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音的蓝天</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6670688</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职业如灯塔照亮无数莘莘学子前行的道路。教师是学生品德的塑造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用言传身教为学生指引方向,就像一束光,点亮学子们的成长之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4年7月我毕业于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始了自己的教育事业的奋进天地,一路走来,可以说是不平凡的,也可以说是平凡的,走过荆棘,走过泥泞,走过坎坷,也走过阳光小路,走过幸福之路,走过温暖之路!蓦然回首31年的从教之路,发生无数感人动人的故事!</p> 初心:为山区的孩子破山而教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到罗武庄时,我承担着罗武庄初级中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在这一年之中,看到了无数双那种对知识渴望的眼睛,从他们的眼睛中我嗅到了他们想走出大山的气息。要走出大山,毫无疑问只能努力地读书,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课堂上,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对大山外世界的向往,深深触动了我——他们渴望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改变自身与家庭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登讲台时,我教的是初中地理。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几十双亮晶晶的眼睛,紧张得声音发颤。可当我指着地图上的黄河、长城,讲山外的城市与海洋时,孩子们眼里的渴望像潮水般涌来——坐在第三排的女孩会悄悄把“飞机”画在课本角落,最后一排的男孩总追问“大海真的是蓝色的吗”。有个叫阿罗的学生,课后攥着皱巴巴的纸条问我:“老师,读书真能让我去看大海吗?”他的指尖沾着泥土,眼神却格外认真。那一刻,我心里猛地一酸:山里的孩子像被困在山谷里的小鸟,不是没有飞翔的愿望,只是缺一双托举他们的翅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是从那时起,“帮孩子‘破山’”的念头在我心里扎了根。地理能打开看世界的窗,可若想真正跨越群山,还需更坚实的知识铠甲。我想起自己最擅长的数学——那些看似枯燥的公式、定理,藏着解决问题的逻辑,藏着突破困境的智慧,恰是能帮他们劈开阻碍的“利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隔一年之后,我态度坚决的向领导申请,从事自己最擅长的科目数学教学,想用自己的知识来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助利于山区孩子的成长!这份期盼让我坚定了新的方向,我坚信,数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能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助力他们“破山”的有利工具,当我推开校长办公室的门:“校长,我想教数学,我觉得它能帮孩子们走得更远。”校长看着我眼里的笃定,点了点头:“年轻人,大胆去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地理到数学,是挑战,更是责任。为了让抽象的数学、教参梳理知识点,把“一元一次方程”编成“帮农户算收成”的故事,把“几何图形”比作村里的瓦房、石桥;晚上在微弱灯光下,把例题拆成“闯关步骤”,用硬纸板做几何模型——这样孩子们摸得着、看得见,就容易懂了。有次讲“三角形内角和”,我带孩子们去操场捡树枝,每人拼一个三角形,再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平角。当孩子们惊呼“真的是180度”时,我知道,知识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里发了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复一日的打磨,换来了看得见的改变。以前上课走神的孩子,开始主动举手;曾把数学作业藏起来的学生,会追着我问“明天还能多讲一道题吗”。可我最开心的,是阿罗拿着及格的试卷说:“老师,我以后也想解开更多难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的努力下,学生学得顺风顺水,很多学生由此走出了大山,在学生毕业那年,我也从罗庄庄级中学来到了南华县徐营初级中学。在走的那天,我的好朋友罗莲香、张仲和手里攥着画满图案的信纸阿罗一起送我上班车,阿罗说:“老师,我一定考上高中,去山外找你!”车轮碾过泥泞,眼泪落在车把上——那一刻我懂了,教师最珍贵的荣誉,从不是奖状,而是孩子们眼里重新燃起的希望。如今学生也从罗武庄初级中学毕业,走向了高一级的学校 。</p> 坚守:28年分别,终见‘‘桃李满天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第一批学生的分别,一晃就是28年。这28年里,我从青涩青年走到两鬓染霜,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却总想起罗武庄的教室、阿罗的试卷,与罗莲香一起在教师食堂煮锣锅饭,一起炒洋芋丝。直到今年的跨年之夜,我才和曾经与教张焕的老师一起相聚在张焕家,在这里我感受到浓浓的师生情谊。张焕和张建仁说“老师,当年班里的同学,有的成了城里,乡里的老师,有的在政府当了干部,有的回村当村干部,但无论在何方都在为家乡做事。听着这些话,我忽然懂了“桃李满天下”的意义:不是学生走得多远,而是他们把从这里汲取的微光,变成了照亮别人的光茫。</p> 奋进:遇贵人引路,启奋斗新篇章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到南华县徐营初级中学,我的教育事业翻开了奋斗新篇——在这里,我不仅深耕数学教学,还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挑战:担任班主任。彼时的我毫无班主任工作经验,而身边的吴玉贤和许加海老师,成了我成长路上的“引路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吴玉贤老师是我师专的校友,他是地理一班的学生,而我来自地理五班,他是我敬重的大师哥。他充满智慧,至今仍担任南华民族中学的数学教研组组长,始终是我最佩服的老师。工作中,他严谨认真,毫无保留地指导我:从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到教研组活动的组织思路,倾囊相授,帮我快速提升教学能力。1998年,吴玉贤老师当时担任级部主任,同时也是83班的班主任,而我是87班的班主任。面对毫无经验的我,吴玉贤老师耐心教我处理班级事务:小到如何与学生沟通谈心、化解同学矛盾,大到如何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组织班级活动,一步步带我入门,帮我顺利扛起了班主任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记得我们班有一个学生早操时突然晕倒,脸色一片凄白,我吓得措不及手,大脑一片空白,这时许老师也许看到的惊慌,走过来对我温暖地说:没事,他没吃早餐血糖低,你有没有白糖,给他倒点白糖水,吃了休息一下就好了!结果奇迹发生了,这个孩子喝了糖水,脸色渐渐红润,能自己站起来了。我握着许老师的手哽咽:“要是没有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笑着说:“谁都有第一次,慢慢学,以后你也会成为学生的依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样的小事太多了,举不胜举。在吴老师和许老师及其他同事的帮扶,我才得以在新的岗位上快速成长,开启教育事业的新征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1年的从教之路,有荆棘与泥泞,也有阳光与温暖。有初为教师时的初心坚守,有遇见贵人时的幸运助力,更有见证学生成长的满心欣慰。每当看到学生们实现梦想、回馈社会,我便深知: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教师这一职业,早已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我用一生坚守的信仰——以己为灯,用微光照亮学子前行路;以奋进为行动,以爱为壤,培育桃李满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