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新方向—低段数学组以“新课程与课堂教学”为钥,开启教学新篇

彩虹

<p class="ql-block">新学期,新征程,新希望。石竹实验学校小学部低段数学组的老师齐聚一堂,开展期初备课培训,小学部数学名师陈丽娜老师,聚焦“新课程与课堂教学”做了重要培训,为教师搭建教学思路交流平台,明确新学期教学方向,助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p> <p class="ql-block">首先,培训围绕“数学课程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展开。教师们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核心定位——突出基础性、普及性与发展性,确保数学教育覆盖全体学生,既要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特长,又要助力不同层次学生成长为有用人才。同时,培训强调数学的多重价值:既是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活、劳动与学习的必备工具,能提升人的推理、抽象、创造能力,还能为其他科学提供语言与方法支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学习内容与方式上,培训明确: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需兼具现实性、意义性与挑战性,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适配不同学习需求;有效的学习不能依赖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核心方式。例如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课例中,学生通过同桌合作摆算式、自主心算、小组讨论解疑等环节,主动参与“做数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型学习方式的优势。此外,培训还提出数学教学需立足学生认知水平与已有经验,教师要激发学生积极性,为其提供充足的数学活动机会,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掌握方法;评价体系也需多元,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既要衡量学习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与态度,最终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p> <p class="ql-block">其次,聚焦“转变教学观念,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可落地的教学策略。其一,创设优质数学情境是起点。教师需结合教学目标,打造有趣、有用、可操作的情境,从自然、社会、生活等场景中挖掘数学元素,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比如通过有趣的故事、生动的图像,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培养其发现数学问题的敏锐度,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实用性”的困境。其二,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是关键。在创设情境后,教师要留给学生尝试、讨论、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亲历“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形成模型”的过程,就像“孩子搭积木”,只有自主完成才能收获成就感,同时在教学中要平衡个性与共性、多样化与统一性,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比如在“环保问题统计”课例中,学生通过收集家庭环保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既掌握统计知识,又提升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注重知识的解释与应用是落脚点。练习设计需兼顾现实性、应用性与挑战性,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知识价值,教师则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例如课前确定“每户用水量”“一周饮食抽样”等选题,让学生自主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p> <p class="ql-block">培训尾声,一句“给学生空间让其前行、给学生条件让其锻炼、给学生问题让其探索”的教学理念,引发全体教师共鸣。未来,石竹实验学校小学部低段数学组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将新课程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打造更生动、更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爱上数学、学好数学!</p>