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世贵【复苏】的美篇

景世贵【复苏】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军</p><p class="ql-block">少将篇 收藏版(第五辑)</p> <p class="ql-block">革命历功常在纪念碑上人如生</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本辑少将名录(以姓氏笔划为序)</p><p class="ql-block">四画遗漏一人:文 击。</p><p class="ql-block">七画:(96人)</p><p class="ql-block">李 元、李 伟、李 改、李 明、</p><p class="ql-block">李 觉、李 真、李 健、李 彬、</p><p class="ql-block">李 基、李 铨、李 静、李 震、</p><p class="ql-block">李 毅、李仁林、李士才、李士怀、</p><p class="ql-block">李太同、李大清、李大磊、李元明、</p><p class="ql-block">李克夫、李开湘、李木生、李少元、</p><p class="ql-block">李忠权、李化民、李长如、李长暐、</p><p class="ql-block">李文一、李文清、李孔亮、李水清、</p><p class="ql-block">李书权、李书茂、李丙令、李丕功、</p><p class="ql-block">李世安、李世炎、李东野、李布德、</p><p class="ql-block">李永悌、李发应、李光军、李光辉、</p><p class="ql-block">李钟奇、李俭珠、李宏茂、李兆炳 、</p><p class="ql-block">李庆柳、李凡山 、李如洪、李克忠、</p><p class="ql-block">李亦然、李成瑞、李佐玉、李伯秋、</p><p class="ql-block">李迎曦、李汉良、李君彦、李济泰、</p><p class="ql-block">李忠信、李国良、李国厚、李定灼、</p><p class="ql-block">李树荣、李荆璞、李忠奇、李俭殊、</p><p class="ql-block">李桂林、李振邦、李振声、李致远、</p><p class="ql-block">李铁砧、李建良、李家益、李资平、</p><p class="ql-block">李继开、李彬山、李梓斌、李雪炎、</p><p class="ql-block">李曼村、李逸民、李辉高、李景瑞、</p><p class="ql-block">李道之、李道之、李福尧、李福译、</p><p class="ql-block">李德生、李镜如、李懋之、李耀文、</p><p class="ql-block">杨 力、杨 弃、楊 卓、关盛志。</p><p class="ql-block">共(97人)</p> <p class="ql-block">0390、文 击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文 击(1918.10.—2023.11.8.)原名刘树棠。河省霸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6年毕于察哈尔宣化中学,(现宣化一中)高中三班。</p><p class="ql-block"> 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历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宣传干事、政治教员、军区教导团教育股股长兼随营学校副政治教导员、团政治政处主任、晋察冀军区直属独立炮兵营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44年4月,炮兵营调编为延安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第三营,任第三营政治委员。1944年11月,八路军总部炮兵营扩建为延安炮兵学校,文击任延安炮兵学校大队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任延安炮兵学校第三大队政治委员。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延安炮兵学校向东北开进,学校除留一营归属陕甘宁力区留守兵团外,全校1069人分为三个梯队,分别经晋北、察热地区,向东北挺进。延安炮校到东北后,先后改名为东北人民自卫军炮兵学校。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学校。并组织成立了以贾陶为正副旅长的炮兵旅。下辖两个炮兵团,文击任炮二团政治委员。后任东北军区炮兵纵队第二团团长,东北军区炮兵第一指挥所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炮兵第一师第二副师长,东北炮兵司令部炮兵第一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19日,志原军炮兵第一师师长文击率部第一批入朝作战。11月1日,炮一师在云山首次参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率部参加了第一次至第五次战役,1952年战术性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宣化解放军炮兵学院训练部部长、副院长兼训练部部长。济南军区炮兵司令员。1957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p><p class="ql-block"> 1980年12月至1982年8月,任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总参谋部炮兵部部长、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文击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15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0391、李 元 少将(湖南籍)</p> <p class="ql-block">  李元(1917年—2011年01月13日),湖南省平江县加义镇献钟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七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 李元历任湘鄂赣游击支队第一大队军事教员,排长,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连长,营长,新四军第七师政治部教育科科长,师司令部侦察通信科科长,训练教育科科长,巢北支队参谋长,独立团代理团长,新四军第二师六旅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经历皖南事变。</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元历任任苏北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十九兵团二十七军副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元历任军副参谋长,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参谋长,总后勤部副部长。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元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得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2011年1月1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p><p class="ql-block">2011年1月1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6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392、李 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 伟(1914.—2005.8.25.)又名李鼎声,伟华。河北省沧县(今沧州)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4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p><p class="ql-block"> 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p><p class="ql-block"> 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伟 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数理总教员,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参加了黄崖洞、靠山屯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1年到延安后,任延安炮兵学校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曾向吕骥、向隅学习作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后,李伟′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宣传部副部长,东北炮兵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四平、吉林、辽阳、錦州、天津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炮兵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参加了第一二三次战役。</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国人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处长、副部长,总政治部副秘书长,宣传部部长,中南、军委炮兵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总政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第二处长,总政文化部编审出版处第一处长、俱乐部工作处第一处长,总政文化部副部长,总政宣传部副部长,总政副秘书长,总政宣部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李伟长期担任军队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工作,对部队的宣传文化工作倾注了巨大心血。他是我军著名音乐家,一生酷爱音乐,笔耕不辍,共创作了近800首歌曲,发表了大量音乐理论、文艺评论作品。</p><p class="ql-block">李伟长期担任军队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工作,对部队的宣传文化工作倾注了巨大心血。他是我军著名音乐家,一生酷爱音乐,笔耕不辍,共创作了近800首歌曲,发表了大量音乐理论、文艺评论作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伟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当先为全国之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和帮记处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早街。</p><p class="ql-block"> 1969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9年他被授予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2001年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奖。</p><p class="ql-block"> 200年8月25日逝世,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主要作品</p><p class="ql-block">创作有歌曲《毛泽东之歌》、《朱德将军》、《空室清野》、《行军小唱》、《炮兵进行曲》(改编为同名军乐曲)、《东北民主联军之歌》、《坦克进行曲》(改编军乐称《战车进行曲》)、《解放军是个革命大学校》、《军民一家人》、《我们是热血青年》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9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393、李 改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改(1918.-1999.1.6.)湖南省茶陵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延安抗大学习。革命战争年代,他先后任干事、科长、团政治处副主任、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先后参加了山东鲁中区1942年冬季战役,1945年秋淄博战役、津浦路阻击吴化文部北上战役,1946年三保本溪战役、保卫四平战役、四保临江战役,1947年东北夏季、秋季和冬季战役,1948年辽沈战役、平津战役,1949年衡宝战役等,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军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政治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第四高级步校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解放军政治学院训练部代理部长、部长、副教育长兼训练部部长,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军政大学政治系主任,解放军政治学院教育长、训练部部长等职。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都能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改进方法,提高领导艺术,为党和军队的事业埋头苦干,呕心沥血。</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李改同志1964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李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9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2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394、李 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明(1918年—1986年),原名李万明,又名李万翔。四川省苍溪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明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93师274团3营营部勤务员,第279团文书、书记。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李明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政治处干事,师政治部组织干事、太行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晋东反围攻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任太行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旅副政治委员,[2]任第二野战军15军队44师副政委,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李明在战争年代荣立二等功三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李明曾任师副政委,参加了抗美援朝,任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干部处副处长干部任免处处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云南省军区副政委、昆明军区炮兵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遭到残酷迫害,后调任贵州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昆明军区炮兵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晋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6年逝世,享年6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19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395、李 觉 少蒋</p> <p class="ql-block">  李觉(1914.2.—2010.2.12.)山东省沂水县朴城峪人。</p><p class="ql-block"> 青年时期就追求真理。立志报国,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p><p class="ql-block"> 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1936年至1938年李觉先后就读于北平弘达学院、北平中国大学。</p><p class="ql-block"> 1936年3月至9月,在甘肃西峰北军骑兵集团军学校学习。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 1933年至1936年,李觉先后任东北骑兵第三师七团一连副排长、红军步校第三团教员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李觉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觉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工作员,山西孝义县随营学校工作员,山西决死11总队政治指导员。晋西支队三大队党兑支书记。鲁西军区教导旅第七团政治处副主任,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作战股股长,参谋处处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期,李觉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参谋长兼一团团长。第一纵队参谋处处长,二野二纵20旅副旅长。第二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1950年月3月,李觉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局局长,核武器研究院院长,全心身地投入到核武器研究工作中,为核武器事业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1965年任核工业部副部长(部长级医疗待待遇)。1982年5月,任核工业部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觉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矛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7年4月离休。</p><p class="ql-block"> 2010年4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p><p class="ql-block"> 主要作品:</p><p class="ql-block"> 1993年至1997年,主持主编《当代中国核工业》、《中国核军事工业史科丛书》、《解放西藏史》及《刘邓大军征程史略》等史料存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3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396、李 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 真(1918.—1999.5.25.)江西省永新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真任红六军团卫生部医务科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李真历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军医、718团主治医生、冀中军区特务团卫生队队:长、冀中人民自卫军卫生部政治委员、冀中军区警备旅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普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卫生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李真先后历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察哈尔军区察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华北野战军第三纱队九旅政治部主任、第19兵团63军188师政冶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主以后,李真先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部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真是中国共产完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李真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快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5年按大军区正职待遇离休。</p><p class="ql-block"> 李真有作品《老年人学习书法》《风火岁月》。《李真书法选集》《李真诗词选集》《李真诗稿》留世。</p><p class="ql-block"> 1999年5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75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397、李键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键(1918.—2007.4.28.)河南省济源人。</p><p class="ql-block"> 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键历任参谋、学员、副科长、科长兼副处长、军分区参谋长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斗争。参与指挥了解放任丘、肃宁县城、辛中驿攻坚战、河间、文安、新镇、子牙河东、大清河北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李键历任冀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兼河间市卫戍令员、晋察冀军区炮兵旅参谋长兼教导团团长、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参谋长等职。参加了解放徐水、漕河、永清和保卫胜芳、攻打容城、清风店、石家庄、保定、太原、平津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键历任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参谋长、炮兵司会司参谋长兼华北高射炮师师长、炮兵司令部参谋长兼20兵团炮兵主仼、炮兵司令部参谋长兼第六师师长、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兼北京军区炮兵参谋长、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1981年华北“大演习”。为推动新时期炮兵部队的全面建设做出了贡献。 </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矢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一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7年4月2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3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398、李彬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 彬 (1915.—2005.12.12.)陕西省米脂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彬任红三十军第二团特浱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彬仼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三团特派员、鲁西军区后勤部政治处副主任、主任。昔冀鲁豫军第八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第四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李彬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族二团政政委员、第二野军十六军四十六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艾和国成立以后,李彬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川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二步兵学校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军副治委员、昆</p><p class="ql-block">明军区政治部副主仼、</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红星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居功勋荣艹誉章章帝。</p><p class="ql-block"> 2005年12月12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0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399、李基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 基(1904.—1993.11.25.)湖南省平江县白水村人。 </p><p class="ql-block"> 1928年参加红军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p><p class="ql-block"> 仼红三军 团第五军三纵队八大队中队长、第一师三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三军团第四师特派员、红四方面军保卫局预审科科长、第四军保卫部副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李基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保卫部第一科科长、总兵站部副部长。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基历任中原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47年任东北民主联军骑兵纵i队后勤部部长。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47军后勤部部长。参加了东北1947年攻势咋战及沈阳、宜沙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基历任湖南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理部副副长。1958年任工程兵特种工程兵指挥部后勤部部长。1960年任工程兵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1966年任工程兵后勤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3年11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4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00、李铨 少将3</p> <p class="ql-block">  李 铨(1912..—1968.12.4.)江西省吉安县万福镇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铨先后历任红20军173团连政治指导员、独立一师一团团部支部书记、干事、红六军团特务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8师政治部主任、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铨先后历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717团政治委员、359族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解放战争时期,李铨先后历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解放旅旅长兼政治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铨先后仼第22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中共伊梨区委书记、伊梨军区政治委员、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处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铨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68年12月4月逝世,年仅56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5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01、李静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静(1918.11.—2011.11.24.)原名李景澧。河北省文安县岳辛庄村人。</p><p class="ql-block">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审室原副主任、副总编辑、百事科学院百事科学全书编审室原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年总参谋部作战部原副部长、海军舟山基地原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37年参加抗日工作。193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 1933年,李静考入完全公费的天津第一师范,1935年,日寇进逼华北,为响应北平的“一二.九”学生运动,李静等人领导和发动了天津第一师范学生12月16日冲破了国民党军警的金刚桥(现解放桥)封锁,参加了在南开大学校园召开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誓师大会,称之谓“一二..一六”学生爱国运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李静先后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11旅32团、33团政治委员、独立八旅22团政治委员、八旅政治部主任、二纵队六旅政治部主任、二旅副政治委员。67军200师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李静1945年9月至149年9月,任晋察军区三纵队11族32团政治委员、33团政治委员、独八旅32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二纵队六旅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6军200师副政治委员。参加了绥远、保北、平津等战役。在22团任政治委员时,5个月中连续作战十次,圴获胜利,荣获冀中军区通令嘉奖。该团被授干“模范兵团”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静历任中国人民志愿67军200师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触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53师政治委员、第20兵团67军第200师政治委员、师长。67军第一副军长、总参作战部副部长等职。海军舟山基地副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2月离职休息。</p><p class="ql-block"> 2011年11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3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02、李震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 震(1914.12.—1973.10.20.)河北省藁城县(今属市)庄合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6年在北平上学期间从事学生运动,参加了革命工作。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李震被党组织派往山西国民党军官教导团。“七七事变“后,李震先后担任山西决死队二纵队政治指导员、团政治部主任、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期间,1938年5月至6月,曾以八路军工作团团长身份(既县委书记)在陉县(南)苍岩山一带开辟工作。</p><p class="ql-block"> 1942年,赴中共中央华北局党校参加整风。1943年后,历任129师政治部主任、第六纵队18旅政治委员、第六纵队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震先后历任重庆总工会主席、第12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三兵团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公安部副部长、部长。公安部革委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p><p class="ql-block"> 李震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3年10月21日自杀身亡,终年54岁。</p><p class="ql-block"> 自杀原因:1972年10月李震在北京自杀身亡。根据后来公安部党组向中央报告的报告称,据调查,李震田追随谢富治,积极参与林彪反党集团活动,林彪问题败露以后,畏罪自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3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03、李毅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 毅 (1911.—1981.2.15.)别各李培芬。河南省开封市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命命战争,坑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毅入国民党军冯玉祥部,1938年入军医学校学习,1930年毕业后,任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军医。