、连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余克勤任第三旅七团团长、陕北公学支队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弟一分校营长、冀鲁豫军区独立纵队(赵谭)支队参谋长、和司令员赵基梅、政治委员谭甫仁率部转战于磁县、林县一带。1940年赵谭支队改编为新编第三旅七团团长,在盘丘山战斗中,釆用“牵牛“战术,歼灭日军100多人。后转战湘西南。屡战屡胜。</p><p class="ql-block"> 1941年,任教导第七旅副旅长、旅长。1944年,率南下大队进入豫东,攻打民权县杨城据点,歼灭伪军300人。1945年任水东军分区司令员。在太康以西歼灭1000人。他指挥欧阳岗战斗。歼灭日军80人,伪军600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余克勤任晋鲁豫军区第五(鲁西南)军分区司令员、第三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华北军区独立第二旅旅长。参加了济南、淮海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余克勤历任平原省湖西军分区司令员、68军副军长,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第八步兵学校校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9月14日在洛阳病逝,享年7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6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06、余述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余述生(1915.2.28.—1993.8.9.)曾用名余淑慎。河南省新县泗店乡人。</p><p class="ql-block"> 余述生七岁丧父,家境日渐贫困,只读过三年小学。12岁参加童子团,担任过分队长、中队长,率领儿童团站岗放哨,送信,盘查行人,参加打土豪分由地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1927年加入少年先锋队,后参加游击队。1930年6月,随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11师32团3营九连战士、红十师28团二营通讯员。1931年冬,在张国焘“左“项肃反中,在部队开展清洗地主、富农运动中,因团部有人说余述生把富农成份隐埋被清洗回家。余述生持区、乡人民政府证明,确属中农成份的信件。返回部队。被编入红25军73师217团三营九连。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师团委员、宣传队队长、红31军政治部组织干事。懋功县官寨游击队指导员,西康雅安独立团政治委员、红31军教导营二连政治指导员、政治部军事栽判所干事、卫生部党支部书记。参加了光山县大山寨、潢县豆子店战斗和苏家埠战斗。 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途中经湖北枣阳新集、陕西漫川关、徬徨镇等战斗。1933年2月,随副团长潘友清率领的一个连突入四川省南江县的大河口、太平山一带,袭击敌人时,反被国民党田颂尧部四个团的兵力包围,激战两昼夜,最后弹尽粮绝。在突围中,余述生克服种种困难,将身负重伤的副团长救出,受到全团军人大会的表杨。之后,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余述生历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政治处组织委员、织织股股长、副主任、直属队党支部支书记,第18集团军野战供给部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参加了阳明堡火烧日军24架飞机的战斗,白晋铁路破袭战和百团大战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余述生先后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卫生部政治委员、第18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临汾、运城、晋中战斗和解放太原、陕西扶眉、成都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以以后,余述生历任川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委员,四川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p><p class="ql-block"> 余述生1954年当选为成都市和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头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破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3年8月9日在成都逝世,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 余述生有回忆灵《夜袭阳明堡》、《翻越巴山》存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选118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07、余品轩 少将</p> <p class="ql-block"> 余品轩(1906.—1981.9.20.)安徽省六安市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余品轩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二十八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第九军二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鄂豫革命根据地第一次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西征转战,川陕革命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斗争,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及西路军艰苦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余品轩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营长、独立团副团长、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东进纵队第二团政治委员、新编第七旅二十团副团长、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参谋长、豫西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余品轩历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二旅政治部主任、二旅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第六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原突围和淮海、渡江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余品轩历任河南军区南阳军分区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兵役局局长、河南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1年9月13日在逝世,享年75岁。</p><p class="ql-block"> 2016年12月3日他和夫人王凤芝女士安置在河南福寿园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6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08、余洪远</p> <p class="ql-block"> 余洪远 (′1907.—1991.10.5.)陕西省西乡县高川乡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9年11月,余洪远至四川省通江县洪口镇做工,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到通江洪口。当晚由余洪远引路,红军打下了洪江镇。三天后,他被吸收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看代表洪口镇党组织,出席了在通江召开的川陕第一次党代会。被选为川陕省党委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余洪远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政治部宣传员、中共巴州县委书记、川陕省委组织部长、川陕省政府保卫局长、副主席、中共四川省委军事部部长、甘肃临时政府财贸粮食部都长。参加了创建筑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3月,余洪远随红四方面军主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抗日战争开始后,余洪远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中共陕西省委遣余洪远为中共陕南特委(后改名为汉中地委)任地委书记、在汉中地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11月,任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八路军守备兵团警一旅政治部副主任。余洪远历任太行军区独立第二旅政治委员、1940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在解放战争中,余洪远历任太行军区独立第二旅政治委员、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26旅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15军政治部主任。先后参加了豫北、豫西、淮海、渡海、进军西南和四剿匪等战役和战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余洪远吗任川南军区政治部主任、西南军区炮兵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炮兵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副丶政治委员、顾问等职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获章。</span></p><p class="ql-block"> 1991年10月5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1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09、李致远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致远(1907年—1978年1月23日)江西省雩都(今于都)县桥头乡朱屋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致远历任粤赣军区独立第三师八团政治处干事,连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中央军委总卫生部训练队队长。参加了苏区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致远先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一支队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邓宋支队第七团政治委员,挺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致远先后任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军区独立第八旅政治委员,晋察冀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旅政治委员,第二十兵团二0三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河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副军级、志愿军)。</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8年1月23日,因病在石家庄逝世,享年7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7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10、余致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余致泉(1916.8.—1977.)原名余大赢。江西省吉水县富滩乡南团茅园余家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余致泉的家庭是一户极其困苦的人家,他原名川余大瀛,加入红军后,因没有文化,“瀛”字难写,部队领导帮他改名“余致泉”。</p><p class="ql-block"> 幼年时,父亲早逝,母亲被迫改嫁。余致泉沦为孤儿,在乡间村落乞讨一段日子后,伯父找回,把他抚养长大。在极端困难的磨难中,他炼出了胆大。不畏苦累的倔强性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富滩乡属于工农红军活动的活跃区域,16岁时,余致泉就加入了共青团,1933年参加工农红军,在黄公略独立团当战士,参加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红六军团第18师53团排长、连长,1933年11月,随红二、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1936年秋到达陕北,12月入延安红军大学(后改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余致泉从抗大毕业后,奉命率领部分新学员赴山西汾阳县。创建抗日根据地,一年之后,拉起了百余人的抗日队伍,自任大队长。后编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他任连长。1938年10月,在延安八路军120师358旅七团仼营长。1941年至1943年先后率部参加了大中店、何家庄两地的战斗。1945年1月,任358旅78团副团长,战斗在黄河两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余致泉率一个团出山西,步行至辽宁。1947年10月,余致泉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独立团团长,参加了四平、临江等地的战斗和辽沈战役。随后他又参加了平津战役。接着又参与围攻北平的军事行动,</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打响后,余致泉所在的第四野战军从武汉打到湘桂边界的衡阳宝庆地区,参与了解放全广西的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余致泉奉命率部赶赴广西西部,进行剿匪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剿灭匪特等8000余人。圆漏完成了任务。</p><p class="ql-block"> 1951年7月,升任弟13兵团某师副师长兼参谋长。1952年10月,己滿36周岁的余致泉以“老红军”的身份入南京军事学院速成班深造,毕业后任54军11师师长。驻守在西部边陲。1958年西藏上层反动头目判乱,余致泉奉命率部进驻甘南,承担甘南平叛任务。又后赶赴西藏参与平叛斗争,平叛结束后,他历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后勤部部长。他还参与指挥过1962年中印边界反击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7年逝世,仅年61岁。</p><p class="ql-block"> 电影《乌龙山剿匪》就是以他剿匪斗争为原型编写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之共112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11、余嗣贵 少将</p> <p class="ql-block"> 余嗣贵(1913.10.—2000.10.17.)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人。</p><p class="ql-block"> 他的家庭很贫困,没有上过学。1929年,余嗣贵的家乡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随后以起义武装组为基础,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32师。各地的农民赤卫队秘由密组织转为公开活动。余嗣贵加入了少年先锋队。</p><p class="ql-block"> 1930年9月,佘嗣贵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地方武装,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10月,余嗣贵被编入红15军第三团三营任战士,后调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教导队任班长、排长。第30军88师264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四方面军卫生部附属医院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余嗣贵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卫生处政治指导员、直属警卫营政治教导员、冀中军区警备二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五师15旅43团政治委员。参加晋察冀边区反“顽“斗争、“百团大战“,反“日寇五一大扫荡“等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后,余嗣贵任豫西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河南军区信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他转战南北,在建设地方革命武装,剿匪反霸斗争中支授渡江作战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余嗣贵在河南军区信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兼政治部主任、河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河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78年6月,任武汉军区后勤部顾问。他为我军的后勤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1981年6月,按正军职待遇离休。1985年5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享受副兵团级待遇。</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0年10月17日在武汉病逝,享年8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8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12、谷广善 少贵</p> <p class="ql-block"> 谷广善(1909.6.26.—2007.7.4.)又名谷东平。河北省高邑县人。</p><p class="ql-block"> 幼时父亲亡故,7岁入高邑县南关美国基督教协会办的同仁小学读书,10岁,因母亲担心远离她,中断学业。</p><p class="ql-block"> 1924年,到磁县盐务统领公馆当杂役。1925年到冯王祥部当医兵,先后晋升为看护生、司药生、看护长、军医。</p><p class="ql-block"> 1931年,谷广善任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25师74旅2团军医。参加了宁都暴动。随后参加红军。</p><p class="ql-block"> 1931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历任红15军团卫生科科长、红44师卫生队队、红13军38师卫生队队长、39师卫生队队长、少共国际师卫部部长、用一月时间,采用偏方,治愈全师4000官兵所患疥疮。红一军团野战医院卫生所所长、红一师卫生部部长、红二师卫生队队长、红军团卫生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进入抗日战争时期,谷广善任八路军115師卫生部部长,山东省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谷广善历任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部长等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了立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谷广善历任人民空军首任后勤部部长、他领导空军后勤部制定了空军供给标准,接收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机场54个,整修和扩建机场68个,组建了75个修建大队,后任修建部部长、国防部五院副院长、1975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6月任顾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谷广善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75年6月退居二线。</p><p class="ql-block"> 1990年1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郧章、二级独立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11月,央央决定他享受国家部长级待遇。</p><p class="ql-block"> 2007年4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5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13、谷景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谷景生(1913.7.—2004.11.28.)山西省猗氏(临猗)县北景乡罗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革命活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一二九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1933年任《反帝新闻》主编,抗日同盟军团政治委员。1934年至1935年他先后担任共产主义青年团北平市委书记,北平左翼同盟书记兼“左联书记”,组织左翼文化活动吸引更多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p><p class="ql-block"> 1935年,谷景生任北平临时市委书记,他与市委其他同志于12月9日组织发动北平大、中学校数以千计的爱国青年,提出反对“华北自治、“争取自由”平等六项要求和“打到日本帝国主义”、“打到卖国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口号。掀起了全国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巨大潮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谷景生历任山西省青年抗敌决死队弟一纵队民运部部长,太行区委城工部部长。榆武祁工委书记等职。积极开展反封锁、反蚕食、反“清剿”、反“扫荡”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 </span></p><p class="ql-block"> 进入解放战争后,谷景生历任中原野战军九纵政治部主任,洛阳、郑州市委书记、二野15军政治委员、曾率部突破黄河天险,开辟了豫西根据地,率部参加了淮海、渡江、广州、广西战役。并赴川滇黔三省剿匪,后兼任昆明市委书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3月,谷景生任志愿军政治委员,与军长秦基伟率部开赴朝鲜战场,参加了五次战役,在上甘岭战役中,取得大捷,部队先后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空军党委第二书记、副政治委员、国防部五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81年2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弟二书记兼吾鲁木军区政治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治委员、第一书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谷景生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七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治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级二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4年11月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0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14、邹 衍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邹 衍 (1915.11.—2022.4.1.)原名邹行桃。江西省兴国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邹衍历任学员、宣传员、通信员、警卫员、青年干事、班长、副科长、科长、局长等职,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多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中,邹衍历任学员、组织干事、保安处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百团大战和反“围剿“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 </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邹衍历任支队副政治委员兼团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牡丹江军区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加了上党、辽沈、平津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邹衍历任中央公安纵队政治委员兼公安第一师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公安军副政治委员、公安干部学校政治委员、沈阳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等职,顾问。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为部队的革命化、正规代、现代化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邹衍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第十一次全国代大会代。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列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1日20时20分在沈阳逝世,享年10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5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15、邹国厚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邹国厚(1908.—1999.9.18.)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区周家墩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7年参加参加著名的黄麻起义,后编入中国农红军,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士地革命战争时期,邹国厚历任红四方面军红一军1师3团机枪营班长、红四军11师33团排长、连长,3团营长、副团长、红31军91师77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成争爆发以后,邹国厚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团长、新七旅副旅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历诚、林县等战斗和日寇多次、“围剿”和反顽反“蚕食“斗争。后任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新四旅副旅长。