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谷歌,先做 “行业代表” ,再谈盈利

头条

从前,公司的扩张有条不紊的循序渐进,先打造一款产品,在小区域内获得成功后,然后通过简历销售配送服务渠道,一步一步扩张,再接下来把公司生产力提高到与发展速度相符的水平。这样的方法在ai时代已经落伍了,在信息透明的当下,你需要最短的时间内扩张,占领全球市场。<br><br>当电话技术出现的时候,全球电话网络经历了89年的发展,才链接来1.5亿部电话。 当第一台电话制造出来的时候,它的价值非常小,当链接了数百万台电话后,它的价值指数型飙升,当全球人人一部电话的时候,它成了刚需,甚至是最重要的生活工具。 现今,网络平台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链接几十亿人。Facebook在创建8年后,用户数超过10亿。 安卓系统仅仅用了5年时间就有10亿部手机安装该系统。<br><br>现在最成功的企业都是创造平台并迅速发展平台的人。 所谓平台,就像阿里巴巴,拼多多,滴滴,YouTube,微信,抖音等。它们搭建供应商和用户群,形成多边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某一需求的代表平台。阿里巴巴代表购物,滴滴代表打车,美团代表本地服务,YouTube代表视频分享平台,微信代表社交,抖音代表短视频。在任何一个领域内,不会存在过多的平台, 一般不会超过3家巨头,其他都会被淘汰出局。你需要做的就是快速长大。<br><br>谷歌公司在搜索引擎访问量非常庞大且不断上升的时候,公司却没有盈利。在其他公司从访问量上盈利的时候,谷歌专注于企业的发展,本来公司可以将广告放在主页上迅速盈利,谷歌却是一心一意提升搜索引擎的性能。谷歌不断的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访问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最终成为全球第一的搜索引擎,当奠定了“行业老大”的地位后,会给用户形成“肌肉记忆”,后来数十年都稳坐“邦主”位置。先成为行业代表品牌,再考虑盈利,就变得容易了。 平台还有一个优势,随着平台的不断扩张和不断升值,越来越多的投资会涌进来,有助于产品和服务升级,因此在科技企业中存在“只看平台,不看产品”的说法。<br><br>十倍进化法则是开拓创新的经典商业法则,它是指,先确定明确的取代对象,针对性的科技创新,以十倍效率或者十分之一的成本的优势,取而代之,抢占它的市场,甚至颠覆现有行业,开创新行业。电商把实体店作为取代对象,以十倍的产品丰富度和显著的价格差异取而代之,抢占了原属于实体店的市场份额。 滴滴把出租车作为取代对象, 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成本取而代之,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 微信把电话作为取代对象,以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成为主流的交流工具。 抖音把视频网站作为取代对象,更便捷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创作视频和发布视频, 取代了它们的市场份额,成为主流视频工具。<br><br>以十倍进化法则的思路来思考,当看到原始低效或者超高暴利的产品作为取代对象,针对性的开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以十倍的优势取而代之。 当看到昂贵的医疗用品的时候,思考如何取而代之。 当看到满大街的汽车的时候,思考如何取而代之。当看到昂贵的苹果手机的时候,思考如何取而代之。当看到原始落后的人工打磨除漆时,思考如何取而代之。先确定明确的取代对象,再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取而代之。 然后迅速成为新品类的代表品牌后,赚钱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