</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任红五军团卫生院院长、红军13师卫生部部长、1936年任西北革命委员会后方医院院长、中央军委医政处处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毅任八路军总部医政科科长、1939年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卫生部政治委员、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新四军第十一旅三十二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李毅历华中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一旅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47年任华东野成军十一纵队三十一旅副政治委员、参加了盐城保卫战、李堡攻坚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毅历任军事学院政治工作放授会副主任、中共党史教授会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7年任装甲兵学院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63年任装甲兵学院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毅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会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1年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7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04、李人林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人林(1914.7.—1995.3.24.)别名李仕才。湖北省天门市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 李人林六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吳先英将他们兄弟姐妹四人抚养成人。大革命时期。受担任担任区妞女协会主席的母亲影响,参加了黄潭一带的农民协会和儿童团组织</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乡赤卫队。</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红九军25团当战士、同年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p><p class="ql-block"> 1931年后,在襄北独立团、红八师二十二团当战士。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对期。李人林历任红三军茆十九团排长、红二军团四师十团连长、连政治拾导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时</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人林历任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三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三十八团政治委员、第三军分区参谋长、鄂中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人林历任江汉军区副政治委员、江南游击纵队副司令员、江汉军区独立师师长、五十一军副军长。1947年2月,任江南游击纵队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李人林历任湖北军区政治㇏副部主任、四十七军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1年,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十七军政治委。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1年就读于高等军事学院、任华北军区炮兵政治委员。北京军区炮兵政治委员。1964年,任中央工业交通政治部副立任。1966年,组建基建工程兵。</p><p class="ql-block"> 文革初期,曾泝驻北京地质学院工作。</p><p class="ql-block"> 后受到冲击。</p><p class="ql-block"> 1973年恢复工作,任国家测绘总局筹备组组长、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军委基建公程办公室主任。</p><p class="ql-block"> 1978年,任首任基建工程兵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人林是国人民没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帘冬员。第四届、第画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一、一二次代表大会代青。</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屋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5年3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8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05、李士才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仕才(1906.—1994.3.8.)江西省兴国县均福山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 1906年,李仕才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均福山林场高寨村一个贫苦的山民家里。坐落在覆筍的山区。房子是用杉皮盖顶,茅竹立柱的茅棚,从小就忍受了饥饿的痛苦,尝够了野菜苦涩。</p><p class="ql-block"> 十多岁时,就去泰和学做饮饼,因年小体弱,做不了重体力活,常埃老板的打骂,实在生活不下去,就返回均福山老家。参加了少年先锋队。任先锋队指导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仕才历任村苏维埃主席,省苏维埃政府径济部科员,红军第二补充师干部队支部书记,红三军团第五师15团团部政治指导员,13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红军第二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角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李仕才先后任</p><p class="ql-block"> 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营政治教导员,晋西独立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二团政治处主任,晋冀鲁豫军区教导第三旅八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李仕才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20旅副政治委员,第一军分区19旅政治委员,鄂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江西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季仕才历任江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广州军区工程兵政治委员,广西军区第二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邡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4年3月8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6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06、李士怀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士杯(1911.—1983.10.22.)河南省商城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李土怀出身于一个非常贫困的佃农家庭。他家有五个孩子,全靠父亲租借地主家7亩簿田度日糊口,李士怀七岁时就帮父親分担家务。12岁那年,旱灾、蝗灾接踵而来。李士怀的父亲为寻水源浇地,失足跌下崖底,从此卧床不起。</p><p class="ql-block"> 为给父亲治伤,李士怀从地主家借了高利贷,半年时间父亲就逝世,母亲和五个孩子每天面对上门讨债的债主,恶声恶气,打砸东西,万般无奈还下,母亲只好把姐姐送给人当童养媳。李士怀18岁那年,通过村里的小学老师王克荣指引,步行了好几天,行程200余里,终于在商城竹园找到了游击队。指导员蒋连本把他分配到陈明海的排里,当了游击队队员。由于打仗勇敢,很快升任班长,排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士怀历任鄂豫皖独第四师排长,红28军第82师排长、连政治指导员,鄂东北独立团政治委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士怀历任新四军第四支队九团副营长,第14团营长,副团长,新四军第二师六旅17团副团长,第五旅15团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李士怀历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五旅15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参谋长,第四师副师长,江淮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士怀历任皖北军区宿县军分区司令员,安微省公安总队总队长,安徽公安厅副厅长,安微省武装警察总队总队长。</p><p class="ql-block"> 1969年8月,任安微省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2年7月2丩日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3年10月22日在肥逝世,享年72岁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9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07、李大同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大同(1911.—1995.1.5.)山东省招远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大同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部干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大同历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军委总政治部研究室研究员。359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组织科科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李大同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政治部副主任。717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7军139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3兵团政治部秘书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大同历任中南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干部部办公室主任。军委干部部办公室主任,军衔奖励部奖励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干部部部长。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工程兵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5年1月5日逝世,享年8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53字 )</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408、李大清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大清(1916.—2006.9.1.)湖北省黄陂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大清历任川陕工人师连连长,红33军交通队队长,红四军总部护卫连连长。参加了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 抗日战争开始后,李大清历仼八路军129师挺进支队营政治教导员,先遣支队第三大队政治委员,卫河支队政治委员,八路军129师新编第八旅23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大清历任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十纵队政治部组织队部长,桐柏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第三军三分区副政治委员。河南军区警二旅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大清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海南军区榆林指挥部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工程兵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工程兵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装甲兵副兵团职顾问。</p><p class="ql-block"> 李大清参加了解放聊城的战役,当时由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24团、晋冀豫军区泰运军分区第六团、第一团等部先后抵达聊城,将龟缩在城内的王金祥残部包围。</p><p class="ql-block"> 1946年冬,围城部队首长径过多方面的分析判断,认为解放聊城的时机已成熟,于是,由李大清起草了解放聊城的请示报告。1946年12月22日下午1时,战斗打响,12月31日城门被打开,1947年1月1日聊城解放。</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至1947年7月解放聊城的日日夜夜,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阶革命家对这座左城的眷恋之情。</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6年9月1日在济南病逝,享年9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2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09。李大磊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大磊(1910.—1988.6.25.)又各李方成。河北省大名县沙圪塔乡南贾村人。</p><p class="ql-block"> 自幼读书,1926年署期考入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27年3月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27年至1937年在大名、清丰、南洛、馆陶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大磊在家乡组织民众,武装民众,建立抗日游击武装,打击日军。1938年7月,参加八路军。任大名城北区抗日游击队长,1940年3月,任任冀南军区第二支队司令员,指挥部队展开一系列破袭战、伏击战,配合主力消灭日军,8月,到北方党校学习,1941年夏,学习结束后,先后任冀南一分区26团政治处主任、副令员。</p><p class="ql-block"> 1943年3月,任冀南一分区副司令员兼卫东支队司令员、由干日本侵军的“大扫荡”,斗争环境十分艰苦,他始终以高昂的热情带领部队坚持游击战,寻机打击敌人。他斦领导的抗日装武,在南冀面地区很有影响。1944年秋,任冀南军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不久赴平原分局党校学习,学习结束后,他率部参加了肥乡和成安战斗。同日伪军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李大磊任冀南军区副司令员。1947年解放安阳时,他率部攻击敌人机场,胜利完成歼敌任务。</p><p class="ql-block"> 1948年任华北野战军第十四纵队42旅副旅长。相继参加豫北黄河大桥和获嘉、新乡一系列战斗。战功卓著,后任华北第一军分区70军210听副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后,李大磊1950年3月调任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上海“二..六”大轰炸后,奉命赴上海执行防空任务。先后任华东军区上海防空所副主任,华东军区高炮三师师长,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副参婆长,华东军区空炮挥所主任等职务。</p><p class="ql-block"> 1966年后,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力量监察部防空监察处主任监察,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新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6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8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10、李元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元明(.1918.9.—1999.10.24.)湖北省石门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元明历任红六军团第十六师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元明历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连长、山西忏(州)崞县(今平原县)游击大队大队长。配合三五九旅主力部队收复晋西北七城和参加上、下细腰涧战斗。后任第三五九旅教导营队长、第七一九团副营长、营长。参加了南泥湾屯田开荒。1944年随八路军南下支队向湘鄂挺进,任独立团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 日本投降后,随部队北返中原,解放战争开始后,李元明历任中原军区鄂北军分区副团长、1946年参加中原突围后,任吕梁军区第七军分区参谋长、晋绥第八军分区第四十九团团长。1948年在晋中战役中,率团歼敌第七十师大部,并击毙其师长。受到通令表扬。后任晋中军区第二纵队五旅(后为华北军区独立第五旅)参谋长。参加了太原战役后,任第一野战军七军二十一师参谋长。参加了陕南、陇南地区作战和修建天(水)兰(州)铁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1年李元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三十一师副师长、参加了朝鲜战场上第五次战役。</p><p class="ql-block"> 1953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师师长。1954年入解放军炮兵学校学习。1956年起任沈阳军区炮兵参谋长、炮兵副司令员、解放军炮兵副参谋长。1963年于解放军高级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后,任炮兵参谋长。1969年至1978年任炮兵总参谋长,1989年至1982年任炮兵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立勋章、二级解放穷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9年10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8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11、李克夫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夫克(1915.10.—1988.6.4.)江西省莲花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 李夫克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十一岁参加了儿童团,十五岁担任少年先拜队大队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战士开始,历任排长、瑞金马克思主义学校军事教员、红30军参谋长、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教育科科长。</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长征路上,参加了著名的遵义战役,渡赤水过乌江时,两次身负重伤,仍坚持长征。到陕北后,指挥部队胜利地掩护了主力红军的西征。参加了瓦窑堡等著名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李夫克历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参谋长。1944年,任晋西北军区参谋处长兼一军分区副司令。参加了晋西北反顽战役,魏家滩、保德、米峪镇战斗、兴县20里铺伏击战和百团大战。参与指挥了田家会、甄家庄以及以后的反“扫荡”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夫克历任西北野战军旅长,第一野战年副参读长等职,为解放西北,建设兰州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夫克先后担任西南军区副参谈谋长、代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学术部主任。学院副秘书长,军政大学副校长,政治学院副院长和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 在西南军区工作岗位上,为恢复和发展西南地区的生产和部队建设做出了贡献。在军事教育工作岗位上为培养军事人才做出了贡献,对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尤其在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军事辨证法方面有较深的造旨。′</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茶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6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p><p class="ql-block"> 他著有《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军事变证法》一书留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4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12、李开湘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开湘(1910.—1999.3.15.)四川省苍溪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工作。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开湘在当地组织游击队,并任队长,后任营长。参加红军后,仼红四方面军第30军89师政治部油印员,参加了川陕荦命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反“三路围攻”、反“六路路国攻”各次战役战斗。1935年5月,随部队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2月,任援西军政治部秘书,宣传部干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开湘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先遣纵队政治部组织科代科长,第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李开湘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部部长,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12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出击陇海铁路、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战役战斗。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 </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开湘任中南军政大学川东分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干部部副部长,军事学院干部部部长。军事工程学院干部部副政治委员国防科技委员会第31训练基地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9年3月15日逝世,享年8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8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13、李木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木生(1942.—1971.9.17.)江西省庐陵县(今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鎮思敬堂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坑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 李木生出于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被送去吉安城一家踞木厂当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26年回乡参加了赤卫队。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木生历红一军团十三师三十五团四连排长,连长,红三军团四师十团二营营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p><p class="ql-block"> 1929年初,参加驻扎在吉水县丁江村的红四军。并参加了九打吉安的战斗,战斗中多处负伤,住进了红军医院。痊愈后,任红军第12军35师警备连班长,后升任第一军团13军35师排长、连长。</p><p class="ql-block">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调任红三军第四师十团营长,副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任红三军团四师十团副团长,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副团长,参加了强渡乌江、金沙江战斗。1936年底,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木生历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一营政治教导员、三营营长。1940年,任第五支队12团、15团营长。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二师五旅13团参谋长、副团长。加盱嘉支队司令员、淮西独立团副团长、第六旅18团团长、先后参加了金牛山战斗、牛子头战役和华中1945年攻势作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李木生先后任华东野战军13纵队34旅副旅长、六旅副旅长、旅长,苏北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34军102师师长,先后参加了涟水、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木生入东北军区军政大学学习。</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34军102师师长,赴朝参战,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68师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69师师长、参加了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p><p class="ql-block"> 1958年回国后,任南京军区公安军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少将军年。</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1年9月17日在南京病逝,享年5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2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14、李少元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少元(1915—1984.12.28.)湖北省英山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参与指挥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少元历任红25军独立营连政治指导员、75師直属队总支书记、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少元历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连政治指 导员、营教导员、八路军二纵队二旅六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三师八旅24团政治委员,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李少元历任东北民主联军二纵六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39军117师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衡宝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以后。1950年,李少元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117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辛。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4年毕业干事学院政治系,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9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沈阳军区黑龙江建设兵团第二政治委员,军区顾问。</p><p class="ql-block"> 1969年3月2日至17日,参与指挥了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歼灭入侵苏军250余人。中国军队阵亡69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少元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局全国人民什弄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4年12月28日在沈阳逝世,享年6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53字)一</span></p> <p class="ql-block">0415、李忠权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忠权(1915.—2014.8.4.)四川省达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忠权历任游击:㇏队队长、大队政治协理员、′三╳∴丶团主任、部长、县委书记、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围剿”等战役战斗、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忠权历任教员、副支队长、大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等战斗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忠权先后历任纵队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忠权历任军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空军司令部参谋长、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为部队苹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p><p class="ql-block"> 2014年4月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10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9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16、李化民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化民(1915.—2002.8.24.)甘肃省临洮县阳镇卧龙呂家咀人。</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化民192θ年入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1929年,参加西北军。1931年经“宁都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义青年团,1933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十五师宣传队分队长、队长、红一军团宣传大队副大队长、第十五军用回民师代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作战及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化民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政治部协理员、豫北第二支队政治委员、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营长兼政治教导员、一二九师新编第一旅二团参谋长、副团长、冀中军区第三十二团团长、参加了平型关、晋东南反“九路围攻“、香城固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化民历任东北民主联军保安第一旅副旅长、东东野战军第七纵队二十一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副军长。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广州等著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化民历任广州市防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四军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顾间。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化民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候补中央委员。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85年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2年8月24日在武汉因病逝世,享年8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9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17、李长如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长如(1918.10.5.—2002.10.6.)