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进入解放战争后,邹国厚随部队挺进大别山,任鄂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参与开辟了桐柏解放区的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邹国厚任河北省军区邢台军分区司令员、河北省公安总队总队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河北省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公安部队建设做出了崇高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9年9月18日因病在天津市逝世。享年9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3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16、邹善芳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邹善芳 (1912.—1990.11.7.)河而省光山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邹善芳任红四方面军第11师33团营政治教导员、副营长、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邹善芳任山西省昔阳县游击第一大队政治委员、八路军129师385旅营政治教导员。左权县子弟兵团政治委员,第385旅干部轮训大队大队长,太行军区决死第三纵队兼第三军分区决死九团团长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太行山区反“扫荡“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邹善芳任华北军区独立第五旅旅长,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晋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华北军区独立丿。第五旅旅长等职,参加了邯郸、太原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邹善芳任河南省军区商邱军分区司令′丶%1河南南南\军分区司令员、河南省公安总队总队长、河南省南阳军分区司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p><p class="ql-block">′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0年11月7日在河南郑州病逝。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3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17、辛国治 少将</p> <p class="ql-block"> 辛国治(1921.—2013.7.22.)河北省黄骅人。</p><p class="ql-block"> 1937年参加本地抗日救国会第十一分会。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辛国治历任秘书、连政治指导员、股长、科长、军分区政治处副主任、主任等职。参加了旧军山、盐山、夹河、临邑、平原、徒孩河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辛国治历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了周张、潍县、济南、淮海、渡江、淞沪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辛国治历任师副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公安部队政冷部副主任,上海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室传部副部长、青年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海军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等职。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辛国治是第四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皮。</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3年7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山东青岛逝世,享年9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6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18、闵学胜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闵学胜(1914.1.29.—2003.3.12)又名闵学圣。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镇紫云闵家河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共青团转为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闵学胜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10师29团连长。1934年仼红31军93师279团司令部侦察股股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和,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反“三路围攻“和二万发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后,闵学胜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营长,团参谋长、旅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太岳军区18团团长、1944年任河南省军区伊洛军分区司令员、新四军第五师15旅旅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闵学胜历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三旅参谋长。1947年任陕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陕西军区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第12纵队35旅旅长、晋冀鲁豫军区独立三旅旅长。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17军师长。参加了中原突围、豫东、破击平汉、陇海路、淮海、渡江、西南等战斗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闵学胜历任铁道兵师长。1952年任志愿军铁道兵新建指挥所副司令员。1955年起,任铁道兵后勤部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参谋长,第二参谋长、参谋长。1969年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后任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闵学胜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局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3年3月12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4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19、闵鸿友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闵鸿友(1913.12.—1985.12.29.)曾用名闵宏友。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余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黄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闵鸿友1929年参加赤卫队,编入中国农红军。任红25军73师28团连长、师特派员、红四方面军31军91师营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私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闵鸿友任抗日军政大学5大队分队长、八路军总政治扩兵队队长、冀中军区第一军分区营长、晋察冀军区第八支队17团团长。 1943年率部从冀中调至晋西北,任晋绥军区第三军分区17团团长。参加了晋西地区反“蚕食”、“挤敌人”斗争和大反攻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闵鸿友历任晋绥军区独立第三旅17团团长、副旅长、第一野战军三军七师19团政治委员、九师副师长。参加了晋北、太原和进军大西北的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闵鸿友历任第三军师长、甘肃省军区酒泉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后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陕西省政协副主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闵鸿友是中国共产党弟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陕西省政协副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5年12月29日在西安病逝,享年72岁。</p><p class="ql-block"> 闵鸿友有作品《南龙岗战斗》、《光辉的里程》存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7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20、况开田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况开田(1912.—1983.1.3.)江西省莲花县升坊乡长岭村人。 </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况开田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庭。从小随父母参加农业劳动。1925年13岁:时,赴县城学徒,1928年6月,井岗山红四军29团攻克莲花县城,赤化莲花全县,成立苏维埃政府,接着农民协会等革命群众组织也相继建立。</p><p class="ql-block"> 1930年3月,况开田以学徒工身份,参加了莲花县总工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况开田任红三军团特务营政治处宣传员、红一方面军供给处财务科会计、副科长和会计副科长、科长等职。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三支主力会合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供给财务处第二科科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况开田任八路军路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供给处处长、晋徐冀军区供给部部长、后勤部部长兼供给部部长。参加了晋察冀军民反“扫荡”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中,况开田历任晋祭冀军区供给部副政治委员、晋察冀野战军后勤指挥所主任、解放军第19兵团后勤部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绥远、太原、兰州等地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1年,况开田参加了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六分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第三分部政治委员、志愿军后勤部财务部部长。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军事学院。′后历任济南军区后勤部第一副部长、济南军区司令部顾问、济南军区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况开田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什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3年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7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21、况王纯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况玉纯(1913.—1989.4.18.)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1月,投身革命队伍,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况玉纯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四军10师30团营部书记,团政治处秘书长,第30军88师政治部秘书长。89师264团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反“三路围攻”,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四军(四路军)西征失利后,他因负伤被俘,与敌人进行了坚决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 抗日战争爆发后,况王纯先后任八路军19师第二兵站站长,129师骑兵团教育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团长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况玉纯先后历任冀鲁豫军区第九军分区副司令员,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21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7军49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平汉、定陶、巨野等战役战斗。以及淮海决战、挺进西南等作战。</p><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14日,况玉纯政治委员率部解放了瓮安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况玉纯先后历任中共贵州省独山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国家建筑工程部特种工程局副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副部长,后方工程建筑部副部长,营房管理部政治委员,营房部部长,后勤枚术装备研究院政治委员,他长期担任国家、部队建筑营房和后勤技装备科研究部门领导职务,以卓越地组织指挥才能,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各项任务。</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9年4月1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7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22、汪 易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汪易(1916.—1995.2.13.)原名王善德。四川省阆中市水观镇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在红九军政治部当宣传员,后调到红四方面军总部政治部作抄写工作,他还在川陕省委从事宣传工作。中共陕川省委武装宣传队队长,中共金川省委武装宜传大队大队长,西北局交印科科长。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斗争,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奉调到陕甘宁省委,担任文印科科长,省委秘书长。1938年,汪易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40年,汪易历任王守道的秘书,王道道当时是中共中央秘书长,1940年,他还曾管理警备旅在关中炼铁厂,任厂长兼政治委员。在中央党校当过一段时间教员。1941年,汪易任警备一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1945年,警备一旅编入南下支队,汪易随文年生南下至河南,日本投降,改去东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1945年,汪易在东北历任热辽纵队供给部副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八纵队供给部政治委员,军区供给部部长等职。曾在承德、赤峰、热东、热辽广大地区战斗工作了三年。在热可冀东开办农牧场、皮革厂、他曾指挥1oo多辆马车和汽车从事商运输,为冀热辽军区、热辽纵队部队作战提供了后勒保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汪易历任第四野战军45军133师政治委员,45军政治部副主任,后任第12兵团师政治委员。1952年,133师调归46军建制,王湯任46军133师政治委员,同年随46军133师入朝作战,在朝鲜战场上升仼46军政治部主任。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54军副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司令部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矛得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5年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52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o623、汪 洋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汪 洋(1920.—2001.4.17.)陕西省横山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7年奔赴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后被这送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投身抗日战争。</p><p class="ql-block"> 参军后,汪洋先后仼副排长、干事、副连长、参谋、副团长、团长、支队参谋长等职。参加了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反扫荡“和抗日游击战。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开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以及五连庄、秦圩西、叶圩子、石塘、淮阳等数十次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汪洋历任东北民主联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和东北军区警卫师师长等职,参加了靠山屯、昌图、彰武、沈阳、平津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汪洋历任师长、副军长,沈阳军区副司员兼参谋长,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随部队道批入朝参战。</p><p class="ql-block"> 在建国后的整个建设时期,他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没、为保卫祖国的尊严和安全,为发展中国国防尖端科研事业做出了努力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汪洋是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4月年4月1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1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24、汪乃贵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汪乃贵(1905.—1991.6.6.)安徽省金寨县人。</p><p class="ql-block"> 他是打铁工人出身,曾参加农民运动,任乡赤卫队中队长。</p><p class="ql-block"> 192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四军。历任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团长,他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过三个师的师长。1933年,他28岁时,是第四方面军主力军红四军的十个主力师长之一,当时红军有三个师,另两个师的师长分别是11师师长陈再道(上将),12师师长张才千(中将)。</p><p class="ql-block"> 1933年,汪乃贵任红30军90师师长,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百百大团。1944年入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11月随八路军南下支队挺进湘粤边,后任湘赣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新四军第五师13旅副旅长,参加了开辟湘赣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中原实围。</p><p class="ql-block"> 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35旅旅长,先后参加了宿县、涟水、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后任赣东北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汪乃贵历任贵阳警备区司令员、公安第八师师长、贵州公安总队总队长。</p><p class="ql-block"> 1954年11月至1964年5月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一级八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1年6月6日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2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25、汪少川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汪少川(1915—2002.6.17.)安徽省金寨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家乡土地革命暴动,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皖西北赤卫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汪少川在地方从事少共工作,任红27军班长,红25军营部文书、团支部书记、秘书、武功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中共黄岗中心县委书记、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暴发后,汪少川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手枪团政治委员、所部攻打无为县襄安镇时,敌保安大队龟缩到该镇东侧的一个预先设防好的大庙里。汪少川带了团部的一名参谋和两名警卫员,把生死置亍度外,近入大庙劝降,兵不血刃地将敌保安大队降服。后任抗日游击纵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二师独立四团政治处主任,高邮独立团团长,天(长)高(邮)支队副司令员,滁县总队副总队长、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汪少川任中共嘉县县委书记,县总以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二师六旅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后备兵团政治部主任,苏北军区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汪少川历任苏北军区、江苏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江苏省军区政治部主任,陆军第31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1965年任建筑工程部常务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汪少川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汪少川退休后享受正部长级待遇。</p><p class="ql-block"> 2002年6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72字)</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626、汪东兴 少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汪东兴(1916.1.—2015.8.21.)江苏省弋阳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 汪东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他开始接受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加方志敏领导的农民暴动,先后担任弋阳县河潭乡儿童团团长、少先队队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共青团乡支部书记,共青团区委副书记。1932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 后历任红十军 84团一营战士、班长、排长、营青年干事、彭杨步兵学校政治指导员、红军大学特干团骑兵大队政治教导员、参加了苏区的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中央红军的长征。长征途中,他先后参加了土城、遵义、鲁班场、通安洲、会理、安顺场、吴起镇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 :1935年11月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直属队政治指导员。1936年任永坪总医院党总支帮记,红军第二野战匹院政治委员、参加了东征、西征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汪东兴先后任陕北延长医院政治委员、延长卫戍司令部政治部组织科长、中央军委卫生部政治主任兼政治部组织科科长、陕甘宁边区医院副院长兼政治委员、白求思国际和平医院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在中共中央社会部保卫训练班学习期间,任西北公学班主任、文娱部部长。1945年7月起,先后任中共中央社会部第三室副主任、二室主任。1945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汪东兴先后历任中共中央机关三支队副参谋长、党支书书记、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处副处长兼警卫处处长等职。1947年3月,面对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决定临时放弃延安,以托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与敌周旋。一方面拖住胡宗南集团,支援全国其它地方战场,一方面採取“磨菇战术”寻机歼敌。在与敌周旋极为险恶和供给极端困难的环境中,汪东兴带领少数警卫部队,随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转战陕北,负责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前委的安全警卫和服务保障工作。期间,他坚决执行毛译东、周恩来、任弼时同志的指示,精密细致地做好警卫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王家湾阻击战中,他主动领命,沉着指挥,以极少的兵力阻击大量敌军。为中央前卫的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他利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延安、安塞、子长等地领导开展游击斗争,骚挠敌人,打击敌人。