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摄制 老兵建新 </p><p class="ql-block">文字撰写 北山老头</p> <p class="ql-block"> 远离故土,漂泊至杭城,一晃已是三十余载春秋。他乡遇故知,心情不免泛起涟漪,虽未泪眼婆娑,却满是择闲共聚的温情。临安水上森林中,几位同框而立的老人,皆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铁血老兵。退伍后,他们各自奔赴不同人生:有人命运眷顾,升学、入机关、进工厂;有人未能抓住机遇,或当代课教师,或返乡务农,终其一生。尽管命运轨迹各异,但他们从未因身份的转变而疏远彼此,那份乡情与战友情,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岁月长河中。当子女成才之时,他们已两鬓斑白,随子女迁居杭城,成为“老杭漂”。在颐养天伦的闲暇,老战友仍不忘相约西湖山水、名胜古迹,共赏风华。因与老兵群主曾是同窗,我有幸融入这支老军人队伍:论年岁,他们皆长我几岁,我称他们为“兵哥”;论对杭州的熟悉,我略胜一筹,他们常邀我同行共游。</p> <p class="ql-block"> 犹记新冠之前,与金华藉兵哥同游龙井山园,曾在龙井中国茶叶博物馆前合影留念。那时,战友与老乡的身份重叠,那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将悠闲与欢愉定格在茶香缭绕的山林之间。岁月或许会模糊许多画面,但那一刻的温暖与亲切,却成为记忆中最珍贵的宝藏。每当翻看照片,那段热络的时光便如昨日重现。</p> <p class="ql-block"> 那些年在军营并肩走过的岁月,如今在这绿意盎然的东河畔悄然苏醒。每一道刻在脸上的皱纹,都藏着一段故事;每一抹会心的笑意,都映照着战友间的默契。愿时光缓行,让我们将这晚年的同行,写成人生中最温暖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7日,烈日当空,酷暑难耐,连空气都仿佛凝固。然而,为了送别即将离杭回金华的黄永贤,老兵们不惧酷热,相约东河,计划乘坐从梅花碑至坝子桥的水上巴士。不料正值周末,上午十点抵达梅花碑码头时,工作人员告知人满为患,若想乘船,需等到下午一点之后。我们一番权衡后,决定放弃等待,改为沿东河步行,从梅花碑一路走到坝子桥,全程3700米。虽略感疲惫,但一路绿荫相伴、古桥点缀,风景如画,收获远胜于舟行水上。那份快乐,从我们一张张笑颜中便可窥见。</p> <p class="ql-block"> 行至万安桥畔,古桥独拱,古韵犹存,我们不由驻足。此桥始建于明代,由乐善好施的钱科出资建造,曾是东河第一大码头,民国时期仍为重要水运枢纽。如今,地铁万安桥站开通,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随着“五水共治”的推进,桥畔环境愈加优美,而万安桥的风貌也基本得以保留。“万安”二字,寄托着古人对平安生活的祈愿,也映照出今日国泰民安的时代风貌。</p> <p class="ql-block"> 我们情不自禁地靠近河水,背靠古桥,一一留下身影,记录下这次徒步东河、邂逅万安桥的快乐时光。</p> <p class="ql-block"> 太平桥,是东河上唯一一座廊桥,历史悠久,位于菜市桥以北、凤起桥以南,东通建国北路,西接东清巷。它始建于宋代,原为三孔石拱桥,因位于东青门外,又名“太平门”而得名。清嘉庆十年(1805)重建,1963年改为梁式平桥,1987年因年久失修被拆除,2007年重建为如今古色古香的廊桥。桥长三十余米,宽仅一米五,两侧设有座椅,既可观景,亦可通行。我们驻足桥上,摄影师建新挥手留影,又为此次东河徒步增添一抹欢笑。</p> <p class="ql-block"> 广安桥,亦是东河上的历史遗珠,始建于南宋端平元年,初名“端平桥”,因邻近端平仓而得名。明代更名为“广积仓桥”,清顺治年间桥体坍塌,两年后重建,康熙年间改称“新桥”。1987年,杭州市政府再次重建,采用单孔石拱结构,保留了古桥风貌。南宋时期,广安桥是漕运要道,桥东设有广积粮仓等官仓;清初,清军曾在此驻防,后成为文人雅集之地。2008年,广安桥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桥畔环境优美,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即便酷暑难耐,这批老兵也执意前来,当当旅游达人享受那段属于杭州城独有的历史与记忆。</p> <p class="ql-block"> 在广安桥边,偶遇“衣锦钱塘”,阳光透过枝叶洒落肩头,光影斑驳。同行的摄影师建新举起手机,仿佛握住了一段与城市对话的时光,为我们一一记录下这份舒展与惬意。此刻,过往与当下悄然交融,岁月也变得温柔而深情。</p> <p class="ql-block"> 人因情而欢,景因人而美。草丛中的雕塑仿佛也沾染了我们的喜悦,变得生动可爱,引人驻足。</p> <p class="ql-block"> 徒步东河的终点,是坝子桥。这座桥处于东河最北端,紧临运河,始建于宋代,明代重修,是运河畔兼具古韵与实用的标志性石桥。桥面青石温润,岁月在其上留下斑驳痕迹;桥栏雕刻简洁,却尽显江南石桥的素雅之美。桥洞呈半圆形,倒映水中,与水波共绘“桥影如月”的诗意画面。晨昏之际,霞光或月色洒落桥身,古意更浓。作为运河的重要通航桥,它曾见证南北物资的往来,商船漕船络绎不绝。如今,它褪去繁忙使命,成为市民休憩、游客打卡的胜地。老人倚栏闲话,游人驻足拍照,桥下运河游船缓缓而过,桥与水、人与景相映成趣,既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也延续着江南水乡的生活温情。老兵们登桥远眺,赏东河与运河交汇之景,结束此次徒步之旅,随后相约“一麦大酒店”,共饮一杯慰风尘,为这段充满欢笑与温情的旅程画上圆满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