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镇新店村李家注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时期,李长如先后任战士、宣传队队长、交通员、巡视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后在极其艰苦残酷的环境中,随部队在南方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长如先后历任新四军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等职、参加了蒋家口、棋盘岭、周家岗战斗和多次反“扫荡”斗争,为开辟、巩固和发展皖中、皖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长如先后历任团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师副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了四平、辽沈、平津、衡宝和解放万山群岛等重大战斗战役。率部队从黑龙江打到珠江口外,为解放东北,挺进中南,解放全中国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任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1952年,李长如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作,先后任中南军区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政治委员、海军东海舰队政治部主任、国家海洋局政治委员、海军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长如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6年离休。</p><p class="ql-block"> 2002年10月9日癫逝于上海,年8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5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18、李长暐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长暐(1909.—1987.4.5.)江西省信丰县人。</p><p class="ql-block"> 李长暐出生在信丰县大阿乡明星村一个贫农家庭。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p><p class="ql-block"> 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长暐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科员、二六八团连政治指导员。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任红三军团补充第三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师教导队政治委员。1933年,任红三军团无线电台政治委员。1935年冬,任红二十九军第二五六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李长暐历任八路军绥德警备司令部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副官处副处长。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安全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长暐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总兵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后勤部第五分部部长。参加了著名的四平保卫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要战役战斗。保证了部队的后勤保障和物资供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长暐历任江西省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南军区实军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对空斗争。</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7年4月5日在广州病逝。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3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19、李文一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文一(1907.—1975.11.12.)原名李公选。山西省万荣县人。</p><p class="ql-block"> 青年时入太原专科商业学校就读,曾在家乡小学任代课老师。</p><p class="ql-block"> 1937年参加八路军。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大学习结束后,即抗日战争爆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文一历任八路军115师教寻大队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0年′10月任八路军115师教导第五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同年冬随部队南下淮海地区,支援新四军作战。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李文一任新四军独立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同年10月,参加程道口战役。1942年11月李文一随部队北上山东,归建八路军115师。后任山东滨海军区第20团副政治委员。参加了1944年攻势作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山东军区警备旅22团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文一先后任山东军区警备旅第22团副政治委员、滨海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华东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建国以后</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文一先后历任华东军政大学第三纵队政治委员、中国驻越南军事代表团团员。赴越南参加抗法援越作战。</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中共党史研究教授会副主任、 政治系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5年11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9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20、李文清 少将</p> <p class="ql-block">李文清(1910.—1999.7.13.)湖北省松滋市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 1910年,李文清出生于湖北松滋李家河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靠租地主家七亩薄田渡日,李文清是家中独子。不到20岁,遵父命娶表妹周幺妹为妻。婚后不久,周幺妹就到地主家佣人,被地主的二少爷李学武给霸占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荦命战争时期,李文清历任第三军连长、营长,龙桑县独立团团长。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地区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红二军团二军四师11团战士、红三军七师21团一连班长、七师连长、营长,后来任独立团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战争爆发后,张文清任抗日军政大学总校队长、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参谋长、团长、晋绥军分区参谋长、㕍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齐会战斗、百团大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文请先后任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参谋长、第一野战军第三军参谋长、参加了延清战役、宜川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文清′先后历任川北军区副司令员。1954年,从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四川军区副司令员、成都早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文清是第六局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9年7月13日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8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0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21、李孔亮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孔亮(1914.5..—2015.4.13.)河北省高阳县王福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8年2月参加冀中人民自卫军,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孔亮先后历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先锋军北上先锋队第一团政治部宣传干事、八路军冀中军区独立第一支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第十军分区三十一团政治处主任、第四十三地区支队政治处主任、第十军分区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孔亮先后历任冀东军区第十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南下工作团第二分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49年后,往广东军区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中南军政大学六分校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二十五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事体育学校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械部副主任、第一军械科学试验靶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白城办事处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后勤部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离休后享受副兵团职待遇。</p><p class="ql-block"> 2015年4月13日在沈阳逝世,享年10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7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22、李水请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水清(1917.11.—2007.8.31.)江西省吉水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革命工作,193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重新入团)1932年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水清1930年参和中国工农红军后,九月任红军第十八纵队司令部通信员、司号员、11月,任红五师二团号长兼青年干事、红五师政治部宣传员。</p><p class="ql-block"> 1931年10月,在红军医院休养。</p><p class="ql-block"> 1932年1月仼红军第一后方医院司号员、青年干事、八月,任红一军团政治部抚恤干事、破坏干事、宣传员。1934年6月,任红一军团一师政治部宣传队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任红一军团十三团三连政治指导员、1937年任红一军团一师三团营政治教导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李水请先后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族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平型关大捷。1939年4月,仼冀察热辽挺进纵队第三十二团总支书记。</p><p class="ql-block"> 1940年3月,任挺进军第三十三团(后改为七团)政治部主任。1941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七团政治委员。1943年9月,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一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李水清先后历任晋察冀野战军冀察纵队七旅副政治委员。1946年6月,任晋察冀野战军、华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五旅政治委员、194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七军一九九师师长兼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12月,李水请任陸军第六十七军一九九师师长。1951年入朝作战,任中国民志愿军第军长兼第一九九师师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2年7月,入解放军军事学院速成系学习。1955年3月,任陆军军长。1968年1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1968年4月起)。</p><p class="ql-block"> 1969年5月,任山东省革命委步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6月任山东省革命委会员会副主任。。1970年,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革命委员会主任,1955年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8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p><p class="ql-block"> 1977年8月,中共中央军委委员,9月,任第二炮兵司令员,11月,任第二炮兵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水清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第十届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阳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p><p class="ql-block"> 出、 2007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7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23、李书全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书全(1917.—1986.6.25.)又名李书全。安微省六安市人金安区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少年先锋队。同年参加六霍农民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由共青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书全历任红四方面军第25军75师政治部青年干事、青年科科长、红25军74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组织科科长、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六团政治委员、中共鄂豫陕特委委员。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书全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备兵团第四营政治教导员、警备第一旅教导大队政治委员、河南人民抗日军第三支队七团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新四军弟五师豫中军分区第七团政治委员、中共豫中地委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书全历任新四军第五师15旅34团政治委员、豫陕鄂军区第五地委委员、镇安、柞水县委书记、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55师没治部主任、陕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商雒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共商雒地委书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书全历任西北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炮兵政治委员、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书全是山东省第四届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6年10月25日在济南病逝,享年6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6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24、李书茂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书茂(1914.—1993.1.17.)湖北省沔阳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青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士地革命战争时期,李书茂历任湘赣省保卫局特务连分队长,第三军第三支队副中队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书茂历任湘鄂省保卫局特务连分队长、红三军第三支队副中队长、红二方面军司令部参谋、补充团营长、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书茂历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西旅教导营营长、七一六周参谋长、七团参谋谋长等职。参加了雁门关、齐会、黒马、陈庄等战斗。并带领部队深入敌后开展反“扫荡”和反“蚕食”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书茂历任晋绥军区独立第一旅参谋长、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一军第二师参谋长、第三师副师长。参加了转战陕北、宜川、扶眉、陇东、解放青海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 </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书茂先后历任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组织指挥部队参加平叛剿匪战斗、长期为保卫和建设祖国大西北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书茂是中国片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3年8月容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93年1月17日因病在兰州逝世,享年7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2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25、李丙令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 丙令 (1917.—2002.6.12.)山东省平度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和组织了天福山起义。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李丙令先后任中队指导员、大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胶东地区历次反“扫荡”斗争和攻克牟平城、福山城、河源、两沟、马莲庄、平度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丙令先后任东北人民军四纵队政治部主任、二支队政治委员、五旅政治委员、四纵队十师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加和指挥了新开岭、“四保临江”、梅河口、安奉路、鞍海、桓仁、辽阳、鞍山等一系列战役战斗。在辽阳战斗中,任四纵十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著名的塔山阻击战。在关键时刻,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0年12月,李丙令历任第41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守备粤东海防、解放南澳岛、南鹏岛、南澎岛、保卫山东岛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 1957年9月起,先后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部副主仼、副教育长、教育长,政治1主任、政训部部长、军政大学副㇏丶校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文革中受到“冲击”,被下放到锅炉房和黑龙江木送农场穷动。</p><p class="ql-block"> 1971年8月在待分配车间工作。在哈尔滨机电厂任工作组组长。</p><p class="ql-block"> 1975年8月离休。</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1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堡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2年6月13日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8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2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26、李丕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丕功(1910.—2016.2.2.)山东省长山(今属滨州邹平市)人。</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授朝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初期,李功丕回到家乡,联合工友和乡亲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12月下旬,日军占领了长山,周村。李功丕利用本家堂叔李金波的财力,组织了30多人的队伍打游击。后参与了黑铁山抗日起义。带领19人。枪枝17枝投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历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中队司务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队特务营一连副连长,连长、清河军分区直属团第一营副营长、营长、渤海直属团副团长、山东军区第七师十九团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功丕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七师十九团团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十九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八师副长。参加了未家套、魏家铺、四平街、锦州、天津、海南岛等战役战斗后。入中南文化学校补习文化。后转南京高级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2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六军一三六志愿军可师师长、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原军第四十六军一三六师师长。1953年6月,朝鲜停前夕,指挥一三六师在开城反击“联合国军”获胜。受到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德怀的嘉勉并在阵地前合影留念。1955年12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副军长。</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历任上海警备区参谋长、第二十七军副军长、南京军区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为部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力量。1982年9月按正军职待遇退休。</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6年2月2日在南京逝世,享年10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4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27、李世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世安(1915.—1996.1.13.)安微省六安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世安先后任红二十五军排长、红二十八军手枪团中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世安历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政治教导员、大队大队长、准南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第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四团团长兼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世安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兴。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治部组织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兼野战军治部主任,东北军区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四师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五师政治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世安历任空军第二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空军混成旅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部副主任,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中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民航总局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世安是中国人民政注协商会议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6年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8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28、李世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世炎(1909.—1990.2.28.)湖北省黄安(今湖北省上新集)人。</p><p class="ql-block"> 李 世炎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九岁起在本村私垫读书,十二岁时,因家贫辍学,后到裁缝处当学徒。从师五年,饱受苦难。 1926年,独自在家乡做裁缝,以维特家计。</p><p class="ql-block"> 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1月,李世炎参加了著名的黄(安)麻(城)起义,起义胜利后,担任李家冲农会小组长,后任村苏维埃主席。</p><p class="ql-block"> 1828年10月,任苏维埃纠察队队长,领导农民分配土地,向土豪地主作斗争。</p><p class="ql-block"> 1929年3月,参加工农红军,任红色补充军排长,不久,调任袭击队排长,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袭击队改编为黄安县独立营,独立师,曾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参加了多次国民民党反动军队的战。</p><p class="ql-block"> 1931年5月,在红安七里评夾坪山寨的战斗中,右腿中弹负重伤,在红军总医院治疗。至10月份口愈合,限伸不直,祖组织送回家中养伤。经过艰苦煅炼,伤势有所好转。</p><p class="ql-block"> 1932年3月,被调到县苏维埃二程区四乡任党支部书记。9月,红四方面军长征,因限不便而留下,调白任组织部部长,区委委员。</p><p class="ql-block"> 1933年初,伤腿康复,调任河口县特′务团政治委员、后因国民党部队对鄂豫皖边区的“围剿”,在白色恐怖下,特务团缩编为特务营,任政治委员。国民党政府烧復毁了他家仅有的一间房子。杀害了他的父亲。逮捕了他的母亲和弟弟,严开拷打。张贴布告悬赏捉拿他。同年3月,部队和县委失去联系,为保存县特务营,奉命率队到红25军受编。仼25军75师224团一营一连政治指导员。5月,身染痢疾,在军休养所养病时,被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冲散。与部队失去联系,拖看重病的身体讨了三个月的饭,找到了河口县便衣队,参加了河口县特委组织武装工作队,与键运华、徐海珊组成三人便衣队,积极活动在鄂东一带。打开了白色恐怖下的对敌斗局面。</p><p class="ql-block"> 1934年11月,红25军长征后,卾东道委组建独立团,李世炎调任团枪队。</p><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任红28军82师44团二营六连连长、在大别山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月,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李世炎先后任四支队司令部参谋、四支队九团一营政治委员、支队特务营政治委员、参加了多次对日作战。</p><p class="ql-block"> 1939年8月,仼新四军第四支队第14团政治委员、团军政委员会书记。</p><p class="ql-block"> 1940年7月,任七团政治委员、同年12月,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军政干部学校学习。1941年3月,转入华东局党校学习。1942年1月结业后,任新四军第二师四旅政治政治部主任。1944年12月,任淮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45年8月,仼二师独立旅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解战争时期,李世炎历仼淮南军区独立旅政治委员。1945年10月,任华东野战军十纵30旅政治委员、进行了涟水、盐埠战役,组织部队进行改编、生产自救、整风等各项工作。</p><p class="ql-block"> 1947年1月,兼任苏北第11军分区地委书证,军区政治委员。9月,调任华东野战军12纵队34旅政治委员。10月,为配合刘伯承部进入大别山,率一个团南下津浦路东,在南京一带活动。</p><p class="ql-block"> 1948年参加了淮海战役,在碾庄战斗中,亲临前线指捍,被敌炮牌击中,耳聋致残。</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任江淮军区四分区司令员。4月,任皖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党委书记。负麦处理日常工作,并完成了当地的剿匪任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10月,李世炎任皖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1年1月,任安徽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省委常委,1955年12月。任安微省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省委常委。1956年任安徽省军区政治委员,1965年9月,任上海警备区政治委员,1970年6月,调任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世炎是第四届全国人民小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78年11日任南京军区顾问。</p><p class="ql-block"> 1982年8月离休。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获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0年2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85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29、李东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东野(1916.—2011.1.2.)辽宁省沈阳(原沈阳县)市人。</p><p class="ql-block"> 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八路军。</p><p class="ql-block"> 李东野是北平东北大学肄业。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东野先后任东北抗日救亡总会西安分会宣传部副部长,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延安分会主任,中央党校附设训练班队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东野先后任延安赴东北干部大队副大队长,辽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保安总队政治部副主任,辽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辽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安东海军学校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李东野先后历任大连海军学校政治部主任,第一海军学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海军系副政治委员,海军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部主任,海军东海舰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解放勋章、二约独立自问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1年1月2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9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7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30、 李布德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布德(1919.9.