1948年3月,为适应解放战争顺利发展的形势,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前委东渡黄河,前住晋察冀解放区和刘少奇、朱德领导的中央工作委员会会合。汪东兴负责牵头中央前委东渡黄河的准备工作,他细心精细组织实施,为毛洋东同志等前委领导顺利涯过黄河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汪东兴负责中共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警卫工作。</p><p class="ql-block"> 1950年3月,任政务院秘书厅副主任、同年12月任公安部八局副局长。1953年5月,任公安部九局局长。1955年12月至1959年1月兼任公安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1958年6月至1960年8月,担任江西省副省长兼省农垦厅厅长,中共江西省委常委。1960年8月至1970年6月任公安部副部长、1968年起,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卫局局长,继续负责中央领导同志的警卫安全工作。</p><p class="ql-block"> 1965年11月至1978年12月,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1971年10月至1975年2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办公会议委员、1975年2月至1980年2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常委。</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初期,汪东兴受到错误冲击和批斗。复出后继续努力工作,完成本身任务。1976年9月9日,毛i主席逝世后,10月6日他坚决执行中央决策,协助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任毛主席著作编</p><p class="ql-block">出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党委书记、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刷校长等职。 1977年8月至1980年2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期间努力工作很好地完成了自己所担负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1980年2月,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汪东兴辞去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中央军委委员职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汪东兴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局、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届中央政政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1985年在在党的十三大上分别增选、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國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5年8月21日上午5时2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97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27、汪运祖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汪运祖(1915.—2015.2.23.)湖北省黄安(红安)县高桥镇詹店畈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汪运祖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政治部宣传干事,第十师三十四团参谋,第十师通信队队长,第十一师政治部秘书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反“三路“和反“六路围攻“斗争,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民抗日战争时期,汪运祖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三八五旅七七0团部书记,团供给处股长,供给主任,三五八旅供给部生产科科长,经济建设处处长,三五八旅特务营营长,三五八旅供给部副部长、部长。参加了百团大战移和反“扫荡”反“顽”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汪运祖历任鲁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华东军区卫生部供给部部长,华东军区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参加了准海战、渡江等成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國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汪运祖先后历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军需部部长,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江苏省军区第三政治委兼江苏省建设兵团第三政治委货员。1963年任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后任南京军区后勤部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誉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5年2月23日,在南京病逝,享年10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8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28、汪克阴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汪克明(1906.2.24.—1994.1.17.)原名汪承康。湖北省阳新县金龙区(今白沙镇)人。</p><p class="ql-block"> 汪克明出生在汪添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身长力大,经过多年苦练,身怀绝技,一掌能击碎三块砖石,五、六个你近不得他身。</p><p class="ql-block"> 1925年王克明成婚。</p><p class="ql-block"> 1926年父亲病逝,汪克明只得借高利贷埋葬了父亲。</p><p class="ql-block"> 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汪克任阳新县金龙区农会干事,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大革命失败,1928年中共阳新党组织建立了秘密武装,汪克明到游击队改名。参与组织了上万人参加的阳新秋收暴动。此后,转入主力红军,仼鄂东南主力红军独立三师七团连政治指导员,七团班长,八团连政治指导员,湘鄂赣军区独立营营长,红16师司令部参谋,红47团三营政治委员,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等职,参加了湘鄂赣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汪克明1944年进延安党校研究班湘郢赣党史班学习,任湘鄂赣抗游击大队副大队长,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一营副营长,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一师三旅七团政治委员,苏北军区第四军分区警卫团政治委员,一师一旅兼苏北第三军分区如西警卫团、三旅兼如西警卫团政治委员。中共海(门)启(东)中心县委书记兼海启警卫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七旅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中,汪克明晋冀野战军第二纵队留守处主任,纵队后勤部政治委员,第四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卫戍区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汪克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9兵团俘训二旅政治委员,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组织部副部长副、部长干部部副部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北京军区军事检察院检察长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汪克明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4年1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7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29、汪洪清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江洪清(1911.6.2.—1990.12.22.)曾用名汪保生。汪宏清。湖北省汉阳县人。</p><p class="ql-block"> 汪洪清出生在汉阳鹦l鹉洲瓜提河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2年9月,在湖北裕华纱厂当工人。1926年接受进步思想影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了罢工等革命活动。</p><p class="ql-block"> 1932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10月,汪洪清在国民莘命军第26路军当兵。12月,参加宁都起义,正式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五军团15军战士、交通员。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5月,任红军国15军政治部青年干事。</p><p class="ql-block"> 1933年2月,任红五军团13师第三营连政治指导员、1933年11月至1934年3月在中央苏区马列共产主义大学高级班学习,1934年7月至9月,任红五军团第13师17团政治委员,1935年11月至12月,任红九军团13师第37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至12月,任红九军团敌工部部长等职。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同年9月,汪洪清随红九军团留在了</p><p class="ql-block">红四方军。1936年1月至4月,1936年11月至1937年8月,汪洪青任红四军政治部军部政部部长,1936年4月任红四军第十师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在中国人民挖军政大学第二大队第四队学习。</p><p class="ql-block"> 19384月至7月,任中央军委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38年月至1940年8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军事部副主任,做友军工作。1939年9月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1年9月至1943年5月,仼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警卫第三团政治委员等职。1943年5月汪洪清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 </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1946年5月,汪洪清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教导队政治委员,8月任冀豫军区独立第四旅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47年12月至1948年8月,任晋冀鲁豫军区新兵部队司令员。1948年9月,任桐柏军区汉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任江苏军区汉南军事指挥部副政治委员,在襄阳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率部冲出重围,还攻占了谷城。5月至8月,任襄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9月,在谷城县黄山垭指挥剿匪。仅用40多天,击毙了土匪头子张宾天。1949年至1951年8月,任河南军区许昌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参加了解放安阳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9月至1952年6月,汪洪清任解放军24师政治委员,1952年8月至1955年7月,任商丘军分区司令员,军分区党委委员(至1955年2月),1953年6月至1955年2月,进中南高干班速成中学学习,1955辛3至1959年4月,任信阳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8年5月,任河南省纺织工业管理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党委书记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汪洪清是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第五届政协常委。</span></p><p class="ql-block"> 1983年还参加了国庆35周年典礼。</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章、二级独立自肉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0年被河南省纺织工业菅理局评为一级劳动模范。</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3年离休。</p><p class="ql-block"> 1990年12月22日在武汉逝世,享年7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40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30、汪祖美少将</p> <p class="ql-block"> 汪祖美(1915.10..—1993.2.17.)江西省上高县人。</p><p class="ql-block"> 1915年10月,注祖美出生于野市乡河里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期,饱受剝削压迫之苦。</p><p class="ql-block"> 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汪祖美任红一军团第三军七师19团连长,江西第一补充师三团营长,补充八团副团长,参了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他还参加了龙岗、石山、兴国、宜黄、广昌等童要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汪祖美先后任陕北红军29军三团副团长兼参谋长,一团团长,八路军留守兵团358旅七团参谋长等职。主要担任保卫党中央机关修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开始后。汪祖美东北民主联军第24旅70团团长,三师14旅30团团长,辽吉军区第二军分区16团、独立第三团等部队团长,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三支队副队长兼大队长。参加了沈阳战役,沈阳战役结束后,他随部队入关,抢修北宁、津浦等铁路,为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汪祖美1950年8月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第一师副师长、代理师长。1950年11月,率部参加抗美朝朝,在保卫铁道运输的激烈战斗中,深入一线指挥,随炸随修,粉碎了放人“大绞杀“战。</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1954年7月,任铁道兵第一师师长。参加了鹰厦、昆一、昆河、昆明等枢纽站点铁路建设。1961年6月,任第二学铁道兵学校校长。1963年4月任铁道兵副参谋长、司令部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大校军街。</p><p class="ql-block">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2年以副兵团级离休。</p><p class="ql-block"> 1993年2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6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31、汪家道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汪家道(.1916.1—1992.3.27.)安徽省霍邱县人。</p><p class="ql-block"> 汪家道1916年出生于霍邱县一户贫苦佃户家庭。家中九口人,依罪租佃地主田地艰难度日。为了生活,他童年时就帮地主家放牛,下地干活。</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写,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皖南爆发六霍起义后,不满14岁的汪家道开始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历任通信员、警卫员、班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次、第二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春,红25军75在六安麻埠正式成立后,汪家道任75师通讯排排长,负责传达首长命令,通信,站岗,警卫,侦察并传递情报等项任务。期间,王家道随部在浠水、薪春一带开展游击战争。7月,国民党10万大军进攻皖西,围困霍邱我军之时,王家道奉命立即传令,各地部队讯速集结霍邱。霍邱失守之后,他坚持在皖西一带活动。</p><p class="ql-block"> 1932年9月,第四次反“围剿”斗争更艰苦时,汪家道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1月30日,红25军重新组建后,他随军艰苦转战到鄂豫皖边区。</p><p class="ql-block"> 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花山会议决定接受中央和中革委转移指令,11月16日,他随红25军一起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期间,汪家道先后任军部交通队副队长、政治指导员、到陕南后,参加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第一、第二次的反“围剿”斗争。</p><p class="ql-block"> 1935年7月16日,他们了解到中央红军的消息后,由长安县沣峪口西征北上,继续长征。9月15日,胜利到达宜川县永坪镇与陕北的红26军、27军会师,合编为红15军团。王家道任兵团骑兵团政治处主任。先后参加了崂山、直罗镇、西征、山城堡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中,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开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汪家道任344旅678团副营长,开赴晋东北抗日前线。9月,参加了平型关大捷,战后,王家道随10人的小分队到太行山区开层宣传、发展抗日武装力量,成立了太行军区游击大队,他任支队长。</p><p class="ql-block"> 1938年春,参加了正太铁路破袭战、张店、町店等战斗。1940年5月任冀鲁豫军区新三旅八团副团长,1941年7月,新三旅合并到八路军第二纵队(兼冀鲁豫军区)教导第七旅王家道任第七旅19团团长。1942年1月,任第五军分区独立团团长,先后三次参加讨阀“顽”军石友三战役,陆房战斗、卫东战役等。1944年秋,根据中央“发展河南”的方针,他南下豫北平原,打击焦作、修武、辉县、新乡、密县、登封等地日伪军。</p><p class="ql-block"> 1945年春,参加豫北攻势作战,掩护分局党校从太行山迁移至滑县平原。随后挺进黄河以东地区,转战于睢县、杞县、太康、通许、淮阳等地。</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西渡黄河,开群水西地区,攻占了扶沟、鄢陵县城、郾城、商水、上蔡。7月,冀鲁豫第13(水西军分区)纵队成立。他任分区司令员。8月,收复国土3000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00多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11月,晋冀鲁豫军区以冀鲁豫军区主力为主组建第七纵队,汪家道任纵队第20旅副旅长。随后北上作战。以策应平汉战役,并攻克山东河泽、济宁。</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内战开始。8月,汪家道随部参加了陇海路战役,攻克汤山车站,并在张凤集车站歼灭国民党主力11师一个团。随后任冀鲁豫军区独旅旅长,参加了滑县、巨鲁战役和豫北攻势。</p><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底,为贯彻执行中央“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指示,接应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破黄河封镇线,汪家道率部秘密渡过黄河,为大部队渡河做准备。</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汪家道任17军19师师长,到达皖西地区,4月21日从安庆以西强渡长江,直插景德镇,而后突击淅赣线,6月起,出击闽粤,参与广东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年1月,汪家道任49军师长兼兴仁军分区司令员。1950年底,进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第一期速成班学习。1952年底毕业后任49师师长。1955年10月,任第13军副军长。1959年10月,任16军副军长。1962年9月,任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1968年7月,兼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1971年8月,任黑龙省省委第一书记。1974年,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76年任顾阳军区顾问。汪家道还参与指挥了1969年3月珍宝岛自卫还击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汪家道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2年3月27日在沈阳逝世,享年7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2030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632、沙 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沙 风(1918.9.—2013.12.25.)原名李作生,又名吕济人。淅江省新昌人。</p><p class="ql-block"> 他出生于新昌县大市聚镇梅林山村。幼年时,当地土匪将他和爷爷、父亲祖孙三人劫走。经人求情,土匪将他和爷爷释放,家里又典当变卖全田产,加上借贷,凑够500银元赎金才将父亲赎回来。自此,全家陷入困顿,他在读完小学后,辍学回家,帮动父母种地,放牛。后在亲戚帮助下,到杭州谋生。</p><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到达延安参加革命,入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p><p class="ql-block">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反,沙风历任教员、热河第一游击队参谋、豫苏边保卫司令部萧县抗敌总队五营政治教导员兼营长。1940年参加中央组织部训练班培训。后任八路军第一团副团长、第五纵队七团副团长。1941年9月,任新四军第三师2团副团长、团长。1943年任新四军第四师九旅科长、次年任新四军第四师参谋处处长等职。先后参加了淮北1942年冬季反“扫荡“、山子头战役,1945年春季对日军攻势作战。及洪泽湖、小刀会、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沙风历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九旅团长、参加了宿北、南临战役和保卫胶东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δ年8月起,先后任华东军区、苏北兵团第二纵六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21军62师副师长等职。参加了涟水、胶河、高密、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沙风历任华东特种兵纵队战车师副师长、坦克第二师师长。1952年3月起,先后任装甲兵技术部部长、第一坦克学习校副校长、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1968年任国务院农林部负责人,革命委员会主任(1970年6月一1975年1月),部长(1975年1月一1978年3月),1977年任装甲兵副司令员兼参谋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沙风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次全园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5年被提予大校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span></p><p class="ql-block"> 2013年12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全文共94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33、沙 克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沙 克(1907.—1993.12.)曾用名沙星澜。辽宁省丹东市汤池镇石岱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0年进入安东县立商科学校学习,</p><p class="ql-block"> 1925年8月,‘参加东北军。后被选送到东北陸军讲武堂学习。</p><p class="ql-block"> 1927年毕业干东北陆军讲武堂,曾任东北军第53军647团团部副官、连长、691团团部副官、代营长。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参加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争爆发后,沙克历任冀中人民自卫军特种兵团团长、冀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冀中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在极其艰苦的斗争条件下,他率部在深泽、安国、无极、晋县等地区组织群众发展抗日人民武装,并取得重大成果。1942年,在著名的“五一”反扫荡斗争中,他指挥当地军民机动灵活地开展游战争,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沙克奉命率部挺进东北,历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安东军区司令员、辽东军区参谋长、东北民主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安东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三纵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部炮兵第二师师长。曾率部到葫声岛出色地完成了阻击国民党军队从海上登陸的任务,在著名的辽沈战役中,指挥部队参加了攻克义县和锦州的战斗。之后,挥军入关,参加了平津等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沙克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训练部副部长,部长、军训部部长,空军学院副院长等职。为人民空军的创建和发展做下了光辉的事业。