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劉寶軍在南洋群島多年多地旅行考察中,有時會往往遇到一些奇遇。2004年在蘇門答臘島西部的山城武吉丁宜市考察時,劉寶軍在該山城中心著名的標誌性建築鐘樓(Jam Gadang)附近的商店逛街,看到一間非常顯眼的牙醫診所,但是裏面如琳琅滿目的中華文物商店一樣,有華文的橫幅、刻有華文的牌匾及一些帶中國元素的藏品等。該地域是華人分佈非常少的地方,又是相對的偏僻山城,為何有一間充滿中國元素的店鋪?<br> 因各種原因,劉寶軍沒有見到老闆解開這個謎。直到2025年8月,再次來到此城的這家診所時,其印尼女店員說,老闆已經辭世,老闆的兒子在家。經與老闆公子細談,劉寶軍才知道老闆的一些情況。 劉寶軍(左)見到老闆的兒子(右)是一位年輕的孩子,不諳華語,但英語很好。劉寶軍用印尼語詢問,如何學的英語?其回答是在網路上學的。<br> 在與老闆兒子聊天過程中,得知老闆於1952年出生於中國湖北,名字叫金福南(Tjin Fuk Lan),印尼名字是Frans Hakim哈肯目,祖籍是湖北天門市金溝村。1962年,金老闆的父親帶著金老闆三兄妹,坐船直接來到印尼的這座山城,一直定居這裏的。<div> 接待劉寶軍的是金老闆的小兒子,印尼名字叫Adrian,華文稱呼是Tjin ,中文名“金天門”,即金老闆用老家的地名來給小兒子起名,可以體會到其父親對於的出生地湖北天門的思念之切。金福南老闆的診所裏,在牆壁上掛的是湖北省的地圖,更可體會到主人的故鄉情結。</div> <div> 老闆的兒子小金拿來的一些舊照片和其他資料,得知了金老闆一些過去的事。</div><div> 金老闆(图中)出生於中國,年幼時會華語,2004年曾經返回中國老家一次,还在北京天安门前留影。 </div> 金天門也帶劉寶軍去對面的牙醫診所,現在金福南的弟弟在經營,其已經不諳華語,劉寶軍只能用印尼語與其交流。<br> 從地理位置上看,蘇門答臘島西部的山城武吉丁宜這裏,從地理位置上看,應該是南洋群島最西部靠近印度洋的地方了。下南洋的多以廣東、福建、海南和廣西等南方省份的人為主,在這裏可以看到多年前下南洋的湖北人,依然保持著華族的文化,讓人思緒萬千。<br> 經瞭解,湖北天門也是中國內地著名的僑鄉,海外有28萬多名天門籍華人。然而,金氏家族為何在1962年下南洋,由於金老闆不在了,小金只說,他父親在世時只是告訴他,那個年代生活非常艱苦,他們一家人才坐船下南洋到印尼的。 劉寶軍在金先生的診所裏,來回重複欣賞和品味這些帶有中華印記的物品、文字以及主人故鄉湖北省的地圖。聯想到自己也是在幾十年前從黃土高原到南洋群島生活定居,劉寶軍與金老闆有同樣的懷故的感覺,以及來自內心的理解。因為第一代移民的懷故情結,或許是在異鄉出生的移民二代並不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