—2017.12.13.)四川省营山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p><p class="ql-block"> 李布德六岁入私垫读书,十二岁因家境贫寒辍学种田,兼卖木炭、青草和草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布德历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文书、译电员、参加了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p><p class="ql-block"> 1936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文书、译电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又调到红二方军当译电员。</p><p class="ql-block"> 193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布德先后任八路军第五纵队特务连政治指导员、冀热辽挺进军第十二支队直属队总支书记、第七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组行股股长。</p><p class="ql-block"> 1942年,任晋察冀军区十一军分区七团总支书记、1943年任晋察冀军区十一军分区北支支队政治委员、这个支队只有300人,战斗在小五台山,一年之后,队伍发到近千人。</p><p class="ql-block"> 1944年10月,任晋察冀军区十三军分区二十团政治委员。日本投降后指挥二十团解放了张家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0月,李布德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五旅十团政治委员。1947年任二纵五旅十团政治委员、率十五团在攻克正定的战斗中,猛插纵深,拿下国民党军总指挥部,接着连克阳泉外围碉堡群和孟城。以后又攻克黄丹沟煤矿、段廷、建功等车站。</p><p class="ql-block"> 1948年任二纵五旅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49年任第二兵团六十七军一九九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在太原战役中,率一九九师攻打“太原的生命线要塞“卧虎山时。一口气杀入国民党军纵深20余里。开辟了攻打过虎山的进攻阵地,接着夜袭卧虎山获全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1年,李布德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七军二0一师政治委员,在金城阻击战中作战191次,歼“联合国军”23000余人。</p><p class="ql-block"> 1952年任闽志愿军六十八年二0二师政治委员,在金城反击战中先攻十字,再攻529.3高地,最后攻占桥岩山,作战212次,歼“联銅国军”9700人。1954年任志愿军六十八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4年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5年回国后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八军副政治委员,1956年入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0年任内长山要塞区政治委员。1964年任六十八军政治委员。1970年任山西省军区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7年1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p><p class="ql-block"> 有作品《夜过岭山》、《战斗在小五台山》、《解放张家口》、《正太战斗中的十五团、《解放大原的199师》等作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26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31、李永悌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永悌(1912,2,4..—200710.25.)四川省宣汉县双河场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永悌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25师政治部宣传员,红四方面军司令部二局报务员,军委二局研究员,参加了长征,三过雪山草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永悌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二科一股股长,二科副副长、科长,1939年,李永悌参加了八路军反阎锡山“12月事变”斗争的情报收发保障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参加了百团大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解放战争时期,李永悌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二局局长,华北军区司令部六处副处长,中原军区司令部二局局长,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新闻处处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永悌历任公安部第七局局长,军委中南技术局二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三局副局长、局长兼局政治委员,总参谋部三部副部长。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章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7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8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32、李发应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发应 (1915.1—2000.11.4.)安徽省霍邱县夏店鎮砖洪集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发应历任霍邱县砖洪区政治保卫局保卫员,红军连长,团政治处主任,师特派员。</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和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三翻雪山,三过草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李发应先后任八路军一二0师独立二旅六团副政治委员,第九团代团长。晋绥军区独立第二旅第九团团长。晋绥蒙军区骑兵旅第三团团长,晋绥军区第五军分区四十二团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以后,李发应先后历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军三师政治部副主任兼青海省公安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第八航空学校校长,空军第一军副军长,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副政治委员,空军第五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顾问。</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还参加了临汾、晋中、太原、扶眉、兰州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发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为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昂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0年11月4日在南齐病逝,享年85岁,安葬在南京雨花台功德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79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433、李光军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光军(1919.10.9.—1995.4.28.)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象山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5年入睢宁职业中学学习时,接受了革命思想,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光军到徐州第五战区青年军团学习。后任睢宁县青年工团团员,邳唯县边区抗日救国会主任兼中共区委书记。组织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斗争。</p><p class="ql-block"> 1938年夏起,任中共雎宁县委独立营排长,连长,邳睢县委军事部部长,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连长,营政治教导员,第五纵队三支队八团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开辟苏北、恢复皖东北抗日据地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四师九旅24团副营长,营政冶教寻员,营长。参加了豹子头战役和西进战役。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任新四军第四师九师26团副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光军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12团团长。参加了朝阳集、萊芜、白塔埠、孟良崮、南临、淮海等战役战斗。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21军63师参谋长,参加了渡江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光军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3师副师长,师长。</p><p class="ql-block"> 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1军63师师长,副军长,参加了金城战役。</p><p class="ql-block"> 1956年到苏联,入㐲罗希洛夫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59年秋毕口后回国。</p><p class="ql-block"> 1960年调任39军副军长,主抓军事训练。1963年8月,调64军任军长。后任武汉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77年至1985年任副武汉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86年武汉军区被撤销,连同机关1800多名干部和科技人员,李光军在家待命。′1987年9月,武汉时代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李光军出任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光军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4年离职休齐。</p><p class="ql-block"> 1995年4月28日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7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34字)</span></p> <p class="ql-block">o434、李光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光辉(1912.1.—2003.3.24.)别名吴广生。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李光辉1939年任二十团政治委员。1940年任军区游击军政治委员。1942年仼第四十二团团长兼政治委员。1943年仼北平军分区十团政治委员,1944年10月,仼平西军区教导队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光辉历任察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骑兵旅副政治委员。1946年9月,任晋察冀军区独立五旅政治委员,10月任独立二师政治委员、师长。</p><p class="ql-block"> 1948年3月,任第十一军三十二师师长。辽沈战役结束后,任东北野战军第四十八军一四三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平津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10月,李光辉先后任湖南省军区陵零军分区司令员。1950年12月进南京军事学院速成班学习。1952年7月任南京总高级步兵学校合同教授会主任。1955年,4月任南昌步兵学校校长。1961年5月任解放军第三大一副军长。1962年任闽北指挥部政治委员。1964年9月任北京高等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1970任福州军区副参谋长。1976年任福州军区司令部顾问。1982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屁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3年3月24日在福州逝世,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10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 <p class="ql-block">0435、李钟奇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钟奇(191312.13.—2003.1.13.)别名李连芳。辽宁省建平县建平镇油房村人。</p><p class="ql-block"> 青少年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东北义勇军,1933年编入抗日同盟军,1936年率东北军所部加入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初,李钟奇考入东北陸军讲武堂,第十一期骑兵科,并参加了东北反帝大同盟。9月18日参加抗日义勇军打击日本侵略者。</p><p class="ql-block"> 1932年率部袭击日军的个一军营。1933年,任抗日同盟军骑兵支队支队长兼参谋长。9月,任东北军五旅骑兵连连长,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多次为红军购买通讯器材及药品。</p><p class="ql-block"> 1936年9月,投奔红一军团,任骑兵团参谋长,10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了山城堡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民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7月28日,李钟奇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营代营。9月中句,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1938年5月。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参谋长,率队向冀东挺进,以配合冀东大暴动。1939年6月,去延安入马列学院学习。1940年,仼晋察冀军区骑兵团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5月以后,李钟奇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干部学校副校长。1948年4月,任华北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后任副教育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李钟奇调军委军教局工作。1952年后任军训部助理部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训练总经监部计划部副部长。因站在以萧克等同志一边,主张反对经验主义和保守主义,被调到外地降为军副参谋长使用。后升为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64年,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82年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3年1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9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36、李兆炳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兆炳(1909..—1992.6.3.)福建省漳州市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 李兆炳早年在福建省立第二师范(即龙溪师范)就读。1925年还在读书的李兆炳就与他人一起在学校组建“青年艺术研究会”。发动学生这帝反封斗争。</p><p class="ql-block"> 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师范毕业后,在石码、海澄、等地任小学教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5月,李兆炳参加红军,被分配到红四军团第四军政治部工作。五月底,随主力行军撤回江西中央苏区。历任红一军团第四军政治部宣传干事,宣传队副队长,宣传科科长,教育科科长。在艰苦的环境中,为红一军团政治部机关报《战士报》出版作出了成绩。1934年10月,随红一军团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途径云南嵩明的一次战斗中,他负伤后强忍疼痛行军,走过了雪山、草地。</p><p class="ql-block"> 1935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陕北参加过直罗镇战役,后因病住院。1936年6月,任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宣传科科长,参加了迎接二、四方面军会师举行的西征。1937年2月,调入延安抗日军政大第二期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兆炳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俱乐部干事,八路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陕甘宁留守兵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延安中共中央党校第三部组教科副科长。1949年12月,到中央一部学习,参加过延安整风运动。1945年4月23日,在延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候补代表。同年6月,任军委编译局副局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中,李兆炳历任冀热辽军区冀中第二纵队第二旅政治部主任,冀晋军区野战军第一旅副政治委员,冀晋军区第二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独立第四旅政治委员,太原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参与指挥了平汉战役的望都战斗和太原战役的外围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兆炳先后历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61年,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1976年任国家文物局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兆炳是政协第五、第六届全委跃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2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1098字)</span></p> <p class="ql-block">o437、李庆柳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庆柳(1915.7.8.—2001.4.10.)湖北省麻城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庆柳历任少共河南省光山县委书记。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政治部全传队队长,七十五师政治部宣传干事、宣传科科长,组织科科长,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和二万近千里长征。1936年,李庆柳进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李庆柳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一旅二团政治处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44年10月,李庆柳任河南人民抗日自卫军最三支队九团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庆柳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十五旅政治部副主任,中原军区陕南军区某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三十五旅政治部主任,江汉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12月,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成立,李庆柳任湖北军区独立三师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原突围,平汉战斗。安徽金家岩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庆柳调到空军工作。历任第七航空学校副政治委员,第八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空一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 </p><p class="ql-block"> 1962年10月,李庆柳调任铁道兵学院政治委员。1968年年任铁道兵学院革委会主任。1969年撤销铁道兵学院。</p><p class="ql-block"> 1970年,任铁道兵技术誉校政治委员。1978任铁道兵工程学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早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辛、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1年4月10日在因病在石家庄逝世,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67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438、李仲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仲麟(1920.-2000.4.11.)浙江省鄞县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8年,李仲麟毅然奔赴延安。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历任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八路军总参谋部爆破训练班教员、训练班班长,新四军游击支队爆破教官,新四军第四师留守处副处长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仲麟先后任华中军区军工部副部长兼第二总厂厂长。华东军区军械处处长,华东军区军工部副部长、军械处处长,第三野战军军械部部长,华东军区海军技术部副部长等职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仲麟继续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努力奋斗,忘我工作。先后担任了多个部们的副部长、部长、副院长、院长等要职。曾任东北军区军械部部长,莫斯科炮兵工程学院学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华东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顾问等职。为国家和军队的建设和发展颇多。为党和军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军事和科学技朮人才,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发向上。</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音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0年4用11日在南因病逝世。享年80岁。安葬在南京雨花台功德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0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39、李汛山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汛山 (1910.—1992.)四川省蓬溪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 1929年,李汛山在四川外国语文学院读书时参加中国共产党。以后从党的地下秘密工作。在阆南县委和南充中心县委工作。</p><p class="ql-block"> 1932年上级决定进行升钟寺暴动。李汛山认为党组织未建全,新党员较多,暴动系件不成熟,但上级坚决要暴动。李汛山是升钟寺暴动的负责人之一,负责人还有张友民、覃文、罗南辉。暴动的第五天,敌军来犯,暴动军苦战三天,最终失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汛山任中共四川阆(中)南(部)联合县委书记。1932年任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10月至红四方面军经理部军需科当科员、12月仼军需科副科长,负责被服厂、斗笠厂、皮件厂、脚码子厂。1934年3月任供给部军需总务科料长、械修造处处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战爆发后,李汛山历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供给处处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一旅供给部副部长、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汛山先后任冀热辽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热辽军区参谋长、供给部部长、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兵站部部长。冀察热辽军区参谋长、皖南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供给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汛山历任西南军区后勒部财务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后勤教授会主任、后勤学院副教育长、教育长、副院长。总后勤部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后勤学院教育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汛山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p><p class="ql-block"> 1992年逝世,享年8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0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40、李泛山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泛山(1910.—1992.4.30.)原名吕侃,又名吕焕章。四川省逢溪县文井镇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泛山历任中共四川省阆中县及与南部联合县委宣传部部长,红四方面军经理部军需科科长,供给部军械修造处处长等职。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泛山历任八潤一二零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供给处处长,等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供给部副部长,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李泛山先后任冀热辽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热辽军区副参谋长,供给部部长,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兵站部部长,冀热辽军区参谋长。皖南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供给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泛山历任西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教授会主任。原后勒学院教副教育长、教育长,总后勤部军政学校校长,后勤学院教育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泛山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2年4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2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41、李如洪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如洪(1917.—2006.5.11.)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人。</p><p class="ql-block"> 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李如洪仼中国人民抗日政大学政治教育助理员,政治教员,研究员,机要秘书,科长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中,李如洪历任东北军政大学校务科科长。学员队第三大队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东北军区工业部行政处处长,东北军区工业部机关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如洪历任行政院中央重工业部人事司副司长。机关党委副书记,第一机械业部设计司司长。设计总局副局长,设计总局局长,基本建设局局长,基本建设局党委书记,第三机械工业部基本建设局局长。第四机结合发展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党委市记,国防科工委军民结合发展民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国防办公室副主任。1972年,李如洪参与领导了运十飞机的研制工作。为我国防科技事业和我武器装备的发展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4月13日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其它奖项均未查到)。</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11日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64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442、李克忠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克忠(1918.—1985.10.25.)河北省定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克忠历任冀中人民抗日自卫军第四团宣传员、连政治指导员,冀中军区第三纵队警备二团营政治教导员,第六军分区警备一团总支书记、团政治处主任,第三十一区队政治委员,第三纵队三十二团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副治委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冀中抗日抗日根据地历次反“扫荡”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李克忠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六十二军一八八师政治部主任。多加了正太、清风店、石家庄、平津、扶郿解放太原和解放兰州等许多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克忠历任第十九兵团六十三军一八九师政治委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三军一八九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季的防御作战、1952年夏春季的巩固阵地作战、开城保卫作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三军政治部主任、六十三副政治委员,北京军区炮兵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昆明军区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克忠是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举。</p><p class="ql-block"> 1985年10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共65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43、李赤然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赤然(1914.—2006.12.24..)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土地、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赤然历任区委书记、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安定、延长、延川、靖边、保安及慕家园、定′仙嫣、劳山、愉林桥、直锣镇、兑九峪、山城堡、李家塬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 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p><p class="ql-block"> 19 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p><p class="ql-block"> 1932年任小学校长,7月任安定县长。</p><p class="ql-block"> 1933年6月被捕。