</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3年12月在北京逝逝世,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1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34、沈启贤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沈启贤(1911.6.—2010.124.)原名沈继禹。陕西省汉阴县双乳镇人。</p><p class="ql-block"> 他家是一个中农家庭。8岁时入本村私垫读书,1927年毕业于汉阴高等小学。学习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游行动活动。张贴标语,抵制日货。参加放足、剪辫子的群众运动,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p><p class="ql-block"> 1930年沈启贤参加国民革命军杨虎城第17路军随营学校接受墙训,随后又被选送到西安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学习。在这两次培训学习期间,他受到了教员、学员中的地下党的政治宣传影响。对共产党的革命主张有初步认识。</p><p class="ql-block"> 1931年开始,沈启贤在部队进行兵运活动,与何振亚等人秘密成立陕南人民</p><p class="ql-block">抗日救国赤卫团,被推举为主席,何振亚任总指挥。后任安康警二旅第四团一营二连排长。一团四连副连长。因为秘密参加1935年何振亚领导的第九连起义,沈启贤受国民到党团部怀疑警觉,于1936年6月6日沈启贤带领的4连打死连长起义,在敌围困下,血战突围。带领幸存的几十名战士找到何振亚所带领的陕南抗日第一军,任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37年,何振亚部改编为1′5军团警卫团,沈启贤仍任参谋长。同年,沈启贤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民抗战后,沈启贤赴延安抗大学习,结束后,留校任区队长、训练班主任、代理教员、训练大队长。1935年5月,任华北八路军115师344旅教导营营长。后改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1940年6月,所部随黄克诚南下华中,改编为八路军四纵四旅,沈启贤任参谋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四旅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十旅,任参谋长,9月,十师归建新四军第三师,奉命发展巩固淮海根据地,沉启贤任第十旅29团团长,第三师十旅兼淮海军分区第一支队支队长,新四军第三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参加了豫皖苏边区反“顽”斗争,程道口战役,1943年春盐埠反“扫荡”、高沟、杨口战斗、和淮阴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沈启贤奉命率一先遣队日夜兼程抢在国民党军之前赶赴东北。任吉江军区参谋长,北滿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五师师长,东北民主联军12纵队师长,第四野战军49年147师师长,145师师长,参加了剿匪斗争。参加了沈、平津、渡江以以解放湖北、湖南、广西等此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沈启贤任志愿军39军参谋长,1950年1月第一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参与指挥39军在朝鲜方山地区全歼美王牌骑一师第八连队的战斗,乔朝鲜第四次反攻战役,直至攻克汉城。</p><p class="ql-block"> 1951年,任志原参谋长兼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参谋长。荣获朝解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级级国旗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2年回国后,仼南京军事学院空1军学院建制。1979年,空军军政干部学校恢复为空军指挥学院。任启贤任学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4年离职修养。</p><p class="ql-block"> 著有《沈启贤军事笔记》</p><p class="ql-block"> 2010年1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29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35、沈鸿林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沈鸿林(1910.—2008.12.29.)山东省荷泽市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五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国步产党。</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一年参加东北军,一九三五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沈鸿林任战士时,参加了东征、西征、曲子鎮、山城堡等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沈鸿林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排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武城、井沟战斗和汾离公路伏击战。一九三八年一月起,先后历任苏鲁豫第三大队九连连长、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十四团二营副营长。参所参加了崔庄、陈道口战斗。一九四五年六月,任山东军区第一师二团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沈鸿林随部队奔赴东北,先后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补充团团长,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二军一一五师四六五团团长。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临江、辽沈、平津、两南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沈鸿林历任第二十一兵团二一四师副师长,中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部参谋长,铁路工程师师长。率部参加了荊江分洪工程和修建海南岛国防工程。一九五三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九师师长,一九六二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一九六四年任大兴安岭会战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工程部部长,一九六六年任大兴安岭指挥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一九七0年一月起,任缺道兵学校校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八年七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二00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4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36、宋 文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沈 文 (1914.—1992.2.)原名宋承塘。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南畈乡人。</p><p class="ql-block"> 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为团转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沈文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师29团政治处干事、第三军93师279团政治处组织干事、军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中,宋文历仼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连政治指导员、挺进团营长兼政治教导员、第五支队十团参谋长、第14团副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宋文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五旅副旅长、华中野战军第六师16旅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16师政治委员、豫皖苏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5军74师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成立以后,宋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22军副军长、驻舟山群岛陆、海、空军总指挥。1952年5月,他奉命率第22、23、24、25军和皖南军区、苏南军区的部分师、团长和参谋长入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带职参加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华东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安徽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部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2年2月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9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37、宋 烈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宋 烈(1909.6.28.—1976.7.18.)曾用名宋耀光。四省南充阆中县人。</p><p class="ql-block"> 宋烈,1909年6月20日出生于阆中县望垭乡一个贫苦农民家。父亲是小学教员,他自幼随父亲读书,高小毕业后,到一所小学任教。不久,地下组织在望垭发动农民建武装。开展抗捐、抗粮、抗税斗争。宋烈的心开妨燥动起来了,便设法找来一些进步书籍阅读,领悟革命道理。决心跟共产党闹革命,为劳苦大众谋福利。</p><p class="ql-block">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时期,宋烈任红九军第81团特务营政治委员、红九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抗日战争爆发后,宋烈任八路军129师军法处承审员、政治部保卫部科长、1943年转入地方工作。任晋冀鲁豫边区太行政公署公安局局长。由于在艰苦环境下长期工作,患上了严重的胃病。1947年秋,从太岳南下到河南。11月任鄂豫赣边区委组织部部长兼社会部部长、继续从事情报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解放战开始后,1948年5月,宋烈调任中共宝丰县委书记。残余敌特不断制造恐怖活动,猖獗异常,他摸清敌情后,会同驻军和公安部门进行武装请剿。9月,调任豫西区社会部副部长兼豫西行置公安局局长、公安厅副厅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初,宋烈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兼社会部副部长、公安厅厅长、河南公安总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河南省政法委员会主任、兼公安厅长和检察署署长。武汉市公安局局长兼检察署署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5年,任中央公安部第16局局长、第四局局长,人民武装警卫部队副政治委员。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66年任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在文革中受到冲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 1962年6月27日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未到到相奖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76年7月18日,因患疝气和肺癌医注无效病逝,享年67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6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38、宋玉琳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宋玉琳(19151.12.—2001.12.12.)江西省会昌县西江镇人。</p><p class="ql-block"> 宋玉琳1915年12月出在会昌县江镇莲石村瓦子塘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偿生活的艰辛,备受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剝削。</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赣南农民武装起义。1931年随红军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宋玉琳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6年宋玉林参加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锋军东征。他历任团长、中央东进支队队长等职。参加了平型关战斗中的腰站阳末战斗,雁宿崖、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中的灵来战役,晋察边区反“扫荡”,血战观音堂等重大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宋玉琳历任副旅长、纵队随营学校长、旅长、师长等职,率部完成了攻占永和城,参加了上党、绥远、大同、保北、正太、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宋玉琳先后任中国人民志原军师长、副军长、代军长兼西集团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战争中的一至四次战役、秋季反击作战和金城等战役。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二、三级独立自由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仼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军长、北京军区军区副参谋长等职。为加强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化化建设做出了员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宋玉琳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1年12月12日在北京逝进,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8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39、宋庆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宋庆生(1910.—1977.7.28.)湖北省天门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6年加入少年先锋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村苏维埃席。</p><p class="ql-block"> 宋庆生出生于农民家庭。三岁丧父,读私垫4年。</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通讯员、红军供给部文书,科员</p><p class="ql-block"> 1935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反“国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成争爆发后,宋庆生任冀中军区独立第三支队供给部供给主任、八路军120师358旅供给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宋庆生历任晋绥野战军三纵队供给部部长、西北野战军二纵队供给部部长、第一野战军第三军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生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后勤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1951年入中国人民大学预科补习文化,1952年任装甲兵技木部部长。1956年入军事学院装甲兵系学习。1958年毕业后继续担任装甲兵技术部部长。后任装甲兵后勤部长、第一野军后勤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后,停业供应坦克组装所需的24种另部件,宋庆生率领专家和技木人员攻关,解决了坦克生产的诸多难题。1964年再次出任装甲兵后勤部长。1969年任装甲兵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p><p class="ql-block"> 1977年7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40、宋学飞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宋学飞(1904.—1970.10.28.)河北省易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6年入东北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参加东北军。</p><p class="ql-block"> 1937年参加河北易县抗日救国国,任参谋长。1931年编入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河北抗日救国军编入八路军。宋学飞任冀中军区游击第三支队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独立支队参谋长、第25团团长。第一军分区司令部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宋学飞历任冀察冀军区第三纵队七族副旅长兼参参谋长、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兼宣化市卫戍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七旅副旅长兼参谋长、第八族副旅兼参谋长、晋察冀野战军第六纵副参谋长、参谋长。1949年</p><p class="ql-block">2月,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三纵队八族改编为华北军区第19兵团63军188师(属头等主力师),任188师师长、1949年4月,华北军区19兵团(辖63、64、65军),划归第一野军建制,任第63军188师副师长、1949年6月起,任第20兵团68军副参谋长、参屁民长。参加了雁宿崖战斗和石家庄、平津、太原等战斗战役。</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共和共国成立以后,宋学飞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8军参谋长、开国大典时,受阅部队中有一支骑兵部队。由华北骑兵组成的,宋学飞组织训练。步兵分列式用的曲子一直末选定′,宋学飞曾在归军队当过军官,对于军乐知道一鳞半爪。他提出用德国曲子。还没有说完,马上就有截断他说“不要再用旧的了“。我们请的是苏联顾问,应该用苏联曲子。</p><p class="ql-block">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原军军参谋长、西海岸指挥部副参谋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觉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历任河北省军区第三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京卫戊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力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0年10月8日在保定逝世,享年6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5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41、宋治民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宋治民(1912.—1988.5.15.)河南省固始县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宋混民 1936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宋治民历任战士、县独立团事务长、红25军75师225团营部书记、代政治指导员,红15军团直属总支书记等职。参加了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宋治民先后历任八路军115师通信营政治指导员兼通信队政治指导员、师直属政治部组织干事。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政治指导员、新四军第六支队三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四师特务团政治处主伍、特务营政治委员、师卫生队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干部科科长、第11师31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宋治民先后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三野战军21军62师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宋治民先后历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师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委员、浙江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江苏生产建没兵团副政治委员。浙江省军区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助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5月15日在杭州因病逝世,享年7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59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42、宋承志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宋承志 (1917.12.1.—2010.8.13.)安徽省金寨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革命,任本乡少年先锋队队长。1931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宋承志历任战士、红四方面军第11师师部通信员、通信队长。第30军军部通信队排长。通信连政治指导员。通信营政治委员。第30军89师267团营长、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二次至第四反“扫荡“斗争、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作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随部西渡黄河参加西路军限苦转战。1937年西路军失败后,到迪化(今乌鲁木齐)任新兵营炮兵大队大队长。抗日战争开始后,1940年回到延安,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教导营副营长、延安军事学院炮兵教员,大队副大队长,炮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兼大队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等战斗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开始后,宋承志随部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三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炮兵第二师副师长,东北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炮兵第指挥所副师长等职。参加了边沈、平津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建立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宋承志任第四野战军炮兵第二师师长、1950年</p><p class="ql-block">10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二师师长,参加了朝鲜战争的中第三次战役作战。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1年回国后,任东北军区炮兵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炮兵司令部参谋长、东北军区第五炮兵学校校长、东北军区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沈阳军区炮兵司令员。196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婆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1977年至1982年任任炮兵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田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阴获中央军委领发的中同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0年8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0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43、宋维栻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宋维栻 (1917.2.10.—2010.12.12.)安徽省金寨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宋维栻历任宣传员、通讯员、班长、特务员、干事等职。在敌划区“清剿“斗争中,参加了郭家河歼灭战、九龙长岭战斗、皖西北中心区保卫战。长岭岗大捷、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争。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参加了潘家河、七里坪、及直罗镇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宋维栻历任大队政治教导员、干事、营政治教导员、股长、政治处副主任兼特派员、政治处主任、团政处主任、团政治委等职。先后参加了平型关、盐城、曹甸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进入解放战争后,宋维栻历任团政治委员兼团长、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加了保卫四平、三下江南(松花江)、辽沈、平津、渡江、广州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宋维栻历任师政治委员、军副政冶委员、广东省军区政治委员、海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铁道兵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加了解放海南岛、广西剿匪等战役战斗。为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珍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来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0年12月12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4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44、宋景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宋景华 (1919.