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什么越努力 未来越渺茫?</p><p class="ql-block">真相与方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你每天加班、挤地铁、吃外卖、还房贷,明明很努力却发现工资没涨,健康反而亮起红灯,看病费翻了几倍,头发越来越少,体检报告越来越厚——这是当下中国人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你心里默默的发问:为什么越努力,未来反而越渺茫?</p><p class="ql-block">是我们拼的不够?还是我们拼错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答案从一组数据开始揭开:从2001年到2024年,中国消耗的粗钢总量达到164.2亿吨。如果把这些钢材全用来平铺盖成平房 ,大约能建成40万平方公里的房屋——这几乎相当于中国40%平原面积的总和。而与此同时,全世界在1950年至1980年的战后重建期间,消耗的钢材总量为142.7亿吨。中国只占世界土地的7%,却在24年间比全球30年用的钢还要多。这组数字令人震惊,也引人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生产这么多钢材?这些钢材最终去了哪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房价下跌后,钢材需求本应减少,但产量却下不来。答案很复杂也很简单:为了保就业。就像一辆停不下来的战车,我们必须不断修路、建楼、挖运河,搞基建。哪怕有些地方不需要那么多高楼,哪怕房价已经跌了,钢铁厂依然不能停,因为一旦停下,很多人会失业。钢铁是经济的骨骼,钢铁的用量与上下游产业链密切相关。骨骼疯长的背后是一个停不下来的死循环:投资→就业→生产→再投资,周而复始。但这个循环的代价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环境危机、健康威胁与道德沦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所有投资最终都需要社会来买单。过去地方政府靠出售房地产收入补贴公共交通建设,现在地卖不出去了,怎么办?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找补:社保、罚款和各种隐形税费。</p><p class="ql-block">更严重的是环境代价。有专家预测,照此下去,10-15年后中国可能会有4亿癌症患者——平均每个家庭一个病人。水土污染、空气污染、食品不安全……这些都是过度追求GDP增长的副产品。</p><p class="ql-block">就连我们的生育率也在持续走低。10后人口还有1.47亿,20后可能不到1亿,30后将会更少——不是不想生,而是很多人已经生不起了,甚至生不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我们停不下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信息不对称:你不知道别人在干嘛,只好跟风</p><p class="ql-block">2.债务驱动:借钱投资→赚钱还债→在借钱投资</p><p class="ql-block">3.就业压力:不搞建设,很多人会失业,社会会陷入混乱</p><p class="ql-block">这三者锁死在一起,形成了“死亡循环”越努力越负债,越负债,越努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更荒谬的是,我们一边拼命生产,一边拼命内卷。有人开超市赚钱,我也开超市;有人开钢厂发财,我也开钢厂;你搞电商我也搞;你直播带货我也跟;这种“嫉妒式的竞争”导致重复性建设,资源浪费,最终谁都没赚到,人们越努力,越绝望,使得勤劳致贫,也叫内卷式集体自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真的别无选择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然不是。出路就在每个人手上。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三样“废物”:智能手机、休闲时间和消费能力。如果消费者联合起来,可以搭建一个消费者所有制的万能应用公共市场,唯一的买家,生产者必然入驻;唯一的卖家,消费者和AGI必然敬畏人民。我们的这些“废物”就能变成宝物:</p><p class="ql-block"> 中国消费者数量世界第一,未来20年,中国人至少要换20亿台手机以及电脑; 全民日常消费总额超过800 万亿元。如果这些消费力通过一个“消费者所有制”的公共网络来承接,那利润变成分销佣金,分销佣金变成公共资本,不仅可以调动全球智力建设消费者所有制的智能化各个领域,比如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农业、智能交通等等,关键是不必再重复性建设了,还能节省1000多万亿投资,节省了大量的资源能源的浪费,对环境是如此的友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不需要高深的技术,需要的是合作与分享的精神。只需要每个人找到两个信任的人(爱人或朋友),连续分享30天,就会建成这样的公共网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我们拒绝改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大脑还停留在“黑暗丛林”时代。我们的直觉系统是在漫长进化中形成的,它默认周围都是豺狼虎豹,必须时刻警惕。这种直觉比情绪快,情绪又比理性快,所以我们总是先感到恐惧,然后才用理性为恐惧找理由。</p><p class="ql-block">但实际上,我们已经进入工业社会,周围的人不再是野兽,而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一点,就能用理性调节我们的直觉反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恨”到“爱”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地球不会报复人类,但会惩罚贪婪。我们不是无路可选是有路不敢选。这需要我们从相互竞争转向合作共享,从破坏环境转向保护生态,从恨与恐惧转向爱与惊喜。</p><p class="ql-block">改变始于认识——认识到我们过去的模式不可持续,认识到我们手中“智能化三要素:智能手机、休闲时间和消费”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认识到周围的人不是敌人而是同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你不是在求别人,而是在拯救别人——同时也拯救自己。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从恐惧变为快乐,从恨变为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不仅仅是一种道德选择,更是一种智慧选择。毕竟,物理学定律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继续往旧路上走,结果只能是自我毁灭;选择新路,才会迎来生机。</p><p class="ql-block">那么问题来了:你是继续选择旧路,还是愿意尝试新的可能?答案在你手中。</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