</p><p class="ql-block"> 1934年出狱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陕北红军第一团第一连政治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1935年6月,任红27军84师一团连政治指导员,后任二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陕北苏区的创建和反“围剿”斗争。11月,任红15军团81师第二四一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35年2月,任红25军团81师政治部主任,政治部党委书记。5月,任81师政治是员。11月任红27军政治委员。参加了陕甘宁边区第一次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东征、西征战役。1937年1月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毕业后任陕甘宁边区红军独立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李赤然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五团政治委员,两延(延川、延长)河防司令部政冶部主任兼守留5团政治委员导职。参加了河防、晋察冀反“扫荡”等战斗战役。1945年做为晋冀察代表团成员出席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赤然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兼关中军区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宜川、西府、扶眉、宝鸡、兰州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5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关中军分军警备一旅第三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46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兼关中军分区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陇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9月,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1948年任西北野战军骑兵第六师政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49年二月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师政治员。兰州警备区司令部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赤然历任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高射炮学校政治委员,高级防空学校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1年1月任解放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党委常委,同年任防空部队高级防空学校党委书记,同年春,任第四军副政治员兼政治部主任。10月任第四军党委副书记。1954年11月仼防空部队高级防空学校政冶委员。1955年1月,任防空部队高级防空指挥学校党书记。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赤然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衣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6年12月24日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92岁。</p><p class="ql-block"> 他有作品《李赤然回忆录》存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32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44、李呈瑞 少将</p> <p class="ql-block">李呈瑞(1912.—1967.9.22.)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崇贤乡东风村人。</p><p class="ql-block"> 李呈湍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幼年在私垫读书。天资聪颖,能写会画,深受老师器重。1926年,崇贤地区成立了秘密农会。其父李兰馨是秘密农会的会员,他积极为农会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后参加了农民亦卫队,负责宣传工作。1930年1月,参加中国农红军。在红六师当宣传员。193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呈瑞历任红三军团第六师(兴国模范师)宣传员、三团排长、红三军团改治部直属政活处组织干事、红一军团四师十二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直属政治处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呈瑞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中队政治指导员,二团政治处主任、总校组织干部科科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成争时期,李呈瑞历任冀热辽军区冀中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音察冀军区第三纵队七旅副政政委员、炮兵旅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炮兵政治委员。参加了平津等重大战役和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呈瑞历任中国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p><p class="ql-block">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 1953年夏,李呈瑞被调任战俘释放团团长、并参加了板门店停战谈判,义正词地驳斥了美帝国主谈判代表的一系列侵略谬论。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仼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7年9月22月在北逝世,年仅5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9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45、李佐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佐玉(1914.—1992.8.4.)江西省兴国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参赣西南农民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 </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佐玉历任红一军团保卫部侦察部侦察员、第一师第一团副特派员、红军学校副特派员、加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李佐玉历任中央军委第四后方医院特派员、中央军委通信学校特派员、八路军一二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锄奸科科长、第三团代政治委员、晋绥军区骑兵支队第一团政治委员、绥远军区骑兵旅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李佐玉历任绥远军区骑兵旅政治委员、骑兵第一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平绥路、大同、集宁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 李佐玉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驰骋疆场,战倭寇,剿顽匪,七次英勇负伤,为党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佐玉历任山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 </p><p class="ql-block"> 1955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政治系。</p><p class="ql-block"> 1981年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2年8月4月因脑溢血病在太原逝世,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44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46、李伯秋 少将</p> <p class="ql-block">李伯秋(1916年—2005年7月18日),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p><p class="ql-block"> 李伯秋出生于 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县一个教师家庭。少年时期在沈阳读书,“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到北平。1936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伯秋在国民党第三路军政训班工作。</p><p class="ql-block"> 1938年,参加徂徕山起义后,被编入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在第4支队第3中队当战士。后任第4支队1团1营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p><p class="ql-block">1940年3月,任鲁中八路军4支队1团政委。</p><p class="ql-block">1943年4月,任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鲁中军区2团政委、第5军分区兼2团政委、第1军分区副政委兼警备2旅政委。</p><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任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副政委、山东军区3师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6年2月,李作秋任东北民主联军南满军区(即辽东军区)第3纵队(原山东军区3师和警备3旅及冀热辽军区21旅、23旅合编)7旅政委。</p><p class="ql-block"> 1948年1月1日,任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7师政委。8月,任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第3纵队(下辖7、8、9师)7师政委。11月17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兵团第40军118师(属头等主力师)政委。</p><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11日,任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第40军118师政委。后升任第40军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任第40军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19日,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40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第一至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p><p class="ql-block"> 1953年7月回国后,任第40军代政委。</p><p class="ql-block">1954年6月,任第40军政委。</p><p class="ql-block">1961年12月,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p><p class="ql-block">1967年,在辽宁省夺权上台,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执行了一系列极“左”政策。</p><p class="ql-block">1968年5月10日,当选为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1975年2月4日11时,接到临震预报后,李伯秋向下辖市、县发表了四点指示:把地震范围划清楚,包括确定震中多大;在地震中心划个戒备区,采取紧急措施,昼夜值班巡逻,不坚固的房子要借宿睡觉;市、县、公社在震中区要值班,坚守岗位,有情况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工厂、矿山建筑物、水库、桥梁、坑口、高压线等要加强戒备,坚守岗位,专人看管,有情况要报告。当晚上19时半左右,海城发生七点三级强烈地震,地震袭击的6个市、10个县的震区范围内,城镇房屋毁坏508万平方米,农村民房毁坏86.7万间,却仅有1328人死亡。</p><p class="ql-block">1976年,担任毛泽东联络员的毛远新一方面在北京活动,同时不断地向辽宁发号施令。李伯秋在抓民兵工作时反复宣讲:“现在革命的任务是消灭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又在党内,民兵工作的任务转变也就在这里”,“我们民兵工作现在不做好,等到大难、国难临头时,那就来不及了”。他还指令下属的公安部门要专门组织人力研究“对党内资产阶级实行专政”等问题。</p><p class="ql-block">1977年,被免去在辽宁省的领导职务。</p><p class="ql-block">1986年,被开除党籍、军籍,按师级干部待遇做退休处理。</p><p class="ql-block">1990年,恢复党籍、军籍。</p><p class="ql-block">2005年7月18日,因病在沈阳逝世,享年8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42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47、李迎希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迎希(1902年—1981年5月22日)河南省商城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 1902年4月17日,李迎希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吴河乡甲畈村花明楼组(现为鲇鱼山水库淹没区)幼年曾上过三年私塾,因家境贫寒中途辍学去放牛、后种田,进城打工。</p><p class="ql-block"> 大革命时期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28年3月,李迎希参加商潢固(商城、′潢川、固始)三县边区的大荒坡暴动。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5月,参加了著名的商城起义。9月,任二区游击大队队长。1930年10月,任红一军三十二师某营营长。1931年1月,任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营长。同年5月,入红四军彭杨军政学校学习。8月,学习结业后,任红十师二十九团参谋长、商(商城)光(光山)边独立团团长。1932年初,任商光边独立师副师长。5月,被疑为“第三党” 遭到逮捕,审查三个月后才得以释放。9月,任红四军第十师司令部参谋。1933年7月,任四军司令部参谋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5月,李迎希入抗大学习,毕业后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参谋长。1940年8月,任七一七团参谋长。1941年6月,入延安军政大学学习。1944年,任南下纵队四支队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李迎希任河南军区参谋长,1946年5月,任鲁中军区四师副师长。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二师师长。1948年7月,任华野山东兵团参谋长,后任三野第七兵团参谋长。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徐南阻击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1950年11月,李迎希任军委工程兵副司令员。1955年5月,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迎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22日,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1年5月22日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7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共共86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48、李良汉 少将</p> <p class="ql-block">李良汉(1914年─2004年5月8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1],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2]。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援越抗美战争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良汉历任班长、排长、司务长等职,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斗争和反帝大同盟工作,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李良汉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工作连、总校医院、总校校部政治指导员,总校直属队政治协理员,抗大太岳大队政治委员,太岳分校政治部主任等职,多次参加反“扫荡”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鲁豫军政大学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北军政大学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华北军政大学第三总队政治委员,为加强军政大学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培养大批合格的军政人才做了大量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李汉历任步兵学校政治委员、华北军政干部学校政治委员、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工程兵副政治委员等职,为中国人民军队军校建设和工程兵建设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李良汉1964年8月5日,任援越抗美二支队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良汉是中国共产党九大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1988年7月,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4年5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1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49、李君彦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君彦 (1913.—1999.8.)原名李威深。河北省定县史家庄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i>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君彦曾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由于多次组织爱国行动,初,被学校开除。随后,他转入白区地下革命工作。先后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宣传干事、河北省委宣传干事、江苏省委组织干事、团中央经济斗争部秘书、部长。共青团河北省委巡视员、北平市委书记、天津市委组织部长。期问,他无论是在平津, 是南下江苏、都不惧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为党做工作。特别是在两次与党二夫去联系的玩情况下,尽管环境异常险恶、斗争异常复杂,生活弄常窘迫。</i></p><p class="ql-block"><i> 1938年3月,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任抗日军政大学大队政治指导员。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教员。1943年9月,任晋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1945年初,、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i></p><p class="ql-block"><i> 解放战争时期,李君彦任张家口军事管制局局长。1947年3月,仼晋察冀军区独立四旅政治部主任。1948年1月。仼晋察冀野战军第一纵队三旅政治部主任、1949年2月,任华北野战军第25兵团改编为华北军区19兵团,任政治部室传部部长。1949年4月,华北19兵团(下辖6、64、65军)划归第一野战军建制。任兵团政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察南、绥东、应县、保北、平津、太原、兰州和宁夏等战役战斗。</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i></p><p class="ql-block"><i>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君彦调到海军工作。历任海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51年兼任海海文化教育办公室主任、1956年,任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后任海军政治部副主任,顾问。副主任。,1981年任海军副政治委兴兼政治部主任。</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君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论律检察委员会委员。</i></p><p class="ql-block"><i>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i></p><p class="ql-block"><i>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i></p><p class="ql-block"><i> 崇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i></p><p class="ql-block"><i>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i></p><p class="ql-block"><i> 1999年8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20字)</i></p> <p class="ql-block">0450、李际泰 少将</p> <p class="ql-block">李际泰 (1919.—1985.1.22.)山东省武城县(今河北故城)城关三里庄人。出生于中等农民家庭,9岁读私塾。1936年高小毕业后,当小学教员。1937年10月,参加了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津浦支队。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闻知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在沧州、杨柳青一带英勇抗击日军的消息,又听到八路军在平型关大胜日军的捷报,激了抗日救国的热情。同年10月,李际泰参加了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津浦支队。</p><p class="ql-block">参军后,先入教导队学习,结业后分配到津浦支队一营三连当文书。</p><p class="ql-block"> 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年底,津浦支队一营三连转入山东抗日根据地,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特务团一营三连。</p><p class="ql-block"> 1939年4月,任三连指导员。6月,在鲁中地区反“扫荡”中,率三排在井马庄东大山担负警戒任务,掩护主力休息。晚间,大雨骤下,天黑路滑,下山后部队已转移。他带领战士们在敌人合围圈内与敌周旋了7昼夜,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化整为零,分散突围成功。</p><p class="ql-block"> 1940年8月,调任山东纵队第二旅第四团组织股长。</p><p class="ql-block">翌年冬,日伪军对沂蒙山区实行“铁壁合围”式“扫荡”。在反“扫荡”中,英勇作战,工作积极,遵纪爱民,被团里评为模范党员、模范干部。</p><p class="ql-block"> 1942年8月,调任二旅第六团总支书记,参加了甲子山三次战役。</p><p class="ql-block">1943年3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六团划归滨海军区,改任莒南县独立营副政委。</p><p class="ql-block"> 1944年2月,调滨海主力第十三团一营任教导员,参加了夏季攻势作战。同年10月,任团政治处副主任。年底,入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学习,参加了整风运动。</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山东军区组织野战兵团,任第一师第二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山东军民大反攻,围歼腹地城镇日伪军,先后攻克胶县、诸城等县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际泰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第二团政委,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纵队第一师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建国以后</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建以后,1950年4月李际泰任三十八军一一二师政委, 同年10月,率师参加了抗美援朝。1951年新年收复汉城后,一一二师在汉江南岸担任守备任务,在后勤供应中断的险恶情况下,他指挥部队顽强作战,坚持14天,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的表扬。</p><p class="ql-block"> 1952年冬至1953年春,在志愿军政治部参加撰写入朝战史。之后,回三十八军任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3年4月任三十八军参谋长。后参加了板门店谈判,任红十字委员会北方组组长,负责交换战俘等工作。</p><p class="ql-block"> 1954年10月随军回国。后任三十八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代军长。</p><p class="ql-block">1956年1月调任华北防空军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防空军和空军合并后,1968年12月任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p><p class="ql-block">1972年3月,调任国务院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兼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p><p class="ql-block">1975年10月,正式转业到地方工作,继续担任三机部部长。后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5年1月22日逝世,享年6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355字)</span></p> <p class="ql-block">o451、李忠信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忠信(1916.7.—1997.12.27.)江苏省萧县(今安微省萧县)赵庄镇李酒店村人。</p><p class="ql-block"> 他的家庭是户农民家庭。 </p><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江苏徐州成立长官命和第五战区民众动员委员会,时属徐州的萧县人民立即响应,开展轰轰烈烈地抗日救亡运动。李忠信随中共萧县工委书记堂兄李忠道参加了动委会的一糸到活动。开开始收集枪支,准备组织抗日民众武装。</p><p class="ql-block"> 1938年5月旬,日军攻陷萧县县城,建运了伪政权,7月初,李忠道联络几支民众武装攻入县城,将伪组织遂出县城,并成立了萧县抗日游击队,不久编为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二总队17大队,李忠道任大队长,李思信因灵活机智,作战勇敢,很快成为这支抗日武装的战斗骨干。8月23日,李忠信带四名战士以送慰劳品为掩护,进入黄庙日军据点,消灭正在午睡的日军20人,微获步枪18支,手枪和机枪各一支,游击队无一伤亡。他还参加了津浦路、陇海路和黄口车站的战斗。</p><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李中信所在部队编入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在苏兽豫皖边区开展顽强的反顽反斗争。</p><p class="ql-block"> 1940年春,随部队(梁兴初)支队离开萧县,挺进苏鲁边区,直至滨海地区。下半年,改编为八路军115师教导五旅。参加了拔除湖西崔庄据点、三攻虞城、鬼关沟伏击日军、奇袭郯城等战斗。</p><p class="ql-block"> 同年底,教导五旅奉命南下淮海地区,支援新四军作战。1941年1月,皖南事变以后,教导五旅改编为新四军独立旅,李忠信任独立旅二团三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程道口、赣榆等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2年底,随部北返山山归建,在山东参加了三打甲子山、马耳山反“扫荡”和攻打诸城、赣榆等成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思信任山东军区二师四团参谋长。随部挺进东北。历仼东北民主联军一纵二师四团副团长、团长兼吉林省公主岭县警备司令员、东北野战军一纵二师副参谋长、第四野战军38军113師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46年3月,在昌图以北抵制园民党反攻。4月上旬,在柳条沟、兴隆岭参加了对敌38师的反击作战。并参加了四平保卫战的外围作战。6月上旬,从四平外围撤退途中,李忠信主动抓住战机,歼灭国民党军。</p><p class="ql-block"> 李忠信还参加了辽沈战役、天津战役、南下华中,华南,参加了宜沙、衡宝、湘西、广西、滇南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李忠信任中国人民志原军38军112师副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 1953年回国,仼38军副军长兼通化市警备区司令员。1967年任成都军区副参谋长。1980年任沈阳军区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秋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7年12月27日在沈阳逝世,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77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452、李国良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国良 (1908.—1983.6.23.)湖北省天门县蒋场人。</p><p class="ql-block">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1月随红二、六军团长征。</p><p class="ql-block"> 大革命时期,北阀军挺进武汉时,洪湖地区革命蓬勃兴起,1927年3月7日参加革,同年7月8日转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组织农民、′工会、赤卫队,1928年1月,正当湘鄂大地遍布腥风血雨时,南昌起义军与势的反动军队潮山浴血奋战。受到坐折后。贺龙、周逸群遵照常中央的指示,从香港、上海转碾束到洪湖,从湖省委领了两把手枪,前往湘鄂边区。找到地下党,开展了游击战争。建立洪湖根据地,组织了中共湘鄂赣边区前敌委员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上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国良先后任区赤卫大队大队长,红三军第七师二十团排长、新兵团连长、红二军团新兵团连长、第四师第十团总支书记、司令部政治指导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李国良先后任八路军一二〇师二支队三大队营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委员、大青山骑兵支队第二团团长、塞北军分区第二团团长、绥蒙军区教导大队大队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先后任绥蒙军区绥东军分区司令员、晋绥军区新五旅旅长、第十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李国良先后任公安军第十九师师长、广州市公安总队总队长、江西省公安总队总队长、江西省军区参谋长、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3年6月23日在南昌逝世,享年7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王文共71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53、李国厚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国厚(1915年3月-1998年2月26日)原名李三杰。安徽省六安县新安乡(今属六安市裕安区)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11月,加入农民协会。192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并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国厚历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三团营政委,红十五军团总电台政委,红一方面军左路军第七十三师二一九团政委。