—2014.2.27.)曾用名宋金泉。江西吉水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刚滿11岁的宋景华就参加了儿童团,第二年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 宋景华家中一子三女。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虽然家中条件非常限苦,但父母亲还是让宋华读了三年书。</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这,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宋景华历任少共国际师连政治指导员、这一年他才15岁。红一军团第一师二团俱乐部主任、红27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宋景华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第四团政治委员兼鄜甘警备区政治部主任、358旅770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宋景华历任吉林省军区吉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11师政治委员兼长春卫戊司全部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第164师政治委员、炮兵第六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景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炮兵学校政治委员、第二海军学校政治委员、旅顺基地政治委员、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织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4年2月27日10时50分在青岛逝世,享年9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6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45、宋献璋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宋献璋 (1916.12.8.—1990.9.16.)原名宋学祯。四川省阆中市石滩镇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1月参加阆中县苏维埃工会。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转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宋献璋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第25师73团排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斗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陕北后,任陕甘宁边区医院政治指寻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宋献璋历任八路军115师供给部政治协理员、师政治部直属工作科副科长、教导第五旅政治部和鲁南军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等职。参加了陸房突围战、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宋献璋历任鲁南军区第二军分区独立一团政治委员、分区副政治委员、1948年7月,任鲁中南纵队47师副政治委员、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35军105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莱无、淮海、渡江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建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宋献璋历任师政治委员、杭州市警备司令部副政治委员、台州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干部部副部长、浙江军区干部部部长,1956年毕于解放军政治学院。毕后历任淅江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浙江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高级步学校政治委员、海军舟山基地政治委员、东海舰队副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徨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0年9月1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4岁</p><p class="ql-block"> 宋献璋著有《蒋家王朝覆灭记》《三渡涪江》《战斗在鲁南的日日夜夜》等作品留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7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46、张 午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午(1920.—2004.9.24.)原名张继光(一说张继先),陕西省长安(今西安市)县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入延安党校、中国人民坑日军政大学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民抗日战争爆发后,1939年后张午历任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安吴青训班人事科科长,党总支书记,处长,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干部科副科长,′八路军留守兵团关中军分区青年营副政治委员,警备一旅三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营政治委员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张午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宣教科科长,骑兵第六师一团副团长,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教导大队政治处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 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四军十师3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沙家店、宜川、扶眉、兰州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午历任第二兵团第四军十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干部部部长、东北军区炮兵十师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兵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70年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午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p><p class="ql-block"> 2004年9月24日在沈阳逝世,享年8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8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47、张英 少将(广西)</p> <p class="ql-block"> 张英(1914.7.—1984.6.14.)原名黄文荃。别名黄高芳。广西省灵川县大埠头村(今兴安大埠头村)人。</p><p class="ql-block"> 1914年农历6月,出生于广西省灵川县三街乡(安县溶江镇)大埠头村。父亲黄钟衡,民国初,在四川省当过数月县官后,不能继续任,回家闲居。张英四岁丧母,父亲续婚一年,继母去世。再娶,定居桂林,张英在桂林读小学、初中,父亲去世后,在桂林高中就读六年,毕业后由二姐资助入北平私立朝阳学校再读。</p><p class="ql-block">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与进步学生和共产党员有过接触。因北平危急,家里便叫他返回桂林,到雷平(今大新县)县立师范讲习所任教。一年后,张英因有共产党赚疑,不能任教,回家后和农家女李卓今结婚。第二年生一子黄学慎。婚后,张英到义宁县立师范讲习所当教员。</p><p class="ql-block"> 1935:年,张英考入上海大夏大学。借机参加了共产党组织。</p><p class="ql-block"> 1935年考入上海太夏大学。到上海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张英仼上海学生界救亡党团书记。中共上海学委组织部部长,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38年张英作为党员骨干调往新四军工作后,把名字黄文荃改叫张英。任组织部部长,后任京沪东持委书记,新四军第六师18旅政治部主任,52团政冶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张英历任华东野战军弟六纵队17师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31军92师政治委员,参加了苏中、济南、淮海、渡江、漳厦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0年3月。张英调中央军委二部,入驻外大使馆武官训练班学习,10月任驻瑞士联帮公使馆武官。1957年,入高等军士学院基本系学习,1960年9月起任总参谋部第二部副部长。1964年7月,兼南京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院长,1975年5月</p><p class="ql-block">任总参谋部第二部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2年8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84年6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29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648、张英 少将 (辽宁)</p> <p class="ql-block"> 张英(1916.—2015.9.21.)原名张元礼。辽宁省盖县(盖州市)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考入东北中学。1936年11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8月经东北中学民族解放先锋队介绍,与八名同学赴临汾八路军学兵大队,参加八路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 张英历任八路总部炮兵团连政治指寻员、营政治教导员、延安炮兵学校第二大队政治委员。参加了百团大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英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二团政治委员、第四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炮兵一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太原、衡宝等战斗战役。1949年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师副政治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英1950年10月19月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一师政治委员。1952年6月回国后,历任沈阳高射炮兵学校政治委员、沈阳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沈阳炮兵科学技术研院政治委员、宣化炮兵学院政治委员、1970年任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1971年3月至1976年10月任吉省省委常委,为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现建设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1985年离职休养。(副兵团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5年9月21日因病在大连逝世,享年9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7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49、张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明(1912.—2001.1.29.)原名丁永纲。山东省日照人。</p><p class="ql-block"> 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明历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政治处文化教员、教育股干事、教育股股长、旅政治部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太岳军区武装委员会第一分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解放战争中,张明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13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3旅副政治委员兼兼政治部主任、12旅副政治委员兼川陕军分区政治委员兼鄂陕行署行政专员、公暑专员、两郧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原军区第19旅55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明历任19军政治部主任、陕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肉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64年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66年受到冲击,停至工作将近五年,1979年平反,恢复名誉。</p><p class="ql-block"> 2000年1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7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50、张忠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忠(1912.—1982.2.7.)原名张桂亭。安徽省六安市(原安徽省六安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忠历任红31军排长、连长、红九军副营长、中央通信营营长,警卫团副团长。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张忠历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四纵队随营学校大队长、第35团参谋长、第19团副团长、工卫旅第21团团长、新四军第五师教导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张忠历任新四军第五旅副旅长、陕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豫皖军分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18军52师副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忠历</p><p class="ql-block">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在川西剿匪战斗中荣立一等功。1953年任西藏军区筑路部队司令部副司令员。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后,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69年至1975年任甘肃省军区司令员。1972年至1975年兼任甘肃省省委书记。1975年到1979年任贵州省军区司令员。四川省军区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2年2月7月在成都逝世,享年7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0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51、张和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和(1915.—1967.7.)湖南省浏阳县人。</p><p class="ql-block"> 读过两年私垫。从小学裁缝,当学徒,张和的父亲是1927年入党的党员。在浏阳县苏区政府工作,哥哥是浏阳县便独立团政治委员,1930年在一次战斗中牺牲,张和15岁时,随父亲参加红军。</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草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和历任红六军团大庸分区桑庸独立营政治委员、红六军团第四师11团特派员、第五师13团特派员,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成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张和历任八路军120师359旅第718团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冀中人民自卫军一纵队一大队大队长、冀中军区警备旅第一团营长、副团长、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张和历任晋绥军区总兵站政治委员、晋绥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西北军区后勤部驻晋南办事处政治主任、西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和历任西南军区后勒部主任兼教导大队政治委员、军区后勤部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部长、总后勤部工厂管理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1966年8月,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指使一名副参谋长给张和贴大字报,不久张和被批斗。邱会作还下令将张和从医院拉出来游斗。1967年7月,张和被迫害致死。</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于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7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52、张政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政(1915.10.—2005.8.22.)山西阳曲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在山西太原就读高小,初中和师范。1936年参加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1937年赴延安公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入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张政历任陕北公学人事部干事、股长、北方局组织股长、1939年后任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山东陇海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p><p class="ql-block"> 新四军第三师九旅26团政治处主任、第四师九旅26团政治处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张政历任新四军四师九旅25团政治委员、第三野军第七兵团直属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宿北、淮海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以后,张政先后历任浙江省军区第八(金华)军分区副政委员、解放军第21军63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副主任、主任。学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二大队大队长、福州军区后勒部顾问。副兵团职待是。</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5年8月22日,因病在福州逝世,享年9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7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53、张挺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挺(1917.—1993.3.12.)北京市人。</p><p class="ql-block"> 1939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延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起,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参谋、侦察科副科长。1945年2月,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侦察科科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解放战争时期,张挺任张家口卫戍司部参谋长、哈尔滨军区副参谋长、晋察冀野战军第六织队副参谋长、华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参谋长、1949年2月,任晋祭冀区司今部侦察科科长。第19兵团63军188师代理师长(属头等主力师)。1949年4月,华北军区第19兵团(辖第6、64、65军)划归第一野战建制,张扯任63军188师代师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中华人民节和国|成立以,张挺历任中央军委惰报三局副局长、情报部办公室主任、第五情报处处长、情报部副部长、情报部(2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参谋长。1979年张挺带队(包括广州、沈阳、福州等军区)去新疆参观核试验(没有成功),在沙漠里留了十几天,由于新疆的气候很不适应,在回来的路半上他提出休息一下,9月18日,在临潼疗养院病到,心梗60%的梗死。也的夫人及南京军区总医院、临临辽养院、西安的心脏专家及力抢救成功。50天后他平安回到南京,又住了半年医院,上班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83年离职修养。1989年提出回北京安置,得到批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62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89年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83年离职休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93年1月1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6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4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54、张钧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钧(1919.——1997.6.22.)山东省寿光县五台镇北仉村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35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张钓历任山西省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第一大队政治工作员、政治干事、政治指寻员、决死一旅第38团一营和教导大队教导员、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宣教科科长等职,豫北第一支队和济源独立团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张钧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13旅39团政治委员、豫西军区南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第13军39师政治部主任、第13军随营学校副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同蒲、吕梁、豫兆、晋南、豫西、临汾、淮海、渡江、两广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钧历任13军39师政治委员兼云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8年9月起,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政治委员、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党委书记、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参与领导了战略导弹研制队伍的组建工作、组织开展中程、远程地地导弹和运载火箭的研别工。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1975年恢复工作,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82年5月,张均任航天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均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阴月获中央军委分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7年6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8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55、张衍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 衍 (1917.4.—2003.8.3.′)原名张剑凯,字任侠。安徽省灵壁县大庙乡高宅村人。 </p><p class="ql-block"> 1937年赴延安,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历任抗大总校政治教员、营住任教员、大队主任教员、抗大六分校政治教育科科长、八路军总部情报处三科科长。参加了豫北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衍被晋冀鲁豫军区派往民主建国军中工作,负责改造原国民党起义部队。从1947年8月起,历任军政大学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政治部敌工部部长,豫西五分区地委副书记兼任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原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兼一总队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政大学政治部宣教部部长、为创建新解放区和培养合格的部队指挥员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衍先后担任西南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事电讯工程学院政治委员,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国家计委副主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国防科科大学校长。他作为国防科术大学的奠基人之一,培养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做出了贡献。