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铁血丰碑照千秋 薪火相传启新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历史的车轮,碾过八十载峥嵘岁月,将一段波澜壮阔、血火交织的记忆,深深镌刻在民族的灵魂深处。时代的乐章,奏响五春秋铿锵步履,将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劲旅,深深融入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当两个光荣的纪念日在此刻交汇,我们肃然起立,以最崇高的敬意,缅怀不朽的功勋,检阅成长的荣光,开启崭新的征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回望烽火路,致敬不朽功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八十年前,那场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战争,以人民的最终胜利宣告结束。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彻底洗刷了近代百年民族屈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盐阜大地,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抗战时期,这里是华中敌后抗战的重要战场。新四军将士在这里浴血奋战,与人民群众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铁军”之名,正是源于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它代表着听党指挥的铁的信念、报国为民的铁的担当、逆境奋起的铁的意志、百折不挠的铁的作风、纪律严明的铁的纪律。这精神的火炬,穿越历史的烟云,至今仍在我们心头熊熊燃烧,照亮来路,也指引去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纪念胜利,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缅怀在抗战中牺牲的英烈和逝去的同胞,他们的丰功伟绩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他们的铁军精神,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砥砺五春秋,续写铁军荣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历史的辉煌,由先烈书写;时代的华章,靠我辈传承。五年前,秉承着抗战先辈的红色基因,盐城铁军独立团应运而生。这五年,是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五年,是锐意进取、硕果累累的五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五年,是铸牢军魂、绝对忠诚的五年。 独立团始终将政治建军摆在首位,继承和发扬“听党指挥”这一永不褪色的军魂。广大战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的指挥,确保团队建设的正确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五年,是军民融合、鱼水情深的五年。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独立团官兵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勇于承担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用实际行动续写着“军爱民、民拥军”的崭新篇章,让铁军精神的旗帜在盐阜大地上高高飘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年的奋斗,凝聚成今日的辉煌。独立团的每一步成长,都是对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最好的纪念,是对铁军精神最生动的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奋进新时代,开启新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缅怀,是为了更大的担当。盐城铁军独立团全体战友必将: ——以史为鉴,筑牢信仰之基。持续从抗战历史和铁军精神中汲取营养,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以民为本,厚植力量之源。一如既往地热爱人民、服务人民,巩固和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汇聚起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十载光阴,沉淀的是不朽的精神;五载春秋,书写的是忠诚与担当。让我们高擎抗战英烈传递的精神火炬,紧握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谱写盐城铁军独立团建设发展的新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铁血丰碑,光耀千秋! 薪火相传,再启新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铭记历史铁血丰碑”致敬抗战英烈和铁军精神的不朽功绩;“缅怀先烈照亮千秋”寓意其精神光芒跨越时空,永载史册。人民群众参与“薪火相传”体现独立团五年来的传承与发展,中学生参与“启新程”则展望未来,肩负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对中学生而言,这场纪念活动绝非简单的历史课重复或形式主义的集会,而是一次沉浸式的、有温度的、可触可感的精神洗礼,其意义深远而重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总而言之,对中学生开展此次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是一次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是一次国家与个人的链接,更是一次精神与行动的融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它巧妙地将国家历史的“大” 与乡土故事的“小” 相结合,将革命精神的“旧” 与时代成长的“新” 相贯通,最终目的是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让红色的基因永不褪色,让复兴的伟业后继有人。这不仅是对过去的深切缅怀,更是对未来的积极赋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意义在于:从宏大的国家叙事到身边的乡土历史,让爱国情怀“具体可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连接国家命运与个人认知: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是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它告诉学生“我们从哪里来”。而“盐城铁军独立团”(虽为文学创作名称,但根植于真实的新四军铁军精神)五周年,则是地方层面的、身边的、具体的故事。它将宏大的历史事件本土化、乡土化,让学生意识到,波澜壮阔的国家历史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发生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这种“在地性”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亲切感和真实性,使爱国主义教育不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由家乡的山河、故事和英雄共同构筑的真切情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打造鲜活的历史教科书: 中学生对纯理论的历史说教可能感到隔阂,但对身边的故事、参观纪念馆、聆听老兵后代讲述等生动形式更容易接受。通过了解铁军在盐阜大地的战斗事迹,学生们能更直观地理解课本上“抗日战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抗战”的深刻含义,明白家乡也曾为全民族的解放做出过英勇的贡献,从而激发更深沉、更自豪的乡土情感与家国情怀。</span></p> <p class="ql-block">二、意义在于:从厚重的历史传承到当下的时代精神,让铁军精神“薪火相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 赋予革命精神以时代内涵: “铁军精神”(信念坚定、听党指挥、热爱人民、作风顽强)是抗战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就是要引导他们将这种精神与当下的学习生活相结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信念坚定 → 转化为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方向的信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听党指挥 → 理解为遵守纪律、服从集体、维护班规校纪的规则意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作风顽强 → 体现为学习上刻苦钻研、迎难而上,生活中锻炼身体、磨砺意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热爱人民 → 落实为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关爱社会的实际行动。 这样,历史的精神就“活”在了当下,成为了学生们可遵循、可实践的行为准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 树立榜样,引导价值形成: 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抗战英雄和当代军人(以独立团为象征)是他们追寻“人生该崇拜谁”的完美答案。