参加了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李国厚历任山东人民抗日自卫团第一大队大队长兼政委,新四军第二师四旅十二团营长兼政委,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参谋长兼独立第一团团长,淮西总队总队长兼(寿县)独立团团长,第二师六旅十六团团长兼政委,第六旅副旅长兼路西军分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国厚历任华东军区鲁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豫皖苏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专员、代理地委书记,皖北军区警备第二旅旅长、鄂豫皖边区东线剿匪指挥部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以后,李国厚历任华东军区第九十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共六安地委常委,淮上军政委员会书记,公安部队第十六师师长兼政委,华东公安部队副参谋长,南京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浙江军区副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p><p class="ql-block"> 李国厚是江苏省委第六届、第七局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8年2月26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82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454、李定灼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定灼(1914.—1987.9.5.),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镇(原占店镇)余家边村薛家田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零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成争时期,李定灼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第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第三十三团副团长,军司令部第四科科长,第十师三十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谢,李定灼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丿八五旅七六九团营政治教导员,三八五旅独立支队政治委员,东进纵队第八支队政治委员,第一团团长,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第二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定灼历任冀南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独立第五旅旅长,1947年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十纵队二十九旅旅长,桐柏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司令员,第四野战军五十八军一七三师师长。参加了进军大别山、邓县、湘樊、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定构历任任河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参谋长、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参谋长,司令部顾问。李定灼同志武汉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李定灼同志具有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顾全大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生活俭朴,注重教育并严格要求子女。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奋斗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8年9月5日在武汉逝世,享年7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1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55、李树荣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树荣(1919.—2014.9.9.)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村荣历任红五军团七十三师没治部宣传科宣传委员、巡视员、干事、科长等职,参加了清涧、直罗镇、东征、盐池等战役战斗。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战争爆发后,李树荣历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旅政治部民运科科长,1940年起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部民运部部长。科参加了平型关、张店、沁水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树荣历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一旅政治部副主任。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十六军四十七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原突围、进军大别山及豫东、平汉、集宁、大师庄、郓城、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树荣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17师长。17师在抗美援朝中,作战18次,击落敌机23架,击伤3架,被击落11架,伤1架。李树荣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贵州铜仁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师长,1954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师长,海军青岛基地航空兵副司令员,北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员,北海舰队顾问。 </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海军航空兵少将军衔。 </p><p class="ql-block"> 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4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3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56、李荆璞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荆璞(1908.1.19.—2000.11.3.)原名李玉山。黑龙江省宁安县沙兰镇西营城子人。</p><p class="ql-block"> 1908年李荆璞出黑龙江宁安县′小南沟屯一个贫苦家庭。</p><p class="ql-block"> 1932年10月参加革命,1933年5月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08年1月19日,李荆璞出生于黑龙江省宁安县沙兰镇西营城子(现为营城子林场)小南沟屯一个雇农家庭,原名李玉山。字荆璞。在他三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上过几年私垫。</p><p class="ql-block">1926年,李荆璞18岁那年,宁安卧龙屯警察署招聘警察,成为一名警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建国前曾担任“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二十九旅一团二营六连连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8年,918事变后,李荆璞任南洋反日自卫队队长。</p><p class="ql-block"> 1932年后,先后任平南洋反日游击队队长、总队长,吉东工农反日人务总队(吉安工农义务)队总队长。</p><p class="ql-block"> 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4年2月历任绥宁反日同盟军党委委员,率平南洋在县城南以东天桥岭的“平日坡“战斗中歼灭日军500多人。保卫了平日坡抗口密营。8月,工农义务实发叛徒事件。李荆璞遭绑架。在中共完员陶静非掩勇才得幸晚逃脱。后任重建的蛋农义务队长。1935年2月,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一师师长。在宁安的岭庙岭、长岭子、二道河子,六道河子车站、狼窝、关门嘴子、苇子沟、横道河子、厨龙屯、官地南沟等地多次与日伪军交:战。粉碎了日伪军的“讨伐。1936年2月任东北抗日联第五军第一师师长。1937年赴苏联东方大学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李荆璞1939年回国,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骑兵支队三团政治处主任,绥蒙军区武装委员会主任,牡丹江军区司令员兼中共牡丹江临时省委书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牡丹江市政府第一任市长。</p><p class="ql-block"> 1941年李荆璞被派往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任八路军120师骑兵支队政治主任兼党委委员。1945年8月,任绥蒙军区武装委员会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1945年日本投降后,李荆璞随部队赴东北,改回原名李荆璞(之前一直用李精朴)。10月13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派往东北的干部李荆璞、谭文邦、张静之一行6人到达牡丹江,与牡丹江地区委员会书记金光侠等人研究后,组建了牡丹江地区司令部,李荆璞任牡丹江军区司令员兼中共牡丹江临时省委书记,金光侠任政委,牡丹江卫戍司令部并入牡丹江地区司令部。</p><p class="ql-block"> 李荆璞任合江军区副司令员兼省委委员、军区党委委员,同时担任佳木斯市卫戍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李荆璞任热河省军事部长兼省委委员、部党委书记。1952年,李荆璞任热河军区(后为省军区)司令员。1956年,李荆璞任沈阳军区第一文化学校校长兼校党委书记(军级学校,收沈阳军区和志愿军的师、军两级军官学文化学校)。</p><p class="ql-block"> 1961年,李荆璞调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兵团级,现中国舰船研究院)副院长兼院党委常委委员,协助院长刘华清进行该院组建工作。</p><p class="ql-block"> 1983年,李荆璞离休,享受副部级待遇。</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李荆璞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0年11月3日,李荆璞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39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57、李钟奇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钟奇(1913.12.13.—2003.1.11.)别名李年芳。辽宁建平人。</p><p class="ql-block"> 1913年12月13日,李钟奇出生在辽宁省建平县建平镇油房地村。青少年时期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初,李钟奇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11期骑兵科,并参加了东北反帝大同盟。9月18日,参加抗日义勇军,抗击日本侵略者。1932年,率部袭击日军的一个军营。1933年5月,任抗日同盟军骑兵支队长兼参谋长。9月,任东北军骑兵第五旅骑兵连长,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多次为红军购买通讯器材和医疗器械及药品。1936年9月,投奔红一军团,任骑兵团参谋长。10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了山城堡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28日,李钟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营代营长。9月中旬,参加了平型关战斗。</p><p class="ql-block"> 1938年5月,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参谋长,率队向冀东挺进,以配合冀东大暴动。1939年6月,去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0年,任晋察冀军区骑兵团长。</p><p class="ql-block">参加了百团大战导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成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5月,李钟奇任晋察冀干校副校长。1948年4月,任华北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后任副教育长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钟奇调军委军教局工作。1952年,任军训部助理部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训练总后监部组织计划部副部长。因站在萧克等主张反对经验主义和保守主义一边,被调到外地降为军副参谋长使用,后升为军参谋长。1964年,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眠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2年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2003年1日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1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58、李俭珠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俭珠(1906.12.—1997.2.14.)湖南省茶陵县人。1927年秋参加革命,192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06年12月,李俭珠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舲舫乡洮水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p><p class="ql-block"> 1908年,李俭珠2岁的时候,父亲李四俫逝世,由母亲带着李俭珠和姐姐苦熬日月。因生活困难,母亲忍痛将他年仅7岁的姐姐给了人做童养媳。</p><p class="ql-block"> 1914年,由于日子实在熬不过,母亲在李俭珠6岁的时候,改嫁到尹家。从此,李俭珠跟着叔叔李曼俫过日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俭珠任茶陵县长江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茶陵游击队侦察员、中队长、舲舫区游击队政委、舲舫区独立营政委、红军学校特派员,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十七师五十一团特派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四师十八团特派员、四师特派员,中央社会部保卫干部训练班训练队长,毛泽东同志内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李俭珠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政治部锄奸部副部长、部长、晋绥调查局局长,长春市公安总局副局长兼长春警察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吉林军区吉北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李俭珠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三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第二十九师副政委,吉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政治部组织部长,炮兵第五师政委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俭味历任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中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公安军政治部主任,广西军区第二副政委,南宁军分区政委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俭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广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湖南省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7年2月14日,李俭珠同志因病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之共85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59、李宏茂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宏茂(1913.~1984.10.2.),四川开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宏茂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排长、连长、军部警卫队指导员、红九军第二十五师侦察参谋。参加鄂豫皖苏区、宣达战役、川陕反“六路围攻”和长征。1936年起任红9军第25师司令部侦察参谋、军部通信队排长。同年10月随红9军西渡黄河,转战于甘肃河西地区。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辗转回到延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37年,李宏茂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抗大区队长、队长,曾获“模范突击队员”奖章。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3团营长、胶东军区第15团副团长。在胶东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宏茂随部队赴东北。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纵队警卫团团长,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2旅34团团长、第12师参谋长。参加了东北1947年夏季攻势作战。辽沈战役中,所部第34团获“塔山英雄团”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8年起李宏茂任东北野战军(后改称第四野战军)第41军123师参谋长。参加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0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师长、副军长。1962年至1968年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 1984年10月咱在长沙逝世,享年7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64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 <p class="ql-block">0460、李桂林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桂林(1913.—1981.7.18.)湖南省平江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桂林历任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五军三师政治部文印科科长,红二十九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组织科科长。参加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李桂林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三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警备二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挺进关中、保卫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样林历任东北军政大学辽东分校政治部主任,东北独立五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五十军一四九师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桂林历任 任东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部长,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基本建设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后勤学院顾问。</p><p class="ql-block"> 全国解放后,积极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扬中国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努力工作,为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开展学习雷锋运动,为政治机关建设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荣获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1年7月18月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9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61、李振邦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振邦(1913.~2000年.9.12.),江西丰城县人。</p><p class="ql-block"> 李振邦曾在国民党军当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草命战争时期。李振邦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第3军9师26团当战士、班长、排长。</p><p class="ql-block">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入红军步兵学校学习。后任第7军团19师55团连政治指导员、第1军团警卫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次至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到陕北后,参加直罗镇战役。后任红81师第3团中共总支书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振邦1937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抗大第4大队3队政治指导员、抗大第一分校3大队政治协理员、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委员。先后在太行山区、山东敌后参加办学。</p><p class="ql-block"> 1940年起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2旅5团政治委员、中共山东沐水县县委书记兼独立营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振邦随部队赴东北,后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2师6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东北野战军第38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和辽沈、平津等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42军155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安新、鄂西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8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8炮兵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至第五次战役。</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1954年起先后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炮兵学校文化教育班、第五十七文化速成中学学习。</p><p class="ql-block"> 1957年至1964年任济南军区炮兵副政治委员。曾于1960年入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振邦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9年9月12日在济南逝世。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7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62、李振声 少</p> <p class="ql-block">  李振声(1919..2.—1974..3.1.)湖南省茶陵县人。 </p><p class="ql-block"> 1930年冬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振声历任少共区委委员兼儿童局书记,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一团连青年干事,湘赣军区国家保卫局侦察科员,五十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红五十一团三连政治指导员,红六军团第十六师四十六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红十六师四十六团侦察部主任,团俱乐部主任,四十六团九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战斗以及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初期,李振声历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七团政治处主任。[2]</p><p class="ql-block">1939年12月,在八路军总部上干队学习。后任第三军分区三支队政委兼主任,第二十团政委兼徐水县委书记,沟外线工作委员会主任,冀东军区第十八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振声历任晋察冀军区独立第十三旅政委,第九纵队二十六师政委,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一三七师政委,衡阳警备司令部政委。参加了锦州战斗[3]、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参与领导了湖南零陵,邵阳等地区的剿匪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建立后,李振声历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十九师政委,空军十八师政委,中南军区空军干部部第二部长,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广州军区空军第六军副政委,济南军区空军副政委 </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4年3月1日在济南逝世,享5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8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63、李致远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致远(1907.—1978.1.23.)江西省雩都(今于都)县桥头乡朱屋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时期李志远历任粤赣军区独立第三师八团政治处干事,连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中央军委总卫生部训练队队长。参加了反“围剿“和二施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李志远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一支队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邓宋支队第七团政治委员,挺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志远历任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军区独立第八旅政治委员,晋察冀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旅政治委员,第二十兵团二0三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痣远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围后。后任河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1978年1月23日,因病在石家庄逝世,享年71岁。</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副军级、志愿军),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6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64、李铁砧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铁砧(1915.一1967.)安徽省桐城县人。</p><p class="ql-block"> 南京金陵大学肄业。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李铁砧历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教育干事,教育股副股长,营政治教导员,延安炮兵学校校部秘书主任。参加了历次反“扫荡“斗争和百团大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铁砧先后万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学校后方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中共通化省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补充师第五团政治处主任,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兼军政大学杂志主编,东北炮兵学校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组织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炮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斗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铁砧历任中南军区炮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军炮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直属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政治部副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辛。</p><p class="ql-block"> 1967年因病逝世,终年5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2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65、李建良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建良(1910.—1988.3.21.)湖北省荆门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本地赤卫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健良历任荆门县特务队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四师十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十二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李健良历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营政治教导员,团㑧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一二0师独立第二支队政治委员,七一四团政治委员,晋绥军区独立第二旅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p><p class="ql-block">副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七军二十一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第三公安军学校政治委员,公安军边防学校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工程兵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3月21日,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终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2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66、李家益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家益(1918.—1974.1.16.)安徽省金寨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家益入伍后,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三、四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10月,参加红四方面军西征川陕,创建川陕草命根据地。后任川陕省指挥部参谋。1935年3月,李家益参加红四方面军发起的强渡嘉陵江战役,开始长征。后三过雪山草地,历尽艰辛。一次,李家益得了伤寒,浑身长满了烂疮,终日高烧不退。一些同志建议他留在地方,但他坚决要求跟随部队。川陕省指挥部副指挥长徐长勋见他意志坚定,便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他骑。在战友的关怀下,他终于挺了过来。1936年春,李家益任红四方面军司令部四局队列科参谋、代理科。1936年10月,随部西渡黄河,任西路军第4局队列科代理科长。12月,任红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处团委书记。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他先后任红十二师师部参谋、川陕省指挥部参谋,参加了粉碎敌“三路围攻”、“六路围攻”的战斗。</p><p class="ql-block">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结束。11月,李家益率部参加了西路军,在河西走廊与敌人浴血奋战数月。1937年3月,在弹尽粮绝、部队被敌军打散的情况下,他与干部团成员组成突围小组,沿途乞讨。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终于到达陕北。