为国防科技大学的长远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衍是第六届、第七局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3年8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7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56、张锋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锋(1922.11.28.—1979.12.16.)原名张在岭。安徽省太和县双浮集人。</p><p class="ql-block"> 1938年,太和成立抗日人民自卫军,他毅然从军。在张曾庆手下当一名传令兵。</p><p class="ql-block"> 193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新四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张峰任新四军第三师十旅28团连长、淮阳县保安大队副营长、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四支队教导队队长、新四军第三师十旅28团营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锋任新四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兼教导队队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五师13团参谋长,副团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39军116师第346团团长,参加了三下江南(松花江)、东北1947年攻势作战及辽沈、平津、渡江、广西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峰仼副师长,1950年仼志愿军第39年116师副师长,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1952年秋季反击等多次作战,荣获朝鲜民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1953年起任师长,1956年8月,入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58年转速成系,1960年毕业,1969年任沈阳军区39军副军长,1964年任39军军长,1969年9月任沈阳军区副副司令员。1974年任济南副司令员。1985年率部参加了对越反击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锋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什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吾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7年12月1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济南逝世,享年7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1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57、张瑞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 瑞(1909.3.—2014.9.27.)别名张咸祥。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七里黄塘下人。</p><p class="ql-block"> 张瑞从浦江平安白石小学毕业,考入省立第七中学(现金华第一中学)就读,每年都是年级的前三名,成续优异,故学费全免,并发奖学全,除第一学期报到时交过一点学费,之后读书再没有花过家里一分钱。 </p><p class="ql-block"> 1927年,七中毕业,考入南京无线电专科学校学无线电技术。</p><p class="ql-block"> 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担任瑞金红军通信学校技术教员、训练处主任。</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到红三军团任电台23分队任队长,负责侦听和破译敌方电讯工作。不久调红一军团任电台分队长。</p><p class="ql-block"> 张瑞1935年11月调任红25军团电台中队长兼分队长,参加了直罗镇战斗。</p><p class="ql-block">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张瑞1937年8月,调任八路军115师无线电队兼通信营营长,后任无线电大队副大队长,八路军115师三科(通信)科长兼无绳线大队大队长。</p><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参加陆房突围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0年4月参加沂蒙山区反日军“铁壁合围“战斗。1943年3月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三处副处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张瑞1945年3月,奉调山东军区,8月日投降后,奉命转赵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部,负贡通信联络工作。</p><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前总通信主任,参加了秀水河子战斗。7月起,历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部第三处处长兼通信学学校校长。为人民解放军语养了近两千名报务员、电信工程技木人员、还为朝鲜、内蒙古培训了通讯人才。</p><p class="ql-block"> 1948年1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交通委员会委员,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副局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领导战役的通信联络工作,十分出色。</p><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任华中电信管理局局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张瑞任中南军区司令部第三处处长兼军区通信学校校长。1951年1月任中央军委军务部副部长,此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瑞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4年9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3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58、张冀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 冀 (1918—2015.7.13.)山东省维坊′诸城县人。</p><p class="ql-block"> 张冀16岁考入山东省立第13中学,在学校里结识了许多进步同学,其中有中共一大代表王其美的儿子、还有国民党元老王乐平的儿子。在校期间,他的思想进步很快,初中毕业后。考入济南第一师范学习。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在济南的学生纷纷回到家乡,互相串联。</p><p class="ql-block"> 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放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参加八路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冀历任山东军区勃海支队27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第25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反“扫荡”反“顽”斗争、连云港、苏北、宿迁等战役战斗。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张冀历任渤海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纵队政工部部长、军政治部秘书长、东北民主联军纵队19旅53团政治委员、第一纵队三师政治部副主任、第一纵队敌工部部长、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秘书长等职。参加了三下江南(松花江),辽沈、平津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冀历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南军区防部队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防军政治部主任、广州空军政治部第二主任、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副政治委员、空军学院副政治委员等职,顾问。</p><p class="ql-block"> 为部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冀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衍。</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力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5年7月13日在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6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59、张乃更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乃更 (1914.—1992.3.5.)别名张迺更。河南省平泉县人。 </p><p class="ql-block"> 1937年燕京大学毕业。同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校</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张乃更历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治教员、军区教导团营副政治教导员、团教育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二区队副政治委员、八路军前方总指导直属队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工业部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张乃更历任晋察冀军区教导第一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教导旅第二、第三团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一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乃更历任中国人民解放早师政治委员、第十兵团政治部秘书长、防化学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防化学郅部长、防化学兵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学部部长、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乃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宝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2年3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7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60、张力雄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力雄(1913.11.23.—2024.4.2.)福建省上杭县通贤乡障云村燕子塔自然村人。</p><p class="ql-block"> 张力雄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村。从小遭受地主、军阀的欺凌压迫,年仅11岁时就在当地的选纸厂做苦工,从事焙纸、捞纸的活计。</p><p class="ql-block"> 1929年5月,红四军二次入闽,张力雄萌发要当红军干革命的念头。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7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力雄任红12军34师100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随西路军进入甘肃,参加了高台血战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张力雄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一队二分队队长、政治处主任、抗大总校太岳独立大队政治委员、大岳军区第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力雄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三旅政治委员、鄂西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原军区独立旅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军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中原突围、淮海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力雄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炮兵部队政治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昆明军区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云南军区副司今员、昆明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福州军区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θ年7月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2日在南京逝世,享年11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5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61、张万春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万春(1914.—1971.7.11.)河南省郾城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万春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排苌、副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张万春历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副连长、连长、副营长,1938年任苏鲁豫支队一大队营长,独立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1941年起。任新四军第三师七族19团副团长、苏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19团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张万春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师副师长、第十纵队28师副师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45军133师师长、参加了四平保卫战、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万春′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1952年起,仼第46军参谋长、副军长、1960年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70年任大连警备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他还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1年7月11日在沈阳逝世,享年仅5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1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52、张广才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广才(1900.—1971.4.8.)湖北省黄陂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参加革命活动,在中共黄陂县委做交通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第11军第31师特务队当队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张广才任中共黄陂县塔区区委书记、黄岗县委书记和黄岗独立团团长。同年秋,所属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先后任第30团、32团政治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32年6月,任第25军73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和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战役。1932年10月,随部向西转移,参与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7月任第31军政治委员、同年秋,仼川陕省军区司令员、不久,任第四军政治委员、1934年起,任33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反国民党军队围攻作战。1935年参加了长征。同年冬,红四方面进入川康后,任川康军区军事部副指挥长。1936年春,曾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粮食局副局长。同年八月,入红军大学学习,后转入抗日军政大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抗战争爆发后,张广才任八路军政治部干事,1937年8月,被派往山昔阳泉,任工人游击队战术总教官,1938年2月任八路军总部锄奸部第三科科长,同年8月至1940年5月,任八路军前方总工兵厂政治委员,后即赴延安,入军政学院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派往东北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解放战争时期,张广才任吉北军分区司令员、1948年2月,仼吉林军区副参谋长,同年8月,调任东北军区军工部第七办事处政治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广才任湖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任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71年4月8日在湖北施恩疬逝,享δ年71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2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63、张子珍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子珍(1916.—1967.6.19.)山西省应县人。</p><p class="ql-block"> 张子珍出在一个贫困家庭。父亲双目失明,全家都靠母亲做手工活支撑度日,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很小就帮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赢得周围人的称赞。当时,家族里有私垫,族中子弟都可入学,张子珍知道自己家境,学习异常刻苦,成绩径常排在第一,还得族中长辈补贴,考入县里高小。</p><p class="ql-block"> 在他16岁那年,家族进行分家,张子珍家里只分到一升小米。他家的日子更加困难了,所幸校方为照顾贫困学生,选拔两名公费生,张子珍被选中。</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他们家再也无力供他止,只好回家劳作,他一边干活,一边自学,长成之中,吃了很多苦,也见了很多恶,内心很想改变这一切。</p><p class="ql-block"> 1936年日寇侵华的脚步日益加紧,无数爱国青年纷份走上抗日道路,张子珍就是不这种背景下加入山西牺牲同瞿会的。</p><p class="ql-block"> 1936年加入山西牺牲同盟会。1937年加入山西抗敌决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共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子珍任山西决死队第一纵队连政治指导员,第32团政治处民运股长。第38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第57团总支书记,中央党校二部秘书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张子珍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32团政治处主任。代团政治委员,第31团副政治委员,第34团政治委员。1949年任湖北军区郧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参加了呂梁、汾孝、豫西、湘樊、淮海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子珍历任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陕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陕南军区干部部部长、西北军区干部部处长、兰州军区干部部副部长、兰州军区干部部部长。1956年任部长。1958年年任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7年6月19日在兰州病逝,享年6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共81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64、张子明 少将</p> <p class="ql-block">张子明(1918.—1991.6.23.)山西省离石县人。1933年在北平参加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1934年被捕入狱,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开始后,张子明1936年出狱后,任山西青年决死队第一纵队二总队政治部民运股股长,纵队政治委员办公室秘书,第25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1937年入山西太原军政训练班,参加了百团大战和上党等许多战斗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子明历任晋冀鲁野战军第四纵队十旅28团政治委员。西北民主联军38军17师副师长,第二野战军第14军42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淮海、渡江、滇南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子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兼中共云南省丽江地委书记。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科教部副部长,教育长,副政治委员,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铁道兵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θ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1年6月23日在北京京逝世,享年7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0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65、张云龙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云龙(1910.—2006.5.26.)福建省永定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云龙先纟军团通信连排长、红三军团保卫科科员、第十三团副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和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到达陕北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警卫区连政治指导员、连长。1936年入延安红军大学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云龙先后历任新四军军i部参谋处第一支队司令部察参谋、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参谋。在皖南事变中,组织特’务团一部分人员突围到江北。</p><p class="ql-block"> 1942年4月,任新四军特务团参谋长,1943年起,任新四军第一师三旅七团副团长。苏浙军区第三纵队七支队支队长,第八支队支队长,参加了车桥、天目山等地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张云龙先后任华中野战军第一师三旅参谋长,副旅长兼参谋长,第二旅代旅长。1948年2月任华东野战年第六纵队十六师师长。参加了鲁南、莱芜战役。1949年3月,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三军六十师师长。同年7月任华</p><p class="ql-block">′东军事政治大学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先后参加了淮海、渡江、上海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云龙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参谋长。1952年7月入军事学院学习。1954年起历任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6日逝于福建,享年9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48字)</span></p> <p class="ql-block">o666、张元培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元培(1913.6.—1981.10.15.)原名张绍南,曾用名李晓芳。福建省永定县金砂乡人。</p><p class="ql-block"> 1925年入省立第七中学(今长汀一中)读书,参与领导过学生爱国运动。</p><p class="ql-block"> 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2月由共青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元培历任红一方面军供给部军需科副科长,科长,参加了苏区历次反“扫荡”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斗争十分艰酷、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在后勤战争线上积及组织筹措各种作战物资。完成了后勤供应任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初期,张元培在能占区从事统战工作,为革命根据地输送革命力量和物资。皖南事变后,历任新四军供给部副部长,新四军第七师沿江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第七师参谋处长,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处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进入解放战争后,张天培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参谋长,为巩固发展苏北解放区和支援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上海解放后,参加接管和整编国民党上海海军的组织领导工作,历任上海军管会海军部部长,后勤部副部长,华东军区海军一纵队司令员。1956年6月,任舟山基地司令员、青岛基地司令员。1970年8月,任北海舰队司令员。