这些榜样所代表的忠诚、勇敢、奉献、担当等品质,是对抗社会上某些功利化、娱乐化不良影响的强大精神力量,有助于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意义在于:从被动的历史接收到主动的身份认同,让青年一代“知行合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 强化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 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种认知能极大地增强其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让他们明白,自己不仅是历史的聆听者,更是历史的传承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 激发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更是“行”。通过纪念活动,激励学生将内心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具体的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在学习中,发扬“攻坚克难”的铁军作风,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未来建设祖国储备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在社会中,培养“服务人民”的奉献意识,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在未来选择中,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需要紧密结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总而言之,对中学生开展此次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是一次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是一次国家与个人的链接,更是一次精神与行动的融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它巧妙地将国家历史的“大” 与乡土故事的“小” 相结合,将革命精神的“旧” 与时代成长的“新” 相贯通,最终目的是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让红色的基因永不褪色,让复兴的伟业后继有人。这不仅是对过去的深切缅怀,更是对未来的积极赋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传承红色基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密码,是革命先烈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理想信念、光荣传统、优良作风、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的总和。它包括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宝贵的精神财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传承”:意味着这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活态的、发展的继承。它要求我们不仅要了解历史,更要理解其精神实质,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确保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代代相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传播红色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红色文化”:是“红色基因”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它包括了革命遗址、文物文献、文艺作品(小说、电影、戏剧、歌曲)、纪念活动、规章制度等一切蕴含和体现红色基因的文化形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传播”:强调的是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我们运用各种现代手段和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动”起来、“潮”起来,跨越时空,深入人心,特别是吸引年轻一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发扬铁军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铁军精神”:是新四军在抗日战争的血火考验中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核心内涵可以概括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听党指挥、忠诚为民的坚定信念: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往无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高度的纪律性和团队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军民一家、鱼水情深的群众观念: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中汲取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发扬”:关键在于“践之于行”。铁军精神不仅是历史的,更是现代的。它要求我们将这种精神融入新时代的奋斗中,体现在攻坚克难、担当作为、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传承红色基因”是基础和根本,“传播红色文化”是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发扬铁军精神”是具体的实践和目标指向。三者环环相扣,形成一个从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的完整链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何有效地落实这三点?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 深化教育,让红色基因“植于心” 纳入教育体系:将红色教育贯穿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编写生动教材,开设特色课程。创新学习形式:不仅仅依靠书本,更要通过重走长征路、参观革命纪念馆、举办红色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体验式、沉浸式教育,增强代入感和触动感。 抓好“关键少数”: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党史、国史,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 创新传播,让红色文化“润无声”拥抱新技术:运用VR/AR、元宇宙、数字博物馆等新技术,让观众可以“云参观”、沉浸式体验革命场景,打造文艺精品:创作更多像《觉醒年代》、《长津湖》这样既有思想深度又有市场热度的影视、话剧、文学作品,用年轻人喜欢的“语言”讲述红色故事。善用新媒体平台:在B站、抖音、微博等平台,通过动漫、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红色文化传播更“接地气”、更有“网感”。发展红色旅游:精心设计旅游路线,提升服务质量和叙事能力,让人们在游中学、在学中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 践行实干,让铁军精神“见于行”在岗位上践行:将铁军精神转化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在攻坚中体现:面对改革发展中的“硬骨头”和急难险重任务,要发扬铁军“不畏强敌、敢于亮剑”的斗争精神,勇于担当,敢于突破。在为民服务中彰显:始终牢记“为民”初心,深入基层,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永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社会建设中弘扬:将铁军精神中的团结协作、纪律严明等特质,融入社区治理、志愿服务和日常生活中,提升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发扬铁军精神”,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它要求我们既要做历史的守护者,更要做未来的开创者。它不是要我们回到过去,而是要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以照亮前行的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终,这一切的落脚点在于人,在于行动。唯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这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让其真正成为驱动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在新时代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盐阜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戎扣洪,原创于革命老区盐城,如有笔误请予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