经审查,恢复了组织生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民拉战爆发后,李家益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抗大第3分校训练部政治指导员、参训队队长,军委第1局作战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第1科科长,第385旅警备5团参谋长、旅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和驻守陇东地区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挑衅的斗争以及驻守陇东地区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挑衅的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初期,李家益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参谋长。他积极要求到新区开辟工作,组织上决定由他带领100多名骨干到山东。从延安到山东,不仅路途遥远,而且要经过敌人多道封锁线。他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1946年11月,任鲁南军区第十师参谋长。1947年1月,参加鲁南战役,他和师政治委员指挥十师(因师长生病)担任阻击任务,与兄弟部队一起先后歼敌整编第二十六师及第一快速纵队、整编第五十一师共5万余人。2月,部队整编,李家益任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七师参谋长,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泰安、沙土集等战役。后随陈粟大军挺进鲁西南、豫皖苏。</p><p class="ql-block"> 1948年3月,李家益任华东野战军第三兵团三纵队九师参谋长。在洛阳战役中,九师参与攻城,李家益始终在前沿指挥部队作战,受到上级记功嘉奖。6月中旬,他率部投人攻打开封的战役,激战至22日晨,三纵、九纵共歼灭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及守敌整编第六十六师等部3万余人。接着,在围歼敌区寿年兵团的战斗中,九师担负阻援的任务,李家益等人指挥部队割断了敌军邱清泉、区寿年两兵团的联系。战至7月6日,与兄弟部队一起,将该兵团歼灭,活捉敌兵团司令区寿年。11月起,九师参加淮海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李家益调任第三野战军司令部行政处处长。12月,调任第二十五军参谋长。参加了鲁南、洛阳、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并率部进军福建开展剿匪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1952年9月,李家益调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参谋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2月底,为配合朝鲜“停战谈判”的政治斗争,李家益等人率二十四军冒着严寒,经过7昼夜的负重行军,进入上甘岭地区,接替十五军担负起东起牙沈里、西至栗木洞约30公里阵地防御。在5个月的阵地防御中,二十四军共派出小分队150多次,歼敌1500余人,改善了防御态势。1953年4月,李家益任第二十四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指挥所部参加夏季反击战役、金城战役等,战功卓著。李家益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5年2月,李家益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7年6月以后,历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卫戌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第一副司令员等职。1969年3月,人民解放军在珍宝岛事件中俘获了苏制T-62型坦克。李家益组织科研技术力量,抓紧对T-62型坦克进行剖析、研究,并且很快将加速装甲兵现代化进程的方案上报中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4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6岁。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 (全文共187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67、李资平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资平(1910.5.—2004.9.4)广东广州人。参加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 ′早年经历</p><p class="ql-block">1910年5月,李资平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一个市民家庭。幼读私塾,后到免交学费的师范学校学习。</p><p class="ql-block">大革命时期</p><p class="ql-block">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p><p class="ql-block">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叶挺领导的铁四军军医院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土地革命战争时其期,1928年,李资考入广州市广华医院半工半读。1932年,在广州广华学院毕业。1933年,李资平参加中国工农红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34年,参加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任干部休养连连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37年,任中央军委卫生部永坪医院院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1939年,李资平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卫生部部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43年,入中国医科大学高级进修班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解放战争时期,李资 任冀察热辽军区卫生部部长、东北军区医院管理局局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资平历任中南军区卫生部部长兼广东省卫生厅厅长、海军卫生部部长、东北军区卫生部部长、东北军区军医学校(第一军医大学前身)校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四川医学院党委第一书记、四川省政协常委、北京医学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红星功勋荣誉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2004年9月4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1年94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3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68、李继开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继开(1916年10月—1994年10月4日)江西省新干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继开历任红三军团兵站警卫连排长,中央军委警卫营参谋,军委一局参谋。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初期,李继开任八路军总兵站运输科科长,八路军总政治部总务科科长。1937年8月,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12月,任八路军总兵站部延川办事处处长。1941年3月,任八路军太岳纵队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开辟了东条山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1944年10月底,任八路军南下支队情报处处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继开任鄂东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鄂东军区参谋长,胶东军区副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参谋长,华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苏南军区参谋长兼无锡市警备司令员。在解放战争中,率部参加了中原突围、胶河战役、莱阳战役、济南战役等,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第十兵团参谋长兼福建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军区空军后勤部顾问,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顾问。建国后,为防空军和空军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1953年7月15日,参与指挥东山岛保卫战,共歼灭国民党军3379人(其中毙伤2664名、俘虏715名),击落国民党飞机2架,击沉小型登陆艇3艘,击毁坦克2辆,缴获火炮46门(具)、轻重机枪109挺,长短枪支512支和大批弹药及军用物资。</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4年10月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9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69、李彬山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彬山(1912年11月-1995年5月17日)湖南平江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时期,李彬山先后任湘鄂赣军区政治部组织干事、破坏部部长、红16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湘鄂赣军区游击队政治委员。参加了湘鄂赣边区反“围剿”。湘鄂赣军区主力红军长征后,被留下坚持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彬山先后任新四军第1支队1团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新1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苏北军区盐城独立团团长,第6师51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45年1月,任苏浙军区第3纵队9支队政治委员。参加了反“扫荡”、反顽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初期,李彬山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第一纵队第3旅9团政治委员。1946年5月,任第3旅政治部主任。1947年1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0师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23军67师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鲁南战役,陇海路、平汉路破击战,豫东、济南、淮海、渡江战役和解放杭州、上海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任第23军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部长。</p><p class="ql-block">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5年10月回国后,任第24军副政委、上海警备区第二副政委。</p><p class="ql-block"> 1966年,“文革”开始后,李彬山投靠张春桥,参与迫害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廖政国。把上海警备区部队当作当面之敌,针对警备区部队大搞民兵战备演习,发枪发弹,在中国人民军队历史上极为罕见。</p><p class="ql-block"> 1976年10月8日,任上海民兵武装叛乱指挥班子成员,直接参与了1976年上海“四人帮”余党的未遂叛乱。</p><p class="ql-block"> 1980年8月,李彬山被最高人民法院认定犯有反革命罪,全国人大常委会剥夺其所获一级解放勋章。 </p><p class="ql-block">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95年5月17日逝世,终年8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8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70、李梓斌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梓斌(1914年11月—1986年7月21月)原名李自雄,别名李荣生。湖南省平江人。</p><p class="ql-block"> 他的家庭是一户穷苦鞋工家庭,父亲李本厚是鞋工,母亲徐娥莲在家行线织布,常年劳累,仍无法维持生计。李梓斌六岁时过继给叔父,同样缺吃少穿,无钱上学,朝出暮归,放牛、割草打柴,稍微′大一点,便跟随父系下田劳作。</p><p class="ql-block"> 1927年,李梓斌的大哥李同生在三埻参加了农民协会,并任副会长,母亲也在这一年参加了妇女联合会,从事革命宣传活动。1928年李同生参加了游击队。 反动民团便把李梓斌父子抓去。母亲无奈,卖掉仅有的几亩簿田,赎出两人。之后又把李梓斌抓去为他们做饭几个多月。父亲为儿子,又事顶替,被折磨逝世。</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九年,李梓斌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梓斌历任红三军团第一师训练队副排长,第六师十七团连长、营长、团参谋氏。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样斌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大队队长,大队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一支校校长,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参谋长,山东军区第一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样斌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副师长,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参谋长,西线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校长。</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二十一分部副部长,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早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6年7月21日在长沙逝世,享年7岁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文共79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71、李雪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雪炎(1913年-1999年8月23日),河北省定兴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李雪炎,历任河北游击军第十路军连长,冀中军区游击第三支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组织科科长,独立支队第二十五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边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三军分区副政委。参加百团大战和冀中、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反“扫荡”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雪炎历任渤海军区第七师二十团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十九旅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兵站司令部政委、教导团政委,东北军区工兵学校政委。参加了山海关、三下江南、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辽沈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雪炎历任中南军区空军工程部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后勤部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副参谋长、后勤部副部长兼后勤部参谋长,空军学院院务部部长,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后勤部顾问。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9年8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8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72、李曼村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曼村(1917~1996.8.25.)男 山东省章丘市普集领万山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2 年考入济南山家省立第一多村师范学校。在校期受到共产党人王文轩、姚仲明等人的影响,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p><p class="ql-block"> 1937 年2月回家乡受聘于小学任教。“七七"事变日军南下后,于当年底与宋乐生、方子成等人成立章丘人民抗日救国同盟.</p><p class="ql-block"> 1938 年2月在章丘依白山三山峪举行抗日武装起义,被推举为章丘人民抗日救国军司令。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率所部编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任六支队二十一中对中队长。后万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纵队第三支队连长、营教导员。八路军山京纵队第三支对特务团政治处主任、政委,山东纵队第三旅营教导员、团政委、清河军区清西独立团政委、渤海军区第六军分区政委等职,率部在清河平原幵展游击故争。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曼村先后任渤海軍区第三军分区政委兼警备七旅政委兼中共清河地委书记、山东军区第七师政委、第十一师政委、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八十三师政委、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等职,率部参加了周村、张店、邹平、齐东、薬芫、泰安、济南、淮海、渡江、淞沪、福州等哉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曼村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委、华东军区第三政治干部学校、政治师范学校第二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氏、部长,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国防大学副政委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曼村1985 年9月在中国共声党全国代表会上増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8 年3月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8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6年8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0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73、李逸民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逸民(1904年-1982年6月5日)。原名叶书。乳名怡菁。浙江省龙泉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 早年经历</p><p class="ql-block">1904年,李逸民出生于浙江省龙泉县天平乡(今安仁镇)李登村。</p><p class="ql-block">1921年,考入杭州公立法政专门学校。</p><p class="ql-block">1922年夏,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p><p class="ql-block"> 大革命时期</p><p class="ql-block">1925年,在上海参加五卅运动,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1926年,毕业,留校任政治部宣传干事,编辑《黄埔日刊》。</p><p class="ql-block">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参加过南昌起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时期,1928年春,李逸民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在国民党威逼利诱、严刑拷打、被判无期徒刑的险恶条件下,仍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信共产主义,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李逸民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情报部第一局局长,西北公学副校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 </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逸民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北平军调处执行部第二十六小组代表,牡丹江省建设厅厅长,东北人民政府财经计划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为巩固东北根据地、支援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逸民历任公安部队政治部副主任,军委直属政治部主任,解放军报社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总参谋部政治部顾问。为中国人民军队的宣传、文化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晚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革命史组副组长,对革命斗争史的撰写、收集、审阅,做了大量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逸民 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抽立自由、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2年6月有在北京逝,享年7岁。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5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74、李辉高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辉高(1904年—1969年4月25日) 湖南省浏阳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7年参加浏阳县东乡红军游击队。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裤高历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团部司务长, 管理员, 红三军团第四师司令部运输队队长。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期间, 李辉高历任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供给部供给员, 八路军驻山西临汾办事处总务科副科长。1938年起任第一一五师补充团供给处粮株股股长, 团供给处处长, 师教导第二旅供给部副部长。1942年起任鲁南军区供给处处长, 供给部部长, 军区后勤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成争时期, 李辉高历任鲁中南军区供给部部长, 山东军区供给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李辉高历任任山东军区后勤部部长。1956年任济南军区后勤部部长。1962年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9年9月2日在京逝世。享年6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3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75、李景瑞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景瑞(1914年9月—1969年4月6日)江西省吉水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紫瑞1929年投身革命,参加儿童团。1930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 共产主义青年团。</p><p class="ql-block"> 1932年11月,被部队选送到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即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无线电报务。</p><p class="ql-block"> 1933年5月毕业,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历任红一方面军第三十四师电台报务员,少共国际师电台报务员,粤赣军区电台报务主任,军委电台报务员,红三军团电台代报务主任,红四方面军电台报务主任,红五军团电台队长,援西军电台队长。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中,为红军指挥机关与部队通信联络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提供了大量情报。</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李景瑞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电台队长,新四军第一支队电台中队长,苏北指挥部参谋处通信科科长,苏北指挥部电台总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一师通信科科长兼电信大队大队长,第三科科长,苏浙军区司令部第三科科长。参加了新四军反“扫荡”、反顽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景瑞历任华东军区通信局副局长兼华东野战军通信科科长,第三野战军通信联络处处长兼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0年,李景瑞任任南京军区通信处长。1956年7月,任总参通信兵部副主任,同时兼任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无线电工业总局副局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64年7月,离职休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5年9月被授于少将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69年4月6日,逝世,终年55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全文共79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76、李道之 少将(吉水籍)</p> <p class="ql-block">  李道之(1911/1912年—2006年10月25日)江西省吉水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道之历任红四军警卫排长,红一军团保卫局总务科科长。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杳道之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五大队营长,军分区司令部侦察科科长,河南支队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代科长,第二军分区地方武装部部长,冀东军区第十二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道之先后任冀东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副司令员,冀热辽军区第十二军分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独立四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五八师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道之先后任公安部队第十师师长兼广州警备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顾问(副兵团职待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道之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6年10月25日在沈阳逝世,享年9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2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77、李道之 少将(山东籍)</p> <p class="ql-block">  李道之(1916年—1983年12月14日)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一九三八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李道之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新兵营连政治指导员,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六十四团营副政治教导员, 山东纵队第五旅十三团政治处副主任, 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 第十四团政治处主任, 胶东军区政治部巡视团团长。</p><p class="ql-block"> 1945年任山东军区第六师十八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李道之继任山东军区第六师十八团政治委员, 东北吉黑军区警备第三旅政治部主任, 哈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 哈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北满独立第二师政治部主任。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民运部部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后勤部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广西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李道之历任空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 空军第十五师政治委员, 第四军政治部主任, 军副政治委员。1966年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1969年任副政治委员。1970年任兰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3 年12月14日在西安逝世,享年6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4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78、李德生 少将 </p> <p class="ql-block">  李德生(1916年4月-2011年5月8日)河南省新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 李德生同志1916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新县陈店乡李家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解放了他的家乡。他当上了童子团团长,积极参加站岗放哨、送信、带路等活动。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李德生同志先后在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红一军、红四军任战士、通信员、传令兵、班长、连政治指导员、交通队党支部书记,参加了黄安、商(城)潢、苏家埠、潢(川)光(山)、嘉陵江等战役战斗,以及红四方面军西征。在创建和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他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攻”的八庙垭战斗中,左胸被子弹打穿,因伤及神经,从此左手留下残疾。他利用养伤时间,阅读了《红色战士必读》、《列宁学校读本》、《干部必读》等书籍,思想和文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1933年8月,他被推举为代表出席了川陕省第二届工农兵代表大会。1935年6月,因遭到诬陷,被撤职。</p><p class="ql-block"> 但他仍然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参加了长征,三过雪山草地,参加了包座、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和百丈战斗。1936年12月,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后,他重新入党。1946年,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党委决定,撤销张国焘错误路线时期对他的处分,恢复党籍,党龄从1932年算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李德生同志历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和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30团团长。先后参加了夜袭阳明堡机场、响堂铺、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战斗和粉碎日军大规模“扫荡”的数百次战役战斗,曾以1个营的兵力打垮日军的一个大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李德生同志于1945年8月任太行纵队第4支队769团(后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7旅19团)团长,率部参加了上党、邯郸战役。