1970年4月,任南海舰队司令员,参与组织指挥了解放一江山群岛战斗</p><p class="ql-block"> 1972年,奉命组织扫雷队,援助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海上扫雷。</p><p class="ql-block"> 1970年指挥指挥南海舰队参加西沙海战和建设西沙群岛,保卫祖国海疆,1975年8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1976年4月,任国务院六机部军管会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元培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青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获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1年10月15日病逝于北京,享年6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3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67、张天恕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天恕 (1913.—1985.2.1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7年张天恕参加农民自卫军,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上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天恕先后历任皖西北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四军第25军74师224团营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并随红25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张天恕先后历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营长,新编第一旅一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夜袭阳明堡、伏击响堂铺、百团大战和反“围剿“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天恕先后历任冀察热辽军区热西军分区副参谋长,哈尔滨卫戊司令部政治处处长,东北军区保安旅副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天恕历任安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公安第18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东北军区热河军分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i谋长,1965年,毕中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任辽宁军区副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天恕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5年2月12日在大连逝世,享年7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8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68、张开荆 少 将,。。</p> <p class="ql-block"> 张开荆(1905.—1991.2.24.)曾用名张承汉,张谟高。江西省吉安县人。</p><p class="ql-block"> 张开荆学生时代在吉安省立第六中学初中毕业,1926年6月参加学生运动,任吉安学生总会委员。9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期间秘密接受党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被補入狱。1930年8月出狱后,至闽西苏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任红12军31师100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四军11师31团政治委员、红12军第34师第101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政务处处长、秘书处处长、建建军区独立第一团政治委员、独立第八师政治部主任、(龙)岩永(定)(上)杭游击纵队司令员、第二军区参谋长、福建军区区动员武装部第二科科长,代理部长,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福建军区司令部通信主任,(长)汀、瑞(金)红色游击司令部司令员,游击纵队司令员,闽鄂边游击队司令部参谋长,游击支队政治委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成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张开荆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39年11月至12月任新四军挺进纵队参谋长,后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导大队大队长,1940年4月任新四军第六师18旅51团团长。同年11月任第16旅参谋长。1943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45年4月至6月,做为华中代表团成员,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开荆1945年11月至1946年5月任晋冀纵队参谋长,1946年夏至1947年11月任晋冀军区参谋长,1947年1月至1948年5月任晋察冀军区第一纵队参谋长,党委常委,北岳军区参谋长(至1948年8月),1948年至8月任北岳军区第纵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一纵队参谋长,党委常委。同年11月至1942年2月,任华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旅旅长。1949年2月至5月任第66军198师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2月,张开荆任平原省军区副司令员兼武装部部长、1952年6月至11月,任察哈尔军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1953年入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3月任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9月至1960年7月任黒龙省军区第二书记。1958年1月到1963年3月,任中共黑龙省委常委。1960年7月至1962年10月,任黑龙江省军区党委副书记,1962年10月至1964年8月,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1962年12月至1964年8,任沈阳军区司令部党委副书记。1966年9月1967年1月。任至吉林省副省长,1977年12月至1980年12月,任吉林省政协副主席。1980年4月至1983年4月,任吉林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开荆是中国共产党七大代表。第五局全国人民人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1年2月24日在吉林长春逝世,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33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69、张开基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开基(1912.12.27.—1990.7.2)四川省万源县人。</p><p class="ql-block"> 张开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六岁就给地主放牛割草,14岁时,当学徒打工。备受艰辛。1932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30军89师267团五连当战士。</p><p class="ql-block"> 他作战勇敢,多次受到嘉奖,在反敌“六路围攻”时的万源保卫战中,被誉为“能征贯战的猛张飞”。长征路上,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率连队参加了四十余次战斗,自已九次负伤。长征结束,他加入西路军。为掩护西路军总政治部转移,与战友们战斗到最后一刻,打完最后一颗孑弹,大家都侧下了。唯他幸存下来。</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士地革命时期 </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开基历任红30军第89师267团连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招地的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5年8月,张开基从抗大毕业,被派往晋西南陈士榘指挥的晋西南游击大队,任参谋长、次年1月,改任八路军115师游击大队长参谋长、同年12月,任山西新军决死二纵队六团二营营长、后任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二纵队教导队队长、第四团副团长、团长。几年间,他率部转战晋西南的临县、隆县、川口、老爷山等地。战绩显著。1942年夏,还掩护朝鲜友人金道风为首的“朝鲜独立同盟”和“义勇队”30余名人员顺利到达延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开基调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二旅36团团长、1946年6月,率部参加了晋北战役,利用工兵爆破枝术,一举攻克了朔县县城,继又连克宁武、平社、 原平、忻州县城。不久升任独立第二旅副旅长、旅长。率部参加了汾(阳)争(义)战役。与敌激战12小时,歼放2000余人,接着在西盘梁阻击数倍干已的敌人。解放了文水县城。1947年4月,在攻占太原西部重镇交古的战斗中,他亲自侦察敌情,布置作战计划,击毙和俘敌团长以下600余人。同年8月,他率部西渡黄河,参加陕北保卫战。</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张开基升任第一野战军三军七师师长。奉命进军关中,参加了沙家店、宜川、扶眉、兰州等战役战斗。1949年底到达张液,他的部队成为张掖军分区部队,他任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开基1950年6月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班学习。1952年毕业后,被任命为任西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兼军械部部长、炮校校长。1961年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54年1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90年7月2月在西安病逝,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64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670、张太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太生 (1913.5.—1981.5.21.)江西省吉安县官田乡西山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太生历任红军团第四师第12团排长、连长、红25军团第78师第234团营长、团参谋长。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红军到达贵州狗脑镇时,他所在的连队担伍警戒任务,在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张太生率部巧妙地避开敌保团穿过封锁线,赶上红二军团主力部队。到延安后,入抗军政大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8月,张太生从延安调入河南确山县竹沟镇筹建抗日武装。在新四军中工作,在彭雪枫领导下,先后历任竹沟留守处中队长、新四军第六纵队营长、第一团团长、第四师第11旅副旅长兼第31团团长和政治委员、宿东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淮北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员、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历时三个多月的残酷斗争,进行了几十激烈战斗,消灭了大量敌人,狠狠打击了顽军的反共气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1946年5月,张太生任华中第八地委书记兼12旅旅长。华中第八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月八日,以冀鲁豫六分区和八分区为基础,成立新的豫皖军区,张国华任司令员,张太生任军区独立旅政治委员。1947年奉命到汝南、上蔡、新察、息县一带开辟豫皖苏第七军分区,张太生任第七地委书记和第七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九纵队12旅政治委员、开封市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8月,张太生调任开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1959年2月,调湖南任21兵团53军政治部主任、53军是原国民党起义的陈明仁率领的部队。张太生在该部队做思想改造工作。1951年他主动要求到中南军区高级文化速成班学习。1954年5月,毕业后,任桂林市中南军区第三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兼政治委委。1956年7月,调任第一公安学校政治委员、后任第二人民警察学校政治委员。1956年6月因病离职在吉安干休所休养。</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p><p class="ql-block"> 1981年5月21日在江西吉安病逝,享年6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8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71、张少虹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少虹(1920.—2000.10.27) 原名张廷儒。山东省苹莱州市(掖县)朱由乡人。 </p><p class="ql-block"> 张少虹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5岁时考入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1937年参加“掖县民众抗敌队“成为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革命队伍成员。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山东掖县玉皇顶武装起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1938年3月,张少虹任山东胶东(掖县)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第二大队政治指导员。8月,仼八路军山东纵以第五支队21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39年1月,仼山东纵队第五支队62团政治处组织干事,五月,仼第五支队14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1940年7月,任第五支队14团政治处主任,1941年12月,任5支队15团政治委委员。1942年7月,仼五支队14团政治委员。1943年3月,任胶东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沙河、郭家店、参埠庄、日庄、大院上、文岑、马河崖、报远、黑山等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张少虹1945年11月,任胶东军区警备第四旅政治部主任。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26师政治部主任,10月,任26师政治委员。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27军80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孟良崮、临朐、三户山、莱阳、周村、潍县、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少虹1950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六航校政治委员,1952年任空军第六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授朝战争。1954年6月,任空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1959年4月,任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1961年4月,任空军政治干部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965年12月,任空军第四军政治委员。文革中,受到冲击,在青海格尔木劳动改造。</p><p class="ql-block"> 1975年平反后,仼沈阳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1978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部主任。为我军的政治思想建设和军队院校建设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立功勋荣茶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3年因病离职。</p><p class="ql-block"> 2000年1月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8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792、张中如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中如(1919.—2019.9.1.)山西省原平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中如在山西文水县游击大队任训练班副主任,山西战地动员委员会游击第三支队中队长、游击第一支队连长、山西新军暂编第一师36团长、工人武装自卫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42年初,任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司21团营长、晋绥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率部在山西交城、古交地区带领当地军民开展抗日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中如任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第11旅参谋长、西北军政大学晋绥分校教育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1年初,为配合朝鲜战场的需要,中央军委确定成立一所部队侦察干部学校,招收青年学员,1953年3月,部队侦察于部学习更名为军委外国语学校,因张中如有过办学的经验,被任命为军委外国语学校校长。张中如还担任军委情报部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国防部处事局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总参谋部二部政治委员、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中如是第六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1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73、张日清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日清(1916.—2004.10.14.)别名张家珍。福建省长汀县凃坊乡人。</p><p class="ql-block"> 张日清的童年是在牛背度过的,为了谋生,十岁就进县城在一家小作坊当学徒。1930年,红军在长汀建立了红色政权,张日清就瞞着家里参加了红军。那时他才13岁。</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草命战争时期,张日清刚参加红军后历仼勤务员、班长、文书、后任瑞金红军学校政治干事、连政治指等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赣南地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任信康赣雄游击司令部信康游击队副政治委员,全南、龙南、定南游击支队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日清随部北上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教导总队中队长、大队长、教员主任、新四军第二支队新三团参谋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皖南事变突围后,任新四军一师二旅六团团长、一师教导大队大队长、一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兼特务团副团长。随后进入华中党校学习,历任抗大第九分校大队长、教育长、苏浙公学副教育长、苏淅军区第三纵队第七支队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日清历任华中野战军八纵队66团团长、第一师第一旅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师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随营学校副校长、第三野战军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华东军政大学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苏中、孟良崮、淮海、渡江和解放福建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日清历任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政治委员、第14步兵学校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授朝战争。1952年,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系学习,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4副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山西省军区的治委员、武汉军区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 张日清是中国步产党第九届中中委员会后候补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都征星功励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4年11月14日用疼在武汉逝世,享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全文共95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74、张文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文舟(1912.—1986.1.2.)原名霍昭汉。又名松涛。山西沙沁县人。</p><p class="ql-block"> 少年时读书。早年考入冯玉祥部西北军陆军军官学校,接授严格的军事训练和作风培养,思想追求进步,受共产党员的影响,参加秘密活动。</p><p class="ql-block">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军官学校毕业后,到西北军基层工作,从事秘密的地兵运工作。1933年复,在张家口冯玉祥领导的哈尔滨民众同盟军第二师担任排长、随部队参加了对日本侵略军的作战。同年冬,同盟军失败,被中共组织派入国民党东北军中做工运工作。1935年年初,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到红26军第42师,先后任副连长、连长,后调任中共陕北省委军事部参谋科科长,参谋长,参加了筑固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作战。</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抵达陆北后,1936年,他先后担任中共宜川县委军事部部长。后调任25军团81师作战科科长,随军参加西征战役。同年冬,调任陕北29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37年后任陕北红29军参谋长。他协助军长政委组织部队进行军事训练,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北部防御任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1937年8月25日,红军主力改为八路军,9月以中央军委部分成员组成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司令部,张文舟任参谋处作战科科长。1939年秋,升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参谋处教科科长。协助参谋长谋划组织留守兵团各新队,加强战备。做好陕甘宁边区防卫工作,进行军副训练,开展大生产运动,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他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学习,</p><p class="ql-block"> 1943年后,升任警备第三旅副旅长,参与领导部队参加保卫和建没陕甘宁抗日后方基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角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文舟坦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三旅兼三警备区副旅长,参与指挥:部队筑固扩大陕甘宁解放区。1946年月他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参谋长,1947年1月,参与挫败围民党对关中地区的围攻。1949年2月,纵以改为军,他任一野四军参谋长,6月成立第二兵团,任兵团参谋长,参加了扶风、眉县、兰州和解放大西北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文舟历任第二兵团兼肃省早区参谋长,参与指挥歼灭国民残余部队和土匪。组建各级地方政权。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代参谋长,参加了春季、夏秋季攻势作战,金城反击战和上甘岭战役。荣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童。</p><p class="ql-block"> 1952年底回国后,任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1955年任军事学院装甲兵系主任。</p><p class="ql-block">1958年6月1日成立装装甲兵学院,他任第一副院长、1959年入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仍担任装甲兵学浣第一副院长,1961年4月19日,任装甲副司令员兼装甲兵学院院长。</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装甲兵学院撤销后,仍任装甲兵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文舟是第六届(1983年6月)全国政协常务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2年8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86年2日在北京世世,享年7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28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75、张文碧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文碧(1910.—2008.10.4.)