1946年12月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17旅旅长,率部参加了陇海、定陶、滑县、豫北、鲁西南等战役,以及千里跃进大别山重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在襄樊战役中,他靠前指挥,巧用奇兵,“刀劈三关”,夺取了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三道关口,一举破城。后参加淮海战役,率部连续9天急行军,协同其他部队形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合围,并担任主攻,激战两天一夜,攻占了双堆集东侧敌核心阵地,为全歼黄维兵团和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2月,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第12军35师师长,4月率部胜利攻占了敌长江防线铁板洲阵地,夺取了渡江跳板。随后参加了渡江作战、千里追击和进军大西南,参与组织指挥了西南剿匪,完成组建地方武装、保护群众生产等任务,为西南地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地方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3月,李德生同志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5师师长、副军长、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先后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以南地区防御作战和上甘岭战役。在金城以南地区防御作战中,他认真贯彻毛泽东同志“积极防御”、“零敲牛皮糖”的作战指导思想,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改良坑道、巩固防御阵地的同时主动出击,率第35师先后与敌人进行大小战斗421次,歼敌1.9万余人,改善了我军的防御态势。在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他奉命统一指挥在前线作战的第12军、15军所属部队,机智灵活,浴血奋战,反复争夺,击退敌人数百次猛烈进攻,赢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p><p class="ql-block">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1954年4月,李德生同志任陆军第12军军长。创造了“郭兴福教学法”,得到毛泽东、叶剑英的肯定。</p><p class="ql-block"> 1957年至1960年,他进入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深造。</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中,李德生同志奉周恩来同志之命率部赴安徽省执行任务,1968年4月至1973年,历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省革委会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务,他在制止武斗、维护工农业生产秩序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稳定了安徽局势。其间,1969年4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任中央军委委员,7月起参加中央政治局、国务院业务组、中央军委办事组工作。在协助周恩来同志分管水利部和国家体委工作期间,参与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筹建和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重要工作。同时,分管军队政治工作。</p><p class="ql-block"> 1970年4月至1973年12月,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71年1月兼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在毛泽东、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参与处置“九一三”事件,为稳定北京局势、保卫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九一三”事件后,他参加军委办公会议,根据中央指示,组织查获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活动的重要罪证,并协助叶剑英同志承担了军队“批林整风”中的大量日常工作。他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在周恩来、叶剑英同志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排除重重阻力,落实干部政策。在北京军区工作期间,他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方针,开展调整兵力部署、搞好要地设防、加强部队训练等工作,并结合实际,加强“三打三反”训练,组织指导诸兵种协同作战演习和研究性战术演习。1973年8月,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他坚决支持周恩来、叶剑英同志的工作,坚持原则,不受江青等人的拉拢利诱。后因受“四人帮”迫害,辞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职务。1980年8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为李德生同志平反,恢复名誉。</p><p class="ql-block"> 1973年12月至1985年6月,李德生同志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他领导组建了我国第一个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组建了全军第一个激光模拟对抗营。同东北三省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他关心基层部队特别是边防部队建设,走遍了东北的山山水水和军营哨所,为巩固东北边防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1985年11月,李德生同志调到新组建的国防大学任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1990年4月,李德生同志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组织爱国工程、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统一”的全国性社团组织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并担任会长,还兼任中国滑冰协会、中国武术协会名誉主席。他积极参加中共党史、军史研究工作,主编了《从郭兴福教学法到科技大练兵》,撰写了《李德生回忆录》和《军事思考录》等著作,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德生同志是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两次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委员,在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十三大上分别增选、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1年5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293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79、李福尧 少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李福尧(1917年—2000年)河北省冀县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七年参加鲁西北抗日游击支队。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福尧历任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第十支队一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冀南军区新八旅组织科科长,第三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独四旅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成争时期,李福尧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独四旅政治部主任,桐柏军区二十八旅副政治委员,湖北军区独立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福尧先后任高级工兵学校政治委员,第五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炮兵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未找到授衔情况)</p><p class="ql-block">李福尧同志是河北冀州市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班长,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政治处主任,科长,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旅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广州军区炮兵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年代,他参加了“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他经历了从晋冀鲁豫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反攻,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他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李福尧同志,因病于2000年3月23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77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480、李福泽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福泽(1914年1月—1996年12月24日)山东省昌邑市人。</p><p class="ql-block"> 1936年投身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p><p class="ql-block"> 早年时期,1914年1月,李福泽出生在山东省昌邑县东冢乡(今昌邑市下营镇)火道村一个工商业资本家兼地主的家庭,他家是当地的富户,家有房产二三百间,父亲投资参股了青岛啤酒厂、张裕葡萄酒厂和银行等许多产业。少年时过着吃喝不愁、玩乐不拘的生活。父亲对他抱有很大期望,送他上学、练武。8岁进入私塾,十几岁时离家到烟台上小学,先后在育才小学、东海中学、烟台八中及益文中学读高小和初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2年,李福泽考入北平汇文中学,插班初二。</p><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p><p class="ql-block"> 1936年暑假,与许多进步同学被学校以莫须有罪名除名,被迫转入大夏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加入“上海学生救国联合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李福译任中共昌邑县委军事部部长,鲁东游击队参谋长,鲁南第一区队区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一团团长,第一旅一团团长,旅参谋长,鲁中军区第三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1月,奉命回家乡组织抗日武装。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福泽任鲁中军区警备第三旅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十一旅旅长,纵队参谋长,安东军区副司令员,第四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一军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福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副军长,中南军区司令部军训处处长、作战处处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训练基地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基地司令员。抗美援</p><p class="ql-block">1950年,参加抗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 1958年10月,经国防部批准,将地处西北戈壁额济纳旗青山头地区的导弹试验靶场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训练基地。李福泽由广州军区调任基地副司令员,后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训练基地司令员,是基地导弹武器和卫星发射试验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指挥发射了新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第一枚中程导弹、第一枚核导弹、第一枚远程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我国国防尖端科技事。</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6年12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81、李镜如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镜如(1914年—1999年.3.5.),河北省束鹿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战争的期先后,李镜如历任自卫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八路军第129师385旅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统计科科长。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正太铁路破袭战、榆辽公路破袭战、关家墙战斗。后任第385旅769团政治处副主任。1942年5月任第14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太行地区1942年夏季反“扫荡”作战。1945年任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第14团政治委员。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李镜如继续任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上党战役。1948年5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邯郸、陇海、安阳、进军大别山、淮海等战役战斗。1949年3月任第二野战军第11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进军大西南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建国以后 ,李镜 任川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干部部副部长,西南军区政治部干部部处长。1956年4月起,任军委总干部部动员部副部长、一般兵种任免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1966年5月任海军北海舰队收治部主任。1968年′o月起,先后任第三海军学校政治委员。海军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5年5月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1955年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 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9年3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7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82、李懋之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懋之(1910年—2009年2月11日),山西襄垣人。1938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想之先后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游击大队副大队长,游击第一团副营长,代理营长,第二一六旅参谋主任,决死第一纵队二十五团参谋长,太岳纵队第二十八团参谋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教育长。参加了耿壁奇袭战、百团大战、围困沁源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想之历任处长、豫陕鄂军区参谋长、豫西军区参谋长、河南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同蒲、临浮、吕梁、晋南、保卫延安、豫西剿匪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李樊之历任兵团副参谋长,军事工程学院副教育长、物资保障部部长、教育长、副院长,第二炮兵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47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83、李耀文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李耀文(1918年5月—2018年4月10日)山东荣成人。</p><p class="ql-block"> 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参加山东省人民抗日救国军,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至1931年,李耀文在荣成县立第一小学读书。高小毕业后,他因家境衰落,先后就业于荣成县教育局、图书馆、民众教育馆。</p><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李耀文开始阅读进步书刊和马列主义著作,逐渐树立革命理想,积极追随共产党。1933年,调到县民众教育馆当管理员,从这时起,李耀文接受中国共产党分配的任务,出入县政府,搜集一些国民党政府的秘密文件和情报。在为中国共产党搜集情报工作中,李耀文同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1934年,李耀文同志以民众教育馆为基地,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组织青年剧团,演出抗日戏剧;编印并向学校农村散发“快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春,李耀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任中共荣成临时县宣传委员。岁末,组织领导埠柳乡农学校的武装起义,将起义队伍带到文登大水泊,编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p><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后,他先后担任一路指挥部政委、“3军”政治部主任、胶东抗日游击第3支队政委、第21旅政委、山东纵队第5支队政治部副主任、5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5旅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参加了胶东5个月反投降战役及多次反“扫荡”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2年底,李耀文离开胶东,参加山东分局召开的扩大会议。1943年9月,任鲁中军区任四分区副政委兼莒(县)沂(水)安(邱)地区工委书记。1944年春,任沂山地委副书记、代理地委书记。1945年6月,参加了讨张(步云)战役,协同主力歼国民党军5000余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李耀文任山东军区警备第4旅政委,参加了山东军民大反攻。12月,任鲁中军区第9师政委。 </p><p class="ql-block"> 1947年1月,率9师参加了消灭国民党军整编26师和第1快速纵队的鲁南战役,任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23师政委,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战役。9月,参加沙土集战役,和兄弟部队一起歼灭国民党57师,活捉中将师长。</p><p class="ql-block"> 1948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政治部副主任。5月,任第8纵队政治部主任。6月,参加了开封、睢杞(豫东)战役。11月,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1月,任26军政治部主任。4月,参加了渡江战役。过江后,参加了浙沪战役。9月,升任26军政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0年10月中旬,李耀文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出国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6军政委,先后参加了第二次、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和平康、金化地区的防御作战。在作战中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受到志愿军总部通报表扬。1951年底,率26军在战地上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受到了毛泽东的表扬。</p><p class="ql-block"> 1954年7月,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5月,任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58年秋,到驻徐州某团6连当兵。1965年10月,任济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70年4月,任外交部军代表、副部长。1972年4月,任驻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大使。1975年,中国与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建交,他兼任驻马第一任大使。1976年2月,被任命为驻苏联大使(因故没到任)。</p><p class="ql-block"> 1977年4月,任国防科委政委。8月,出席了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1月,又兼任军委科学技术装备委员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80年10月,任海军政委。1982年9月,出席了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1987年10月,李耀文出席了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1988年3月14日,越南海军三艘舰船突然窜到中国南沙赤瓜礁海区,并派武装人员强行登礁挑衅,首先向中方人员和舰船开枪、开炮,全程指挥中国海军进行有限的自卫还击,有力打击了越军的嚣张气焰,捍卫了祖国的南沙主权。</p><p class="ql-block">1990年4月,退居二线。</p><p class="ql-block">1992年10月,出席了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1998年7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1997年9月,列席了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2002年11月,列席了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耀文是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军委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199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p><p class="ql-block"> 2018年4月10日逝世,享年10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197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84、杨力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杨力(1918年—1999年09月20日),江西省瑞金县象湖镇绵水村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杨力历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排长,师部特务员,红一方面军总部特务团连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抗日战时期,杨力历任大队参谋长、大队长、营长、区队参谋长、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带领部队在正太路东段坚持敌后抗日根据地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旅参谋长、教导大队大队长、分区副司令员、师参谋长、副师长、副师长兼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先后参加了内蒙古多伦战斗、承德保卫战、热河省古北口平古线战斗和平津战役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出狱后</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杨伤任冀中纵队第一旅副参谋长,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十三旅参谋长,热西军分区副司令员,冀热察独立第七师参谋长、副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一五九师副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感派,杨力调任军委海军司令部训练处长、海军第一航空学校副校长、第一航空学校校长、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部司令员、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他致力于军事训练改革,注重加强部队后勤设施建设和国防工程建设,为舰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杨刀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什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未能找到结果)</p><p class="ql-block"> 1999年9月20日在青岛逝世,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2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85、杨 弃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杨弃(1918一1975.4.23.),陕西汉阴县人。原名泳周,字郁斌。</p><p class="ql-block"> 幼年相继随祖父,二叔读私塾。1933年考入省立七中(今安康中学)。</p><p class="ql-block"> 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杨弃历任八路军115师689团文化教员、连7指导员、锄奸干事、营特派员,新四军3师29团政治处保卫干事,苏北淮海军分区2支队特派员,营教导员,3师独立旅1团政治处副主任:东北第2纵队6师16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团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39军117师349团′政委、117师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李弃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六师十六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团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七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东北1947年攻势作战及辽沈、平津、广西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l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弃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作战,任志愿军39军117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一副政委、政委、39军干部管理部部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了第一至五次战役、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解放军39军干部部部长、军政治部主任,旅大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辽宁省军区政委,第二政委兼辽宁省委常委、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第五副主任。1953年起任军干部部部长,军政治部主任,旅大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1966年任辽宁省军区第三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大校。</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p><p class="ql-block"> 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5年4月23日在沈阳逝世,终年5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0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86、杨 卓 少将</p> <p class="ql-block">  杨卓(1914年-1995年2月2日),原名杨德才。江西省兴国县蕉溪乡隘前村永丰人。</p><p class="ql-block"> 杨卓将军红军时期负伤两次、战张一次、抗日时期负伤一次、解放战争时,负伤一次、战残一次。险关回了无数回,一只腿受伤致残,他被称为九生一的瘸腿将军。</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椯卓历任红三军团第六师十八团排长,第四师十一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一师十三团特派员。参加了苏区反“围剿“和二万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卓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锄奸科科长,第二十五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楊卓先后任张家口卫戍政治部副主任,华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1948年起任华北军区第三兵团、第二十兵团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参加了平津、张家口、太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楊卓历任公安部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总参谋部警备部干部部副部长,训练基地政治部主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第一政治委员,技术工程学院第一政治委员,总参谋部三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楊卓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一级红星功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5年2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9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487、关盛志 少将6</p> <p class="ql-block">  关盛志(1916年—2011年9月13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宣传股副股长,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冀鲁豫军区直属政治处主任,独立团政治委员,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一旅一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关盛志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三师政治部宣传队。参加了根据地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关盛志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宣传股副股长,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冀鲁豫军区直属政治处主任,独立团政治委员,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一旅一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关盛志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一′军教导旅第一团政治委员,第二团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教导旅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六军十六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关盛志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空军干部部部长,兰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62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1968年,任济南军区空军政委。后又担任济南军区空军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关盛志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2011年9月13日在山东济南逝世,享年95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43字)</span></p> <p class="ql-block">此辑共98位将军。</p><p class="ql-block">谢谢游览,请多提宝贵見议和意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