江西省吉水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士地革命战争时期,张文碧任福建军区建黎泰军分区司令部特派员、独立师连政治指导员、红七军团营、团特派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全国各地掀起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1旧15日,为了培养抗日救新亡青年幹部,中共闽江淅边临时省委借用平原山门畴溪小学舍,创办了闽浙苏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这是当年南方八省14个革命根据地唯一的延安抗日式的干部学校。张文碧任苏淅边区临时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三纵队第三旅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收到党中央决来信件,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政府达成一致抗日协议,将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挺进抗日前线。张文碧任抗日先遣队师特派员,挺进师第三纵队副政治委员,第二纵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政治处组组股副股长,江南指挥部苏皖支队政治部调查统计科科长,苏料总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部军法处主任、新四军南通第一师警卫团政治委员、淅东纵队政治部主任、淅东军区第一纵队三旅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文碧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二师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0军59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文碧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工程兵政治委员, 军副政治委员、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司部部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8年10月4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0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76、张水发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水发(1915.5.—2007.12.10.)曾用名张明,福建省连城县城关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共青团转入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水发任军委二局译电员、译电组组长、担负对敌电讯侦察,中共陕甘宁省委机要科科长、省军事部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陕北后,参加了真罗镇战役,任陕甘宁省委机要科科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水清任军委总政治部政治部锄奸部干事,通信科科长、通信处主任、曾任叶剑办公室秘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水清历任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第一局二室副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水请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总参谋部作战局副局长兼作战部办公室主任、1953年任志愿军第第24军74师副师长,军i副参谋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1954年起,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办公室主任、高等军事学院战略教研室副主任。1968年任昆明军区参谋长,军区司令部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7年12月10日在昆明军区总医逝世,享年9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4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77、张书祥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书祥(1911.7..—1986.2.21.)湖南省平江县三阳清水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萃命时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6月红三军团在湖北大冶成立后,张书祥任红三军团六师副班长、班长,红三军团六师八团任司务长,1932年晋升为红三军团二师六团训练队副排长、并身兼支部书记和政治指导员、得到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唐亮的认可。</p><p class="ql-block"> 1934年,张书祥成为行军大学干部排长兼学员、他的学习成绩和成长进步得到了肖劲光将军的指导。此后,他在红三团军中担任了一系列的重要职务。包括第六师17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11团营政治教导员、团组织科科长、红29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257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教导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书祥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营长、第四团参谋长、副团长。1942年,在中央党校进修学习,由王维舟和周仁担任证明人,1943年,升任359旅警备4团副团长,参加了太岳区反“扫荡”斗争和浮冀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陈书祥任冀东16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12军分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冀热辽军区第12军分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48军143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第48军144师师长、参加了热南、热中、热辽地区的战斗。包括承德保卫战、杨家拐子解放和朝阳等地的解放战事。并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书祥先后任江西省军区宁都军分区司令员、南京军事学院军事战术教授会研究员、军事学院炮兵系主任、1956年因多种疾病,他在湖南东湖干休所以少将副兵团职离休。</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少將军衔。</p><p class="ql-block"> 获誉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解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6年2月21日因肺心病在长沙逝世,享年75。</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6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78、张平凯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平凱(1918.12.26—1990.11.22.)原名张试频,别名张夏远。湖南省平江县枫树下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㦱义青年团,1927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当地共青团支部书记,共青团区委书记。1928年随地方游击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 1930年4月,先后任红五军第三纵队教导队副分队长,第九大队大队长,红三军团炮兵连政治委员,炮兵团政治委员,1930年8月,入团政治委员训练班学习,10月,任福建军区独立十师(杭永武分区)政治委员。1933年3月,任军委东南战线第一纵队政治委员。5月任红19军56师政治委员、师长。参加了创建湘鄂赣草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长沙战役。1935年10月到陕北,成立红军学校,任政治教员,1936年5月入红军大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张平凱入陕北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后分别任红军大学政治委员,庆阳步兵学习(红军教导师)第一团政治委员,历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总教员、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大队政治处主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政治部副主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军训大队大队长,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军区政治部民运部部长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平凯历任冀热辽军区热河纵队政治部主任,莫察辽军区武装部部长,军区后勤部参谋长,中南军政大学湖南分校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国解放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副政治委员主任。</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政治要副政治委员,山东军区后勤政治部主任,军委后勤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年至1964年任山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平凯是第五局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p><p class="ql-block">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0年11月22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83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79、张正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正光(1916.—2004.4.26.)原名张积厚。湖南省平江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正光历任宣传员、宣传队队长、干事、科长、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第二、穿三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 </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正光历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政治处主任、抗大延安分校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西北联防军政治部宣部副部长、县委书记兼兵团指挥部政治委员等职。积极投身大生产运动。参加了建立湘鄂赣抗日根据地的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张正光历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军政干校政治委员、冀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坚持敌后斗争,配合主力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建国以后 </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以,张正光先后历任平原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北军区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干部部部长、北京军区政治部第二副主任、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总参三部第一政治委员等职。为人民军队的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正光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p><p class="ql-block"> 荣获 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4年4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84字)</span></p> <p class="ql-block">o680、张玉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玉华(1916.—2017.9.10.)山东省文登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文登县以经营书店为掩护。从事秘密革命工作。 </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 参加文登县天福山起义,在起义中,他是领导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起义后,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大队中队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委员、第61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张玉华历任中队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委员、营政治委员、营政治教导员、1938年12月任山东纵队第五支队63团政治委员。1940年入抗日界政大学第一分校学习,12月起,分别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特务团、特务一团、第一旅三团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加了胶东雷神庙、鲁中孙祖、大青阳、蓬莱城、及青驼寺、苏家崮及1944年、1945年对日军的攻势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张玉华随军赴东北,先后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八旅22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八师政治部副主任、第八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辽河、辽阳、本溪、四平、临江、辽沈、平津、衡宝、渡江、广州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玉华历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笫40军188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海南岛登陆战役。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第一次至第五次战役。</p><p class="ql-block"> 1953年回国后,任炮兵副军长、沈阳军区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湖北省委书记、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现化建设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王华是中国共产党穿十次什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6年离休。离休后积极投身慈善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2年获得“中国好人”。2015年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2016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联欢晚会。</p><p class="ql-block"> 2017年9月10日在南京逝世,享年10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96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81、张世珍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世珍(1902.—1956.12.26.)原名张卓吾。山西省闻喜县东镇上中村人。</p><p class="ql-block"> 张玉珍出于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幼年丧母。1916年,张′世珍14岁时考入高小,他童年时喜欢班超投笔从戊的故事,立志投身军界,建劝立业。</p><p class="ql-block"> 1919年夏,张世珍瞞着大人到太原考入警察补习所。1920年1月,张世珍进入太原第四警察局当警士。父亲意要他在家继承祖业,派人将他叫回,家居三个月后,考入文喜学六班,学习成绩优良,品行端正,被选为学习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1925年2月,张世珍因带头参与学生运动,被学校当局开除,他未回家。向同学解居仁借得八元钱盘费,与同学范成顺一行四人,跑到河南,投入冯玉祥国民二军六混成旅补充二团当兵。</p><p class="ql-block"> 1926年,张世珍在大同与阎锡山军作战时被俘,便参加了阎军。</p><p class="ql-block"> 1927年,在阎军当兵一年后,进入山西军官学校学习。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为他以后的军族生涯打下了基础。1929年6月毕业,在傅作义部当见习官。1930年2月,任28旅上尉参谋。1931年,任国民革命军第35军218旅326团上尉连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2年3月,张世珍任第73师(师长便作义)210旅(旅长叶启杰)420团(团长薄第)第一营第四连上尉连长。</p><p class="ql-block"> 1933年,参加了长城抗战。</p><p class="ql-block"> 1936年5月,任第218旅(旅长董其武)第421团(团长李思温)一营少校少营长。同年9月22日,叙任陆军步兵上尉,冬参加了红格尔图和西灵庙战役。</p><p class="ql-block"> 1937年1月,升任420团中尉团副,9月8日,晋任陆军步兵少校。十月参加了忻口战役。1938年4月,任第218旅上校参谋长。1939年6月,任新编第32师(师长袁庆荣)上校因长。1941年9月,调任抗日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绥远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长傅作义)教肓处处长。1944年10月,升任新编第32师(师长李铭鼎)少将副师长。1945年3月9日,晋任陆军步兵上校(直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6年7月11日,张世珍获颁忠勤勋章。9月9日,获颁四等云摩勋章,10月10日获颁抗战胜利勋章。1947年11月,任第七师(辖三团)少将师长。1948年9月22日,晋任陆军少将。1949年1月23日,董其武从北平返回绥远,分别找孙兰峰、刘万春、张世珍、赵晓峰等师以上官官谈话,通报了北平和平解放的情况,并透露了“绥远方式的内情”。</p><p class="ql-block"> 1949年1月28日上午,张世珍的独立师杨振田团在换防中,与解放军産生误会,双方在陶卜齐站附近发生了一场遭遇战。战斗打了两个多小时,解放军顺势占领了归绥(今呼和治特)以东15公里,此事惊动了双方高层,双方长官立即采取了措施,缓和了双方矛盾。</p><p class="ql-block"> 1949年8月下旬,傅作义到绥远动员起义工作。1949年9月19日,张世珍参加绥远起义。按起义通电鉴字顺序,张世珍是第七个鉴字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国民党政府绥远起义的军队独立第七师,在五原地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归华北军区节制,由绥远军区指挥。张世珍任军长,帅荣任政治委员,卫景林、冯梓任副军长,化博知任参谋长,张之训任政治主任。下辖第109、110、111旅和骑兵旅,全军共1、3万人余人。按照缓远赵义改编国民党军“干部不升不降”原职使用,充许干部超编的原则,赵部基本都是按原职安排,在整个缓远义队伍中,只有两个人升职,一个是由旅长提升师长的鄂友三,另一个便是由师长提升军长的张世珍。</p><p class="ql-block"> 1951年6月,张世珍率37军随23兵团移驻湖北衡水地区,2月中甸,张世珍率37军师以上干部参加23兵团召开的 紧急会议。听取传达中央军委要求23兵团在半年内做好入朝做战的各种准备工作。拟列为第二批、第三批赴朝参战部队的指示。9月,张世珍兼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董其武)修建委员会(兼主委董其武)第二分会主任率领37军随23兵团开赴朝鲜参加抗美朝战争。</p><p class="ql-block"> 1952年1月23日,37军裁编,张世珍任解放军第69军第二副军长,享受正军级待遇。</p><p class="ql-block"> 由于长期军旅生涯,他早年就患有肝病,时轻时重,1954年肝病加剧,离职修养。</p><p class="ql-block"> 1959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5年12月2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5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82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82、张汉承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汉丞 (1913.6.13.—2008.12.17.)原名杨业龙。 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销杨高山村人。</p><p class="ql-block"> 青少年时期担任村儿童团团长。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村赤卫队中队长。村苏维埃副主席,1930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汉承历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交通员,班长,排长。1933年4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苏区第一次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国攻”作战。</p><p class="ql-block"> 1935年3月,为迎接党中中和中央红军,强渡嘉陵江,参加红四方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坑日战争爆发后,张汉承历任山西新军政治保卫队第二支队中队长、大队长、第213旅57团团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百团大战等一系列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张汉承历任西滿军区嫩江省军区警备第二旅旅长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东北军区西线战勤司令部参谍长。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后勤部第一分部部长,易四野战军第二分部部长。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汉承历任海军后勤部部长、海军党委委员、常委、顾问。</p><p class="ql-block"> 海军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副书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汉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8年12月1’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31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683、张家洛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加洛(1919年5月-2003年4月22日),曾用张罗、宇 洛 、里 加 等 名 。 山东省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西由镇单山村人。</p><p class="ql-block"> 因家境贫寒,父母无以为生闯关东。张加洛1919年出生于苏联阿穆尔省城小北屯。3岁移驻黑河。读小学和高小一年级。1929年中苏发生战争,移驻齐齐哈尔,做童工。</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6年夏在北平加入"民先",为"旧学联"主要成员之一。同年9月受党组织选派参加东北军张学良部学兵队,从事党的兵运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 </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张家洛受受中共山东省委指派在胶东地区组织发动抗日武装,后任掖县县委书记。1938年3月后任胶东抗日游击三支队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胶东抗日联军前敌指挥部政委,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团、旅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39年3月,张加洛被派往延安汇报学习,11月抵达延安,12月入抗大五期学习。1940年11月,被分配到中央军委总卫生部任政治处主任。1941年底,调往中央军委直属队政治部,任组织科副科长兼秘书科科长。1942年7月,中央军委直属队政治部改为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简称联防军)直属政治部任办公室主任。1944年7月,直属政治部改为直工科,㇏张加洛负责直工科工作并任联防军政治部巡视员及秘书处副处长。其间,他多次深入部队,对部队训练、丰衣足食(可自给程度)、边防河防及军民关系等进行调查研究 ,为联防军制定方针政策提供材料依据。1945年9月,他被派回山东解放区。1946年5月任胶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适逢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进攻,我胶东军民开始自卫反击作战。张加洛先后参加了胶(州)、高(密)、昌邑、潍坊外围及粉碎国民党军对胶东重点进攻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后任华东军区警备五旅政委,山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第一副部长,江苏军区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1950年11月,张加洛调山东军区政治部任宣传部长。1953年9月,调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任第一副部长,分管部队的文化教育工作。1955年5月,调江苏军区任政治部主任,兼任江苏省委纪委副书记。同张加洛在江苏军区工作近八年,为部队的兵役工作、基干民兵建设、部队思想教育、海防工作、备战练兵、生产以及军地关系等方面,付出了极大的精力。1962年10月,张加洛调南京军区后勤部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64年4月调任国务院水利电力部政治部主任(副部长级)。在“文革”中,张加洛受迫害达十年之久。1978年平反昭雪后,担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1995年6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1964年晋稍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7年)。</p><p class="ql-block"> 2003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232字)</span></p> <p class="ql-block">本辑共收录98位少将。欢迎游览第八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